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稱過度捕撈造成海洋生物銳減

2020-11-23 搜狐網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日電 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登文章稱,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警告說,由於過度捕撈和工業汙染,海洋生態環境正遭到嚴重破壞。如果不採取治理措施,到2048年,魚類很難在海洋中捕撈到,海產品在市場上再難以見到。

  這個由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題為《生物多樣性喪失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的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的分析表明,與以往一樣,商業的發展預示著全球食品安全、沿海水質和生態系統穩定性將受到嚴重威脅,這將影響到當前和未來幾代人。」

  這項歷時4年的分析首次對現有的一切海洋物種和生態環境數據進行了分析,並將數據綜合起來,以了解全球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專家鮑裡斯·沃姆說,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正在加速消失。目前捕撈的魚類有29種在2003年被認為數量「銳減」,即捕撈量下降了90%,甚至更多。「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且正在加速。」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海洋食用魚類數量過去40年銳減 或因過度捕撈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7日報導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從1970年至2010年,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與氣候變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可食用魚類的數量大幅度萎縮,包括金槍魚、鯖魚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減少近一半,對人類食物供應至關重要的魚類的銳減情況更為驚人。
  • 過度捕撈致野生魚銳減 部分種群出現滅絕跡象
    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近日發布的資料顯示,因為過度捕撈以及海水汙染等原因,我省近海47個主要捕撈品種,已有27種過度利用,6種嚴重衰退。而在青島,膠州灣的漁獲種類也從上世紀80年代的100餘種降到了目前不足30種,部分品種甚至出現種群滅絕跡象。為了避免將來會有無魚可吃的一天,青島人不得不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長期防汙治汙,適度休漁放流,爭取還海洋魚類一個乾淨、安全的「家」。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公海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錘頭鯊(Hammerhead)、巨蝠鱝(giant devil ray)以及鼠鯊(porbeagle shark)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首份海洋鯊魚64種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之中。鯊魚是很容易遭到滅絕危險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成熟期很長、而且繁殖很少。
  • 過度捕撈已導致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孫聞)2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稱,長期過度捕撈已經導致了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    這份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編制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總體欠佳,以過度捕撈為代表的對海洋物種的過度利用而直接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物種滅絕問題十分嚴峻。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
  • ...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
    .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還有就是各國現在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科學家警告如果繼續過度捕魚42年後將沒魚吃
    科學家警告如果繼續過度捕魚42年後將沒魚吃  新快報訊 《科學》雜誌在3日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過度捕魚、環境汙染和氣候變暖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2048年之後幾乎不會有任何海鮮留存世上。到時候,海鮮大餐等美食可能只能在回憶中找到。
  • ...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
    .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目前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還有就是各國現在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過度捕撈讓你笑不出來的事實
    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指人類的捕魚活動導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種魚類種群不足以繁殖並補充種群數量。現代漁業捕獲的海洋生物已經超過生態系統能夠平衡彌補的數量,結果使整個海洋系統生態退化。浩瀚的海洋為生物生長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人類自古就開始的漁獵生活。到今天已經被大規模的工業化漁業生產取代了。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2011-02-25 08: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人民網        瀏覽量: 7158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科學家稱,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全世界海洋裡的大型掠食性魚類變得越來越少,過去一百年來數量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體型較小的魚類則繁衍興盛
  • 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令世界付出高昂代價
    路透溫哥華9月14日電(記者 Allan Dowd)---據周二公布的一系列研究,幾十年來的過度捕撈給世界食品業帶來的收入損失已經數十億美元計,由此導致的漁業資源減少也削弱了窮國抗擊營養不良的努力。
  • 過度捕撈致使西非漁業資源處於崩潰邊緣
    過度捕撈致使西非漁業資源處於崩潰邊緣2012-12-21 10: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世界漁業信息        瀏覽量: 2755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環保人士警告說,西非茅利塔尼亞-幾內亞-喀麥隆之間的海洋生態區由於過度捕撈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發現,由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等原因,原本擁有豐富魚類資源的寶島,或將面臨無野生魚類可吃的困境。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近3/4的區域,蘊含13億立方千米水量。據統計,全世界12%的人口依靠漁業維生,人類從魚類和水產品中攝取的蛋白質佔動物蛋白攝取總量的17%,海洋捕撈和水產養殖為數以十億計的地球人群提供食物和生計。  然而,海洋在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的同時,卻面臨著過度捕撈、重要棲息地破壞以及環境汙染等諸多嚴重問題,海洋系統瀕臨崩潰的邊緣。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
    禁售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法案被否決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過度捕撈」的關注。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 海洋暖化和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含量增加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聯合國報告稱40年後海洋魚資源因過度捕撈劇減
    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日發表報告指出,由於海洋汙染、氣候變化以及過度捕撈,到2050年左右,全球幾乎所有海域的捕魚量都將隨魚資源的減少而下降。  報告說,如果地球繼續變暖,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影響。
  • 過度捕撈消滅對手 水母怒放危及海洋生物
    俗話說,4月的小雨帶來5月的鮮花,然而4月的汙染卻帶來5月的水母「怒放」研究人員發現,成千上萬的這種生物季節性地突然出現,往往發生在因氣候變化而變得溫暖的水域,或是因人類的過度捕撈而為好鬥的水母消滅了食物競爭對手的水域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圖)
    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人類過度捕撈,海洋種群過去 40 年減半
    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會16日發布報告稱,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中減少過半。這份名為「藍色地球生命力」的報告分析了1970年至2012年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魚類在內的1234個物種的5829個種群,其數據總量超過以往,因此更清晰地展現出海洋生物界某些令人不安的景象。報告指出,與商業或自給性捕魚活動關係密切的海洋物種,其受影響程度最為嚴重,其中商業性漁業資源嚴重減少,例如金槍魚、鯖魚等食用魚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