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病人「組團」看望主刀醫生,他們的抗癌飲食經驗不妨來聽聽

2020-12-03 央視網

腸癌病人「組團」看望主刀醫生,他們的抗癌飲食經驗不妨來聽聽

原標題:

  近日11位腸癌患者組團一同看望他們當年的主刀醫生陳賢貴。

  本報訊 近日11位腸癌患者組團一同看望他們當年的主刀醫生陳賢貴。陳賢貴是原浙江省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在腫瘤領域工作了50餘年。

  這些康復的病友們,從發現癌症至今,已經活了十幾二十年,最長的有30年。

  腸癌發病率上升

  便血是明顯信號

  見到陳賢貴醫生,大家不約而同地鼓掌,有的人甚至飽含熱淚。富陽的田女士情緒有些激動,眼圈都紅了,她偷偷轉過頭和一旁的老公說,陳醫生真的沒變,還是那麼的慈祥,有親和力。真的不敢相信,我能活到現在,我們還能相見。

  田女士今年54歲,距離發現腸癌已經過去了整整26年。「1993年,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上樓梯腳一點力氣都沒有,進家門上了廁所,發現便血嚇壞了,趕緊把老公叫回來。後來發現是腸癌,是陳主任親自動的刀。」

  說到這裡,幾個病友附和,「對對對,我也是便血發現的毛病。」

  72歲的張大伯如今常年居住在雲南,這次專程趕回杭州,就為了見救命大恩人一面。雖然年過七旬,但他身子壯實,說話有力,精神頭也很好,根本看不出曾是癌症患者。

  回憶起30年前,張大伯感慨萬分,「當時,我有半年時間一直在便血,嚴重的一次,流了半臉盆的血,這麼嚴重的毛病,陳主任都把我救回來了。」

  多年前,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癌症幾乎等於死亡,醫生將患者從死神手上「搶」回來,不僅拯救了一條性命,而是挽救了一個家庭。

  這背後,當然是靠過硬的技術。1963年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以後,陳賢貴醫生一直奮鬥在腫瘤臨床工作一線,從醫50餘年,獨創了直腸並陰道後壁(或包括子宮及其附件)切除和重建術、陳氏結腸肛管吻合術等新術式。

  每頓吃1~2兩飯

  一周吃10種食物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肯定是:什麼東西能吃,什麼不能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十餘個病友先反思起發病前的飲食是不是出了問題。「是不是飲食不規律?」「是不是水果吃少了?」「是不是油炸、油膩食物吃多了?」

  在確診癌症之後,他們又是如何調整飲食習慣的呢?錢報記者對來參加病友會的11位康復期癌症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年齡從54歲到79歲不等。

  經過分析,發現了以下幾個共同點——

  1.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不喝咖啡或茶,以喝白開水為主,每天保證2杯的攝入量(1杯為500毫升),有的會加點菊花、玫瑰在開水裡。

  2.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吃得少,每周吃1~2次,每次1~2兩。據了解,很多年前美國關於結直腸癌預防綱要中就明確指出,少吃紅肉可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3.每周吃1~2次海鮮,每次控制在2~3兩,吃黃魚的患者最多,其他還有石斑魚、帶魚、蝦。

  4.每天吃半個或1個雞蛋。

  5.每天吃3頓飯,中晚餐共吃2~3兩飯,早中晚餐的比例是1:2:1,也就是說,晚上一般不會吃太飽。

  6.飲食呈多樣化,每周一般進食10餘種食物,包括肉類、蔬菜、海鮮,大多選擇當季蔬菜,常見的有青菜、花菜、南瓜、山藥、胡蘿蔔、冬瓜等。

  7.超過八成的患者表示,每天都會吃1個蘋果,其他被提到的水果還有香蕉、橘子、芒果、梨和青棗。

  8.適當補充粗糧,一半患者會食用燕麥、小米、黑米、玉米。

  9.絕對不碰的食物:酒、煙、辛辣食物、油炸食物、糯米類食物。

  10.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同時,大多患者還會配合運動。76歲的吳奶奶堅持每週遊泳,54歲的田女士晚餐後要散步一小時等。

  記者 鄭琪 通訊員 王屹峰 葉斌 陳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是腸癌,只有他們活下來?每年做對這件事,大大降低腸癌風險!
    其中,中國腸癌的發病遞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兩倍。40歲以上是腸癌的集中發病群體,但近十年來正在不斷年輕化。在調查中,發現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輕的只有16歲,確診為腸癌的僅23歲。30—40歲的腺瘤發現率高達22.1%。不僅腸癌發病增速不斷上漲,中國的腸癌死亡率也非常高。
  • 成功抗癌二三十年!11位腸癌患者透露「秘密」:希望這10點經驗幫到你
    事實上,這次特殊的聚會緣起幾個病友的提議,「這麼多年沒見到陳醫生了,我們很想念他,更想讓他知道我們現在過得不錯!」其實,陳賢貴也早有此意,「那就來個小範圍的聚會吧,能來的都來。」陳醫生立馬就發出了「邀請帖」。消息傳開來,又有十多個病友和家屬加入。於是,有了3月最後一天這個病友會的誕生。記者問了問,前來的老病友大多都是腸癌患者。
  • 土豆、紅薯、山藥因澱粉含量高,糖尿病人不能吃?聽聽醫生怎麼說
    導語:對於糖尿病患者群體,飲食是很關鍵的,所以是要有一定的忌口,如果食用一些不利於穩定血糖的食物,就會造成體內血糖的波動甚至升高,一些含糖量較高的食物都是建議要盡少食用的,但還有一種說法是,像土豆、紅薯和山藥,因澱粉含量高,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吃,這又有什麼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了解一下。
  • 防癌飲食百合綠豆粥既解暑又抗癌
    什麼樣的飲食方式有助於防癌、抗癌?昨天,省腫瘤醫院胃十二指腸胰腺外科主任、中國肝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左朝暉博士,省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胡小翠現身說法。   湖南省腫瘤醫院發布權威調查數據: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最低,女性癌症患者比男性癌症患者平均要多活7年左右。  這一結論引起人們強烈關注。
  • 抗癌飲食哪些強?蔬果魚薯茶豆漿
    飲食新知 小小西蘭花有望成為抗癌英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中醫腫瘤科副主任喬佔兵在近日舉行的「西蘭花提取物(蘿蔔硫素)抗腫瘤研究論壇」上表示:最新研究表明,存在於西蘭花中的蘿蔔硫素具有顯著抗腫瘤功效。其實,除西蘭花外,圓白菜、胡蘿蔔、西紅柿、大蔥、菠菜、草莓、橄欖油等常見食物都作為抗癌標兵,榜上有名。
  • 癌症病人是可以吃雞蛋來補養身體,增強體質和抗癌能力
    國際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早期篩查、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顯著效果。今天就與大家聊一聊,在與「癌症」對抗的路上,那些擾亂人心的謠言。謠言一:吃抗癌食物就能防癌真相:雖然某些食物裡確實含有一些抗癌成分,但是單純靠吃這種食物來抗癌不現實!
  • 中醫怎樣治療腸癌腹水
    對於腸癌,人們通常都是既陌生又熟悉,它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兩種病症。而腸癌腹水則是困擾腸癌患者的常見症狀。對於不同的病症,所出現的腸癌腹水也不盡相同。近來有很多朋友諮詢我們專家關於晚期腸癌腹水的治療應該做呢?
  • 大便變細就是得了腸癌?醫生說:大多數是良性疾病
    最近也有不少朋友詢問:大便變細是不是真的得了腸癌? 甘肅東大肛腸醫院專家在這裡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大便變細有哪些原因,一定是腸癌嗎?
  • 全國腸癌醫院前十名,全國排名前十腸癌醫院
    全國腸癌醫院前十名,全國排名前十腸癌醫院 時間:2020-10-26 09:14:27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大腸癌通常是指大腸癌。它是發生在直腸和結腸中的癌症的統稱,通常稱為「大腸癌」,是我國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那麼全國腸癌醫院前十名,全國排名前十的腸癌醫院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盤點:腫瘤患者有關飲食問題「傳送門」
    腫瘤患者居家期間的營養管-飲食原則「能吃什麼,怎麼吃」胃癌術後的飲食指導?!這幾個小貼士要收藏!教你如何在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合理飲食科普| 優化飲食結構,加強體育運動,與腫瘤保持距離化療期間應該如何飲食?什麼時候吃同樣也很重要!在癌症治療期間,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不同的飲食訣竅!
  • 補太多營養,腸癌或來敲門
    因此,過多的營養物質攝入,特別是富含絲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更有可能誘發腸癌。」不久前,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李孟鴻教授課題組在飲食和健康方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印證了「縱口欲而百病生」的古語。        研究人員呼籲,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可以有效預防腫瘤的發生。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腫瘤大小也不知道,醫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找到腫瘤的準確位置才能下刀。傳統的腦瘤切除術,就是最大可能地將腦部腫瘤切除,但有些腦腫瘤侵入大腦組織後,會迅速蔓延至腦功能區,肉眼有時很難分辨。這時主刀醫生就會陷入兩難境地。醫生想儘可能多地將腦部腫瘤切除,又想儘量不影響病人的腦部功能,但腫瘤大小不一,怎樣能夠兩者兼顧,這就得靠主刀醫生的經驗。如果腫瘤切除的少了,腦腫瘤容易復發。
  • 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
    它們猶如魔咒一般形影相隨,一旦被其中的一項找上門,另兩項也隨時來敲門,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威脅。對於「三高」患者而言,除了必須精確控制每餐攝入的鹽、糖、油的含量,還要及時監控自身血壓、血糖、血脂的數值,已防止突然驟增的血壓、血糖、血脂數值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因而讓這類患者苦不堪言。
  • 病理醫生:顯微鏡下捍衛醫學之本
    他們經手感染物,時刻飽受福馬林侵蝕健康的危險;他們幾乎不與患者直接接觸,卻可以透過顯微鏡片,看到患者及家屬正在經歷的生死掙扎和喜怒哀樂;他們沒有掌握生與死的能力,但從他們手中出具的每個結果,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嶺。這群人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生命的法官」。他們就是一群藏在臨床醫生背後的「幕後英雄」——病理科醫生。
  • 大便粘馬桶衝都衝不掉,是腸癌的信號嗎?
    其中,有一種病叫「乳糜瀉」,是因為病人對麩質(小麥、燕麥等穀物裡的蛋白質)過敏,小腸絨毛被破壞、無法吸收脂肪,大便就會粘馬桶或浮在水面上。這類人必須採取無麩質飲食,麵食幾乎都不能吃。遇到這類情況,大便明顯不成形、次數增多、伴有腹部不適等,就應該諮詢醫生,查找原因了。
  • 兩個癌症晚期病人,用偏方的加重了,化療的好轉了
    遺憾的是,在確診以後,病人拒絕了醫生的建議,決定用家人收集到的偏方抗癌。 經過兩個月,病人來醫院複查時,醫生發現,肺部的腫瘤已經明顯增多,建議化療,但是病人再一次拒絕並且決定繼續回家喝中藥治療。又過了幾個月,病人身體極度虛弱,病灶已經持續變大發展,病情也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
  • 專家提醒:糖尿病人在飲食方面,要記住這4個定律,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伴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但是他們大多數也是因為飲食不注意而導致。所以想要穩住血糖量,有必要去多加調整飲食,讓我們的飲食習慣變得越來越好。專家提醒:糖尿病人在飲食方面,要記住這4個定律,不妨了解一下1、少吃多餐我們可以去少吃多餐,這樣可以很好地減少因進餐而導致的血糖較大波動。但是想要多餐的還要有個前提,則是我們每天進食不能攝取過多熱量。倘若有了加餐,那可以在下一餐少吃一點,少攝取一些熱量。
  • 大便隱血貧血 身體出現這5大信號警惕腸癌
    最近常常腹痛、拉稀的他,竟在南京市第二醫院肝膽胰外科被查出患有腸癌。 25歲小夥腹痛拉稀,竟患上腸癌 10天前的一個上午,作為司機的張先生陪著老闆來南京市第二醫院找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顧愛東諮詢,諮詢結束,張先生順便跟顧主任提了句:「主任,我最近老是腹瀉,大便稀,您看是什麼原因?」顧主任問:「多長時間了?」
  • 28歲小夥腸癌晚期,你還以為便血就是痔瘡?醫生教4招自測
    」近日,寧波某醫院醫生接診了一位28歲的直腸癌患者,一發現已經是中晚期了,而家族卻沒有該病史。仔細追問小夥子的生活史,醫生發現高脂少纖維飲食是罪魁禍首。 患者小宋從小就在「油罐子」中長大,20多年來油炸食品一直是他的「最愛」,也從沒斷過,還不愛吃蔬菜。
  • 癌症的三種常見飲食種類 常吃對癌症有益
    癌症如何飲食  軟質飲食:一種質軟,容易咀嚼和吞咽,比普通飲食更容易消化的膳食。低熱、消化不良、咀嚼不便以及老年、幼年的癌症病人,都可選用。軟質飲食烹調應選用粗硬纖維含量少,製備後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如軟米飯、饅頭、包子、麵條和各種粥類。肉類應剁碎,菜應切細。蛋類可用炒、煮和蒸等方法。應注意不宜選用油炸及過分油膩的食品、幹豆類以及辛辣氣味濃烈的調味品,如辣椒、芥末等。食用水果應去皮,香蕉、橘子、蘋果、梨等均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