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布首款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產品—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近日,國際Argo官方網站正式發布由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共同研製開發的2004~2016年期間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簡稱「BOA-Argo」)。

這套由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資助,歷時五年,幾經改進完善並被國際認可的Argo網格數據產品,主要包含了全球海洋從海面到1975米水深範圍內的海水溫度和鹽度,以及等溫層、混合層和合成混合層深度等物理海洋環境要素資料,其水平解析度為1°×1°,垂向在0-1975 米水深範圍內分為不等間隔的58層,時間解析度為月。該長時間系列(已經超過10年)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可廣泛應用於海洋和天氣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以及海洋、海氣耦合數值模擬和業務化海洋/天氣預測預報等。

據設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中國Argo實時資料中心技術人員介紹,這是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公開發布的首款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也是繼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後第六個公開發布類似數據產品的國家。由於BOA-Argo網格數據集的研製方法有了較大改進,不僅提高了數據產品的質量,而且計算工作量和運算時間也有明顯下降,可以滿足人們對網格資料集隨Argo觀測網時間序列不斷延長、剖面資料海量增長而能快速更新的迫切需求。國內用戶可以直接訪問中國Argo實時資料中心網站(www.argo.org.cn),免費下載每年更新的BOA-Argo網格數據集。

據悉,我國自2002年加入國際Argo計劃以來,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已經累計布放了370多個自動剖面浮標,建成中國Argo大洋觀測網,並成為全球Argo實時海洋觀測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的針對自動剖面浮標的資料接收、處理和交換共享系統,使我國成為9個有能力向全球Argo資料中心提交經實時和延時質量控制資料的國家之一。十五年來,Argo資料及其眾多衍生數據產品的公開發布和無條件免費提供,極大地推動了國內海洋數據的共享進程。中國也已從早期的國際Argo計劃參與國,發展成為能自主研發國產自動剖面浮標,並利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和傳輸觀測數據,主導建設南海Argo區域海洋觀測網,以及能自主研製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並提供國際共享,主動承擔一個海洋大國責任和擔當的重要成員國。

相關焦點

  • 海洋二所研發的這款產品 匯集全球海洋點滴變化數據 
    我國於2002年正式加入Argo計劃,目前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累計布放了370多個Argo剖面浮標。目前擔任中國Argo計劃首席科學家的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建平研究員。記者24日從海洋二所獲悉,我國研發的首款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產品——「2004~2016年期間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簡稱「BOA-Argo」)近日在國際上公開發布。
  • 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新聞—科學網
    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標誌著我國在國際太陽輻射反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該成果以數據論文形式發表於《地球系統科學數據》。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文君表示,地表太陽輻射是地球系統的主要驅動因子,驅動著地球系統的能量、水和碳循環。它是地表水文、生態、農業等陸表過程模擬的重要驅動數據,同時也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指標。
  • 博鰲一齡攜手韓國LIDEX公司發布全球首款葡聚糖產品
    人民網博鰲4月11日電(枉源) 4月10日下午,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永不落幕」國際創新藥械展新產品發布會在博鰲逸和康養度假酒店2樓會議廳舉行。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攜手韓國LIDEX公司共同發布全球首款LILANSSI GEM HARD葡聚糖注射填充劑產品。
  • 我國發布全球首款可見光通信晶片:有光即可上網
    近日,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在我國研發的全球首款商品級超寬帶可見光通信專用晶片組發布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可見光晶片主要研製者鄔江興教授如是說。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晶片組可支持每秒 G 比特量級的高速傳輸,全面兼容主流中高速接口協議標準,可為室內及家庭綠色超寬帶信息網絡、基於虛擬實境功能的家庭智慧服務、高速無線數據傳輸、水下高速無線信息傳送、特殊區域移動通信等領域可見光通信應用提供晶片級的產品。
  • 千種植物轉錄組計劃發布新成果—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自然》 10月24日,《自然》發表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教授劉濤作為合作作者完成的國際1KP項目(千種植物轉錄組計劃)成果。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Susan Wijffels說,這將促進大量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加速是事實,它可能會影響噴流、天氣模式和海洋深處貯存的熱能數量。   海洋學家曾懷疑氣候變暖正在影響海洋洋流,但迄今為止,觀測結果還沒有顯示出這種趨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論文主要作者胡石建認為,只有全球圖景才能揭示總體趨勢。
  • 《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4月30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
  • 全球變暖引發海洋「災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溫度已上升1°C。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今冬我國沿海海洋災害預測信息
    回顧2016年汛期,海洋預報戰線的全體同志們及時預測發布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預測結果,經受住了「尼伯特」、「妮妲」、「莫蘭蒂」、「鯰魚」等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為代表的共25次熱帶氣旋過程的考驗,製作發布了準確的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為沿海各級政府制定防災減災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參考、為沿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數據全球共享
    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除此之外,還發布了高質量的全球海洋現場觀測數據集,涵蓋1985年至今的上千萬條海洋溫度、鹽度觀測數據。
  • 探脈海洋,解碼波流奧秘—新聞—科學網
    在繼承中創新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迎來了我國科學發展的春天,海洋所物理海洋學研究逐步走上多元化發展的快車道。 這一時期,物理海洋研究室設立了水文、海流、氣象、波浪、潮汐潮流、海洋物理等5個研究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可謂「全面開花」。
  • Argo:守衛全球海洋的「哨兵」
    圖6 深海剖面浮標(左)和生物地球化學剖面浮標(右)       BGC-Argo:當初Argo計劃確定探測的主要海洋環境要素是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近些年一些海洋觀測技術團隊正在致力於研發可裝載測量其他海洋環境要素的剖面浮標。
  • 我國發布全球首款可見光通信晶片,比5G還要快10倍
    近日,我國研發的全球首款商品級超寬帶可見光通信專用晶片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正式發布。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1256.htm  據悉,此次發布的晶片組可支持每秒G比特量級的高速傳輸,全面兼容主流中高速接口協議標準,可為室內及家庭綠色超寬帶信息網絡、基於虛擬實境功能的家庭智慧服務、高速無線數據傳輸、水下高速無線信息傳送、特殊區域移動通信等領域可見光通信應用提供晶片級的產品。
  • 保護海洋利器:機載藍綠雷射海洋探測和傳輸系統—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項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全國滾動訂正網格預報產品投入運行
    今年12月,地面氣象要素(溫度、相對溼度、風、降水)24小時逐時滾動訂正網格預報產品通過業務化準入評審,正式投入運行。它實現了24小時內預報解析度由3小時間隔向1小時間隔的細化,以及預報頻次由一天兩次發布向24次滾動訂正的提升。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智齒科技發布全球首款智慧客服
    中新網6月16日電 昨日,全球首款智慧客服產品在"北京矽谷"--中關村微軟大廈面世。智齒科技推出的智慧客服與市場上現有客服產品形成了代際區隔,其獨具的智能化、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服務等理念對現有客服市場帶來顛覆,並將引領客服行業技術變革。
  • 借肝病醫生「一雙慧眼」—新聞—科學網
    8月28日,在清華大學與海斯凱爾聯合研發全球獨有的MigTE技術及新品發布會上,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榮譽主任委員、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教授賈繼東表示,肝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非常關鍵。 《肝臟病學雜誌》刊登的報告顯示,中國有近4億人群受到各類肝臟疾病的困擾,其中包括B肝、C肝、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和藥物性肝損傷的患者。
  • 北極藍皮書(2019卷)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發布會暨「北極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科技團隊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遼寧大連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