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質量學不會?看這裡,10分鐘掌握!

2021-02-21 中學化學園

《摩爾質量》是高一化學學習的一個難點知識,本節課詳細講解了摩爾質量的含義、關係式,並通過例題鞏固理論知識。

《摩爾質量》微視頻

【學習目標】

了解摩爾質量的含義,能進行物質的量與摩爾質量的計算。

【知識內容】

1、相對原子質量

以12C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注意: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所以沒有單位。

2、相對分子質量

定義: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結。

3、摩爾質量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符號為M,單位為:g / mol(或g·mol―1)。

(2)公式:

(3)推導公式:

m = n · M      

(4)數值:數值等於相對原子(分子)質量

如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56,則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56g·mol―1;

又如Na2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06,則Na2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06g·mol―1。

4、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和粒子數之間的關係

【總結】

參考答案往下拉!

·

·

·

·

·

·

·

·

·

·

·

·

·

·

·

參考答案

你都做對了嗎?

知識連結:

《物質的量》微課!(點擊文字觀看)

如果在化學學習中,你遇到什麼問題,歡迎留言哦~或者在後臺與我們的小助手互動,小助手會提供你想要的化學學習資料哦~~

相關焦點

  • 【高中化學說課】摩爾質量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依然是注重抽象理論的掌握,為化學世界的探究打開了新的天地。【知識與技能目標】1.掌握摩爾質量的概念、原理;2.學會運用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分析化學問題,將微觀與宏觀建立聯繫。三、說教法和學法教法:講授法、實驗操作法、演示法。學法:組內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法。
  • 高中化學《摩爾質量》教案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摩爾質量的概念和物質的量及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係。【難點】摩爾質量的概念。如果摩爾數相等,那麼微粒個數是否相等?2.不同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等,如果摩爾數相等,那麼質量是否相等?【學生回答】微粒數相等,為:6.02×1023。質量不確定是否相等。
  • 【新高一】必修1——物質的量、摩爾質量!
    另外,即將升入高二、高三的小夥伴也可以用來複習複習基礎知識,這裡提供的可都是考試必考內容哦!    10NA   要點三、摩爾質量1.摩爾質量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2、填空(1)1mol Mg的質量是______ ,Mg的摩爾質量是_________  (2)Na+的摩爾質量是         CO32-的摩爾質量是_________ (3)2molFe的質量是_____,1.5molSO2的質量是____。
  • 5 分鐘,看盡半導體和摩爾定律 「你追我趕」的抗衡 50 年
    「摩爾定律過去是每5年增長10倍,每10年增長100倍。而如今,摩爾定律每年只能增長几個百分點,每10年可能只有2倍。因此,摩爾定律結束了。」今年一月份,英偉達(Nvidia)CEO黃仁勳在CES 2019展會上,如此預測了摩爾定律的未來。摩爾定律是所有計算機人都耳熟能詳的詞。
  • 高一語文資源:高一化學上冊摩爾質量和氣體摩爾體積同步訓練題(附...
    附:答案   課時達標   1.C 質量的單位是「g」、摩爾質量的單位是「g•mol-1」、式量的單位是「1」,A、B、D選項單位使用不正確。正確的說法為:1molO2的質量為32g;1mol物質的質量如果以「g」為單位,則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式量;CO2的摩爾質量為44 g•mol-1。C無論數值,還是單位均正確。   2.
  • 掌握了「看聞嘗」,一分鐘挑出好蝦幹,學到就賺到!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學一下!所以想要挑選到好吃的蝦幹,巧妙學會一些技巧也很重要,掌握「看、聞、嘗」,簡單一分鐘便能挑出好的蝦幹,從此再也不用挑蝦幹而發愁,所以小夥伴們趕緊看看吧。方法一:眼看粗看一堆蝦幹的時候,你會覺得品質都差不多,但其實細細觀察之後才會發現,每個蝦幹都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挑選蝦幹的時候,通過眼看又可以從看表面、看顏色、看體型來分辨。
  • 對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等概念的理解
    3.摩爾質量——「三性」(1)等值性:摩爾質量只是以g·mol-1作單位時,在數值上與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相等。(2)近似性:由於電子的質量非常微小,所以離子的摩爾質量以g·mol-1為單位時,其數值近似等於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如Na和Na+的摩爾質量都為23 g·mol-1。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氣體摩爾體積
    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特別是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的基礎上,掌握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如用n1、n2……表示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摩爾質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組分的體積,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計算的結果是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這一數值要求學生記住,這樣在以後的學習中判斷某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還是小,直接把二者的相對分子質量進行比較即可。
  • 摩爾定律終結之後的展望:光子學取代電子學 PDA取代EDA
    過去,我們將年度預測重點放在電子產品(IC和EDA)上,但是最近將重點轉向了光子學,因此我對2020年的預測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從歷史上看,光子學一直是砷化鎵技術。過去,現在和將來將永遠是未來的技術。分析師們永遠在預測光子學的興起。明年,隨著摩爾定律在電子領域的終結或放慢,光子學將自成一體,進入其發展的曲棍球棒階段。
  •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說課稿
    一、說教材《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這是學生經過從實驗學化學後第一個學習的化學概念。物質的量屬於工具性概念,在本節的學習中要形成一個「量」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它連接物質微觀與宏觀的橋梁,在化學計算中處於核心的地位,不僅承上啟下,而且貫穿高中化學學習的始終。通過以上對教材地位的分析來制定三維教學目標。
  • ​結構方程模型還傻傻學不會?說的就是你,看這裡!
    從國際發文來看:美國著名統計學大師Babin和Hair通過追蹤美國頂尖期刊投審稿及發表情況得出結論: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能夠提升論文質量和評審專家得推薦力度,增加發表概率。本課程採用AMOS分析主要是AMOS軟體是以圖像式的方式來學習SEM,且軟體操作非常具有親和力,軟體更設計了許多防呆功能,當繪圖錯誤時,會馬上提出警示,並建議修正方法,因此對SEM不熟的人會比較容易入門,而且也比較不會忘記。2. 觀察變量-路徑模型/Amos OV-path model3. 觀察變量-回歸模型/Amos OV-regression model4.
  • 摩爾定律失效?英特爾用事實告訴你:不會
    【天極網筆記本頻道】隨著半導體行業發展,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失效了!」在9月19日舉行的「英特爾精尖製造日」活動上,英特爾用事實告訴大家:摩爾定律不會失效。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談到19日活動時說「今天是一個摩爾定律的盛會。」
  • 第1-2-2節 摩爾質量 高中化學必修一
    符號:M單位:g/mol 或g.mol-12.規律以g/mol為單位時,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相對分子(原子)質量=1 mol物質的質量3.物質的量(n)、質量(m)與摩爾質量(M)的關係已知質量求物質的量:n = M(m)已知物質的量求質量:m = n×M求摩爾質量:
  • 爸媽不會英語,怎麼教小孩學英語呢?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幼兒階段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孩子專注的時間很短,老師來30分鐘,10分鐘能有效學習就已經是很好了。剩下20分鐘好的老師是在努力調動孩子,不好的老師則是耗時間。 問題之二:語言的學習在於慢慢積累,尤其是口語。一周一次或者兩次課只能教一些語言片段。
  • 分分鐘搞定常用實驗單位換算
    1,摩爾濃度(mol/L)與溶質質量(g)m (g) = Desired Molarity (mol正常估算來講一對鹼基的平均摩爾質量是650 g/mol,小編這裡用的是NEB (New England Biolab)給出的修正公式。617.96 g/mol 其實是除去了每對鹼基兩端的水分子(聚合成鏈的過程是要除去一個H和一個OH的)。最後又加上36.04 g/mol,是假設兩個-OH和兩個-H分別加在最後大分子的游離兩端。
  • 傳統電子學中的量子態可能超越摩爾定律
    幾十年來,計算機行業一直受益於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一種經驗法則,它預測集成電路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隨著這一趨勢的持續,計算機已經從作為建築物一部分的巨型機器發展到可以放在桌面上的微型設備,而且性能還能超越前幾代的任何超級計算機。它給我們帶來了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以及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式,這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這只能被稱為一場革命,但是現在摩爾定律開始崩潰。
  • 千克/摩爾/安培等單位即將重新定義
    如今,看上去計量學家至少掌握了用基於數學常數的定義替代該圓柱體所需的數據。這一突破的到來恰逢其時。科學家原定於2018年對包括安培、摩爾和開爾文在內的多個單位進行重新定義,千克也包括在內。近日,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在巴黎會面,探討了下一步要採取的舉措。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關鍵看這兩點-摩爾定律,Intel,處理器,晶片...
    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電晶體的集成度大概平均18個月會翻倍,計算機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然而,集成技術的密集度,或者說集成電路的線寬不可能無限制地小下去,經典計算機將很快達到它的極限——三極體的大小將達到原子的尺度。
  • 蒙眼,1分鐘看完10萬字……「量子波動速讀」火了!深圳有嗎?
    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到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
  • 摩爾法則:引領半導體技術發展五十年
    當時,任矽谷仙童半導體公司研發總監的摩爾在《電子學》(Electronics)雜誌上發表論文預言,計算機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目將每年增加一倍而晶片成本將維持不變,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種趨勢將會持續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