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鐵」推動綠色物流運輸體系建設

2020-11-26 騰訊網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探索綠色物流體系,開創新的創效增長點,促進「公轉鐵」措施落地落細,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物排放,自覺踐行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讓「藍天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強。

「公轉鐵」,是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貨運量背景下的動作。顧名思義,要促使更多的大宗商品從公路運輸轉到鐵路運輸上來。隨著「打贏藍天保衛戰」政策的實施,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促進物流運輸結構調整,構築高效、綠色、環保的物流運輸體系成為運輸行業發展的趨勢。

2018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兩年來,從公鐵市場冷熱失衡到鐵路貨運量逐年提升,從鐵路端「一車皮難求」到主動增質降費,向貨主讓利,一場交通運輸結構領域的深刻變化已然發生。

為了落實增質降費,鼓勵客戶企業增加鐵路運量,北京局集團公司堅決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自2017年以來,先後取消或調整10項貨運雜費,將鐵路運費按車計費改為按實重計費,降低專用線代運代維費用,已累計為企業減少物流成本支出超過35億元。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是國內最大的礦石接卸港,「公轉鐵」政策出臺之前,只有1%鐵礦石通過鐵路運輸,每天光礦石疏港所需要的汽車數量就達1.7萬輛(次)。為削減汽運排放汙染,鐵路部門根據企業和貨主運輸需求,制定出「一站式」「門到門」「站到站」等便捷服務,同時下調鐵路運費幅度達30%。通過一系列措施,曹妃甸港疏港礦石通過鐵路運輸數量從年均不到40萬噸猛增到640萬噸,且從根本上解決了汽車尾氣排放汙染,形成了綠色環保、節能高效的運輸新通道。

在整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中,「公轉鐵」被視為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等後續措施的「百策之基」,據研究表明,鐵路單位貨物周轉量的能耗和汙染物的排放僅為公路的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分別為15%和8%。以我國西煤東運的戰略動脈大秦線為例,這條全長653公裡的運煤幹線,與同等運量的公路運輸相比較,每年就可節省柴油1645萬噸,減少碳排放量5974萬噸,對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積極意義。

加快「公轉鐵」運輸,促進鐵路運輸代替汙染較大的公路運輸,充分發揮鐵路在防治汙染中的骨幹作用,實現社會、民生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落實國鐵集團「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作主題的重要舉措,更充分體現了中國鐵路在助力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的責任擔當,為打嬴藍天保衛戰增添新的動能。(莊衛東)

相關焦點

  • 「公轉鐵」:讓「綠色發展」成為調整運輸結構的主題
    這是安陽市推進建設「公轉鐵」項目中的一個。今年以來,安陽謀劃建設15個「公轉鐵」項目,估算總投資60多億元,打造優勢互補、無縫銜接的區域交通運輸循環體系。對於企業來說,用鐵路來運輸,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環保效益,鐵路運輸要更有優勢;另外,公路運輸更容易受天氣和路況的影響,而鐵路則具備「全天候」運輸能力,所以,其市場競爭力是不言而喻的。
  • 晉中市「公轉鐵」 綠色運輸讓天空更藍
    近年來,晉中市全面貫徹落實省、市調整運輸結構的戰略部署,以生態建設為抓手,迅速行動,高效運作,加快推進「公轉鐵」建設。截至11月21日,全市完成鐵路貨運量6534萬噸,完成目標任務的84%,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晉中市貨運量在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有14家,已有10家企業申請了鐵路專用線。
  • 「公轉鐵」,鐵總未必會笑
    《通知》指出,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主戰場,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不斷完善綜合運輸網絡,切實提高運輸組織水平,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公轉鐵」助力環保和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今年以來,該市加快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項目建設,謀劃建設15個「公轉鐵」項目,打造優勢互補、無縫銜接的區域交通運輸循環體系,助力全省快速融入國內大循環新發展格局。「公轉鐵」顧名思義是要促使更多的大宗商品從公路運輸轉到鐵路運輸上來。2018年,國務院公開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
  • 「公轉鐵」兩年間,發生了什麼?
    僅這條運煤幹線,與同等運量的公路運輸相比較,每年就可節省柴油1645萬噸,減少碳排放量5974萬噸。 煤炭運輸只是大宗商品物流運輸變革中的一瞥。2018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以下簡稱公轉鐵)。
  • 兩部委再推「公轉鐵」!多省市限產停產!禁止公路運輸!大批司機將無貨可拉?
    加快淘汰老舊柴油貨車、工廠限產、大量貨物將不採用公路運輸,加速推動「公轉鐵」...新一輪的藍天保衛戰已經打響!6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寧波舟山港煤炭「公轉鐵」業務量首破100萬噸
    至此,寧波舟山港今年累計完成煤炭「公轉鐵」業務量超100.2萬噸,首次突破100萬噸,標誌著寧波舟山港在調整貨物運輸結構上取得實效,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了海港力量。相較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具有規模大、能耗低、汙染低等優點。
  • 河南安陽:暢通「公轉鐵」 融入「大循環」
    該項目工程部負責人王天翔介紹,前不久,安陽象道鐵路專用線已經和京廣鐵路並軌,也就是說,未來物流園裡裝配好的列車,通過這條鐵路專用線,就能駛進京廣線,抵達全國各地。這是安陽市推進建設「公轉鐵」項目中的一個。今年以來,安陽謀劃建設15個「公轉鐵」項目,估算總投資60多億元,打造優勢互補、無縫銜接的區域交通運輸循環體系。
  • 「公轉鐵」「公轉水」,全國貨運系統為何這樣大調整?
    近年來,伴隨保衛藍圖行動的推進,針對貨運系統的結構調整和治理已經展開,其中,公路轉鐵路(簡稱「公轉鐵」)尤為引人關注。此次三年規劃中,鐵路依然是貨運結構轉型的重中之重。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教授左大傑認為,《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一是基於打好三大攻堅戰中的汙染防治攻堅戰,二是交通運輸系統本身轉型升級的需要。
  • 讀懂「公轉鐵」背後的發展深意
    這標誌著臨沂物流業在「公轉鐵」、多式聯運的徵程上又邁進了一步,意味著全國運輸結構得以全面調整,體現了全國各地都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而展開奮鬥。「公轉鐵」是全國運輸結構調整的重要標誌,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資源。
  • 東風助力綠色物流: 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壓力
    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汙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按照東風公司「節能環保地造車,造節能環保的車」工作理念,東風旗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堅持綠色研發、綠色採購、綠色供應、綠色製造,東風旗下的物流企業則用「綠色物流」延續了這條「傾情傾力於人、車、自然、社會的和諧」的綠色價值鏈。
  • 「公轉鐵」帶來的福祉
    河南省安陽市高新區在治理環境汙染方面積極響應省發改委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為主攻方向,調整運輸結構,鐵路部門計劃今年年底在物流園裡正式通車,將裝配好的列車,通過鐵路專用線,抵達全國各地,形成無縫銜接區域交通運輸循環體系。正如安陽市發改委副主任樊厲說:「對企業來說,無論環保效益還是社會效益,算下來,都是鐵路運輸優勢更加明顯。」
  • 安陽市副市長陳志偉調研「公轉鐵」重點項目
    12月1日下午,安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偉帶領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重點辦以及「公轉鐵」專班等相關負責同志冒雪深入殷都區、文峰區(高新區)調研我市「公轉鐵」重點項目。
  • 「公轉鐵」後貨車司機沒活路?公路貨運比重下降,貨車司機卻有新機遇!
    回顧一年前,2018年,中央發出「公轉鐵」指示後,引發了物流、汽車貨運等行業一次熱議。當時有的媒體認為,這項政策會讓多數貨車司機失去飯碗;而有些人認為,「公轉鐵」不靠譜,鐵路運輸受到自身限制,難以撼動公路運輸的地位。
  • 阿拉山口: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作體系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2個物流樞紐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阿拉山口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名列其中。  今年,阿拉山口口岸在吸引跨境電商從口岸過貨的同時,還吸引全球電商在綜保區建倉,將阿拉山口打造成中亞的物流樞紐港,變「通道經濟」為「落地經濟」。  阿拉山口口岸現有物流存量基礎設施成熟,戰略區位重要,運輸通道地理環境良好,沿線周邊國家政局穩定。
  • 「公轉鐵公轉水」後貨車司機會失業?
    今年7月份,國務院宣布到2020年之前,交通運輸行業將向「公轉鐵、公轉水」發展。簡而言之,就是以後運輸貨物主要用鐵路或輪船,減少公路運輸。當然,這次交通運輸方式的轉型,並非無跡可尋。這些年來,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猛,大貨車的保有量急劇增加,造成鐵路資源浪費、汽車尾氣超標、路面擁堵現象加劇。
  • 打造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
    美國著眼於全球戰略,將建設一個能夠保障美國經濟增長的全球交通運輸、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體系作為國家戰略,通過掌控覆蓋全球的交通運輸網絡、物流網絡、信息網絡和供應鏈網絡,力圖控制全球主要物流通道。歐盟的戰略是通過建設一體化交通及物流網絡確保歐盟的產業和產品有效進入歐洲統一市場及國際市場。日本高度重視流通發展,通過實現與東亞之間的無縫銜接,建立將東亞與世界各地聯繫起來的綜合國際交通運輸系統和物流系統。
  • 讀懂「公轉鐵」背後的意義
    「公轉鐵」,是「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貨運量」背景下的動作。顧名思義,要促使更多的大宗商品從公路運輸轉到鐵路運輸上來。(11月23日《人民日報》)  在「藍天保衛戰」的背景下,實現大宗商品運輸從公路到鐵路的轉變,經濟帳要算,環保帳更不能糊塗。以位於山西省朔州市的口泉煤業為例,該企業在實現煤炭運輸公轉鐵後,每噸煤炭運輸成本相較過去下降了10多元,與每天都處於「議價」狀態的公路運輸相比,穩定的市場價格和運量保障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同類型的企業加入其中。
  • 北京2019年計劃:5類貨品「公轉鐵」!
    ●  計劃原文加強貨運車輛通行管理,加大對本市和外埠高排放貨車管控力度;研究制訂本市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便利通行政策建設全國運輸結構調整示範區,選擇2個一級物流基地和9個二級鐵路貨場,重點推進商品車、鋼鐵、煤炭、生活必需品、礦建材料五類貨品「公轉鐵」運輸試點。
  •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接受《瞭望》雜誌專訪
    四是物流降本增效深入推進。2020年,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深入推進,預計累計完成鐵路貨運增量7.8億噸,水路貨運增量5.7億噸,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減少約3.7億噸。三批70個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完成貨櫃多式聯運量480萬標箱(TEU),全國港口貨櫃鐵水聯運量預計同比增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