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俄羅斯新型北極科考船「北極」,在聖彼得堡成功下水。這艘科考船造型奇特,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鴨蛋。一經問世,就被媒體稱為「史上最醜」科考船。
「北極」號,是世界上第一艘北極全季抗冰自航科考平臺。換句話說,這是一艘空前絕後的浮動極地科考站。其主要作用是在北極區域進行全年科考,對北極地質、聲吶、海洋進行調查。它具有超強抗冰能力、遠航自持力、和良好的居住環境,還配備了完善的科研設施,直升機、快艇、雪地車一應俱全。
「北極號」由俄羅斯水文氣象局和環境監測局耗時兩年建造,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其造價1億美元,重1萬噸,浮動平臺全長83.1米,寬22.5米,排水量約為1萬噸,擁有4200千瓦功率的發動機,最高航速為10節,物質儲備供應足以維持兩年的海上科考活動需求,包括船員14人,科學人員34人,使用壽命為25年。獨特的蛋形船體,由特殊的高強度鋼製成,以便於在極地航行,同時「蛋形」設計並非用於破冰,而是為了更高效地規避冰,再配合上短粗的圓形船體,便能夠更加有效的對抗冰層撞擊。
據介紹,「北極」號之所以這樣設計,也是與極地氣候的變化有關,自21世紀以來,全球溫室效應持續加重,北極的冰層已經嚴重融化,科考人員越來越難找到固定的冰層建立科考站。2012年10月俄羅斯建立在北極-40的最後一個科考站,於2013年5月開始發生破裂,科學家們被迫搭乘一艘破冰船緊急撤離。之後,俄羅斯就放棄了在北極建立科考站的想法。
在今年12月14日,俄羅斯原子能公司宣布,將計劃建造第2艘海上浮動核電站。可持續運作10年時間,其目的就是為了對抗環境惡劣的北極地區。
「北極」號的系列動作戰略意義也非常明顯,雖然北極冰層正在融化,但俄羅斯採用這種「半永久性駐紮」的新模式,無疑比其他國家搶佔更有利的地位,同時,在軍事上也有重要影響,例如,彈道飛彈從北極發射距離更近,雷達站預警範圍也將翻倍。
在北極領域,我國也在快速追趕,19年7月11日,耗時整整10年的中國第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使用,其具有持續破冰的能力,可擊破極地20米冰脊,且滿足持續航行和科考任務的需求。
美國現役也只有2艘破冰船,而且都處於不堪使用階段。「北極號」一經問世,美國網友就高度評價這艘科考船的「軍用價值」,認為這能夠極大提升俄羅斯對北極的控制。美國人眼瞅著是沉不住氣了,觀眾朋友們,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