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不如李白杜甫出名,最終因情放飛自我

2020-12-08 騰訊網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灑脫潑辣、爽利乾脆,美豔無雙、才華卓越,卻身世悽涼,半生飄零。

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詩詞達到了頂峰,有很多著名的詩人都出自唐朝,比如我們熟知李白、杜甫、 白居易、王維,他們四個齊名,被後人稱為「唐代四大詩人」,但其實在唐代,也有很多跟他們四位一樣有才華的女詩人,只因身為女人,空有一身才情,卻鮮為後人所知。

據專家考證,在唐朝290年間竟然出現了207位女詩人。在詩壇眾多耀眼的"巨星"當中,數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最為著名,她們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魚玄機。

01、她是灑脫的才華女,卻躲不開「情」字

《全唐詩》裡收錄著魚玄機的詩作達50首,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名句,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至今都是作為一種婚戀價值觀,影響眾多女性,給眾多女性提供了擇偶標準。

然而,作者魚玄機的婚戀,又是什麼樣的呢?

魚玄機,字幼薇,出生在一個平民家庭,少女時代的她,容貌豔麗,性格活潑,尤其喜歡讀書作詩。

後來,她與著名詩人溫庭筠結識,兩人常有詩歌酬答,好不快活。慢慢地,魚玄機對亦師亦友的溫庭筠產生了好感,但溫庭筠則不敢回應,只因為兩人年齡相差甚遠,魚玄機二八年華,溫庭筠卻已值不惑之年。

後來,在溫庭筠的撮合下,她成了當朝狀元李億的寵妾。

然而,李億的正妻卻不容她,正妻家世極好,對李億的前途有幫助,所以深情終究不抵前程重要,最終李億放棄了魚玄機,選擇了榮華富貴。

魚玄機曾寫過一首詩,全詩是這樣的:

贈鄰女 / 寄李億員外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這首詩借安慰鄰家姑娘,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理想和追求,所以她在詩人說:鄰家姑娘啊,你既然有才又有貌,能夠爭取到宋玉這樣的美貌才子,又何必怨恨像王昌那樣的薄情郎呢?

古代女人毫無地位,常被男人隨意冷落拋棄,所以古代女人每多有對男人之無情的不滿和哀嘆。魚玄機卻從女性角度出發,對鄰家姑娘開解,讓她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不要為了一個對自己若即若離的人感傷。

這首詩大膽直率又不失睿智,表達了她願意爭取愛情的意願,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思想著實顯得十分灑脫不羈,讓人佩服。

然而,儘管她高呼要爭取愛情,不要為了不愛自己的人感傷,自己卻依然無法走出被拋棄的怨恨與愛戀。

02、既然不愛你,索性我就換個活法

她被丈夫拋棄,送去做了女道士,等待了三年之後,終究沒等到丈夫履行來接她的諾言,於是心如死灰的魚玄機開始改變自己,她在道觀貼出告示:魚玄機詩文候教。

這明著是尋找才子切磋詩文,實際上的含義就是:約嗎?

試想一下,魚玄機——當朝狀元的寵妾、美豔無雙、才華卓然、知性又神秘,令無數人遐想。一時間,她的道觀門庭若市。

嘴上說著不在意,心裡卻放不下,不然何至於如此放飛自我?這從她寫的詩裡就可以看出端倪。

情書(一作書情寄李子安)

飲冰食檗志無功,晉水壺關在夢中。

秦鏡欲分愁墮鵲,舜琴將弄怨飛鴻。

井邊桐葉鳴秋雨,窗下銀燈暗曉風。

書信茫茫何處問,持竿盡日碧江空。

她在詩中說道:當初與你結合時,雖過著清苦的日子,但我無怨無悔,可是沒成想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我們曾經許下盟誓的地方,只能出現在夢中了。

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出,魚玄機既是詩人,又對歷史有著極深的造詣,詩中運用了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將自己分別後的愁苦生動地展示出來。

詩中說:南朝陳國的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妻子樂昌公主在戰亂中離散,各執一半銅鏡逃命,臨行前相約,若他日再見,以半面銅鏡為信物,這就有了我們熟知的「破鏡重圓」這個成語的由來了。

而「愁墮鵲」,剛是說鵲橋墮落,牛郎織女無法再相見,展現出夫婦分離的場景。而「舜琴」則是指用五弦琴彈奏的怨愁之音,「飛鴻失偶」則是指情人分散。

她連用四個典故,來訴說自己分離後的愁苦。

03、古詩詞裡有名山大川,也有星河浩瀚

我家孩子是看了魚玄機的詩,才對宋詞和那個朝代產生濃厚的興趣,非要讓我買一套關於古詩詞的書,再買一套關於宋朝介紹的書給她看。

從魚玄機的詩裡我們就能看出,每一個偉大的詩人,細細剖析,都不僅僅是詩人那麼簡單,也可能是文學家、史學家、地理學家等等,只有擁有強大的知識體系,才能將眾多知識,融合在一首詩裡。

這,實際上也是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了解詩人、熟讀古詩的意義所在。因為一首看似簡單的古詩,其實都蘊含著強大的知識體系,有可能會有祖國的名山大川,也有歷史的星河浩瀚,能給孩子帶來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厚的積澱。而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物,創作出某一首曠古絕世的詩並非偶然,而是跟他個人所處的朝代、他所經歷的故事、以及他看事情的角度都有很大關係。

好的詩詞都是語言的精粹,我們讓孩子大量接觸優質語料,能讓詞句篇章的學習變得簡單,體會過好的韻律、詞語和意境,語感的形成自然而然。

我給我家孩子買了一套《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這套書在內容選取上匯聚了40位詩詞大家的180篇名篇,配圖清新唯美,在詩詞內容、注釋之外,也延伸介紹了相關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識,看下來會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如魚玄機這樣偉大的歷史人物,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很多地理知識,同時記住並了解了古詩詞。

尤其是將古詩詞和地理路線相結合,既有特色又有章法,能加深孩子對詩詞的印象,也強化了孩子的地理知識,雙向互動提升。

我們都知道,自中小學使用部編版的語文新教材以來,就是大幅增加了古詩文篇目。小學6個年級12冊課本,共有古詩文132篇,佔到了30%的比重,初中更是達到了一半左右。

這就意味著,古詩文將是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孩子的傳統文化素養是未來語文考核的重中之重。

有一次我看對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的採訪,其中有一點就是:新教材要解決孩子不讀書少讀書的問題,提倡通過「1+X」 閱讀教學提升孩子的閱讀量。

這套《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包含了40位名家的180首詩詞,圍繞著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這些詩詞選錄的都是傳誦度、知名度很高的作品,3-6歲的孩子可以進行親子共讀,耳濡目染的了解傳統文化。7歲以上的孩子可以作為語文的課外讀物,閱讀量上去了,除了能增長知識、提高見識,語文成績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跟同類的書相比,這套書有一個獨特的亮點,就是用時間線對詩詞進行了串聯,又根據地理位置將詩詞進行了定位。

從初唐四傑的王勃開始,到清代後期高鼎作結,跨越了詩詞最鼎盛的幾個朝代,能讓孩子在了解詩詞的同時,也從側面看到歷史的交替和文化的發展。而將詩詞跟地理路線結合,是一項很創新也很有意義的設計。

書裡將詩詞與88個地點一一對應,將每一首古詩詞的內容結合創作地進行說明,不論當地的地理知識、歷史文化,還是名人古蹟、傳說故事,都有了生動有趣的介紹。

這套書把孩子的語文、地理和歷史多學科進行互動,全面加強了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想學習成績不好都不太可能。

相關焦點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的優秀人物和優秀的作品,而詩歌詞彙應該是當時最有名的娛樂文化項目,這些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寶藏。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人名、字、號的區別。
  • 杜甫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
    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杜甫和李白就是如此。對此,「五四」時期著名詩人聞一多曾說:「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就像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走到了一起,我們應該敲三通鑼,打三通鼓,來慶祝他們的相逢」。聞一多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在唐代文壇,杜甫和李白堪稱真正的天才。
  • 唐詩天空的日和月: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
    唐玄宗天寶三年,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了,這是中國歷史上兩位偉大詩人不同凡響的相遇。1000多年以後,聞一多將李白與杜甫的這次相遇,比作是太陽和月亮的相會。   行路艱難   極盛時期,需要極盛的詩人。李白和杜甫在詩壇的相繼出現,讓唐詩的天空分外絢麗奪目。   李白,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於中亞碎葉城,相傳祖籍隴西成紀。
  • 真實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原來不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李白和杜甫的塑料兄弟情,已經不是秘密。杜甫的詩作中充斥著對李白的讚美。春天想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秋天想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冬天想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而思」;做夢想李白,「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合著遇到李白之後,杜甫沒幹別的事,天天想李白了,可是李白卻不怎麼想。
  • 唐代詩人上千,此二人詩歌獨樹一幟,其詩讓李白扔筆跪拜!
    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天寶年間,正在全國漫遊的大唐第一詩人李白,遭遇了詩人生涯從未有過的挫敗感——登上了神往已久的黃鶴樓,卻不能像在其他名勝古蹟前那樣題詩留念。是黃鶴樓未能引發詩人的詩興?恰恰相反。那天,李白專門選擇了日暮時分便以遠望的好時機,登上早已入夢的黃鶴樓。當他放眼蒼茫的楚天,面對著大江落日的美景,早已詩興大發。
  • 李白生的傳奇死的浪漫,杜甫對李白之死的評價卻催人淚下
    同時也有專家學者經考證認為,李白最後死於疾病。謂李光弼東徵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能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不料,卻因患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 BBC播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引起轟動 用英語來讀唐詩是什麼...
    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片中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杜甫的一生,親歷了唐朝的由盛及衰。杜甫出生於一個有悠久傳統的官僚家庭,杜甫降生後,他家庭的聲勢已經不如往日顯赫,漸漸衰落下來。
  • 李白:酒仙醉成章,劍客舞劍狂——等一個李白要多久?
    李白和杜甫李白鍾情浪漫,在繁華榮寵中想要大展身手,無奈官場容不下如此一個活在理想中的詩人。於杜甫而言,李白被世人譽為「謫仙人」又年長他十一歲,他對李白有一種亦師亦友的孺慕之情,更是將其當作至交,絲毫不吝嗇誇讚之語——從他的詩作就可見一斑:二人互動
  • 閻連科:李白的詩在唐代或許就只是「順口溜」
    中新網1月9日電(宋宇晟) 「大唐李白:盛世之下,詩人何為?」小說家張大春攜其新書《大唐李白-少年遊》出席,與作家閻連科展開對談。談及李白,閻連科認為,李白的那種詩在唐代當時或許就只是「順口溜」。  李白名氣很大,「知道」他的人很少  在張大春看來,多數人對於李白的認識或許只停留在一個詩歌的符號上,但對於李白其人本身卻並不真正了解。
  • 負能量的人有多可怕:我是李白,我也不和杜甫做朋友
    不過很多人在說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時,多半會為杜甫鳴不平,感覺是兩個人一生在上演一個虐、一個追的劇情。證據就是杜甫一生不斷地給李白寫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考證的只有4首。當然還有人說是在李白被流放後戰亂不斷,可能是李白寫了,但是被遺失了。其實算起來,自杜甫《夢李白二首》後,確實李杜之間互動就少了,可是原因真的就是車馬很慢、世道很亂嗎?
  • 李白最經典的閨怨詩,只有6句,翻譯過來就是:老公,你何時歸?
    詩歌領域興盛於唐宋時期,而在這段歲月中,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的一生有過得意之時,也有過落寞之際,他有過廣大的抱負,也有過憤懣之情,並將這份情感寄托在了詩歌之中,因此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經典作品。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李白總想成功一番事業,心中的形象就是搏擊的大鵬。而杜甫四處漂泊,無家可歸,就像沙鷗那樣飄蕩。
  • 英語世界第一部李白傳出版,美籍華裔作家哈金有哪些合理想像?
    李白一定記得那場旅途的艱辛,因為他在詩歌中經常展現出一種李白作品獨有的廣袤荒野形象。《關山月》是李白最著名的邊塞詩之一,開篇就描寫了這麼一幅雄渾的景象:『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這種豪邁壯闊的詩風,某種意義上是對廣袤遼遠之境深入骨髓的記憶,讓李白作品與中原或江南背景的詩人作品有極大不同。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與傳主之間,那種詩人對詩人的心意相通。
  • 詩壇巨匠李白,名聲歷久不衰,留下的詩句對後世影響很大
    在燦若晨星的唐代詩壇上,李白以那曠達不拘的個性,心雄萬夫的志向,清新激越的詩情,才高氣逸的藝術而名冠詩壇。他善作古體詩和樂府詩,尤擅長五七言絕句,當推為唐三百年第一人。後人把他譽為「詩仙」、「天才絕」。與「詩聖」杜甫齊名。李白,字太白,公元701年生於中亞的碎葉,公元762年卒於安徽當塗。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嶽陽城西南有天嶽山聳立,李白這時候剛剛遇赦,心情輕快,覺得眼前景物有情有意,憂愁苦悶頓時消散,只有一片好月相伴。「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那個熟悉的詩仙又回來了,李白與朋友在嶽陽樓上開懷暢飲,他幻想聯翩,仿佛置身雲間天上,翩翩起舞,猶如仙境。在這首詩中,李白的一個「銜」字用得太妙了。「銜」,是鳥類的動作。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廣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寫的一首詩,當時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當他聽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繼收復的消息後,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原詩如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這個唐代詩人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
    唐代是詩歌的時代。《全唐詩》收錄了50000多首古詩,大約有2000多詩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但有李白、杜甫等大家,也有張繼、張籍、張若虛等僅靠一兩首詩傳世的詩人。他們有的人很長壽,比如白居易享年70多歲,在今日也算高壽;有的詩人卻年少有才學,弱冠之年留下名篇,但是年紀輕輕就已經離世,比如王勃。全唐詩天妒英才耳!王勃是一個早逝的天才。然而在唐代詩人當中,還有一個天妒英才的詩人,他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被後世稱為「詩鬼」。他的名字,叫李賀。
  • 李白的兩首七言詩,語近情遙,即使跨越千年,依然含思無限
    李白是盛唐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有時奔放豪邁,清新飄逸,比如「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非如椽巨筆不辦;有時也幻想羽化成仙,比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詩人自比鵬鳥,充滿對權貴的傲視和對自由的追求。
  • 《少年安得長少年》: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唐朝詩人故事
    在《少年安得長少年:唐代詩人的恣意人生》中陳舞雩主要寫了12位詩人的少年故事,雖然也不僅僅是少年,其實也寫盡了詩人的一生,只是,注重於寫詩人在少年時意氣風發的狀態。12位詩人,雖然才情滿懷,可是他們的命運卻並不好,雖然也有過意氣風華的時候,但最終還是得不到國家的重用,他們有的歸隱山田,也算活出自己的精採,有些卻是才子薄命,比如王勃、陳子昂,他們年紀輕輕就因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留給人們無限的懷念與對他們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