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環流,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對於大部分高中生來說就是噩夢般的名詞。小編回想起高中時代,記憶猶新的就是高一上地理課講關于洋流的知識,全班同學聽的一臉懵,就像物理課一樣費勁。在期末臨考前,走廊裡全是在背洋流的(或者就是學大氣環流的),臉上寫滿了絕望。小編個人的看法和很多地理老師一樣,就是認為洋流是最簡單的部分,因為記住就可以了。今天的文章就是幫助打通理解性記憶的道路,讓更少的人通過枯燥的死記硬背掌握它。

洋流又稱海洋中的河流,給一個更形象的比喻,它們就是海洋的循環系統,像我們的血液一樣,輸送著海洋中的能量和物質。下面這個連結可以帶大家欣賞地球洋流最美麗的一面。【酷似梵谷油畫的全球洋流】https://dwz.cn/4qxFbGWG?u=e90496d15dcce9f4
詳細規律介紹
大洋環流相比其他局部性的洋流,具有規模宏大,對地理環境影響深遠等特點。世界主要的大洋環流為南、北太平洋環流,南、北大西洋環流,印度洋南部環流以及南北極的繞極流。如果找找共同點,那從北向南,依次是繞極流,西風漂流,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繞極流。

北半球的大陸相對較多,所以北半球的西風漂流(具體海洋中表現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都由盛行西風吹送)向東遇到陸地會分叉,相當一部分折向更高緯度(表現為阿拉斯加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形成了副極地環流。而向低緯度折的一支,顯然不足以補充南北赤道流的高輸出,於是這一支就伴隨著上升補償流。(用數字說明南北赤道流強度:它們可以影響到500米左右的水層,速度可達1米/秒)。大洋西岸存在速度快,寬度窄,影響水層很深的強流,是南北赤道暖流的分支同時也具有補償流性質,我們稱為西向強化流,日本暖流(黑潮)和墨西哥灣暖流(灣流)就是典型。黑潮最大速度可達2米/秒,灣流最大速度2.5米/秒,是速度最快的洋流。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由於陸地阻擋作用小(在大洋東岸只有少部分折向低緯度),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環流,阻擋了熱量交換使南極大陸終年冰天雪地。

印度洋季風環流
除此以外,還有北印度洋獨有的季風環流。北印度洋海域不夠寬闊,受季風的影響很大,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季風環流。北半球冬季印度半島刮東北季風,洋流向遠離印度半島西岸的方向(西南)運動,與赤道逆流和索馬利亞洋流共同構成逆時針環流。北半球夏季印度半島盛行西南季風,洋流向東北前進,此時索馬利亞附近由於海水流失(南邊還有莫三比克暖流),湧現一股上升補償流(寒流),與南赤道暖流構成順時針循環。簡單來記就是夏順冬逆,只要想一想季風的方向就可以了。
後期將從更多層面展示洋流知識。
如果覺得文章中有不妥之處或看不懂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