蘭州大學王琦、賀德衍教授課題組在原子開關憶阻器上取得新進展

2020-09-17 高分子科學前沿

基於有機聚合物電解質的憶阻器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因為有機聚合物被認為是柔性存儲和神經形態計算器件重要的候選材料之一。然而,大多數有機聚合物憶阻器缺乏商業/工業應用所要求的重複性、耐久性、穩定性、均勻性、可擴展性和耐熱性。此外,以前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試圖改善有機聚合物憶阻器在室溫下的開關性能。然而,在高溫等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很少被研究。

針對提高器件熱穩定性,蘭州大學王琦、賀德衍教授團隊從聚合物分子結構的角度考慮,使用聚乙烯亞胺(PEI)作為介質層。PEI由於相鄰的自由和帶電荷的胺基之間存在氫鍵形成具有相對穩定的六元環,表現出很強的熱穩定性提高聚合物的抗氧化性。並且,由於具有極性基團(氨基),便於金屬陽離子遷移。因此基於此聚合物(PEI)的原子開關憶阻器堆疊器件在常溫和高溫下都表現出了優異性能(高開關比、非易失性和良好的保持性)。還通過製作平面器件用SEM觀察導電細絲形貌和分析導電細絲的生長機理。

圖1. 基於PEI憶阻器平面器件在150℃第一次形成導電細絲的SEM和常溫循環1000次,150℃循環100次的高低阻值。

此外,該組在原子開關中導電細絲調控對參數一致性的影響獲得不錯成果。在有機聚合物(PVP)摻雜導電聚合物(PEDOT:PSS)改變導電細絲生長機理及實現導電細絲數量的有效控制,使得器件具有更小的Set/Reset分布、耐久性和保持能力等優異性能。

圖2. 基於Ag/PVP /Pt原子開關憶阻器平面器件和Ag/PVP-PEDOT:PSS/Pt平面器件的SEM對比圖和生長機理。

使用SiO2/Ta2O5異質結來控制導電細絲的溶解,其中導電細絲的生長方向和形狀由SiO2層控制,而導電細絲的溶解則由超薄的Ta2O5層控制。透射電鏡分析清楚地表明,導電細絲的形成/溶解發生在超薄的Ta2O5層中,導致低電壓操作(<0.3V)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和一致性(Vset分布在小於0.1V的範圍內,VReset分布在小於0.08V的範圍內)。

圖3.Ag/SiO2/Ta2O5/Pt原子開關憶阻器器件的開關性能高低阻值和截面透射電鏡明場和暗場下的導電細絲圖。

以上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 Funct. Mater. 2020, 2004514),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34370−34377)和Nanoscale (Nanoscale, 2020, 12, 4320)上。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為碩士生楊棟梁楊慧勇郭翔宇,通訊作者為王琦教授。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451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07533

https://pubs.rsc.org/ko/content/articlehtml/2020/nr/c9nr09845c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東南大學王金蘭教授課題組取得新進展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8日訊(記者 胡曉萌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東南大學王金蘭教授課題組在固氮催化劑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Metal-Free Single Atom Catalyst for N2 Fixation Driven by Visible Light」為題發表在化學類頂級期刊
  • 朱林繁教授課題組在原子分子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朱林繁教授課題組與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日本SPring-8同步輻射等國內外同行合作,在乙炔和氧分子的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
    >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中外兩大高水平期刊報導既是我國材料領域首屈一指的期刊《中國科學:材料》的封面文章也被《科學》雜誌亮點報導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主辦的材料領域權威期刊《中國科學:材料》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在低熱導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Extremely Low
  • The Plant Cell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Transcriptional
  • 納米科學:實驗證明了憶阻器的工作原理!
    「我們需要這樣的信息才能設計出能夠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憶阻器,」HPE科學家,該集團技術論文的第一作者Suhas Kumar說。憶阻器在理論上於1971年被提出作為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的第四個基本電子器件元件。其核心是夾在兩個電極之間的一小塊過渡金屬氧化物。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類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398)發表題為「General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2D Metal Compounds with
  • 物理所憶阻器的可調電致發光取得進展
    通常,憶阻器和電致發光器件具有截然不同的結構和原理,在同一器件中同時實現存儲和電致發光功能功能十分罕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張廣宇研究組近兩年來一直把憶阻器的研究作為一個重要方向。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
    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拜永孝教授課題組自2009年便開始以應用為導向的石墨烯製備及其延伸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及規模化製備高電導率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有了科研成果,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使其成為產品和商品,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知識轉化?
  • 首次在憶阻器中證實碳導電細絲的存在
    記者3月13日從河北大學獲悉,該校閆小兵課題組通過電子能量損失譜和第一性原理計算,首次在憶阻器中證實了碳導電細絲的存在,並通過電場調控實現了仿生神經突觸功能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 工學院王前課題組在氮化硼材料的金屬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以全文形式刊發了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王前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題為 「Three-dimensional Metallic Boron Nitrid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在三維金屬性氮化硼材料的理論設計與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我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楊鈺樺博士為第一作者、魯兵安教授為通訊作者,在ACS Nano(影響因子12.88)發表了題目為《Bacteria Absorption-Based Mn2P2O7-Carbon @ Reduced Graphene Oxid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的論文。
  • 蘭州大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取得重要突破
    中新網甘肅新聞3月29日電 據蘭州大學官網披露,3月26日,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苟小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group of receptor kinases are essential for CLAVATA signalling to maintain stem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拜永孝教授課題組自2009年便開始以應用為導向的石墨烯製備及其延伸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及規模化製備高電導率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有了科研成果,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使其成為產品和商品,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知識轉化?
  •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在氣候動力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Three-pattern decomposition of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中文:全球大氣環流的三型分解)是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胡淑娟教授與我國著名氣象學家醜紀範院士多年合作,在大氣環流動力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原創性研究成果。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4-17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