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治療有多選項 過了藥物「蜜月期」還有手術「黃金期」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帕金森是老年人常見病,目前發病原因不明,治療方法以藥物為主導,當藥物治療過了「蜜月期」,安裝腦深部刺激器(俗稱「腦起搏器」),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短板,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清華長庚醫院副院長王勁說,受限於多種客觀原因,這種外科手術尚未在有需求的帕金森病患中普及。

新華社圖

藥物治療帕金森初期效果好

帕金森病人有三個典型症狀,震顫、肌肉僵硬、運動遲緩,也有眾多非典型性特徵,如早期的嗅覺喪失、便秘等。正是由於非典型症狀的多樣性,給帕金森病人的確診帶來了困難。左旋多巴胺類藥物堪稱疑似帕金森病的試金石,服藥後能迅速改善症狀的,可確診為帕金森;反之則排除。

王勁院長解釋,左旋多巴胺類藥物在治療帕金森病的初期非常給力,但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劑末現象」和「開關現象」開始顯現,「劑末現象」指病人服藥後短時間症狀最輕,幾小時後症狀逐漸加重,直到再次服用左旋多巴胺後,症狀又減輕。多數患者在服藥1-3年後開始出現這種症狀波動,並且逐漸加重,藥物有效時間逐漸縮短,甚至每次服藥只有1-2小時的療效。「開關現象」則指帕金森患者突然出現症狀加重、全身僵硬,未經任何治療症狀在數分鐘後又突然消失,病情時好時壞。「開關現象」隨時隨地出現,與服藥時間和劑量無關。

手術接力藥物治療疲乏期

王勁院長介紹,帕金森病人大腦中的多巴胺成分減少,乙醯膽礆的興奮性就會增強,兩者的失衡狀態使病人表現出震顫、肌肉僵直等一系列的症狀。腦起博器植入人體後,神經刺激器發出弱電脈衝,刺激控制運動的相關神經核團,調控異常的神經活動,重新恢復腦內神經平衡狀態。從而改善病人動作遲緩、動作失調、肌肉僵直及震顫等運動症狀,縮短藥物的「關期」,使藥物穩定在「開期」。

與曾經應用過的手術「毀損術」不同,腦深部刺激器的治療是可逆的,植入體內的裝置可調可拆,保留了未來進一步接受治療的可能性。手術後,體內的刺激器參數可以根據疾病變化進行調整,讓症狀控制在最佳狀態。自1997年,全球已有6萬餘名患者受益於腦深部刺激器。但刺激器的研發技術多年來被國外某家器械公司壟斷,費用居高不下,自國內有了自主研發產品後,費用降低了近一半,但仍然不能滿足大部分患者的需求。未來,醫保扶持是實現手術治療惠及更多患者的點睛之舉。

延伸閱讀

手抖未必都是帕金森

手震顫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狀,以此標準判斷,很多老年人手一抖就擔心患了帕金森。王勁院長稱,震顫的原因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心理性和原發性四種。

生理性震顫發生在壓力大、緊張、生氣等特殊情境下,以及來自於服藥、飲用咖啡、茶等飲料等的副作用。

心理性震顫的原因與精神疾病相關。

原發性震顫則與家族遺傳相關,表現為動態時震顫。

帕金森病引起的震顫屬於病理性,震顫頻率低,表現為靜止時震顫。一般生理性震顫避免其誘發因素就能止顫,其它類型的震顫要對因對症治療。凡與運動神經相關的震顫,通過安裝腦深部刺激器,都能實現止顫。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田晶

相關焦點

  • 帕友用藥別錯過「蜜月期」
    然而,接近15%的患者患病兩年以上才去醫院就診,很多患者沒有及時就醫或者跑錯了科室,錯失了早期幹預治療的最佳時機。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蒙燕表示,不少人對「震顫」這一帕金森病症狀都有所了解,而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不抖」的,而可能表現為運動遲緩、肌強直。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動作變慢穿衣服、系扣子、刷牙、洗臉等動作變慢,上下床費勁,寫字越來越小,很多人會誤認為是老年痴呆,其實也可能是帕金森。
  • 治療帕金森 五學科專家放「新招」
    新藥有對策  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在用藥方面,左旋多巴類是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剛開始用藥時,療效顯著,然而「蜜月期」頂多只有3~5年,不少患者隨後會出現療效減退,表現為藥效持續時間縮短,有些人則出現手舞足蹈樣動作,即「異動症」等運動併發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新藥或許能幫助患者解決這些問題。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衛國教授帶領帕金森病外科治療團隊一天內完成兩例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病例。為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手術團隊制定了嚴格的腦深部電刺激(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操作流程。
  • 腦子裡植入「黑科技」,讓帕金森病人不再抖動
    確診該病後患者和家屬也不用過於緊張,此病主要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和醫學診療水平的大幅提高,目前已有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康復治療等。01 帕金森病用藥存在「蜜月期」確診帕金森病後,早期一般建議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包括美多芭、森福羅等,對於病程時間短的患者來說,服藥即可很好的控制住症狀,生活基本能恢復正常,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藥物「蜜月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藥效會慢慢減退,出現藥效接不上、關期時間變長、不可預測的開關現象等,此時必須要不斷的增大劑量或服藥次數方可控制住症狀。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
    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鄒亞琴)逾百項的術前測評、100多道手術程序、在米粒大小的丘腦神經核團組織內精準植入刺激電極、從上萬種組合方案中挑選最佳的術後程控模式……這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的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對待每一位適合植入腦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必經的流程
  • 機器人當助手精準植入腦「起搏器」 帕金森患者裝上後不抖了
    目前,三博功能神經外科已成功實施DBS手術數百臺,在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癲癇等功能性疾病和腦腫瘤的外科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藥物蜜月期後 要考慮手術治療帶著一線希望,吳阿姨子女帶著老人來到了三博腦科,希望這次診療讓她的媽媽有個好的晚年生活。
  • 中晚期帕金森或可裝個腦起搏器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葉勇義、許詠怡)65歲的趙先生受帕金森病困擾
  •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97%以上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我國科學家突破百年技術瓶頸,精準植入治療!今年69歲的張阿姨,患有帕金森綜合症已經8年了,此前她一直靠藥物控制,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之奇決定,採用國際上正在探索的腦起搏器治療,國際上簡稱DBS療法。毛之奇介紹說,DBS手術其成敗的關鍵是如何把電極精準地放到腦部核團位置上。
  •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帕金森病年輕化趨勢,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的用藥原則,提出了「全面綜合治療」的理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運動療法、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
  • 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DBS手術)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外科治療手段,但由於患者對該療法的知曉度還比較低,治療病人只有2、3萬人,存在很大的治療缺口。
  •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是怎麼回事 帕金森是什麼病
    據悉,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不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之奇表示,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帕金森的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其手術關鍵就是如何把電極精準地放到腦部核團位置上。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身體出現這些預警信號,須注意帕金森病來襲……
    總的來說,目前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是依賴經驗豐富的專家,根據患者年齡,症狀表現,例如四項症狀中至少具備兩項或以上,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還有藥物診斷性治療,比如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非常有效,支持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患了帕金森病,該如何治療?
  • 得了帕金森病,就活不久了?一個病人的真實經歷告訴你答案!
    黃宏並不是個例,據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自2006年以來,與國際接軌,腦深部電刺激術已開展超過500餘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劉金龍教授介紹,帕金森患者在度過藥物的「蜜月期」後,還可寄望於有「腦起搏器」之稱的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的治療,從以前局麻方式現在可用全麻電生理監測下進行手術,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
  • 75歲以上,帕金森患病率為2.5%
    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徵。一般的輔助檢查多無異常改變。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左旋多巴製劑仍是最有效的藥物。手術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康復治療、心理治療及良好的護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目前應用的治療手段雖然只能改善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有效的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慢性神經退行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
  • 帕金森發病率有多高?
    ,帕金森是一個什麼疾病?我們應該怎麼樣對待它、治療它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的喬燕主任和神經外科的馬羽主任做客名醫課堂,與大家共同探討帕金森的話題。喬立豔: 帕金森表現一般是慢性疾病引息進展,多是從一側肢體的遠斷的震顫或者強值開始,慢慢地累及到另外一側肢體,它的主要表現呢我們給它叫四大組症,就是禁止性震顫,肌強直,還有運動減少或者是減緩,還有一個就是姿勢平衡步態的障礙。現在帕金森的發病率是不是很高呢?
  • 早髮型帕金森病,是第6號染色體外顯子缺失導致,藥物治療最常見
    SPECT顯示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轉運蛋白減少,在基因檢測中發現了突變基因,為早期帕金森病的診斷提供了依據。03早髮型帕金森病,治療方法有哪些?哪些藥物可以進行治療?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左旋多巴胺仍然有效。手術療法是藥物療法的有效補充。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的表現不僅僅是手抖(顫)一說起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的顫抖(靜止性震顫),其實,PD病人的臨床表現還有運動遲緩(運動變慢)、肌強直(肌肉僵硬)和姿勢步態障礙(走路不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