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天緩衝期將過
5月15日,對於華為而言是個相當特殊的日子,不妨叫做「515事件」,2019年的「515」、2020年的「515」,某國兩次出手,所以才有今日華為這般無奈。今年的「515」留給華為120天(四個月)的緩衝期,現在只剩不到10天的時間。
華為真的太難了,即使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有「孫猴子七十二般變化」,似乎也難逃「如來佛的五指山」,餘承東很後悔華為沒有進入半導體製造行業,現在臺積電不能為華為代工晶片,而且華為也不能購買晶片,只能是在9月15日之前囤積晶片等零部件。
臺積電等即將「停機」,屬於華為的晶片要趕緊出貨,據傳華為允許供應商將半成品交付華為,華為希望對方能儘量生產,打磨檢測,華為自己解決。但是這些硬體產品對於華為公司而言,真的有用嗎?即使可以憑藉著庫存堅持兩年,留給華為的時間也不多了。
留給華為的時間不多了!
華為是一家科技公司,屬於科技行業。科技行業有其自身的規律,華為能夠在5G技術上領先,是趕上了技術質變的浪潮,跟高通等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而且沒有歷史的包袱,華為更靈活。
但是半導體行業並沒有發生技術質變,晶片還是矽元素,中科院的所謂新型電晶體,根本不現實,裡面混合了鍺金屬,大約60年前就已經被業界拋棄,原因是金屬太稀缺了,而晶片需求又很大,石墨烯工業量產有困難,碳納米管也有類似量產的問題。
雖然華為趕上了5G的技術質變,但是半導體的技術質變還沒有到來,目前正處技術量變的階段,現在最先進的工藝是5nm,之後還有3nm、2nm、1nm,至少未來6年內,半導體行業都不會出現技術質變。量變階段,某國在市場規模、技術積累上都有優勢。
科技行業中有摩爾定律、安迪比爾定律、反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指的是硬體性能必須在18個月內提升一倍;安迪比爾定律解釋摩爾定律之所以成立,是因為軟體的需求拉動硬體的發展;反摩爾定律則是對科技公司的要求,科技公司不能原地踏步。
別看華為囤那麼多貨,性能很快就會被追上,18個月後,華為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因為被迫原地踏步,賣出去相同的產品,營收只有現在的一半,這就是反摩爾定律,所以留給華為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任正非:我能真正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作為創始人的任正非也沒有辦法,但是不代表沒有希望,任正非是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他雖然股份少,但是股權大,對於公司的未來最為關心,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還活著,第一批員工作為華為的核心,依然活躍在一線。
所以華為的靈魂還在,任正非和第一批員工,他們的做事風格和思維方式就是華為公司的「基因」,「基因」不可改變,只能順應,用「基因」的優勢去彌補「基因」的劣勢。華為的「基因」的劣勢,就是沒有跟資本接觸,進入不了半導體製造業。
而華為的「基因」優勢就是「打不死」,正如任正非所說:「我能真正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任正非出生於1944年,戰爭歲月過來的人,家裡兄妹7人,只靠父母微薄的工資,不得不實行嚴格的分飯制度,米糠充飢、稻草為被,保證人人都能活下去。
任正非隱忍與堅定的性格,影響到了華為公司,這樣的華為,沒有理由活不下去!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