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一車滿載板材、石材、五金、化工、文具等貨品的火車,緩緩地從山東臨沂駛向大美新疆,橫跨中國大陸,宛如一條彩虹,連接祖國東西兩大經濟板塊。這標誌著臨沂物流業在「公轉鐵」、多式聯運的徵程上又邁進了一步,意味著全國運輸結構得以全面調整,體現了全國各地都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而展開奮鬥。
「公轉鐵」是全國運輸結構調整的重要標誌,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資源。隨著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化發展呈現區域化發展,交通運輸呈現出碎片化狀態。以鐵路為中心的運輸結構改革,打破傳統的區域化發展,強化了彼此之間的聯繫與溝通。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鐵路運輸能夠實現點對點的對接,優化溝通流程,實現經濟之間效益最大化。以「公轉鐵」為引子,觸發了全國交通運輸結構的改革,實現區域發展的聯動性。
「公轉鐵」是全國經濟發展一盤棋的重要體現,讓先富帶動後富,盤活市場資源。全國人民實現脫貧攻堅,不僅是先富問題,而是貧困地區的交通問題。「要想富,先修路。」對於經濟發展,鐵路運輸成為首選,不僅成本低,而且運力充沛,能夠實現點對點對接,滿足地域性資源互補。以臨沂市為例,臨沂市作為商品市場,能夠對接大美新疆的物質需求,不僅解決了產品供需難題,還能夠拉動臨沂市的經濟發展。
「公轉鐵」是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回應人民對綠色中國的嚮往。2018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其主要的目的是打造藍天保衛戰,減少公路運輸和石油的消耗,以減少空氣汙染。隨著改革發展的深入,人民生活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大家的關注點更多的集中在「健康中國」。所以,隨著「公轉鐵」的轉變,不僅僅是促進GDP增長,更多是實現「綠色發展」這一民心所向。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衝擊既不可避免,也不容忽視。當前,我們更要抓住疫情帶來的戰略機遇,推動「公轉鐵」的發展思路,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最終推動中國經濟航船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文/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