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去泛素化或可治療離子通道疾病

2020-11-25 科學網

靶向去泛素化或可治療離子通道疾病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19:51:4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Henry M. Colecraft研究組發現,靶向去泛素化可挽救不同運輸缺陷的離子通道病。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1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上。

研究人員開發了工程化的去泛素酶(enDUB),能夠從目標蛋白中選擇性去除泛素鏈,從而拯救長期QT症候群(LQT)和囊性纖維化(CF)背後不同突變離子通道的功能性表達。在LQT 1型(LQT1)心肌細胞模型中,enDUB治療可恢復延遲的整流鉀電流和正常動作電位持續時間。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Orkambi(lumacaftor/ivacaftor)和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和ivacaftor)組合使用時,靶向CF的enDUB可協同挽救常見的(ΔF508)和耐藥性(N1303K)的CF突變。

 

總而言之,通過enDUB進行的靶向去泛素化提供了一種強大的蛋白質穩定方法,該方法不僅可以糾正由離子通道運輸受損引起的多種疾病,而且還提供了一種用於原位拆解泛素編碼的新工具。

 

研究人員介紹,蛋白質穩定性受損或運輸受損是多種離子通道病的基礎,而且是開發針對其他疾病的通用療法的統一原則。泛素化限制了離子通道的表面密度,但由於其在蛋白穩定中的普遍作用,因此針對基礎研究或治療目的靶向該途徑具有挑戰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Targeted deubiquitination rescues distinct trafficking-deficient ion channelopathies

Author: Scott A. Kanner, Zunaira Shuja, Papiya Choudhury, Ananya Jain, Henry M. Colecraft

Issue&Volume: 2020-11-09

Abstract: Impaired protein stability or trafficking underlies diverse ion channelopathies and represents an unexploited unifying principle for developing common treatments for otherwise dissimilar diseases. Ubiquitination limits ion channel surface density, but targeting this pathway for the purposes of basic study or therapy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its prevalent role in proteostasis. We developed engineered deubiquitinases (enDUBs) that enable selective ubiquitin chain removal from target proteins to rescue the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disparate mutant ion channels that underlie long QT syndrome (LQT) and cystic fibrosis (CF). In an LQT type 1 (LQT1) cardiomyocyte model, enDUB treatment restor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s and normalized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CF-targeted enDUBs synergistically rescued common (ΔF508) and pharmacotherapy-resistant (N1303K) CF mutation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ation (FDA)-approved drugs Orkambi (lumacaftor/ivacaftor) and Trikafta (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 and ivacaftor). Altogether, targeted deubiquitination via enDUBs provides a powerful protein stabilization method that not only corrects diverse diseases caused by impaired ion channel trafficking, but also introduces a new tool for deconstructing the ubiquitin code in situ. 

DOI: 10.1038/s41592-020-00992-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0992-6

相關焦點

  • 從氯胺酮抗抑鬱新機制探討靶向離子通道的新藥研發
    圖二 Spravato治療難治性抑鬱(圖片來源網絡)氯胺酮於1962年首次人工合成,是臨床常用的麻醉劑,也是重症監護室常用的鎮靜藥物。但它的鎮痛機制並不是像巴比妥類那樣作用在抑制性GABA(A)受體/離子通道上,而是與腦中另一種重要的離子通道——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 receptor,NMDAR)/離子通道密切相關(圖三)[5]。
  •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細胞內同時也存在與這些修飾對應的去翻譯後修飾,以滿足細胞精確調控信號轉導的需求。其中,泛素化與去泛素化這對翻譯後修飾在先天性免疫反應中受到廣泛研究。泛素(Ubiquitin, Ub)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類真核細胞中,由76個胺基酸組成的具有高度保守的蛋白質。
  • 張令強:泛素化研究將為藥物研發和疾病治療提供更多靶標
    以及如果泛素化進程異常會導致哪些疾病?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泛素化降解的三位發現者,就是學術界對這一修飾類型重要性的最好的認可。泛素化修飾降解的異常與包括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骨質疏鬆症等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生物谷: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泛素化靶點篩選的研究意義以及最新的發展近況?
  • 《Nature》:回答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歷史謎團
    允許鉀和鈉離子進出細胞的離子通道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放電」以及大腦和心臟功能至關重要。根據康奈爾大學醫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這些通道使用「球鏈」機制來幫助調節離子流。2020年3月18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證實了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長期假設,代表了對大多數細胞中基本生物過程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 科學家解析類泛素蛋白作用新機制
    曾發現多個泛素載體蛋白(E2),如UBC1, Rad6等, 是著名期刊Molecular Cell, EMBO J 等編委。 在很長時間內蛋白質修飾和降解的研究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直到2004年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獎之後,這一情形才有了明顯改觀。
  • 全面解讀:靶向NF-κB
    NF-κB通路治療疾病的機制及臨床研究)      NF-κB途徑分為典型途徑和非典型途徑。新的研究表明,NFκB活性的失調不僅會導致炎症相關的疾病,而且還會導致癌症,長期以來NF-κB被認為是治療疾病的潛在靶點。本文就NF-κB信號通路的調控機制以及抑制NF-κB信號轉導在癌症和炎症性疾病中的潛在治療應用進行綜述。圖1    典型NF-κB通路的激活和調節。
  • 見證離子通道的精彩故事
    20世紀初,人們認識到神經元內電信號的傳遞是通過膜電位的瞬時變化產生的,但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生物的電衝動產生於細胞膜離子選擇性的喪失。1939年,英國神經生理學家Alan Hodgkin和Andrew Huxley首次利用槍烏賊巨大的軸突記錄到細胞膜內外電位差(即靜息膜電位),該電位差在動作電位產生時發生反轉。
  • Nature |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促進BCL6的泛素化降解
    ,如一些沙利度胺類藥物可調節CUL4-RBX1-DDB1-CRBN(CRL4CRBN)E3泛素連接酶的活性,招募和泛素化IKZF1、IKZF3和CK1α,從而導致其蛋白酶體降解,從而高效誘導BCL6蛋白酶體降解,為臨床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 諾獎得主厄溫·內爾川大講座:研究「離子通道」有助於治療疾病
    他以《離子通道的發現、功能以及與疾病的關係》為題,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為學生帶來了一場聚焦科學的盛宴,講座於上午9時30分準時開始,教室內早已座無虛席。 厄溫·內爾教授對「離子通道」的研究開始於他上博士期間,半個世紀以來,內爾教授始終在研究「離子通道」與疾病的關係。據介紹,「離子通道」全稱為「生物膜離子通道」,是指各種無機離子跨越細胞膜進行被動運輸的通道。
  • 中國多中心研究證實靶向IL-6R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有效性
    在我國臨床上,主要以經典的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等和CD20單抗利妥昔單抗治療為主。即使應用上述藥物,但仍有25-50%的患者在隨訪期間出現疾病的復發。每次復發會導致疾病殘疾的累積,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無法恢復到復發前的水平。新的靶向藥物和經典的免疫抑制劑相比,長期治療的安全性和療效性如何,目前尚無對比性的臨床研究。
  • 泛素化專刊:通路調控、病理過程、藥物研發和實驗手段
    1)在AKT-mTOR通路中,兩個E3泛素蛋白連接酶TRAF6和SKP2,可促使AKT的第8和14位的賴氨酸發生K63型的泛素化,進而促使AKT定位於細胞膜上,只有如此AKT才會被相應的激酶激活,從而在細胞內傳導信號。而去泛素化酶CYLD則能特異性地去除AKT的泛素化標記。
  • 饒楓/汪濤組揭示代謝小分子調控CRL泛素連接酶擬素化修飾的功能與機制 ​
    此外,CRL 還是最近興起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小分子藥物所倚仗的泛素連接酶(特別推薦 | PROTAC技術的機遇及挑戰   )。 為防止底物的組成性降解,E3泛素連接酶的活性通常需要被緊密調控。
  • 心血管疾病治療:讓乙醯化提供「活靶子」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葛均波教授領銜發表在《自然綜述—心臟病學》上的一篇綜述認為,賴氨酸乙醯化是由賴氨酸乙醯基轉移酶(KATs)催化,由賴氨酸去乙醯化酶(KDACs)去修飾,KATs和KDACs在心血管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靶向KDACs的相關藥物為治療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 PRC2的靶向降解研究
    PROTAC通過利用細胞內蛋白質降解機制,將靶蛋白泛素化並最終誘導其降解。為了確定PROTAC是否可以作為抑制PRC2活性的替代策略,研究人員設計、開發和表徵了靶向EED的新型PROTACs,結果表明PROTACs可以有效的選擇性降解EED和相關蛋白。
  • 疾病控制率100%!靶向藥Adagrasib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第1/1b期和2期的結果顯示:Adagrasib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化療和一種PD-1/PD-L1免疫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達到了45%的客觀緩解率(ORR)和96%的疾病控制率(DCR)!
  • 疾病控制率100%!靶向藥Adagrasib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第1/1b期和2期的結果顯示:Adagrasib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化療和一種PD-1/PD-L1免疫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達到了45%的客觀緩解率(ORR)和96%的疾病控制率(DCR)!
  • 靶向蛋白降解劑,蓄勢已久的小角色,爆發就顯得更加耀眼!
    PROTAC MZ1與泛素連接酶複合物及其靶蛋白BRD4結合。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是繼蛋白激酶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之後,藥物研發領域又一新興方向。傳統的藥物研發策略關注如何通過直接調控蛋白質或酶的活性來治療疾病。
  • 大連化物所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了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分子相互作用網絡。  去泛素化與泛素化作用是生命體內至關重要的轉錄後修飾作用,參與到細胞周期、免疫調控、信號傳遞等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通路過程中。
  • E泛素化驅動寨卡病毒的進入和發病
    E泛素化驅動寨卡病毒的進入和發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0 10:52:3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Ricardo Rajsbaum和Pei-Yong Sh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11:47 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Yasushi Saeki 和Keiji Tanaka合作發現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