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terials:將細胞「擠壓」成為幹細胞

2020-11-25 生物谷

2016年1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科學家們最近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幫助細胞變成可用的幹細胞。這種方法涉及使用凝膠來"擠壓"細胞,為大規模生產醫學用途的幹細胞鋪平了道路。

幹細胞目前處於現代醫學的前沿。它們能夠轉化為不同器官的細胞,有望為治療一系列損傷和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但以標準化的方式生產正確類型的幹細胞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EPEL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凝膠,通過三維"擠壓"細胞成型,提升細胞重編程為幹細胞的能力。這項研究2016年1月11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期刊,新技術還可以輕鬆地擴大幹細胞生產,工業規模地進行各種應用。

幹細胞有不同的類型,其中特別吸引醫學興趣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這些幹細胞源於基因重編程的成熟、成人細胞,表現為幹細胞樣。iPSCs可以再生為一系列不同的細胞類型,比如肝、胰、肺、皮膚等細胞。

研究人員在設計生成這種幹細胞的標準化方法中進行了很多嘗試,但即便是最成功的方法也不是很有效,尤其是在大規模使用方面。一個主要問題是,現有技術使用的是培養皿或細胞培養瓶中的二維環境,但細胞在體內卻處於三維狀態。

Matthias Lutolf實驗室開發出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克服這些挑戰。這種方法使用一個三維細胞培養系統。表達重編程因子的細胞被放置在包含正常生長營養物質的凝膠中。"我們試著模擬活體組織中的三維環境,查看它可能如何影響幹細胞的行為"Lutolf解釋道,"但很快我們驚訝地發現,細胞重新編程也受到周圍微環境的影響。"這種情況下的微環境就是所用的凝膠。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調整周圍凝膠的構成(硬度和密度),他們可以比現有方法更快和更有效地重新編程細胞。在硬度和密度的調整中,凝膠會對細胞施加不同的作用力,本質上是在"擠壓"它們。

這種新的現象還沒有被完全理解。不過,科學家們認為,三維環境是這個過程的關鍵,產生機械信號與基因因素共同發揮作用,使細胞更容易轉變成幹細胞。

"每個細胞類型可能都有一個物理和化學因素的'最佳條件',提供最有效率的轉換"Lutolf說,"一旦找到它,就能夠把握更大規模創建幹細胞的資源和時間關鍵點。"

這一發現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該技術可以被用於以工業規模從大量細胞產生幹細胞。Lutolf的實驗室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他們的主要關注點是更好地理解這一現象,並找到其他細胞類型的"最佳條件"。(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 10.1038/nmat4536

Defined three-dimensional microenvironments boost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Since the discovery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numer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explored to improve the original protocol, which is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2D) cell-culture system. Surprisingly,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a more biologically faithful 3D environment on somatic-cell reprogramming. Here, we repor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ow reprogramming of somatic cells occurs within engineered 3D extracellular matrices. By modulating microenvironmental stiffness, degradability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we have identified a previously unknown role for biophysical effectors in the promotion of iPSC generation. We find that the physical cell confinement imposed by the 3D microenvironment boosts reprogramming through an accelerated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and increased epigenetic remodelling. We conclude that 3D microenvironmental signals 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reprogramm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increase somatic plasticity.

相關焦點

  • Nature:活性氧影響造血幹細胞發育
    雖然人們研究活性氧(ROS)主要是由於它們在DNA損傷、蛋白/類脂氧化和細胞凋亡中的有害作用,但人們也不斷認識到ROS在一些組織中可能有有益作用。在哺乳動物造血系統中,造血幹細胞含有低濃度ROS,但出乎意料的是,「共同髓系祖細胞」( CMP)產生濃度相當高的ROS。
  • Nature:iPS細胞分化發育能力低於胚胎幹細胞
    (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相比,分化發育成全身各類細胞的能力較低。 iPS細胞是「初始化」後的普通體細胞,但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能分化生成各種組織細胞。更重要的是,它繞開了胚胎幹細胞研究一直面臨的倫理和法律等諸多障礙,因此受到科學家的青睞。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將iPS細胞和胚胎幹細胞分別植入實驗用的老鼠胚胎中,嘗試能否使其發育成健全的身體各組織。
  • Nature:幹細胞一關鍵結構可決定幹細胞命運
    2015年7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與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了一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機制能夠幫助解釋為何只有幹細胞能夠進行自我更新式的細胞分裂。近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生命科學學院,幹細胞研究院,劍橋大學威爾卡姆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維持胚胎幹細胞多潛能(pluripotency)和促進分化的必要因子:Nanog蛋白實際上也許並沒有這麼重要,這一幹細胞調控因子的作用轉變給幹細胞研究領域提出了新的觀點
  • Nature:外胚層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特性的方法
    受精卵經過卵裂被分割成很多小細胞,這些由小細胞組成的中空球形體稱為囊胚。囊胚細胞遷移、轉變形成原腸胚,由三層細胞層構成:外胚層(ectoderm)、中胚層(mesoderm)、內胚層(endoderm)。細胞首次在囊胚期胚胎的原始外胚層細胞中形成的多能狀態,在隨後的發育中會失去。
  • Nature:細胞龕位置決定幹細胞命運
    通過將活體成像與在活小鼠身上進行的單幹細胞/後代標記相結合。Valentina Greco及同事發現,位於毛囊幹細胞龕不同腔室中的細胞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雷射消融顯示,對毛囊發育至關重要的多能隆突幹細胞並不是毛髮再生所必需的,因為上皮細胞能重新佔據丟失的幹細胞腔室。
  • Nature:幹細胞給血液疾病治療帶來新福音
    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一篇論文表明,他們首次明確了體內引發造血幹細胞的生產機制,發現在骨髓和臍帶血內造血幹細胞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可以補充人體的血液細胞的供應。一些白血病患者已經成功地使用造血幹細胞進行了移植治療,醫學專家認為造血幹細胞有可能有更廣泛的應用。首席研究員Peter Currie教授解釋說,理解造血幹細胞如何自我更新進行血液細胞補充是幹細胞生物學的核心理論。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血液幹細胞的主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再生全身的血液和免疫系統。這一過程被稱為造血,而這些細胞被稱為造血幹細胞(HSC)。在發育的胚胎中,造血幹細胞在不同的解剖部位遊走,血液循環使其得以運輸。在出生後,這些細胞在骨髓中支持其靜態和自我更新的特殊環境中。
  • Nature:挑戰常規!揭示心臟幹細胞療法竟與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無關
    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Molkentin團隊於2014年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Nature, 2014, doi:10.1038/nature13309)的基礎之上。與早前的那項研究一樣,這項新的研究證實將c-kit陽性心臟幹細胞注入受損的心臟作為一種再生心肌細胞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本文轉載自創新地標(ID:kejitouzi)公眾號上周,人類第一次將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出造血幹細胞。
  • Nature:重磅!構建出潛能性比胚胎幹細胞和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更強的...
    這些幹細胞具有發育中的胚胎內的最初細胞的特徵,而且能夠發育成任何一種細胞類型。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10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stablishment of mouse 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幹細胞能夠分化為其他的細胞類型,而且現存的幹細胞系對發育、疾病和治療研究已經非常有用。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它只攜帶單拷貝人類基因組,而不是通常在正常幹細胞中發現的兩個拷貝人類基因組。這項研究中描述的這種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首個已知的能夠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攜帶親本細胞基因組單拷貝的人子細胞。人類細胞被認為是雙倍體的,這是因為它們遺傳兩套染色體,總共46條染色體,其中23條來自母親,23條來自父親。唯一的例外就是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它們是單倍體細胞,含有一套染色體,即23條染色體。這些單倍體細胞不能通過分裂產生更多的卵子和精子。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不斷流動的血細胞既可以運輸營養物質,又是重要的免疫保護屏障。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33:57 美國喬治敦大學Samir N.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新趨勢:幹細胞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希望幹細胞技術被認為具有更為持久治療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植入新的、能夠生成多巴胺的細胞來替代退化的神經元,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新希望。從1979年開始,人類首次用細胞替代療法治療帕金森病[2],從此開啟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治療帕金森病的目光轉向幹細胞療法。
  • 儲存幹細胞以備不時之需?「脂肪幹細胞」成為細胞銀行最熱門項目
    「「脂肪幹細胞」到底影響力有大?在 2011 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就將其選為「年度最佳 50 項發明」之一!並且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研發,目前已有疾病可靠脂肪幹細胞來治療,達到修復的作用!」
  • Nature:有性別的器官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CSC團隊檢查了果蠅腸道幹細胞。他們使用的遺傳學工具,使他們能夠打開或者關閉這些細胞中的某些基因。這允許他們改造這些幹細胞變得更「雌性化」或者更「雄性化」。然後他們試圖擴增這些細胞。他們發現,「雌性化」的細胞能更好地增殖。這種增強的能力似乎允許雌蠅繁殖期間腸道的增長。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交配後,雌蠅腸道尺寸重新調整,和改變代謝來維持再生產。
  • Nat biotech: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潛力可比擬胚胎幹細胞
    2006年,研究者們通過在成體細胞中導入4種不同的基因能夠將完全分化的細胞重新調整為幹細胞形態。這一類幹細胞的特性與胚胎幹細胞十分相似,而且有效地解決了當時存在的利用胚胎幹細胞會出現的倫理問題。目前這一手段在全球範圍內都被廣泛使用,而且發明這一技術的日本科學家,來自京都大學的山中申彌教授也於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幹細胞整合多種來源的信息。幹細胞龕提供維持幹細胞乾性的信號;而分化的子代細胞則發出反饋信號,調節幹細胞增殖和分化。近期報導發現幹細胞可通過自分泌機制自我調節。1978年,Schofield 首次提出了「幹細胞龕」存在的概念,以此定義維持造血幹細胞所必需的局部環境。自此之後,湧現了大量關注於定義幹細胞龕的工作。直至目前,人們對祖細胞和分化細胞的數量及比例的維持機制仍知之甚少。在呼吸道上皮,基底細胞作為幹細胞/祖細胞發揮功能,其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能產生分化的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分泌細胞也作為短暫擴充細胞,最終分化成為有絲分裂期後的纖毛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