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各國太空女一號 韓80後博士帶泡菜升空(圖)

2021-01-09 環球網

我國「神九」飛天在即,據介紹,飛船將搭載3名航天員發射升空,其中包括我國的首位女航天員。我國古代神話「嫦娥奔月」可以說就是一位女性的太空旅行。然而在現實中,因為生理差異,女性進入太空將要克服更多的困難,面臨更多的挑戰。全球迄今為止的數百名航天員中,只有56名女航天員到過太空。正是這些勇敢的女性,用超越男性的毅力,為我們的太空夢想添上了別樣的絢麗。

世界女一號

捷列什科娃

首上宇宙吃穿差

前蘇聯女英雄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

1937年,捷列什科娃出身農村家庭,父親死於二戰。她在輪胎廠、紡織廠當了工人,業餘則參加跳傘運動。1961年加加林首次太空飛行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指示從全國的女跳傘運動員中選拔女航天員。作為加加林的崇拜者,捷列什科娃報名併入圍。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脫穎而出。

1963年6月16日,捷列什科娃駕駛「東方6號」升空,用71小時繞地球48圈,首次在太空留下人類女性的倩影。然而在進入軌道後,飛船自動駕駛出現故障,險些脫離地球。幸虧發現處理及時,才得以調整正常。在太空中,捷列什科娃身體基本正常,最大的不適應是因為持續穿戴頭盔、飛行服渾身痛癢,此外當時的太空食物也簡陋得慘不忍睹——只有乾麵包片。捷列什科娃成為了全人類的英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捷列什科娃也作為俄羅斯的火炬手參加了接力。

美國女一號

賴德

「挑戰者」上的女權

美國人薩利·賴德是繼前蘇聯捷列什科娃和薩維茨卡婭之後,位列世界第三、美國第一的女航天員。

她從小痴迷網球,曾想當職業運動員。上大學後意識到自己難以成為網球精英,轉而考入史丹福大學,一口氣拿下物理、英語碩士學位和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但當時美國社會歧視女性,賴德這種高端精英女博士竟找不到用武之地。1972年美國修正了「民權法案」,明確規定政府招聘中不得進行性別歧視。隨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航天員招聘中也放開了性別限制。賴德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從8000多名候選人殺出重圍。1983年6月,賴德參加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第二次出航。

法國女一號

艾涅爾

夫妻共赴浪漫花園

克洛迪·艾涅爾是法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她大學讀的是醫學,並成為風溼病醫生。但當她在工作的醫院走廊上看到航天中心的招聘啟事時,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成為7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女性。法國自身的航天技術不能載人升空,主要是與別國配合進行太空研究。1996年10月,艾涅爾與她的丈夫,法國航天員讓-皮埃爾·艾涅爾一起,乘坐俄羅斯飛船飛抵「和平」號空間站,考察了16天。寒冷而充滿艱險的太空,成為這位女科學家最浪漫的花園。克洛迪·艾涅爾後來擔任過法國科技部部長。儘管有地位、榮譽,但工作的壓力使克洛迪在2008年曾因抑鬱症服藥自殺,所幸搶救無礙。

日本女一號

向井千秋

成為全國人的偶像

像日本這樣一個男權國家,女航天員的努力更為可貴。日本和亞洲的第一位女太空人向井千秋就是典型代表。生於1952年的她,原本是一位外科醫生,後來加入日本宇航機構。她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別搭乘美國的「哥倫比亞」號和「發現」號太空梭前往太空。

她曾談到太空中應該淡化國別和性別意識:「我在宇宙飛行,我感覺自己是從地球上來的,沒有了國別意識。」如今,向井千秋擔任日本航天醫學生物學研究室室長。她也成為日本全國人的偶像。

英國女一號

海倫·莎曼

沒交旅行費

值得英國婦女們驕傲的是,英國唯一的一名太空人是女性。她叫海倫·莎曼,原本是食品公司的一名研究員。下班駕車回家的路上,她從收音機得知,英國正在選拔一名航天員乘前蘇聯的飛船進入太空。海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參加了報名最終被選拔出來。1991年,她與兩名前蘇聯航天員在和平號空間站度過了8天。

有趣的是,按照當時「行情」,前蘇聯要求英國方面支付1700萬美元的「太空旅行費」。但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找到戈巴契夫一陣「蘑菇」,終於說服戈巴契夫同意海倫「免費」搭乘。

帶泡菜升空

韓國女一號

韓國第一位,亞洲第二位的女航天員李素妍,生於1980年,是位生物博士。她於2008年4月乘坐俄羅斯的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12天後返回。

相比40多年前的老前輩捷列什科娃,她的條件要好多了,單說餐飲方面,甚至還帶了專門的泡菜。但由於不習慣失重環境,李素妍的膝蓋和腳部都在空間站撞出了淤青。在著陸的時候更是受到嚴重撞擊,之後被送入了醫院。

飛天·選拔

男女一視同仁

挑選全能戰士

俄羅斯挑選航天員對男女一視同仁,儘管女性的身體條件通常不及男性,但她們不會得到「放低標準」的優待。通過航天員標準的人就像所謂的「全能戰士」。

在俄羅斯,想成為參加訓練的航天員大致需要過三關。第一是身體條件:申請者要通過30多項醫學檢查,確認身體「絕對健康」。他(她)的身高必須在150至190釐米之間,坐姿高度為80至99釐米,體重在50至90公斤之間。腳長、肩寬和臀寬都有具體要求。此外,未來的航天員必須同時具備優秀的爆發力、耐力和靈活性。

第二是專業技能:申請者必須未滿33歲,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和5年工作經驗,具備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能力。此外,還要能用英語進行文化領域的交流。

最後是心理:評審部門會考察申請者的性格、專注力、人際交往能力、創造力、抗壓能力,以及他(她)的家庭關係、擇業動機。

飛天·訓練

穿著航天服和

跑鞋練習遊泳

2012年4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航天員瑪莎·伊文思講述了她入選航天員的訓練經歷。

瑪莎是資深的飛行任務專家,進入NASA後,曾5次進入太空飛行,飛行時間長達1318小時。瑪莎認為,在太空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耐心」,這也是女性的優勢。

瑪莎介紹說,預備航天員需要完成水中生存訓練再進行飛行課程,因此所有預備航天員要在培訓的第一個月完成遊泳考試。他們要遊完3段25米長的泳池,中途不能停下。還要在穿著航天服和跑鞋的條件下遊完同樣的距離,以及連續踩水10分鐘。同時,他們需暴露在失重狀態的太空環境中,要達到這一效果需在改良過的噴氣式飛機上體驗失重狀態達20秒。然後飛機回到初始高度(重新感受重力)。這樣的練習一天重複40次。

此外,預備航天員要成功畢業還需完成包括國際空間站訓練、出艙活動訓練、機器人技術訓練、俄語訓練、駕駛飛行器準備訓練等。楊益 J172

相關焦點

  • 韓確定韓國食物官方外語翻譯 「泡菜」一詞保留
    原標題:韓確定韓國食物官方外語翻譯 「泡菜」一詞保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5月14日報導,針對韓國料理在中英日三國語言中出現的翻譯錯誤,韓國國立國語院14日發布了200多種主要韓國飲食的三種語言的標準譯名。此前韓國餐館曾因菜品的翻譯鬧笑話,部分餐館的菜單上「??」
  • 中國主導制定泡菜業國際標準,韓媒炸了:泡菜宗主國的恥辱
    中國主導制定泡菜業國際標準韓媒炸了!稱「泡菜宗主國的恥辱」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對於這一現實,韓聯社稱之為「泡菜宗主國的恥辱」對於這一現實,韓聯社稱之為「泡菜宗主國的恥辱」。所謂「泡菜宗主國」,早已名存實亡。
  • 李子柒做了個泡菜也要噴?韓網友素質真高,還號稱泡菜是韓國的?
    其實各國的網友之間有偏見,這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文化有所不同,所以形成的價值觀也是不同的,但是有時候啊,像韓國網友就很奇怪,總感覺他們是看見什麼東西不錯,就都覺得這是他們國家的,著實讓人覺得非常無語。就比如說最近李子柒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自己的視頻,主要是講的各種蘿蔔從成長到成長為食物的「一生」,說起來蘿蔔的做法還是挺多的,但是其中李子柒將蘿蔔做成泡菜的時候,卻遭到了韓國網友們的集體攻擊。我們都知道,韓國的各種影視劇裡,泡菜這個元素一直都是非常醒目的,而且永遠是紅彤彤的,也算是給世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韓教授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
    近日,一韓國教授向百度公司發郵件,對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達抗議。對此,百度百科官微給出了證據,並表示已完善相關詞條。  訊妹覺得,韓國人的這種「抬槓」行為雖然讓人無奈,卻也值得我們學習……  韓教授抗議百度百科「錯謬」  不久前,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公布,四川眉山泡菜從此成為我國第6個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框架下的食品標準。
  • 美X-37B太空船超音速25倍 三次升空執行秘密任務
    本次自2012年12月升空,已經在太空運行了671天。X-37B究竟執行怎樣的高度機密任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猜測。X-37B是一種怎樣的飛行器,它在美國軍事布局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世界各國還有哪些太空武器?本期為您解讀。
  • 煙臺泡菜9年後重入韓國市場,9年間經歷了什麼
    白菜和泡菜,兩種產品,兩種價格。拿泡菜的出口結構和銷售利潤來說,白菜等蔬菜雖受大眾廣泛歡迎,但價格就是個「白菜價」。而加工過的泡菜在韓國卻能賣到每公斤10美元左右,據袁啟宸測算,經深加工後,泡菜出口到韓國,價格一下子能提升不少,每噸的市場銷售價格可比國內高出2000美元。
  • 80年代美國太空授課 遭遇太空梭爆炸(圖)
    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有了在太空講課的計劃。1986年1月28日,教師出身的美國女太空人克麗斯塔·麥考利夫走入「挑戰者」號太空梭時 ,夢想著在太空中為她的學生上一堂課,然而一聲爆炸讓麥考利夫帶著她的夢想逝去。
  •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發射升空
    回顧過去,科技創新發展照亮前行的路;展望未來,世界於我們仍充滿未知數。百舸爭流,奮楫向前,科學探索永不止步。在明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大事件」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下是近日英國《自然》網站發表的預測。明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關鍵之年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明確表示,他將採取行動應對全球變暖,包括重回《巴黎協定》等計劃。
  • 由李子柒視頻看品牌虹吸效應,泡菜品牌賽道該何去何從?
    來源:品牌聯盟最近,@李子柒 在國際社交軟體上發布了一個製作泡菜的視頻。視頻評論區,韓國網友以「泡菜是韓國每頓都要吃的」、「幾十年前全世界都知道泡菜是韓國的」等言論紛紛表示不滿。這不是韓國網友第一次因泡菜 「沸騰」。
  • 民營火箭升空 80後幕後團隊經歷了什麼?(圖)
    【面對面】民營火箭升空80後幕後團隊經歷了什麼?5月17日,由民營公司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重慶兩江之星」號火箭在西北某基地成功發射。一個月前,另一家民營公司星際榮耀空間研發的「雙曲線一號S」商用火箭剛剛完成了發射首秀。
  • 「天問一號」成功升空!各國發來賀電,馬斯克:非常振奮人心
    北京時間7月23日中午12: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升空!開啟了我國「探火」任務的序章,中國航天工程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隨後,包括美俄等國航天局在內的世界各國發來賀電,祝賀「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特斯拉CEO,執掌龍飛船的馬斯克也表示:非常振奮人心!
  • 細數半個世紀以來折戟火星的「登陸者」
    這也是歐洲自2003年小獵犬2號登陸失敗後,又一個可能在火星折戟的「登陸者」。自1971年以來,人類向火星及其衛星表面發起了17次登陸任務,只有7次完全成功,而這7次均是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登陸任務。下面這組組圖細數半個世紀以來,那些在火星表面折戟的人類「登陸者」。
  • 四川泡菜有哪些技巧?怎麼做泡菜才不會生花?
    在老一輩川菜師傅圈子裡面,「泡菜」、「豆花」、「火鍋」被並稱為「川菜三絕」。記得剛學廚師的時候,師傅們經常講在7-80年代時,某某廚藝大師出國務工,坐飛機出去時都是自帶一個泡菜罈的,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帶上老壇泡菜水!當時聽起來感覺真的高大上啊!在川菜中,泡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蔬菜瓜果浸泡。成品可下飯,可當佐料。
  • 去四川好朋友家做客,帶了兩罐泡菜回家,學會了正宗的四川泡菜
    不愧是四川人呀,家裡面有好多瓶瓶罐罐的泡菜。每個瓶裡面的泡菜顏色都非常的鮮豔,忍不住開口向好朋友說到,走的時候給我裝上兩罐泡菜。好朋友說可以沒有問題,但是你只能坐高鐵回家。因為飛機上是不允許帶液體的東西。這個當然是沒有問題了,因為我也害怕坐飛機。
  • 韓國教授抗議 「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百度百科回應
    韓國教授抗議 「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百度百科回應 時間:2020年12月09日 07:52:45&nbsp中財網   12月8日,韓國一名教授向百科百科抗議稱,其「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屬於「錯誤」。為此,百度百科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描述已經被刪除。
  • 組圖:細數80後難忘的國外動畫片
    太空堡壘  《太空堡壘》是與《變形金剛》馳名的國內引進的懷舊動畫的巔峰作品,儘管它不如後者在商業上運作得成功北鬥神拳  講述了199X年,世界因為大規模的核戰爭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生物幾乎都滅絕了,但是人類還是頑強的生存下來了,但是由於食物和水的短缺,人們開始互相搶奪、廝殺,世界進入了無序的黑暗時代,而這時,北鬥神權的繼承人健次郎背負著沉重的宿命,並憑藉自己威力無比的暗殺拳法——北鬥神拳,同各種惡勢力戰鬥,最終重新將光明帶回到世界
  •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發起「和平探索太空」倡議
    倡議提出:「各國對火星的探索成就展現出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相繼升空。超越太空是我們夢想的起點。我們倡導建立和諧共享安全的太空秩序、珍惜太空資源、促進「一帶一路」太空科技和平公益,造福人類。」
  • 從王贛駿到盧傑 美4位華裔太空人的太空足跡(圖)
    Taylor Wang)以第三類酬載專家的身分乘挑戰者號升空,當時他在加州噴射推進器實驗室工作,以借調的客卿方式參與太空任務。他不僅是第一位炎黃子孫進入太空軌道,也是第一位在太空艙內完成自己所設計物理實驗的科學家(滴液動力實驗)。    事後他接受臺灣的邀請訪臺四日。
  • 被遺忘在太空的飛行員,升空時是蘇聯公民,回到地球後國籍卻變了
    航空領域一直是各國探索的焦點,對於太空我們有著太多的未知了,而發展航天技術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便利。曾經蘇美是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而蘇聯更是第一個把人送上了太空。對於那些能夠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我們一直是抱著崇高的敬意,而要想成為一名太空人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還需要極快的反應能力和超強的心理素質。
  • 被遺忘在太空的飛行員,升空時是蘇聯公民,回到地球後國籍卻變了
    航空領域一直是各國探索的焦點,對於太空我們有著太多的未知了,而發展航天技術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便利。曾經蘇美是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而蘇聯更是第一個把人送上了太空。對於那些能夠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我們一直是抱著崇高的敬意,而要想成為一名太空人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還需要極快的反應能力和超強的心理素質。曾經有一位被遺忘在太空的飛行員,在他升空時還是一個蘇聯公民,回到地球後國籍卻變了。前蘇聯一直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而且十分注重科技和軍事等重工業的發展,在航天技術上更是世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