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點,第11次中國北極考察隊搭乘我國自行製造的「雪龍2」從上海出發。這也是「雪龍2」號繼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醫生王佳怡將擔任這支86人隊伍的唯一醫療保障醫生。
2010年,來自仁濟醫院的吳婷婷是雪龍船極地考察的首位女醫生。時隔10年,王佳怡成為「巾幗極地女醫生」的接棒人。
值此特殊時機,醫療保障非常關鍵。作為承擔國家極地考察醫療保健任務的主體單位,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在重大疫情期間順利完成「雪龍2」南極首航的醫療保健任務。
80後的王佳怡是一名有著17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她是內科醫生,但本科學的是急診醫學,獲美國AHA心肺復甦BLS資質,持有國家級心肺復甦高級師資證書,擅長急危重症處理和救治。
自2008年起她在東方醫院特診部工作,有涉外工作經驗,曾承擔上合峰會、金磚會議等多次國際重大賽事活動的醫療保障。而在疫情發生後,王佳怡第一時間加入了醫院發熱門診支援,一直在新冠診療第一線,對新冠診療及防控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還獲得了「浦東新區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稱號。
此次跟隨王佳怡一起出發的,還有一份她詳細擬定的,長達7000字的《第11次北極考察疫情防控預案》。
這份《預案》的擬成更有「智囊團」的作用。
2015年開始,東方醫院便開始承擔國家極地考察醫療保健任務,在王佳怡之前,已派出6位醫生,承擔8次中國南北極考察醫療保健任務,還有一位醫學研究員以科學家身份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現場考察調研極地醫療保健技術。
除了作為隨船醫療保障醫生,此次行程,王佳怡更帶著特別的「功課」——在隨行過程中,她會進行相關課題的執行。 國家極地考察醫療保障與研究中心主任劉中民透露,北極考察醫療保障任務擁有更深刻的國家戰略含義。
隨著地球變暖,北極航道期延長,北極航道是一條極有價值的航海近道,具有「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含義,從中國到歐美的航線要近三分之一以上,潛在巨大經濟價值,將改變全球的外貿格局,由於北極自然環境惡劣,北極航道面臨最迫切的任務是建立醫療保障體系。
而「國家極地考察醫療保障與研究中心」為此面臨重要任務,早已開始醞釀準備乃至課題設計工作,包括:醫學保健準備、北極船醫療技術及所需設備、重傷員及時轉移路線等。這次王佳怡出徵北極將身負重任,帶來初步結果。
【來源:文匯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