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是絕對的火星月
先是7月20日,阿聯 在杜拜 遠程指揮日本 種子島發射中心,發射H-2A火箭運載其「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然後是我國今天中午,海南島東北海岸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 運載「天問一號」探測器和漫遊車 的 長徵5號遙四火箭,成功升空飛往火星
還沒完,美國也進入倒數,準備在月末通過Atlas5火箭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和漫遊車:
火星,即為古人所說之「熒惑」,西方所稱之戰神星Mars。
由於火星呈紅色,亮度又常有變化,如同螢火;故取名中帶有 「螢」 字
而在地觀察者眼中,火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會隨著 與地球之間的位置變化 而 變動,從西向東,又從東向西,後再向東,令古人困惑,故再加一個「惑」字,成為「熒惑」
部分迷信的古人聽這名字就不爽「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竟然還為天文現象給出迷信的說法,比如當火星與地球靠的最近的時候,有可能出現 「熒惑守心」
2003年「熒惑守心」
還有其它所謂的「大兇」天象「熒惑犯上相」,紫微帝星是高高在「上」的北極星,又怎麼會被黃道附近的火星 而「犯」?
下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何出現如此視覺上的 天文現象
若見此圖,古人是否會恍然大悟?
因此火星的天象本身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不祥,但這顆紅色行星的環境還真的是比較惡劣,大氣稀薄,僅為地球的1%左右,減速困難,要麼單純靠降落傘和氣囊硬砸(基本都壞了),要麼靠精密操控 發動機反向制動減速(太難),因此成了陸面探測器「墳場」 多達11次的著陸失敗,大於成功數,目前僅有8個探測器登陸後能運作,其中帶有漫遊車的,僅有4個! 另外,繞飛的探測器也有10次以上的失敗,成功率還是不足50%。
如此高危高難度,為何還要去冒險?
1、神秘 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值得研究
火星為地球質量的38%,直徑約為地球的53%,接近一半,約月球的兩倍, 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約為月球9倍、地球的1/9 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但仍有許多未知因素,這是歷次探測的源動力,看看 「好奇」號的命名
2、是否有生命、是否宜居
火星公轉約為687天 接近地球兩年的時長,自轉 24小時37分,有類似地球的四季變更狀況,大氣稀薄,沒有形成保護層,成分為二氧化碳為主,不適合呼吸;沒有如同地球這般適宜的磁場 抵擋太陽輻射,等等 這些必然是最受關注的原因,
3、資源 是否有適合人類使用的資源,是否可以改善環境,是否方便開發和殖民,地球資源有限,這也是人類不惜重金,堅持的探索的最終原因
紅色並不是什麼不祥的螢火,主要是因為氧化鐵懸浮顆粒 反射太陽可見光 產生,已可排除迷信
地形有許多類似 峽谷、河床的外形,被認為有可能有大量的水,並在 時候 發現其極地上有冰,以及地下極可能有富含鹽分礦物質的極低溫的液態泥水
4、國家的發展計劃,例如NASA的星際殖民,以及阿聯2117年人類首個火星居住區:
5、馬某人 的火星殖民之夢
既然要探測火星,為什麼都趕在這個月呢?
都說地球和火星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4億公裡,而且說這段時間是 每2年左右1次的發射窗口,那是不是就是說, 2年來,這段時間是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最近的時候呢?
我們來看今天的太陽系位置圖,明顯不是平時大家報導的「5500萬公裡」( 55,000,000km):
而是約103,411,850km,而且,達到了常說的「5500萬km」近乎兩倍的距離
偏偏這時候,各國機構早已提前準備:
阿聯計劃7月14日就發射「希望」號,因天氣拖延至20日
7月17日,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
長徵5號遙四火箭 千呼萬喚下 ,從廠房裡,直接在活動發射平臺上 駛出來,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箭在弦上 擇機待發
除了怕耽誤而在等兩年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天賜良機,且看示意圖:
簡單地展示,藍色表示地球及其軌道,紅色表示火星及其軌道,虛線是探測器飛行軌道。很直觀了
這表明了我們當前的航天火箭,深空運力有限,利用地球軌道繞太陽飛行的慣性,以及地球比火星速度快的優勢,借力繼飛
說白了,省運力、省燃料、省工程總時間
但是,這種操作不是傳統衛星發射軌道,雙曲線軌道 更是我國首次面臨的課題,算軟體與算法要根據研究更新, 還包括了 火箭為太空飛行器初始入軌,以及太空飛行器離開地球的逃逸能量。對於測控、數據處理要求奇高
而且更逆天的在於,難以及時操控,通訊控制延時 越來越長,平均20分鐘的延時,又不允許有差錯,否則可能有飛過頭之類的情況出現,探測器的速度軌跡等設置和飛行控制要剛好被火星引力捕獲,被拉到 繞火星旋轉的軌道上去,才初步達成所謂的「繞」
如前文所說,降落火星表面是驚險的,沒有足夠厚的大氣來減速,天問還要靠發動機反向制動,加上延時,靠的是精銳的探測器傳感器、發動機和優秀的算法等方面的超強結合
因此這會是個系統性的龐大工程:光是在測控系統方面,我國就已提前部署了陸基、海上和天基相結合的,光學、雷達、遙測、遙控等多手段,全方位立體測控系統:
甚至還到阿根廷建設觀測站
這麼浩大又細緻的工程,無疑是綜合國力實力的體現,敢於立項 敢於發射 就已經不得了
為何要用長徵5號遙四?
運力強勁:
我國目前運力最大深空火箭,25噸的LEO運力,超過獵鷹9不可回收型。長徵5號採用氫氧上面級,10餘噸的同步轉移軌道運力,深空運力完爆獵鷹9。
另外重型火箭長徵9號呢?長徵9號雖然能力超強,LEO運力達到驚人的150噸,但畢竟在研
而且,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 為富氧燃燒循環,效率比較高,可靠性也比以前的發動機好,是按照可重複使用的要求設計的,比衝高達320+,比獵鷹9 開式循環的梅林280+高不少(長徵8號就相當於我國未來的輕型版獵鷹9火箭,可回收版本會比獵鷹9更低,運載射程也比獵鷹9回收版會更遠)
採用可重複使用YF-100發動機的長徵8
其充分燃燒後,無毒,遠比之前的有毒發動機清潔,而且煤油比液氫便宜,易儲存,非常適合作為一級火箭使用
為何選擇海南文昌發射場?
因為地球形狀越靠近赤道,越突出,地球自轉切向運動速度越大,能夠為火箭提供更大的初始運動速度,而且文昌發射場是目前唯一能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場。
目標早已是星辰大海的我們,又怎會懼怕無人探測的失敗呢?
統籌規劃整個綜合系統工程,科學抓住發射窗口期,是探索火星的基礎與關鍵
預祝明年初 3大探測器的成功入軌,以及兩大火星車的成功著陸,從而加快人類星際遠航的步伐
本文旨在提供與眾不同的角度,分享交流,望諸君明辨之,更望,努力 共創實業
by頭頭勢道特約作者 天行客
轉載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