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竟然沒人要?非也,美國現在也「跟風」研製無殼彈步槍

2021-01-09 谷火平觀察

德國製造一直在國際上名聲斐然,而德式武器更是世界頂尖的軍事裝備。德國人在武器製造方面總是能夠獨樹一幟,上個世界60年代,歐美國家都熱衷於研究小口徑步槍,但是德國的軍工企業卻沒有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頻繁的改變步槍的口徑,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武器的缺點和局限性。

因此當時德國的HK公司、諾貝爾炸藥公司和聯邦德國決定三家聯合,共同研製一款無殼彈步槍,於是G11無殼彈步槍應運而生。這款槍看起來給人一種科幻步槍的感覺,它的設計理念和總體性能也十分的優越。

無殼彈顧名思義,就是在發射子彈的時候不會有彈殼彈出。一般的子彈都是由彈丸、火藥、彈殼和火帽四部分組成。而無殼彈則是將發射的火藥固化成子彈的形狀,然後在它的底部和頭部鑲嵌上彈頭和特殊的底火。G11每分鐘可以發射出2000枚子彈,子彈的初速度可以達到每秒930米,這樣的射速都快趕上了美國的一些機槍射速。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為無殼彈的底火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擊針發火針,而是可以使用電引燃型和氣引燃型的底火。這樣的射擊可以利用發射時高溫和電弧產生的高壓氣體,快速的將子彈射出。

因為子彈沒有彈殼,所以大大的節省了子彈的造價,在槍枝發射之後也省掉了抽殼的過程,所以槍枝的構造也會相對的簡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G11特別有一種未來感。而省去了彈殼也會使子彈變的非常的輕,士兵攜帶100多發的無殼彈才相當於20多發常規子彈的重量,攜帶更多的彈藥可以大大的提高單兵作戰能力。利用無殼彈進行射擊時只會受到微小的後座力影響,同時採用三點發射的方式,這樣會大大的提高子彈的命中率。

除了無殼彈本身的優勢之外,德國製造的G11外形也比較完美。槍身全長750毫米,寬74毫米,高度為295毫米。槍枝空重為3.6千克,掛滿兩個彈夾之後的重量為4.3千克。槍管全長540毫米,彈夾容量在50發左右。在每一次的槍彈裝填完畢之後,會完全封閉機匣,這樣做會防止灰塵進入槍膛,可以大大的提高槍枝的使用壽命。同時步槍的「三防」能力強,還配置的有兩倍光學瞄準鏡。

G11的出現被認為是步槍史上的重大變革,它為未來步槍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雖然現在的第一款無殼步槍是由德國研製,但是最先提出這種理念的國家是美國。

美國曾經在獨立戰爭期間使用過類似的無殼彈,他們使用錫箔紙作為子彈的外殼,當彈藥發射出去之後,槍管內產生的高溫會將錫箔紙化為灰燼,但是當時的軍工製造技術還不是特別的成熟,因此無殼彈的想法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此後對於無殼彈的研製,一直是歐洲各國研究的課題,但是只有德國真正的造出了G11無殼彈步槍。

當時由HK公司負責G11槍枝的設計,由諾貝爾炸藥負責子彈部分的設計,後來又加入了德國的光學儀器製造公司,為G11研製光學瞄準鏡。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經過20多年的研製和改革一個相對成熟的無殼彈步槍誕生,當時德國軍方已經下令要大批的裝備此類武器,並且已經向HK公司提交了一份6000萬馬克的訂單。但是之後由於一些原因,對於新槍械的更換也慢慢被擱置。

目前有些科學家提出了G11的一些缺點,比如常常會出現火藥自燃的情況,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槍管會變得十分燙手,並且容易腐蝕槍管。這兩個問題德國目前已經在解決之中,而美國現在也在進行無殼彈步槍的研製,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款武器可以大規模的裝備軍隊。

相關焦點

  • 領先一代德國G11無殼步槍,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
    【要說在輕武器界,造型最科幻,骨骼最驚奇的一種武器,那大多數人恐怕都會選擇這款德國無殼彈步槍——G11。但為何後來德國放棄採購了呢?主要還是因為蘇聯解體了,沒有了對手,沒有了軍事壓力,再去採購G11就覺得太貴了點,最終德國軍方也就放棄了這款看起來很科幻的無殼步槍】G11 無殼步槍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小口徑步槍的風潮了,在上世紀60年代各國都開始流行小口徑步槍,比如美國開發的M16步槍,並最終以5.56mm口徑統一了北約標準;前蘇聯緊接著開發出了AK74,最終也以5.45統一了華約標準。
  • 從一粒無殼瓜籽做起
    路徑:  做好做精無殼瓜籽——摸索建立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玉米品種——併購重組全國布局  本報記者焦宏裴遜琦  今年6月30日,武威金蘋果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以籽仁食品和農作物種子為支柱產業的武威市的首家上市新三板的企業。
  • 航空發動機有多難造?F-22發動機圖紙拿出來,都沒人能造出來
    我國現在發動機發展情況如何?還會受到西方國家的制約嗎?快來跟小魚一起來看看吧!這麼跟大家解釋吧,即使美國把F-22上面的F-119發動機圖紙免費拿出來,讓各國研究,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數國家都是沒有能力效仿的。並且它也不是想模仿就可以,畢竟這涉及到精細的設計問題,所以說航空發動機不是誰想要造就能造出來的。
  • 歷史紙堆乍現「外星步槍」,子彈無殼,每分鐘射速2000發
    近期,有軍迷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找出了幾幅奇異槍械的圖片,乍看起來就像科幻片中的"外星步槍",據了解這款槍並非電影道具,而是上世紀60年代德國研發的無殼步槍。所謂"無殼"是指子彈無殼,這不是倒退而是一個先進的設計思路,由於沒有了沉重的彈殼,子彈重量減少了6成左右,在同樣的負重下士兵就可以攜帶更多的子彈,而且因為沒有彈殼還省卻了拋彈的環節,因此射速更快了,能達到恐怖的每分鐘2000發。傳統的子彈佔重量最大的就是彈頭和彈殼這兩部分,彈頭是殺傷部分必須用硬質材料,但是彈頭還沒能找到能取代金屬的新材料,所以改進的餘地不大。
  • 納粹德國沒能力研製原子彈?只因為這位科學家「算錯」一個數據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造出原子彈的國家,但實際上,當時國際上想要儘快造出原子彈的國家並不止美國一個。在原子彈製造中砸下了重金的國家除了美國,還有德國。而且,二戰時期,德國也製造除了許多先進的武器,原子彈是納粹德國最重視的武器。當時,德國國內有頂尖的科學家。
  • 是什麼原因導致德國當年沒能夠造出原子彈?
    在歷史課上,我們知道,,美國在二戰的時候率先研製出了原子彈,不過,在那個時候其實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也想在短時間內將原子彈研發出來。在這個威力巨大的武器上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的並不只有美國,德國也是其中之一。
  • 為造原子彈搶別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執信說服,美國曼哈頓核計劃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希特勒籤發了德國研製原子彈的命令。希特勒一方面加緊研製原子彈,另一方面卻對很多猶太裔科學家進行迫害,愛因斯坦首當其衝。這位猶太籍科學家為了躲避德國納粹的迫害逃亡到了美國,很多在歐洲工作的猶太裔科學家也陸續逃往美國。這些科學家給美國帶去了一個震驚的消息,德國正在研究一種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原子彈。
  • 美國被曝光的「反重力飛行器」,德國早就研製了
    現在&34;(Lifter)這個說法就是從他那兒沿用過來的。布朗是一個富家子弟,從小愛好擺弄各種電器。上大學時,他在老師保羅·別費爾德的指導下,在用電容器做實驗時,觀察到這一現象: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別費爾德-布朗效應。
  • 歷史深處的秘密: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何沒能率先造出原子彈
    1945年7月26日,美國通過「波茨坦公告」勸說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美國軍方已經通過了原子彈使用計劃。而日本方面對此保持懷疑,因為原子彈德國研究過,日本也研究過,得出的結論是,要造原子彈比登天還難,所以美國方面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已經擁有了原子彈,日本內心是表示懷疑的。
  • 美國也有T34坦克?設計還很像T29?其實是美國人自己研製的
    但是你知道嘛,其實美國在二戰時期,也有一款坦克,也叫t34。不過與蘇聯的中型的t34比,他的塊頭就大了太多太多,達到了兩倍以上的程度,是美國人自己研製的一輛重型戰車。而有些人也知道,美國在二戰期間也研製過一輛叫T29的重型坦克,那它和T34有什麼不同呢?
  • 踢館:美國人要禁售大飛機發動機,C919會因此造不出來嗎?
    如果德國不賣,那我們堅持用自己的,這個飛機一樣可以用,而德國人連起落架的錢都掙不到。蘇聯人是想在北極圈設一個機場,在內地設一個,都專用化來運液化天然氣,美國人則是超級水上飛機做跨洋運輸,都沒人想過在普通機場使用。
  • 踢館:德國212潛艇為啥要用氫氧電池,而不用斯特林發動機?
    我們的坦克信息化程度不如輪式戰車,那不是正常的嗎,大量的59和88還有老96是哪年哪月的產品啊,比起08年才開始批量服役的輪式步戰車肯定是要差的。但是現在看到的是,新式坦克部隊上量速度可更快,信息化程度也更高,那他敢不敢拿99A部隊的信息化跟輪式部隊比?
  • 王俊凱無實物的表演,竟然沒讓人覺得尷尬,反而很自然
    今天孫同學愛學習新小編跟大家來聊一聊,王俊凱無實物的表演,竟然沒讓人覺得尷尬,反而很自然。當天,小編跟大家聊一聊王俊凱拍攝的某品牌手機廣告視頻吧!置信很多的粉絲都曾經看過了。尤其是視頻開頭,王俊凱下車關車門的鏡頭,固然短暫,卻牽動了無數人的少女心。當你看到一個長相陽光帥氣的男孩子,特殊有氣場的從豪車上下來,你敢說你看到了不心動?那段視頻小編重複看了很多遍,越看越喜好,越看越唯美。但是,當小編曉得了王俊凱拍攝時的真實場景後,霎時停止了統統美妙想像。腦海裡霎時顯現一句話:千萬沒想到。
  • 踢館:日本潛艇竟然放棄AIP,改用鋰電池了,我們要跟嗎?
    既然做不到,那乾脆就不要考慮這個問題好了,人最重要的不是靠自己,而是要認命,理解自己能力的邊界,不要去做這種邊際效益已經不是極低,而壓根就是0的事情,就像堂主從來不考慮跟王思聰一樣借錢。
  • 德國納粹和外星人UFO的故事,這個得從二戰德國的超前高科技說起!
    這種碟形機,被英國、美國、蘇聯的情報機關命名為V-7 。梅塞施米特公司的飛機工廠成功研製出用於V-7的靜電場粒子武器,V-7無人碟形攔截機使用火箭動力飛行,盟軍官兵與飛行員給這個飛碟機取了一個綽號叫做「白天和黑夜都能噴火的飛碟武器」。令人吃驚的是,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4月,V-7飛碟機升空次數竟然多達415次。
  • 為什麼德國製造無懼全球風暴?為什麼日本製造不怕美國制裁?
    而在德國,屬於這種類型並且佔到「全球細分市場第一」的世界級隱形冠軍——有2000多家。因為坐擁這樣的強悍集群,以及基於此的自足生態,德國經濟體才能夠不斷滋養著諸如西門子、寶馬、巴斯夫等顯形且長青的工業巨無霸,也才能承受哪怕席捲全球的經濟風浪與衰退的衝擊而屹立泰然,也才能成為川普這類單邊沙文主義者因「卡不了脖子」而無從威嚇的極個別。
  • 「捕鳥獵犬行動計劃」,出動了美國軍隊,跟德國的較量
    許多商店千脆打烊鎖門,貼出無貨的通告。埃裡克. P為人圓滑狡詐。在德國閃電戰期間,他裝成友好的、在國外擁有股份的德國紡織業商人。他戰時的工作是和駐柏林的美國記者拉關係,向向蓋世太保報告他們的態度。1948年春,埃裡克又回到法蘭克福。他仍然衣著考究,養尊處優。別人在挨餓,他卻顯得很富裕,這實在是個謎。
  • 二戰日本也曾造原子彈,全國科學家瘋狂研究,為何終是沒能成功?
    隨著科技的發展,軍事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裝備顯現在我們的眼前,各個國家也都在不斷研發,為自己國家的國防實力更增加些資本。不過話說回來,即便近些年出現了不少的先進武器裝備的,但要說到威力最大破壞力最強的還當屬核武器了。
  • 中國連氫彈都能造,為何當初被原子筆頭難倒了?其實美國也沒造出
    明朝時期奇人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雕刻出器皿、人物 、鳥獸等,各具形態且栩栩如生,被人感慨為「技亦靈怪矣哉!」事實上,很多東西看起來很小,但是要做起來實在是太難,比如說原子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