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高質量SCI論文,獎學金拿到手軟!江蘇"超牛"博士引發媒體關注!

2020-09-05 東南大學本科招生

今年三月,東南大學崔鐵軍院士團隊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而文章的第一作者引人注目——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張信歌

&34;張信歌憑著對科研的熱愛與堅持,已在頂級期刊發文多篇,曾被新華日報、中國光學專門報導,受理、授權國家專利多件,各種獎學金更是拿到手軟。

張信歌,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共發表8篇高質量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達82.48,其中1篇為電氣電子領域排名第一(1/266)《Nature Electronics》(IF=27.5),2篇為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4),並均被選為期刊封面,1篇為國內領軍期刊《Science Bulletin》(IF=9.511);受理、授權國家專利9件;曾獲東南大學&34;優秀研究生、東南大學三好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兩次&34;、全國&34;、鐵肩膀獎助學金、創遠微波企業獎學金。

科研之路,雖苦卻甜

科研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對於張信歌也是如此。在平時的科研中,張信歌深感科研之路荊棘密布,充滿阻力。但他明白,只有經過不斷的經驗積累、無數次的嘗試,在失敗與重來之間不斷重複,才有可能遇見成功的曙光。

張信歌參加國際計算電磁學學術會議

因此,在科研遇到阻力時,他努力讓自己避免焦躁忙亂,首先尋找問題所在,理性看待問題,並進行一定的自我暗示和激勵;同時,他堅持經常跟導師溝通、請教,幫助化解自己內心的困惑和沮喪。

&39;根&39;果&34;

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發展技術並服務於生產,就必須不斷地科學研究。現實的生產力為科學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反過來科研成果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張信歌正是如此,不局限於理論上的研究,而是把研究成果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已有9件國家專利的他,一直把服務國家社會作為奮鬥目標,既不止步於興趣、也不駐足於學術,而是將自己所學所獲真正轉化為人民群眾所需要的東西。

為做到這一點,張信歌在進行選題時,既瞄準國際前沿,注重其學術價值,也考慮它的實際市場需求,能否解決一些工程實踐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張信歌在實驗室與導師討論

他研究實現的光調控智能超表面(Nature electronics, 3, 165-171, 2020),物理內涵和功能豐富,既是目前超材料的國際前沿研究熱點,同時也能促進解決目前已有多控制通道電控超表面需要大量複雜導線連接帶來的直流-微波信號串擾以及難以實現非接觸式遠程調控的難題,為實現高集成度的電磁器件和可見光與微波融合通信系統提供了技術新途徑,助力國家5G/6G戰略技術發展。

在學術道路上,導師蔣衛祥教授給予了張信歌非常多的幫助。2018年元旦,得知張信歌有科研困難,蔣教授冒著大雪從家裡趕到辦公室,為張信歌答疑解惑;生活上,蔣教授也對他關懷備至,通過組織戶外活動的方式儘量緩解大家的科研壓力。這些,都讓張信歌印象深刻。

張信歌說,&34;

選擇熱愛,且行且歌

&34;

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張信歌會經常去遊泳鍛鍊,並且每周都會參加2次組內的羽毛球活動。此外,他還會定期約幾個好友,一起去探尋美食、閒談、享受生活。

&34;

談及日常生活,張信歌直言自己非常感謝父母家人對他的支持,是一路上家人的陪伴與鼓舞,讓他有了堅強的後盾,才能夠心無旁騖地從事科研工作。他感慨道,自己的成就離不開家人的支持與陪伴。

張信歌坦言,自己非常熱愛科研,對科研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像自己的導師一樣,在電子和通信領域做出科研成果,教書育人,服務社會和國家。


更多校園資訊,歡迎關注東南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自:東南大學官微

相關焦點

  • 博士帶著8篇SCI論文來應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兩篇EI論文;項目路演現場獲得千萬投資協議……上個周末,在2019年江蘇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四對接」的活動現場,記者圍觀了一次高水準的人才展示。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pan>《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熊丙奇《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北京"超牛"博士:研究成果助力癌症治療,以第一作者發表9篇SCI!
    張凱,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也是第十四屆&34;獲得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寶鋼優秀學生獎、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
  • 16篇SCI論文就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西安交大碩士孫光宇是第一人嗎?
    8篇、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獲得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國家獎學金2次、高電壓技術專業「嚴璋」獎學金和「遠東」獎學金、電氣學院年度人物等獎項。目前,孫光宇同學已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瑞士等離子體中心(SPC)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第三牛博士論文 最牛投稿論文就是讓編輯滿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匿名審稿人,最後只能發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實例:克里斯多福·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1971 年發表在《數理統計年鑑》上的論文《無窮維參數空間中的分布滯後估計》。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Web of Science統計中,四川大學外科學研究方向中僅有的5篇高水平論文之一!)」。01爭議不斷是「開掛」還是灌水?去年,按照慣例,華西臨床醫學院公布了的2019屆榮譽畢業生。但3名榮譽畢業生發表的SCI數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質疑。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博士期間,圍繞"基於大規模天線的空域信號處理關鍵技術"展開研究,目前已公開發表9篇期刊論文(第一作者論文6篇)其中四篇中科院一區,兩篇二區。在校期間,連續兩年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連續四年參加英語競賽均獲全國獎項,獲得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2020年優秀博士生標兵等榮譽。
  • 3年16篇SCI,碩士生破格拿博士學位,他的兩位前輩比他還牛
    接受採訪的時候,孫光宇說:飲水思源,我在瑞士讀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報效祖國。看,這活脫脫就是一位受校友錢學森精神感召的未來學術大牛啊。3年16篇SCI很牛嗎?碩士期間拿博士學位很牛嗎?西安交通大學孫光宇的經歷像極了兩位前輩,他到底牛在哪裡?一位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你說牛不牛?平均一個半月一篇SCI,你說牛不牛?
  • 美女學霸:她發表4篇SCI論文,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全額獎學金錄取
    她是公認的「高顏值學霸小姐姐」 :170cm+的身高 笑起來天都會放晴 ,託福100+ GRE320+ ,本科畢業的她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全額獎學金錄取。她是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14級應用化學本科生原瑋澤,西北大學2019年紫藤獎獲得者!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4、何偉,航天學院17102-1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劉佩進教授和嚴啟龍教授。獲寶鋼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標兵及學術之星等榮譽。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發表專利2項,主持博士論文創新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加多項學術會議/活動。
  • 3年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均在學校「最具影響力期刊」目錄)、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 美國博士學位及獎學金申請超詳細攻略
    提到美國的博士申請,大家都會比較關心獎學金的申請,因為美國的博士學費較高,切時間比較久,但相對項目的導師有資金支持,也很願意給有才能的同學「工資」,所以一般申請博士都會有相應的獎學金,但是如果想拿到全獎的話難度是很大的。因此想要在眾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提前的規劃準備是十分重要的。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作者| 程唯珈這兩天,上海某高校「青椒」被女博士劈腿的新聞在學術界引發廣泛關注。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
  • 發表一作論文3篇,獲各種獎學金,上海交大博士分享論文發表之路
    薛中華,上海交通大學2016級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師從李新昊教授。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 西安交通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16篇SCI,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E等國際頂尖主流期刊發表了8篇SCI論文,加上8篇作者身份的SCI論文和4篇EI論文,被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錢學森學院院友)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因為這個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程序沒有對外公開,很多人並不知道究竟是哪個人或者哪個部門提出來這個建議的,然後隨著媒體對這個事件的瘋狂報導,很多網友開始質疑孫光宇是想通過走後門、走捷徑的方式拿到博士學位,並要求學校要嚴查此事。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人物名片:鄧娟,仡佬族,中共黨員,1993年11月生,貴州銅仁人,2011年考入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5年進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測繪工程專業攻讀專業碩士學位;2017年,考博時她放棄自己學習了六年的測繪專業,轉入電子信息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鄭國興教授
  • Bik博士新發現:中國412篇論文或來自一家「論文工廠...
    近日,Elisabeth Bik博士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一群志願者團隊發現:至少有412篇(還在持續增加)來自中國醫院的論文可能出自同一個「論文工廠」!其實並不是BIK博士特意針對我國,Elisabeth Bik博士可不是一般人,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2016年起,我就就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不止揭露國內的學術不端,BIK博士舉報起國際大牛時更是毫不手軟,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國際學術界的「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