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支配零花錢而不亂花?關鍵是區分Needs和Wants這兩個詞

2020-12-04 思維發掘

前幾天,表姐在微信上問我,該不該給她6歲的孩子零花錢。

我說,今年春節特殊,孩子們都沒收到過壓歲錢,如果孩子對錢有了基本的認識,就給他點零用錢,讓他自己支配吧。

表姐本來不想給,但聽了我的建議後,給了孩子50元錢。但很快, 她就後悔了,因為他發現,孩子很快就把零花錢用完了,買了好幾盒花炮和幾個小玩具,而這些,都是她覺得不該買的。

6歲孩子,到底該不該給零花錢這個問題,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處理方式可能不一樣,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的答案。但我個人認為,家長們如果決定要給孩子零花錢,那麼,你就要明白一件事,你給他的,絕不僅僅是錢,同時也給了他自由支配這筆零花錢的權利,不然,這個零花錢給了他就沒有什麼含義了。

有家長可能會說:「讓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錢?這還不隨便亂花?」

讓孩子自由支配零花錢,當然會有風險,但你想過沒有,只有在犯錯和失敗中,才會讓孩子學會如何花錢。

大部分家長擔心的是如果放任不管,孩子養成了隨意亂花錢的習慣,總是買買買,那麼,以後總是向你伸手咋辦,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01

上面提到的表姐的孩子,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錢,可他卻眼都不眨下就把」巨額」花出去了,恐怕很多家長都會感到一絲驚恐。

那麼,孩子這種花錢的心態該做何解?

其實很簡單,第一次體會到了擁有錢,可以自己支配錢的滋味,讓他既開心又興奮,想好好滿足一下自己,卻又不知分寸。

也就是說,孩子這種想迫切花錢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大手大腳」的消費方式,可能並不是我們所想的「揮金如土」,而是他缺乏相應的財務觀念,畢竟沒有經歷過賺錢的艱辛,當然不會有花錢時的糾結。

可是,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以嚴厲的態度去糾正,可能會帶來更糟糕的影響。

我記得小時候過年時,爺爺給了自己10元錢,心裡特別開心。要知道10元錢,在90年代,是比較大的數目,我高興極了,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全部花掉買了糖果。

媽媽知道後,把我劈頭蓋臉地大罵了一頓,那一年自己也是6歲。

被罵過之後,我再也不敢花錢,媽媽也沒有罵過我,但是,自那之後,我對花錢存在很大的罪惡感。

直到現在,成家立業、經濟獨立後,依然非常害怕花錢。有時為了買到一件稱心如意的商品,我會花好幾個小時去貨比三家,就是為了省那麼幾塊錢。每次有好友問我這東西的價格時,我總是有點擔心,害怕報出價格後,人家會說我買貴了。

既然不能使用強硬的方式,可又不想袖手旁觀任由孩子胡亂花錢,有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此問題呢?

當然有,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孩子如何找到他」需要的」和」必須的」東西,正確合理地消費。

02讓孩子明白什麼是」需要的」和」想要的」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說到花錢,可不要小看它,這可是一門學問。

在消費前,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必須要花的錢,哪些不是,哪些是可以忍一忍或省一省的。

經濟學中有兩個詞,一個叫Needs,一個 叫Wants,對我們培養孩子的金錢消費觀特別有用。

什麼是Nedds和Wants呢?

Needs,是指那些能滿足我們基本生活需求的東西,比如住的房子、食物、衣服等;而Wants,是指那些我們可能很想要,但並不是必須的,比如孩子玩具、零食及寵物等等。

在美國,這兩個詞,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教授了。

你可能會很奇怪,幼兒園為啥學這個呢?

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欲望。

說一個場景你就明白了:

帶孩子去超市或玩具店,遇到他喜歡的零食或玩具,他是不是就立在那不動了,纏著你非買不可,不買就開始胡鬧了?

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脾氣好的家長,會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以期待孩子回心轉意;脾氣不好的,直接說「不行」、「不買」,之後便拖著孩子離開了。

你可能這次能打消孩子想要的念頭,但是你能永遠約束孩子的這種行為嗎?

當然不可能。

只有教會孩子,讓他們明白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想要」的,讓他學會自己做取捨,成為一個能理性思考、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這才是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想到的結果。

03 學會」需要的」和「想要的」的意義在哪裡?

學會Needs和Wants這兩個詞的使用,好處是很多的:

1) 可以讓孩子明白哪些物質需要、哪些不需要

如果孩子學會了取捨哪些物質,就不會在出門時,老是鬧著要這個或要那個。

比如,之前帶孩子出去旅遊時,我讓他自己準備自己的行李,他準備了必要的衣服外,還準備了各種玩具,什麼坦克車、絨毛玩具、積木等等。

而讓他學了Needs&Wants後,我便開始和他一起玩一種遊戲:假裝坐飛機去旅行,過安檢時只能帶5樣東西,問他會帶什麼,讓孩子思考之後,自行取捨。

當他選定後,問他為什麼會帶這些東西,它們是你最需要的,還是你最想要的?

這種選擇性的遊戲,對孩子來說,他會很喜歡做,因為它帶有一定的挑戰性。

2) 學會計劃生活,培養財商

當孩子學會Needs&Wants後,他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欲望進行排序,知道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有了錢該怎麼進行分配等等。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都可以加強這個觀念,比如,你帶孩子去超市時,孩子總喜歡往購物車中加入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時,我們就可以問他:「買這麼多東西,到底哪個是你想要的,哪個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為什麼要這麼買呢?」

同樣,我們自己買的東西,也可以和孩子說說理由,說白了就是對孩子金錢規劃的培養。

3) 讓孩子學會思考買這種東西的意義

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區分哪樣東西是他」想要的」還是「需要的」,這並不簡單。因為孩子可能自己都說不清楚哪樣東西自己需要或不需要。所以,我們可以詢問他,這個東西對你來說有什麼實際意義?有什麼幫助?

這個過程的意義在於,它能讓孩子從自身欲望出發,去想他」想要的」,並思考這物品對自己的實際價值是什麼。這是一個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

04 應該怎樣教孩子理解Needs&Wants,引導其合理花錢?

1) 和孩子玩一些分類的遊戲

我們可以孩子做一些模擬購物的小遊戲:

首先找一些可以消費的項目,然後對它們進行分類,比如吃的、玩的和旅遊勝地等等。

每個項目,按照不同的消費標準進行相應的標價。

譬如:帶孩子去迪士尼樂園需要花費30元,買毛絨玩具需要花55元,電動玩具車45元,巧克力15元,蛋糕28元,書籍10元,海灘遊玩50元等等。

安排好類目並分好類後,告訴孩子,你只有50元錢,花錢時,你必須每一類選擇一樣,也就是既要有吃的、玩的,還要有旅遊之地,但是總體消費不能超過50元,詢問孩子這錢該怎麼花?

這種問題其實很糾結,想要用僅有的錢,儘可能滿足自己的願望,你會發現孩子很難選擇,比如他選擇了電動玩具車,那麼其他項目改如何選擇,對孩子就是一種考驗。

通過這種切身的體會,可以讓孩子明白,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理解原來花錢是一件很「難」的事,並不是有了零花錢就可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買東西也得動動腦筋,怎麼買才能更划算!

2) 告訴孩子要有計劃地用錢,合理地存錢

上面提到的這類購物小遊戲,我讓孩子去玩,當他玩到最後,組合完所有項目,還有結餘時,我會告訴他把錢存起來,未來就會積少成多。

孩子想要對自己的壓歲錢做主,就需要好好保管好自己的錢,要學會存錢,這是孩子合理用錢之前的一個良好習慣。

可這個習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不要說孩子,大人有時都很難堅持。因為存錢意味著要延遲滿足,想要的東西必須忍著,這極大的考察著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

這時,可以讓孩子設定一個短期目標,讓他存入零用錢,幾個星期後,就能買書籍甚至是學習用品,幫助孩子培養他的耐心,強制他養成先儲蓄後消費的習慣。

之後,再讓孩子實現更大的儲蓄目標,像半年甚至是一年期的儲蓄。

當然,我們讓孩子學會存錢,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它讓孩子懂得如何負責自己的花銷,並能較好地處理自己的開支,學會預算,這才是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的東西。

3) 明白錢」給予」他人的快樂

告訴孩子如何用錢,並不只是教他怎麼得到財富,更應該告訴他們,金錢的價值不只是體現在欲望的追求上,還應該讓其成為幫助他人的手段。

比如,拿出零用錢中一定比例的錢,作為慈善用款,當金額達到一定數額後,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捐款,同時讓孩子知道這些錢用在了什麼地方,幫助了什麼人,發揮了什麼作用等等。

幫助他人,這才是金錢最大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想讓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一定要告訴他Needs和Wants的區別,只有這樣,才會讓他未來的生活變得更簡單,走得更堅定,而不是看到別人有啥,自己卻沒有而開始焦慮或作自我否定。

相關焦點

  • 雙語閱讀|無現金社會,給孩子零花錢也得「移動化」了
    隨著網絡支付和行動支付的普及,不少父母連給孩子零花錢都要通過手機來支付了。一些商家抓住商機,開發出了手機應用程式,不僅能幫父母支付零花錢,還能幫助孩子學會理財,但也有人擔心這會讓孩子養成過度消費的惡習。
  • 孩子的零花錢怎麼給?把握好3個時機,4個階段
    01孩子可以有錢,但父母不能隨便給在現如今的社會,給孩子零花錢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仍然有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聽話,乖乖學習,便會用更多的物質獎勵和金錢獎勵來誘導孩子後來晚飯後帶著女兒到小區溜達,遇到新搬過來不久的鄰居,才發現原來這個小孩是鄰居的孩子,可是鄰居家的經濟條件一般般,如何承擔得起孩子這一身名牌。問了鄰居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媽媽答應孩子,只要考試能考一百分,就答應孩子的要求,只是沒想到孩子的要求竟這麼昂貴。
  • 「二次元COS零花錢」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勾當
    他和我說自己不差錢,也不缺錢。  「一萬夠不夠,不夠可以再加。我也就是想找個年輕的處女。」  事實上,我確實從tumblr上扒了個妹子穿著不知道那個學校的校服的「大尺度寫真」,給臉打碼說,這個妹子要賣處,開的價格是6千。——不是我隨便定價,而是我在其他的號上看過相關的價格,基本賣處都在6-7k左右。  我問這哥們為什麼想要處女?
  • 發現孩子「偷錢」,家長要謹慎處理,別亂貼「標籤」害苦孩子
    最近我就收到了一位讀者的來信,她說她家兒子今年5歲了,有時也會給一點零花錢,只是讓孩子買一些小零食,而且家裡的零錢也沒有存放起來,在自己眼裡最聽話懂事的兒子,沒想到最近孩子一直偷偷自己拿錢買零食。在發現孩子有「偷錢」的行為很生氣,於是二話沒說就把孩子給揍了一頓。
  • 孩子玩具亂丟,不收拾,究竟是丟進垃圾桶還是和孩子講道理?
    好久之前,在某平臺看到這樣一條育兒分享:孩子在家玩兒玩具,隨後玩具亂丟,怎麼辦?A方法:告訴孩子,只有垃圾才會亂丟,亂丟的玩具等同於垃圾。當著孩子面,把散亂的玩具丟進垃圾桶。B方法:告訴孩子,亂丟玩具採取獎罰措施。
  • 兩個世紀前的科學家已經證明,家只會越來越亂
    我們說這也亂,那也亂,整了還會亂……那麼到底什麼叫做「亂」呢?早在十九世紀,物理學家們其實就給亂這件事下了準確的定義:熵。這跟我們在自己家裡體驗到的困擾簡直如出一轍:剛搬進一個房子都挺整齊的,怎麼都就越住越亂呢?科學家們研究的結論令人大吃一驚:世界並沒有越變越亂,它一直都是一個樣子,是我們自己看不明白。這就有點神叨叨了,來先一起玩個遊戲吧:現在請你去廚房,拿出你家的一把勺子,或者去衣櫥,拿出你幾年前買的一件衣服,看著它,只看著它,你覺得它「亂」嗎?
  • 英語閱讀:讀一讀哈佛商學院教授用管理理論表述如何過好這一生?
    很多人經歷了婚姻和家庭危機,一些人甚至還因為商業醜聞而鋃鐺入獄。這讓作者開始思考決定人生幸福的真正因素是什麼,這些思考最終形成了本書。作者在書中根據一些商業案例和理論來說明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滿足感,如何維持好和家人以及朋友的關係以及如何教育下一代等等。
  • 信息太多,時間太少:大腦如何區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
    但是在看了一張與任務無關的非常有趣的圖片後,人們的表現會變差: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判斷字母串是真的還是假的單詞[4]。成年人看到有趣的圖片比看無聊的圖片要多花半秒,11 - 13歲的孩子則要多花整整一秒。這意味著大腦很難放下那些引起我們注意的事。
  • 養成不隨便亂丟垃圾的習慣,給孩子做個榜樣
    記得曾經我看過一個教育宣傳片,內容大概就是講述了幾個父母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隨地一丟,而孩子確實驚人的相似,也是像父母那樣隨地一丟了事。還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全部丟到了垃圾桶裡,而孩子也是如此相似的做了。
  • 漢語拼音ui和iu,到底有什麼不同,如何區分呢?
    那麼與此同時,在這節課雙韻母的學習中,依然可以通過滑音的發音方式,繼續學習,並找到這3個雙韻母的準確發音。其中,前兩個雙韻母發音比較簡單,孩子們掌握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然而,最後一個雙韻母iu。看起來與上節課學習的雙韻母ui,非常的相似。孩子們在學習iu的時候,很難將這兩個漢語拼音字母的讀音給區分開。所以說,區分ui和iu,就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家長輔導孩子的重點。
  • 十年前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億零花錢,現在花的怎麼樣了?
    十年之前,王思聰拿著王健林給的5億零花錢註冊成立了北京普思資本,並且在電競、影視、體育等泛娛樂領域攪動了市場。十年之後,王思聰普思資本股權被凍結,而為人高調的「網紅小王」已經有近半年沒發過微博了。普思資本股權被凍結對王思聰有何影響?王思聰會就此乖乖回萬達接老爹的班嗎?王健林十年前給王思聰的5億零花錢到底花的怎麼樣了?
  •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教你區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事業單位歷年考試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是考查的重點,而且考查難度偏大,基本上以理解性的單選題進行考查,很多同學對於題目中描述的案例或古文到底是主要矛盾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知道怎麼區分?那麼今天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總結了三種區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
  • 弱電機櫃亂如何解決?教你如何理線?關鍵方法要對
    很多朋友提到關於機櫃如何理線,不同線纜用什麼顏色來區分?雜亂無章的機櫃線確實讓人看著疼,如何才能做出美觀的機櫃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一般進(走)線筒出現在兩個需要相互隔絕的艙,如設備艙與電池艙之間。5、使用扎帶和標籤。這個上面在基本方法裡面也提到了,很重要,扎帶使用簡易靈活,而標籤則使得走線後容易辨識,減少維護的難度。
  • 巴沙魚和龍利魚,別再傻傻分不清,教你如何區分,弄懂少花冤枉錢
    巴沙魚和龍利魚,別再傻傻分不清,教你如何區分,弄懂少花冤枉錢。大家好,我是水墨尚食,又到了分享美食的時間,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巴沙魚和龍利魚的區別以及選購的技巧。巴沙魚柳和龍利魚柳一般人很難區分,市場上很多以巴沙魚柳充當龍利魚柳售賣,或直接說巴沙魚就是龍利魚,可是兩者營養價值和價格卻相差很大,很多人不懂吃大虧,為了讓大家更好區分兩種魚柳,先來了解這兩種魚的不同。1.生活環境不同巴沙魚屬於河魚,而龍利魚屬於海魚。
  • 熟成牛排分為乾式和溼式,如何區分是關鍵
    熟成牛排分為乾式和溼式,如何區分是關鍵 有許多老饕在選擇牛排時都會特意留神下熟成牛排,熟成牛排相較於普通牛排風味更佳,口感也更多汁,但是熟成牛排也分乾式熟成和溼式熟成,哪一種更好呢?
  • 家裡這三個地方越亂,說明孩子大腦發育越好,別跟著瞎勤快!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可以看出來,我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聰明孩子?爸媽們如何能判斷自家孩子聰明過人呢?經過專家的研究發現,家裡這幾個地方越雜亂,孩子可能越聰明。具體分為三個位置,媽媽們可以仔細觀察。這三個地方越亂,說明孩子大腦發育越好哦!
  • 回望2020年,這兩個年度詞很重要
    在12月28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持人何婕提到,《這就是中國》節目一直很理性,到2020年快要畫上句號的時候,如果從比較感性的角度來給這個年份設定幾個年度詞的話,會選擇哪些詞?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選擇繼續用演講中用的「心勝」一詞,他覺得這個詞能夠比較好地概括中國這一年戰「疫」的決定性成果和中國人民的心態。張教授講,一切都在國際比較,在比較中,確實中國人獲得一種對西方模式的心勝,這太重要了。因為過去西方總是用道德制高點來給中國人上課,現在中國人看得很清楚,一些基本的中國人人都懂的價值觀,比方說生命至上,西方沒有,居然跟我們要來談人權。
  • 鴨子和大雁,到底要如何區分?
    【鴨子和大雁,到底要如何區分?】對於老鳥人來說,這根本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因為根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鳥好嗎!可是對於剛剛開始觀鳥的人來說,不靠經驗純靠學術的去辨別,簡直比登天還難……記得有一次外出觀鳥,劉陽(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副教授)在車上看到飛過的一隻鳥,跟我說是白鶺鴒。我問你是如何判斷的?他說就:你先看這兒,再看那兒,先這樣看,再那樣看,就好啦!
  • 在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左右?
    談一個問題,在當今中國的語境中,我們應如何劃分左右呢?左右區分的標準是什麼?是依靠階級,價值觀念,還是其他?一有的人主張沿用階級階級範疇來去分左右,比如無產階級(工人和農民階級)天然屬於左派,資本家和資產階級本質上屬於右派。不可否認,階級歸類方式和自由主義的國家—個人二元論一樣的簡明、清晰。然而,這種簡明清晰卻是以犧牲政治事實的複雜性為代價的。
  • 給孩子花錢的機會
    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塑造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要從小事著手。新年伊始,為孩子遞上寄託著家人濃濃愛意的紅包也可以有所講究。父母可以讓孩子準備小禮物,在收到壓歲錢時送給對方。如果沒有禮物,那麼一個擁抱也是表達感謝很好的方式。讓孩子懷有感恩之心接受長輩們的這份心意,學會與人相處時的基本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