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儀器信息網採訪了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曹正,詳細了解了液質聯用儀在我國臨床檢驗中的應用與發展情況。當時曹正說「質譜臨床檢驗將進入黃金髮展期」,給小編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兩年過去了,質譜儀的臨床應用有了哪些進展和變化?在這個背景下,儀器信息網再次專訪了曹正主任。
質譜應用於臨床具有兩面性
同兩年前相比,臨床質譜技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細心地讀者可以發現,各類醫學檢驗相關會議都會開設質譜技術的相關主題。「2017年質譜儀的臨床應用還不多,2018年開始有一些基於質譜技術的大項目。」
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曹正
質譜技術應用於臨床有兩大突出優點。一是質譜儀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度,檢測人員可以通過質譜技術直接看到物質的分子本質,所以質譜技術常常作為參考方法或者檢驗金標準。二是可以根據實驗室需要定製檢驗項目(LDT),解決一些特色臨床需求。
但質譜技術用於臨床也有兩面性。據曹正介紹,當下很多檢驗科也想要嘗試引入質譜平臺,但多數處於了解和觀望狀態。究其原因,一則是質譜儀的技術門檻很高,對操作人員的要求很高。作為開放性的平臺,基於質譜技術的檢測方法的開發和維護需要一支專業的團隊,而組建和培訓團隊需耗費大量精力、物力。再則是質譜儀前處理過程複雜、手工操作繁瑣。「雖然有企業在做前處理自動化的嘗試,但適用性還不高,臨床實驗室用的還不多。」
在曹正看來,質譜技術的兩面性正是質譜臨床應用應該存在的樣子。曹正解釋說:「質譜技術是醫院檢驗科技術能力和醫院診療水平的象徵。質譜儀應當按照LDT的形式存在,以幫助解決一些特色的項目。如果像傻瓜似的一鍵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那質譜本身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就不存在了,那和現有的普通設備有什麼區別呢?」
質譜適合開展臨床特色項目
目前質譜儀在臨床的應用主要有兩部分。一是比較成熟的基於MALDI-TOF技術的微生物鑑定。「MALDI技術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肯定是質譜技術的一大發展趨勢。」此外,液相串聯質譜技術在檢驗科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平臺,主要用於維生素、激素、藥物濃度檢測和新生兒篩查。
臨床上,質譜聯用包括液質聯用、氣質聯用兩大類。「總體來看,氣相質譜聯用技術使用的比較少,且在臨床上有越來越少的趨勢。」曹正表示,氣質聯用儀主要用於揮發性的有機小分子、尿液標本中有機酸的測定。相比之下,液質聯用技術的使用場景更多。「臨床還是以液質聯用技術為主。」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是新生兒篩查中心,液質聯用技術用於新生兒篩查是該科室最多的臨床應用。另外,孕婦產前及兒童維生素健康評估,生殖科、婦科、內分泌科一些針對女性激素的檢測等用液質聯用技術也很多。
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近兩年開設了新的基於質譜技術的特色檢驗項目。一個是雄性激素檢測。雄性激素的檢測是臨床一大剛需。現代社會中,很多女性存在激素分泌紊亂、雄性激素過旺的現象,臨床上通常使用液質聯用技術來檢測雄性激素,以此來對女性多囊卵巢症候群進行檢查。第二個是新生兒篩查項目——先天腎上腺皮質增生檢測。除此之外,檢驗科正在開發1,25-雙羥維生素D檢測,臨床通過測定它的水平來了解代謝性骨病患者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水平。
由於液質聯用技術存在自動化程度低、對人依賴性大、檢測項目為自建方法、不能標準化和規範化等問題,所以還不會取代主流臨床檢驗設備。「我認為對質譜儀正確的理解是——輔助平臺,它是幫助我們解決現有平臺難以實現的特色項目的。所以即使在未來,液質聯用設備也不可能替代主流檢驗平臺。」
監管LDT、室間質評是迫切需要
2017年,在曹正及國內其他檢驗專家的組織推動下,「中國醫師協會檢驗分會臨床質譜專業委員會」成立。分會的核心目標是組織國內具有串聯質譜使用經驗的頂級主任專家做質譜儀使用的行業共識。「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一篇關於新生兒篩查的共識。」曹正介紹道。同一時期,中華醫學會、中華檢驗醫學會和微生物營養中心也都分別起草了新生兒篩查共識。「這說明大家都在開始研究這個並且開始發聲,這是好事情。」
由曹正主筆的新生兒篩查共識
「對於質譜儀的臨床應用,我認為試劑盒與LDT應當共存,所以監管LDT就會很重要。」但鑑於目前尚未有質譜臨床應用的法規,「室間質評」就是當下一件比較急迫的事情。「我們中心也在做一些基於質譜儀的激素、維生素檢測項目的室間質評工作。但這個項目不是強制性的,其實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會更好。」
精準醫學某些領域出現過熱 需謹慎對待
在談到時下大熱的精準醫療的概念時,曹正表示:「精準醫學有一些領域出現過熱,但醫學自身發展落後於檢測技術的發展。」曹正認為,精準醫學的真正概念是「給正確的人用正確的藥」,目前只有非常少的疾病和很少的藥物種類能夠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精準醫學,且這還是在付出很大代價的前提下。所以當下的精準醫學遠沒有達到精準醫學該有的樣子。
狹義的精準醫療是指基因測序,最直接的就是針對腫瘤靶點的測序,但通常情況是很多靶點沒有對應的藥。當下基因測序技術大火,測序過程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想要證明一個基因的功能同樣是需要經過反覆驗證的。「你不能直接把別人的某個基因敲除了來驗證,這是倫理不允許的。」
曹正認為,醫學是基於證據的科學,所以醫學的發展是很緩慢的。科學家即使發現一個藥效很好的物質,仍需要經過多年的臨床療效驗證。根據單核苷酸多態性來確認疾病,同樣缺乏大規模的數據。有的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達幾十種,數量很多。其次,相關藥物的作用機理也很難弄清楚。「我們知道多態性的存在,但是沒證據,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法。所以現在的精準醫療遠沒有達到普及程度,離大規模應用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相比檢驗儀器,檢驗人員對項目更感興趣
對於檢驗設備,曹正表示臨床專家最關心的是設備能夠為檢驗科實現哪些檢測項目。「我們檢驗人員對儀器不如項目本身敏感。」曹正以MALDI-TOF為例進行了說明:「MALDI提供的微生物鑑定服務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既縮短了時間,還準確、快速、便宜。用新的技術方法去做舊的檢驗項目,大家接受起來很快,那這個產品是好的。但是如果你給我提供一個新的檢測物或新的標誌物,那我們接受起來就慢了。對於質譜平臺,也是因為我們有很多檢測項目需要才會引進的。」曹正所在的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服務人群涉及到的檢驗項目很多需要用到質譜設備,目前該科室已經引進了3臺液質聯用儀,2臺氣質聯用儀和1臺MALDI-TOF。「7月份還會再進一臺液質聯用設備。」
後記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們對質譜技術關注度日益提高,質譜技術在臨床檢驗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作為檢驗領域新興的發展方向,質譜技術兩大亮眼優勢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我國臨床檢驗中質譜技術的應用還非常有限。採訪過程中曹正也提到,即使是在對前沿技術接受度很高的北京,要求所有三甲醫院配置質譜檢測平臺也是不現實的事情。目前,質譜平臺檢測項目少、質譜技術專業人才缺乏,與國外發展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質譜技術的臨床應用還未有完善的法規和標準,但「業內共識」也是另一種發聲,距離行業標準更邁進一步。隨著質譜檢測數據判斷標準的建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控體系的完善和收費標準等問題的解決,質譜檢測將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到那個時候,質譜儀就不僅僅只應用在少量第三方檢測機構與大型綜合三甲醫院了。
掃碼關注【3i生儀社】,解鎖生命科學行業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