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來,由於域外大國面臨政治權利的交接轉換期,部分別有用心的政客一直在炒作同中國有關的話題,並且實質性的派遣艦隊和戰機對我東南沿海區域實施抵近偵察,影響了我國南海方向上地區局勢的穩定。
面對豺狼宵小們的不斷挑釁,每個熱愛和平但是從不畏懼戰爭的中國人都能夠站出來,守護國家。那麼,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妖魔們喚起的暴風驟雨再度侵襲神州大地的時候,中國能夠動員起一支怎樣的保家衛國的力量?
耀武揚威往往離玩火自焚相當近
四百萬隨時可以轉入作戰狀態的精銳力量
在人們津津樂道的侃談中,通常認為我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一支常備軍過百萬,預備役逾千萬的武裝力量。
但實際上,對於現代戰爭而言,軍隊的數量已經不能夠直接反應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的強弱。對於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而言,一個國家軍事動員能力的強弱,實際上看的是短時間內能夠有多少部隊能夠從平時轉換為戰時。
根據我國《國防白皮書》和《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的公開內容,我國現役部隊數量為200萬左右,其中陸軍主體由13個集團軍及其下轄若干合成旅構成,空軍主體由五個戰區空軍及其所轄作戰部隊構成,海軍主體由三個戰區海軍及其所轄艦隊構成。這200餘萬人為可以隨時轉為作戰部隊的常備軍事力量。
2020年,中國軍隊將實現機械化目標
從預備役部隊數量看,坊間流傳的所謂我軍預備役接近千萬甚至是逾千萬的說法實際上是將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的概念混淆之後的的錯誤說法。
根據《國防白皮書》公開內容,我國目前預備役部隊數量為51萬人,而根據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算法,如果將退役時間5年以內並且進行預備役登記的退役軍人計算在內,中國的預備役部隊數量應該在185萬左右。
進一步來說,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民兵部隊,人民戰爭是黨歷來堅持的指導戰爭的根本路線。我國現有的民兵數量達到800萬,按照國防部在2011年的公開資訊,其中處於較好訓練並且長期執行邊海防任務的民兵數量為50萬人。
綜合計算,如果戰爭來臨,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動員起的具備戰鬥力的軍隊數量約為400萬人。考慮到我國的實際防務壓力,即使不做全國性的動員,僅僅在某一戰略方向上集中力量,在一場突然的局部戰爭中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動員起來的部隊數量也將不少於百萬。
訓練中的艦載機部隊
這些數字並不是這些力量的全部,實際上,通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軍事力量已經具備了快速機動到祖國任意一點執行軍事行動的能力,這一點尤為重要。
今年5月出現並且延續至今的中印對峙事件中,我國就展示了這種力量——一支重裝空降兵部隊整建制在數小時內迅速機動到指定區域。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這些動員起來的軍事力量不但能夠具備數量優勢,更能夠迅速獲得最適合在作戰區域內作戰的裝備,以數量和質量兩個方向形成對戰略對手的絕對優勢。
中國陸軍裝備水平已經步入世界前列
全球最大工業體系下的最強工業動員能力
軍事動員就是國防動員的全部了嗎?顯然不是!對於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而言,雖然持續時間不會很長,最多數個月就能見分曉,但是物資消耗量卻不比傳統戰爭少。
高技術條件的升級極大地加快了戰爭的進程,但是也使得單位時間內的資源消耗成為了天文數字。對於一場局部戰爭而言,即使前期已經對相關消耗有所估計和準備,但是仍然需要工業體系的同步動員來保障消耗和供給之間的平衡。
現代戰爭下,火力投射量和精確度猛增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持續發展,使得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製造業,和一億七千萬的從業者,按照5%的高級技術工人的比例計算,中國的高級技術工人的數量達到了850萬人,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我國持續性的大學擴招也為我國培養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後備生產人才隊伍,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高教司的數據,從1998年到2017年,我國累計培養本科以上層次人才超過4000萬,累計培養職業技術人才也超過4000萬。
汽車生產製造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的戰爭潛力
根據《中國國防報》報導,我國在應對未來可能的局部地區衝突的準備中,已經實施了關鍵技術、關鍵專業人員、備用生產線、科研轉化能力等方面的儲備。如果在充分動員的情況下,逾千萬的中高級技工和被動員到生產一線的年輕人才組成的隊伍同我國儲備技術、儲備生產線的結合,將進一步解放我國製造業的產能。
需要強調的是,融入大量年輕力量的生產體系將變得極具活力。屆時,中國的製造業不僅僅是產業能力上的強大,而且還具備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成長性,這樣的工業體系作為後盾所武裝起來的千軍萬馬將所向披靡。
製造業人才儲備方面,我國有著絕對優勢
未來戰場上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幕:動員起來的我國預備役人員完成了對於倉庫中二線儲備裝備的接收和換裝開赴一線後,後續動員起來的武裝力量卻沒有去倉庫,而是去往了工廠——在那裡流水線上剛剛下線的嶄新主戰裝備正等待著他們。
短時間內再造一支與常備軍裝備等齊甚至是更好的後備武裝力量的能力,山那邊海那邊的他們,是否也是時候打消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生產車間的中國主戰坦克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中國的戰爭財力動員能力
軍事力量的動員和工業能力的動員,支持這一切的是中國的戰爭財力動員。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中國的戰爭財力動員能力,同樣也值得關注。在21世紀的今天,軍隊有機構成提高,武器裝備性能躍升,現代戰爭的單位時間資源消耗量也在不斷提升,戰爭的費用也隨之升高。
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戰爭爆發必然會催生出新的裝備需求,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研發特點是難度大、風險大、投資多,以戰機生產為例,戰機的技術性能提升1倍,研發費用就要提升5倍。
F-35計劃中燒掉的美金已經是天文數字
在必要時刻,我國可以通過發行國內公債和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的方式來實現財力動員。我國政府在民間的信譽條件總體十分良好,可以通過發行公債來迅速籌措戰爭經費。
早在70多年前,在 「小車推出來」的那場江淮地區決戰勝利的背後,也有大量國家債務作為支持。對於我國而言,龐大的國內市場所賦予的,不單單是強大的內生性發展動力,還能夠使得我國在不依賴國外公債的前提下,通過國內公債即完成足夠的財力動員。
驅動戰車前進的,是真金白銀
除此之外,動用外匯儲備也是財力動員的關鍵一步。在必要時刻,外匯作為「硬通貨」可以幫助我國解決部分急需物資裝備的需求。
在上世紀爆發的馬島海戰中,阿根廷最初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其最終失利的原因之一就是戰前因沒有充足的外匯資金而無法儲備足夠的、需要從法國進口的飛魚飛彈,最終使得阿根廷軍隊失去同英國遠徵艦隊爭奪制空制海權的能力。
而當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經居於世界前三,巨額的外匯儲備金是我國戰爭財力動員的一大保障。除此之外,民眾的積極捐贈可能會成為另一大財力動員途徑。在1950年的我國立國之戰中,僅僅是全國人民捐贈的資金,就已經足夠購買3700架的噴氣式戰鬥機。
中國已經擁有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製造業
根據專家測算,在綜合我國經濟實力、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增大可動員程度等複雜參數的基礎上,計算得到的我國最大財力動員額度可以佔到當年GDP的17%左右,按照2019年我國GDP統計數字,這意味著我國最大可動員財力約為2.4萬億美元。
中國擁有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具學習能力的工業體系和最具效率的組織動員能力,這樣一個節節上升的國家,在戰爭的刺激下會爆發出怎樣的能量,恐怕將超乎所有人的預料。也正是如此,域外大國在內的宵小要認清現實,勿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