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海出任《ACS應用材料與界面》副主編

2020-12-06 科學網

 

樊春海研究員最近應《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簡稱AMI)主編Kirk Schanze教授邀請,擔任該期刊的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並負責能源與生物材料方面的稿件審理。日前,樊春海研究員已與美國化學會籤署工作合同正式出任該職務。

 

美國化學會(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ACS) 成立於1876年,是化學領域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型專業組織。美國化學會每年舉行兩次涵蓋化學各方向的年會,並出版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內的30多種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於2009年創辦,主要發表新型材料與界面設計與應用領域的研究成果,是美國化學會第一個側重於材料應用的多學科交叉期刊,該刊2011年的SCI影響因子為4.525。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ACS應用材料與界面》:新材料使無重原子OLED外量子效率達到4%
    《ACS應用材料與界面》:新材料使無重原子OLED外量子效率達到4%  CHEN • 2021-01-13 17:57:23 來源:前瞻網 E1166G0
  • 樊春海:框架核酸,一個由DNA組成的納米世界
    90年代,樊春海報考了南京大學生物化學系。彼時,這個專業學術氛圍濃鬱,對交叉學科的探索和專業跨界都非常推崇。在這樣的環境下,樊春海的學術研究得以在學科交叉點上起步,研究生期間從事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研究,就與DNA分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我們不僅僅把DNA看作是一個生物活性的物質,比如基因,而是把它作為一個材料來看。當時我們做生物傳感器就相當於把它作為一個傳感材料。」
  • 中科院院士樊春海:DNA機器人將改變人們對疾病以及治療學的看法
    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中科院院士樊春海,就DNA製成的納米級機器人做專題報告。資料顯示,樊春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激進資助,2012-2016年任科技部納米973首席科學家。
  • 新刊介紹: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生物自組裝材料與仿生材料,同時側重這些生物材料在生物傳感、成像、治療、生物能源、生物催化、生物電子學等領域的重要應用。隨著生物材料領域應用性研究的持續發展,迫切需要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這本領域內的專業期刊,與作者和讀者分享功能性生物材料設計及其重要應用的最新突破性研究進展。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設計InSe範德華界面用於多級電荷存儲
    Interfaces:設計InSe範德華界面用於多級電荷存儲  成果介紹隨著浮柵電晶體的不斷小型化接近物理極限,對器件架構、工作原理和器件材料的新創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該結構具有範德華柵極架構,由部分氧化的表面層/InSe範德華界面組成。該概念驗證器件的關鍵功能是通過在InSe表面層上進行間接氧等離子體處理產生電荷俘獲位點來提供的。與浮柵非易失性存儲器相比,這些位點無需使用柵極電介質即可保留電荷。結合層狀結構,具有電荷俘獲位點的表面層有助於在下面InSe層中進行連續的靜電摻雜。
  • 北大地空學院王玲華教授出任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學術期刊副主編
    北大地空學院王玲華教授出任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學術期刊副主編 北京大學空間物理研究所官方微信號 2021-01-14 10:29
  • ACS Nano:樊春海等核酸藥物納米載運體系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雜誌納米領域雜誌ACS Nano在線刊登了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Self-Assembled Multivalent DNA Nanostructures for Noninvasiv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Immunostimulatory CpG Oligonucleotides
  • 于吉紅院士新任JACS執行主編,遊書力研究員新任JACS副主編
    另外,JACS 近日還公布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遊書力研究員等4位科學家新任JACS 副主編,JACS 副主編團隊中還有中科院化學所萬立駿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于吉紅院士簡介  于吉紅教授一直致力於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研究,在分子篩納米孔功能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定向合成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迄今,在Science,Nat. Commun.,Sci. Adv., JACS,Angew Chem. Int. Ed., Chem 等學術期刊發表SCI檢索論文370餘篇。曾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
  • 樊春海談DNA納米基因晶片:體現了現代科技的交叉性
    樊春海談DNA納米基因晶片:體現了現代科技的交叉性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ACS Catal.:ZrO2界面位阻/電子軌道作用修飾調控HCOOH分解
    當氧化物界面摻雜物種組裝在基底晶格中,人們有時能將其稱為單原子催化劑,通常單原子催化劑是擔載於氧化物界面上的過渡金屬原子,同時催化活性來自於這些位點的價電子,但是界面化學能夠通過同價雜原子進行修飾,能夠保證催化位點價電子總數沒有改變
  • 北理工陳文星副研究員在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方面獲系列進展
    特別地,碳基載體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能源轉換方面(如ORR、OER和HER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北京理工大學陳文星副研究員自2018年入職以來,一直致力於開發普適高效的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方法,藉助同步輻射等多種表徵手段並結合理論計算,對催化性能、反應機理等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以通訊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 史強研究員擔任《化學物理雜誌》副主編—新聞—科學網
    應美國《化學物理雜誌》(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CP)邀請,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史強研究員自2017年3月起,擔任該期刊副主編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 最新 | 復旦大學陳國頌教授擔任ACS Macro Letters雜誌副主編!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陳國頌教授自2018年2月起任高分子領域權威雜誌、美國化學會ACS Macro Letters期刊副主編,這是該雜誌首位來自亞洲科研機構的副主編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gfzkxqy,請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同時可以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獲取群目錄。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基於垂直排列石墨烯結構的具有高導熱係數低壓縮模量的熱界面材料
    高效的熱管理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發熱源和散熱器之間填充一層熱界面材料。性能優異的熱界面材料需要同時具有高的導熱係數和良好的可壓縮性,但是這兩個特徵很難同時滿足。比如大多數金屬具有高的導熱係數(70Wm-1K-1–400Wm-1K-1),但是其壓縮模量也很高(70GPa–120GPa),難以填充發熱晶片和熱沉之間的縫隙;而矽膠雖然具有很低的壓縮模量(0.3MPa–2MPa),但是其導熱係數只有0.1W m-1K-1–0.3W m-1K-1,難以滿足熱界面材料對縱向熱傳導的需求。在矽膠中加入高導熱的填料雖然可以提高導熱係數,但同時也提高了壓縮模量。
  • 化院樊春海課題組在框架核酸編碼仿生礦化取得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樊春海團隊提出了一種解決思路:即利用框架核酸作為模版,以靜電相互作用為驅動力,製備具有規定形貌的礦化CaP納米晶體。該工作以「DNA Framework-Encoded Mineraliz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為題,於2020年1月2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旗下的Chem雜誌中。劉小果、靖薪薪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樊春海為通訊作者。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微納界面體系與新能源、膜分離、界面催化、氣體捕集儲存等眾多研究前沿緊密相關。隨著界面化工新技術和微型器件與設備的開發及應用,界面體系的調控與強化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