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井欄紫砂壺——細賞文人雅趣,體會萬物皆可成壺!

2020-12-06 國藏紫砂

有這樣一種壺,遠觀端正大氣,掌握細膩潤澤,泡製的茶湯似乎帶著井水的清冽與甘甜……這,就是從萬千紫砂壺型中脫穎而出的經典——井欄壺!

井欄壺

玩壺的人都知道,一把壺,只有集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體,才稱得上是好壺。而經典傳統壺型井欄壺,正是這樣的存在!

兩位紫砂宗師共同創製

井欄壺究竟從何而來?還要從兩位紫砂宗師說起……

話說紫砂名匠陳曼生與楊彭年是因壺結緣的知己,二人經常相聚談壺。某年初夏的一天,楊彭年應邀到陳曼生家小聚,二人把酒言歡,暢聊制壺心得。聊到高興時,楊彭年問陳曼生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的制壺想法,陳曼生搖頭說:「近日公務繁忙,沒時間顧及制壺啊!」於是楊彭年安慰道:「制壺急不得,你也別心煩,畢竟萬物皆可成壺嘛!」

飲茶圖

這個時候,正巧有個丫環在院子裡的井邊打水,由於水井的井欄很高,丫環取水的時候必須使勁地彎下身子,這個樣子有點像一隻蝦。陳曼生和楊彭年看到這個場景相視一笑。

井欄

陳曼生繼續緊盯井邊打水的丫環,漸漸的,眼前丫環的身軀化為一隻彎曲的壺把,打水的井欄化作壺身。楊彭年看著眼望出神的陳曼生,知道他有了新的靈感,於是趕緊叫下人送來筆墨。陳曼生當即鋪紙作畫,初始草圖畫出來後,楊彭年大呼精妙,於是二人徹夜商討,經歷無數遍修改,終於將制壺圖紙定了下來。

陳曼生制井欄壺

看著眼前的圖紙,楊彭年說:「這把壺取自丫環井邊打水,不如叫它汲水壺吧!」陳曼生皺著的眉頭鬆開,笑著說:「這壺渾然天成,只有稱它為井欄,才能夠展現其中意味。」這樣,井欄壺就誕生了。

拍案叫絕的井欄

井欄壺,顧名思義是仿照井欄的樣子所創製。陳曼生所創製的井欄壺仿製的是澄觀法師在元和六年挖掘澄觀井的井欄,其井欄石為火山巖,人稱唐井欄。

唐井欄

井欄,就是水井的護欄,它高於井口,主要起保護作用。據說井欄的發明者是舜,舜在歷山耕種時,體察民疾發明了井欄,以陶製圈鑲嵌井壁,並高出地面,這樣地表濁水不倒流入井,同時人與動物不至於跌落井中,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水的清潔。

而仿於井欄的井欄壺,以其巧妙的設計和精細的做工將井欄之美完美呈現,不僅如此,看似簡單的井欄壺在細節刻畫方面也讓人拍案叫絕。

陳曼生制井欄壺

井欄壺圓筒狀的壺身由舒展飄逸的弧線圍成,線條圓潤有力,透露著些許方正的意味。壺腹微微隆起,與井欄的腹部如出一轍,而底圈弧線較大的設置,使壺身整體豐挺飽滿。

井欄壺

井欄壺的壺身大而端正,不少制壺匠人會刻以壺銘。陳曼生在創製井欄壺時,就將所仿井欄上的刻字「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井闌並石盆,永充供養。大匠儲卿郭通,以偈儧日」鐫於壺身一面。另一面則刻上了專為井欄壺寫的壺銘:「此是南山石,將來作井闌,流傳千萬代,各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同霑勝福者,超於彌勒前,曼生撫零陵寺唐井文字為寄漚清玩。」

陳曼生制井欄壺壺銘

平視井欄壺的壺蓋,嵌蓋設置使之與壺身融為一體。自壺肩到壺鈕,呈逐漸遞進上升狀。今天常見的井欄壺蓋上通常有一道圈紋,像是投進井中的小石子,蕩起陣陣漣漪。

井欄壺壺蓋

設於壺蓋最高位置的壺鈕,似縮小的壺身倒置,上大下小的設計與壺身下豐上斂的形態完美呼應,在使用中也不易脫手滑落。

井欄壺壺鈕

常見的井欄壺多採用飛把,盡顯飄逸之感,同時由壺身延展出的壺把略微下垂,搭配外側的水波般的上揚線條,看上去十分舒服。

井欄壺壺把

井欄壺的壺流一般採用一彎流,壺肩延伸出的壺流線條逐漸變細,整體憨厚圓潤,滿足審美的同時出水爽勁。

井欄壺壺流

井欄壺造型簡約,也正是如此為制壺藝人們留下了極大的發揮空間,裝飾和形態略微變化就能創造新的可能。常見的變形壺型有高井欄、低井欄和方井欄三種。

井欄壺蘊含意境深遠

井欄壺以石井欄為原型創製,流傳至今的不僅僅是絕美的壺型,還有其中濃縮的意境與雅意。

井欄壺

井欄壺日常用來泡茶,茶湯就像井中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古時文人取此含義,將井欄壺放在書案上,以此來時時提醒自己,學識也是人生必備之水,應如井水一般永不自滿、時時汲取,才能夠修身養性,得成大器。井欄壺也因此成為文房雅玩。

井欄壺泡茶

而井欄壺古拙之氣盡顯的壺身就是井欄壁,人們在掌握把玩之間,會想起水井惠人無數,將源源不斷的水一視同仁地贈與世人,大德至善,莫過於此。

除了井欄壺的壺型中蘊含的深遠含義外,壺銘也會給人無盡的人生領悟。把玩手中的井欄壺,總有所得。

用井欄壺泡一壺茶,茶湯清冽甘醇,品茶之餘揭蓋觀茶,你會發現人生也如眼前這口「井」,一切困頓只是置入石子激起的串串漣漪。若做井底之蛙,只能享方寸彈丸之地;若盡力一躍,外面則是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顧景舟1989的井欄壺,堪稱絕跡孤品!
    這把壺是顧景舟先生在1989年所做,簡致純美!當時顧老已經74歲,堪稱是其晚年最重要的文人壺作品。在紫砂壺藝術與書畫結合的壺形中,井欄屬於比較成功的一類,因其造型簡潔,壺身留有大空間的畫面,可供文人墨客施展。所以在考量壺形製作是,顧老就充分考慮到怎樣將紫砂工藝引向「工藝與文化」相結合的藝術殿堂。
  • 宜興之外的文人壺與作坊 玉成窯
    梅調鼎當年曾聘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為其作壺,他們都以制壺為樂,常與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海上畫家往來密切。此壺名家薈萃,為文人壺,據銘文可知,此壺為海上畫家胡公壽的巧思妙想,後由何心舟、王東石、丁山農合制,其所贈之人則是海派大家任伯年,極具文人情趣品味。
  • 井欄壺,一眼望穿的都是命運,不可預料的才叫人生
    經典傳統紫砂壺形——「井欄壺」,似乎一直在厚重的時光重影裡,演繹著最樸素的人生哲理。相傳,「井欄壺」初創於清嘉慶年間,陳曼生與楊彭年設席庭院,相飲甚歡,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有一丫環於井邊取水,欄高水深,丫環取水,腰身彎得有如一隻彩虹,曼生緊盯井欄與汲水丫環,慢慢地丫環化為一隻優美的壺把,井欄化作壺身,終成一壺,曰:「此壺天成,唯曰井欄」,故而,「井欄壺」亦成為聞名於世的「曼生十八式」之一。
  • 史上最貴的六把井欄壺,你有同款嗎?
    經典器形之井欄 文丨砂海墨韻 紫砂的經典傳統器皆有由來,如曼生壺系列、申錫、子冶款等,而在曼生壺中更是有許多經典器形,最為著名的便是石瓢、井欄、扁石、合歡
  • 漲知識:紫砂圓器壺型圖譜大全
    紫砂壺總體來說分為五大類:圓器、方器、筋囊器、花塑器、提梁器。據不完全統計,紫砂壺的器型數量,從明代供春時期的幾十款到現代紫砂壺器型超過2000餘款。面對如此多的的紫砂壺器型,很多壺友已經感到眼花繚亂。
  • 一桿槍,一支筆,還畫了一把價值連城的壺……
    紫砂造型變化眾多,流傳至今的經典器型中,以人冠名的紫砂壺,無不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如供春壺、大彬壺、孟臣壺等。如果說到方器,也有以人命名的器型,就是「亞明四方」。有云:「一方頂三圓」,方器製作難度很大,非工巧者不能成。方器創作者除了陳鳴遠,不得不提「亞明四方」的創作者——亞明。
  • 儒行天弈精品推薦 清代吳雲根孤品紫砂壺灑金雙龍護法佛陀如意壺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 曼生之後第一人,他開創的玉成窯把文人壺推向了巔峰
    【字以壺傳,壺隨字貴】,由文人參與設計的紫砂壺,被稱為文人壺,由此紫砂也從實用器走向了藝術品的殿堂。陳曼生像陳曼生,本命鴻壽,號曼生,浙江錢塘人。他參與設計紫砂壺,開創了紫砂壺的文人時代,流下了聞名於世的曼生壺。梅調鼎像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像曼生一樣的文人——梅調鼎,他愛茶,更愛壺,開創設立了【玉成窯】,將紫砂藝術推到了一個頂峰。
  • 紫泥新鐸傳漢音,汲來松泉試烹茗 世界最強大腦受贈玉成窯造文人紫砂
    圖說:來自各國的科學家溝通交流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在今天上午的會議結束後,7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和我國30位兩院院士接過上海為他們準備」貴重國禮」—— 當代玉成窯造漢鐸紫砂壺。這把文人紫砂能從所有備選藝術品裡勝出,原來還有淵源的故事。
  • 史上最有名的60種紫砂壺
    紫砂壺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井欄壺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井欄」一詞,傳統文化中多見,如「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
  • 十把最貴的井欄壺拍賣行情
    【壹】顧景舟 魏紫熙合作 矮井欄壺北京保利 2011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10,350,000 元>顧景舟 矮井欄壺上海春秋堂 2013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3,967,500 元【肆】楊彭年制 江聽香銘 井欄壺中國嘉德 2013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3,910,000 元
  • 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你認得幾個?
    開幕式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首次宣布了「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評選結果。此次的「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評選活動,是由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江蘇省陶協、宜興市陶協共同主辦的,石瓢壺、仿古壺、供春壺、掇球壺、提璧壺、魚化龍壺、龍頭八卦一捆竹壺、井欄壺、報春壺、風卷葵壺10個壺型榜上有名……石瓢壺【誕生年代】
  • 「內壁刻字」的紫砂壺,就一定是全手工壺嗎?千萬別被騙了!
    紫砂壺除了有泡茶的特性,古樸的外表也十分吸引人,其中最為主流的是紫砂陶刻,以刀代筆,將詩、書、畫、印呈現在壺面上。自出現以來,「字依壺傳,壺隨字貴」,一直倍受歷代文人雅士欣賞與推崇,魅力經久不衰。而除了壺面刻繪文字,還有些壺內壁也會刻繪詩詞,對於這樣的壺,很多人以為撿到寶了,覺得這就是100%的全手工紫砂壺。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你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如果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壺內刻字,那麼這一步驟就是身筒泥片拍打成型,在圍成身筒前刻上去的。
  • 紫砂壺器型|形態迷人,賞心悅目的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 被譽為「紫砂壺三大美」之一,可以想見美人肩紫砂壺形態有多迷人。美人肩紫砂壺直至今日仍然符合大眾的審美,這種紫砂壺值得每一位壺友與工藝師細細欣賞與品鑑。
  • 傻傻的分不清井欄壺和漢鐸壺,教你幾招,讓你在朋友面前倍有面子
    筆者在紫砂一號院公眾號後臺收到留言:我去朋友家做客,錯把井欄壺認成了漢鐸壺,鬧了不小的笑話,請問該如何分清井欄壺和漢鐸壺呢?首先,井欄壺分為高井欄、矮井欄和方井欄,其中矮井欄和方井欄和漢鐸壺很容易區分,最不好區分是漢鐸壺和高井欄壺。
  • 紫砂壺最常見的21問解答,玩壺必看!
    養壺視頻教程查看《養壺10年經驗談,如何正確養紫砂壺?》 7、為什麼紫砂壺不用的時候不能包好裝起來啊? 答:不透氣不通風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黴味,不易於保存,一般建議紫砂壺不用的時候,建議擺放在通風陰涼處,有條件的壺友也可以放在博古架上,當做擺件裝飾。
  • 追壺人:紫砂壺目數怎麼選
    目數超過100的紫砂壺,所用泥料裡的砂,基本已經被粉碎,相當於失去了紫砂壺「骨」,紫砂泥的含砂目數幾多,決定了紫砂壺的透氣效果,如果目數到達180     這時候有些壺友就疑惑了,既然目數大的紫砂壺已經失去了紫砂壺的本質「透氣性」,那為什麼還要做呢,其實這是設計商家利益的,比如礦源比較差,雜質過多影響觀感
  • 收藏老紫砂壺是收藏歷史 初學者不能怕丟面子
    陳曼生名鴻壽,是清朝的大篆刻家,以書法篆刻名世,其文學、書畫、篆刻皆精。李海也治印,很喜歡陳曼生。陳曼生喜歡紫砂壺,李海也因此對紫砂壺有了興趣,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對紫砂壺是什麼樣子還全無概念。  當時李海在古玩市場逛時,發現了一個底下印有「阿曼陀室」四個字的紫砂壺,並不知道這四個字代表誰,沒買。
  • 榮寶齋在線推出「名家手刻紫砂壺專場」(高清組圖)
    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是從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江蘇省陶協、宜興市陶協主辦的《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評選活動中選出來的,包括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璧、魚化龍、龍頭八卦一捆竹、井欄、報春、風卷葵10個經典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