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看懂α地貧基因檢測報告

2021-02-12 中信湘雅遺傳中心
因為不同檢測機構的報告格式不同,報告上有的是α+,α0 ,有的是重型、輕型、中間型等,還有的報基因型純合雜合,看得人一頭霧水 。

人類的α珠蛋白基因位於16號染色體上,一條染色體上有2個α珠蛋白基因,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一對染色體上共有4個α珠蛋白基因。多數α地中海貧血(簡稱α地貧)是因為 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所致,少數由基因點突變造成。如果是一條染色體上的一個α基因缺失或缺陷,則α鏈的合成部分受抑制,稱為α+地貧;如果一對染色體上的4個α基因均缺失或缺陷,稱為α0地貧。如果只是一條染色體上的一個α基因缺失或缺陷,這種情況是雜合,如果一對染色體上的兩個α基因均出現同樣的缺失或缺陷,那就是純合。還有一種兩個基因上出現不同的缺失或缺陷,稱為複合雜合。

重型、輕型、中間型和靜止型是針對症狀說的。重型α地貧是α0地貧的純合子狀態,即4個α珠蛋白基因均缺失或缺陷,完全無α鏈生成,又稱為 Hb  bart's  胎兒水腫症候群,胎兒常於30~40周時流產、死胎或娩出後半小時內死亡。輕型α地貧是α+地貧純合子或α0地貧雜合子狀態,僅有2個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因此還有相當數量的α鏈合成,病理生理改變輕微。

中間型α地貧是α0和  α+地貧的複合雜合狀態,有3個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患者僅能合成少量α鏈,其多餘的β鏈即合成hbh(β4)。hbh  對氧親合力較高,又是一種不穩定血紅蛋白,容易在紅細胞內變性沉澱而形成包涵體,造成紅細胞膜僵硬而使紅細胞壽命縮短。    靜止型α地貧是α+地貧雜合子狀態,它僅有一個α基因缺失或缺陷,α鏈的合成略為減少,病理生理改變非常輕微。通過上面這張圖,基本就能了解α地貧基因檢測報告說的啥了。

如果您有遺傳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檢查,我們願意伸出熱情的雙手幫助您!

諮詢電話:

 0731-82355301、 13975129070

或者在後臺私信我們。

  

來源於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關注地貧 科學防治
    2012年以來,我市共為419445人進行地貧血常規初篩;78724對夫婦進行地貧電泳復篩;8958對夫婦進行地貧基因檢測;497位同型地貧需產前診斷孕婦進行產前診斷;121例重症地貧胎兒實施產前幹預終止妊娠。
  • 粵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 主攻「地貧」難題
    原標題:粵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 主攻「地貧」難題  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蔡敏婕 張金菊)遺傳病早期診斷及預防對提高總體人口素質具有一定的作用。廣東27日揭牌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該院士工作站將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的院士團隊人才以及相關技術平臺優勢,開展內地人群遺傳病的研究,建立內地人群遺傳病資料庫並用於疾病診斷。
  • 市兒童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補貼百萬名兒童篩查地貧基因
    抽血檢測可篩查地貧基因  東莞是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地區,地貧基因攜帶率超一成。一些家長在小孩出生後,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攜帶了地貧基因,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要發起這個公益活動的原因。」據此次公益篩查活動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由東莞市兒童地貧防治協會牽頭主辦,市兒童醫院提供檢測窗口,廣州金域醫學檢測中心提供檢測技術,相關單位承辦活動平臺及推廣。擬通過投入6000萬元公益補貼金,為東莞市0-14歲地貧高危人群每人提供60元的檢測篩查補貼金。
  • 第27屆世界地貧日:國內TCRαβ-T細胞清除移植治療地貧首獲成功
    今天,曉燕終於通過李教授探索的TCRαβ-T細胞清除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貧方案,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了這一天,一家人苦苦等待了13年。我國廣東、廣西、四川多見,據統計,廣東地貧基因攜帶率為16.83%,以此計算每年有超過5000例重型a地貧和1500例重型β地貧胎,2016年篩查出1281名中重症β地貧胎⼉並終止妊娠,但仍然出生200多例。
  • 我專家發現世界首例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
    新華社南寧11月6日電(記者 翁曄 管浩)記者5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獲悉,經過近2年的研究,該院檢驗科主管技師李友瓊等醫務人員發現了世界首例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並於日前在美國DNA資料庫成功註冊。這一新突變基因的發現,不僅豐富了世界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資料庫,同時為在臨床上避免地貧患兒的降生及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參考信息。
  • 中國首個治療地貧基因編輯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今年10月份,兩位女性科學家憑藉開發基因編輯技術斬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後,這項前沿的生物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而中國在開發相關基因編輯療法上也迎來了最新的突破。地中海貧血指一組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點突變致使珠蛋白肽鏈合成被部分或完全抑制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
  • 廣西發現一例罕見β地中海貧血患者
    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29日訊(通訊員 李友瓊 譚德軍 )近日,自治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查出一例罕見的β地中海貧血患者。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是因合成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減少或者缺失,導致溶血的遺傳性疾病。
  • 廣西、廣東、海南三省(區)「地貧」發病率最高 貧困患兒可申請地貧...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防治地貧,認知先行」,旨在倡導全社會行動起來,聚焦地貧防治。南方省份歷來為我國地貧高發地,其中尤以廣西、廣東、海南三省(區)發病率最高。國家衛健委於今日(8日)在福建等10個省(區、市)開展「世界地貧日」主題宣傳活動,並在福建、廣西、海南、貴州4省(區)組織實施地貧救助項目,為0—14歲(含)貧困患兒提供3000—10000元醫療費用補助,減輕患病家庭就醫負擔。
  • 廣東職場蔓延地中海貧血基因歧視引發關注(圖)
    地中海貧血包括地貧基因攜帶者約佔廣東人群12%,基因歧視正在隱性蔓延,專家稱基因隱私得不到尊重類似問題將層出不窮  一周前,32歲的郎浩(應當事人要求化名)終於得到了那個最後的答案——他考了三個月的主管職位,忽然消失了。  郎浩覺得是因為自己體檢報告上的四個字:懷疑地貧。
  • 世界地貧日:南方朋友尤其要警惕地貧,防治知識您懂多少?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相信有不少人有聽過「地中海貧血」這個疾病,5月8日是第27個世界地貧日,今年的主題是「地貧防控不幸患有重型地貧的患兒,由於體內不能生成足夠的血紅蛋白,一出生就貧血,但目前臨床可以治癒的方法及其有限。據了解,王先生結婚多年,他和愛人一直想要個寶寶,最近,他做的一個孕前篩查發現了問題。
  • 東莞14歲重型地貧患者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
    14歲的曉燕是一名重型地貧患者,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她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並順利出倉。這一刻,曉燕自己和家人都苦等了13年。曉燕移植的成功,對李春富教授團隊救治的近4000名地貧患者裡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於因配型困難而遲遲得不到移植的患者來說,可能是一次生與死的大進步。
  • 地貧防控,從婚前孕前開始!
    先來看一組數據 ●全球約有3.5億人攜帶地貧基因,每年約有30-50萬地貧兒出生。 ●我國南方地貧基因缺陷攜帶率為2.5%-20%,地貧基因攜帶者達3000萬人。 ●廣東省平均每8人中就有1人是地貧基因攜帶者。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口遷移,南北通婚群體日漸增多,「地貧」基因攜帶者正逐漸向北方地區蔓延。
  • [中報]凱普生物:2019年半年度報告摘要
    地貧基因檢測系列產品 α-、β-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試劑盒(PCR+導流雜交法) 針對人外周血、人抗凝靜脈血樣本,用於單獨或聯合檢測3種缺失型α-地貧、3種突變型α-地貧及19種突變型β-地貧。α-和β-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試劑盒(PCR+膜雜交法) α-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試劑盒(PCR+導流雜交法) β-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試劑盒(PCR+導流雜交法) 耳聾易感基因檢測產品 耳聾易感基因檢測試劑盒(PCR+導流雜交法) 通過導流雜交技術檢測耳聾相關
  • 基因檢測報告如霧裡看花,一文讓你讀懂肺癌的基因檢測報告
    隨著靶向治療的發展,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目前對於肺癌的分型,更進一步細分為基於驅動基因的分子亞型。由於目前所發現的驅動基因基本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腺癌的,所以對於任何含有腺癌成分的Ⅳ期非小細胞肺癌,常規建議行基因檢測。
  • 都在講基因檢測,手把手教你看懂基因檢測結果報告
    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發展,基因檢測成為了不少病友熟知的檢查項目之一。對於希望進行靶向藥物或者免疫藥物治療的病友來說,絕大多數都需要事先進行基因檢測,從而了解自己是否合適能從靶向藥或者免疫藥中獲益。上萬元的檢測項目,厚厚的一本報告書,一串串英文字母縮寫,對於非醫學專業的病友來說,要讀懂簡直比看天書還難。
  • 一文看懂基因檢測六大最新進展
    1、FH基金會宣布關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基因檢測的共識聲明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基金會宣布,關於診斷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的重要共識聲明,該聲明建議進行基因檢測,以診斷患有FH的人及其親屬
  • 華大基因首份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深圳華大基因(300676)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是華大基因自2017年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本著客觀、規範、透明和全面的原則,詳細披露華大基因2018年在經營、環境、社會等責任領域的實踐和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