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漆藝造物的五種社會學觀察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當代漆藝造物的五種社會學觀察

  飛蓬行子·繁華錦(漆畫) 122×160釐米 2019年 範瀟

  正在湖北美術館展出的第四屆「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旨在通過對當代漆藝「制器尚象」精神內涵的發掘,從「器」和「象」兩個層面,繼續拓展歷屆展覽對當代漆藝古今之變的探索和對當代漆藝觀念性感悟與表達的認知。展覽在呈現傳統漆藝當代轉換多樣性的同時,還意在以東方大漆作為媒介的「猶天地之造化」的「器」與「象」,聚「氣」為「場」,營造心理與精神時空,表達對詩意生活的嚮往追求。

  為此,展覽採取了特邀與徵集相結合的方式,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5位藝術家,共同探索漆藝創作的多元化。根據藝術家們的漆藝實踐,我們可以社會學敘事的性質將作品歸為不同類型:

  一是借鑑西方現代藝術經驗,利用大漆媒介創作漆器與漆畫。中、日、韓三國漆藝創作的前輩藝術家皆以此路徑開拓傳統漆藝的現、當代轉換歷程。如我國的喬十光在其對中國少數民族的描繪中,採用鋁粉、罩漆、打磨等獨特技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現代繪畫「鏡像平面性」,在將現代「繪畫性」融入傳統漆藝的同時,也豐富了傳統漆藝的技法。韓國的金聖洙則從韓國傳統的珍珠鑲嵌工藝獲取靈感,將此種工藝和金屬、木材合併使用,創造極富變化的色彩,對日出、山水等自然景觀進行抽象性描繪。而日本的大西長利則從「漆塑」入手,將大漆附著於抽象的現代藝術胎體之上,塑造現代亞洲獨特的自然意象。追隨老漆藝家的步伐,梁遠、張溫帙、沈克龍、鐘聲等中生代漆藝家延續了漆藝對抽象性、物性、在場性等當代藝術觀念的探索,他們通過對大漆媒介的創造性運用,在擴充漆藝表現力的同時,也拓展著當代藝術的邊界。

  二是以自然物象如山水、樹石、花鳥等為母題的創作。在中國古代漆器的傳世遺珍中,有大量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來進行創作的佳構,而當代漆藝家們的此類創作則意在表達回歸精神家園的訴求。如郭小一的《心華》《覺華》,以花為母題的抽象造型,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多維度感受。同時,漆藝家在對自然觀察的基礎上還融入了環保意識等當代主題,從而豐富了漆藝的內涵。如周劍石的《自然、小鳥和我們》通過對兒時生活環境的摹寫,反思現代工業給環境帶來的傷害。

  三是創造性地挪用「器」與「物」,或以麻布與漆的自由塑造創新「漆立體」藝術語言;或改進傳統漆藝技法將漆藝材質的特殊美感用於時代的藝術表達。前者可以日本漆藝家田中信行為代表,他所創造的極具表現力的漆立體造型,既是對傳統器物概念的顛覆,也是對現代造物概念的挪用。而中國藝術家謝震則在其最新的《界上·山月》系列中,通過麻絲素髹在二維的平面上營造出三維空間效果,賦予傳統山水如衛星遙感圖般的神奇質感。

  四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語境與文脈的回望。藝術家通過漆藝來對中國古典神話、哲學經典進行視覺化闡釋,並以此與當代生活建立正向或反向的聯繫。如湯志義的《時間的塵埃》,通過對歷史經卷腐蝕殘損意象的抽象化,表達東方獨有的線性時間觀,以此詮釋相對於時間而言的生命物質的渺小。

  五是直面當代生活,表達藝術家對當代文化的感知與立場。如鄭磊和袁慧生創作的《蠶食》,將大漆附著於破碎的「宋瓷」之上,暗喻蠶在破繭而出之後留下的蠶繭,希望通過這種生命遞進演化的過程來引發對當下文化問題的思考。

  當然,由於漆藝語言的多樣性,不少藝術家的作品可能兼具許多不同特徵,以上分類難免以偏概全,掛一漏萬。正因如此,我們才以「器」「象」為展覽主題,以囊括當代漆藝創作的多元化與多義性。「器」反映漆藝從古至今的演化,而「象」則意味著漆藝在時代語境中的變遷。但無論漆藝在造型和語意上如何演化變遷,令漆藝之成為漆藝的「手工性」,始終是其審美特質的根本。當代漆藝的「手工性」特質體現了東方文明中人與自然相融的物質觀。「手工性」作為當代漆藝最為本質的特性,是漆藝創造性的根本來源,是對工業化生產所帶來的同質性和逐利性的批判,也是民族特色、自由、責任和創造力的體現。

(責編:魯婧、赫英海)

相關焦點

  •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社會學的想像力》堪稱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國社會學界的成果作為全書的探討主題,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並結合作者在社會階層等方面的研究經驗,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想像力」的重大意義。
  • 一位美國社會學博士生CV,透露了文化社會學的4項理論前沿
    中國社會學理論「趕英超美」的【拐點】議題是什麼?介紹過,一些歐美社會學者,喜歡在CV裡,放一些自己正在研究的項目(包括手稿未發、還沒寫、已寫待發等等)。在這些working projects裡,能看出一些社會學前沿,或者不是前沿也是當下已經需要著手能做的理論工作。
  • 考研複習:《農村社會學》專業課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知識點
    二、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1.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概述(1)社會學研究方法和農村社會學①社會學研究要收集切實的經驗材料來反映、說明和解釋社會現象,因此社會學家在研究社會的過程中形成了各種系統地收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
  • 未成年人網絡行為調查的社會學意義
    在社會學研究中將「未成年人」作為「青年」的一個子群進行研究和觀察有一定的傳統,而且過往研究中常見的「兒童」「青少年」等詞,其實很多也適用於「未成年人」的概念。然而,在「未成年人」這個年齡概念的統稱下,實際的調查對象其實是動態變化下的一群人,這樣的一個年齡概念背後更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
  • 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
    社會學教科書通常將社會學的理論劃分為三大流派(或體系、板塊)——功能論、衝突論和互動論,或將社會學簡化為宏觀社會學與微觀社會學兩大部分;另一種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將社會學劃分為實證主義和非(反)實證主義兩大類(或將其劃分為定量社會學和定性社會學兩塊);而美國社會學家瑞澤爾認為社會學是一門多元範式的學科,主要包括旨在探索以社會事實、社會行為和社會釋義為標誌的三大範式。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
    從感性的實踐活動出發去觀察事物、理解現實,必然形成對人及其社會活動的新理解、新認識。  在社會學的經典時期,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被並列為經典社會學的三大傳統。雖然以韋伯為代表的解釋社會學的創立稍晚於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和實證社會學,但是基本上還應當算作同一種歷史條件、同一種時代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社會學傳統。然而,相同條件和相同背景下產生的三大社會學傳統,卻形成了明顯區別的理論特點。
  • 名校系列|社會學專業考研經驗分享-微雲寄宿考研
    《後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 劉少傑著(劉老師是備考的關鍵2333)2.《國外社會學理論》劉少傑著(後現代的部分也就是丹尼爾·貝爾往後都不用看,以第一本書為準)3.《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劉少傑著(重點看貝克和林南,其他的大致了解)以上三本書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 2018年10月自考《社會學概論》考試真題
    A.霍曼斯B.科塞C.達倫多夫D.帕森斯4.社會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來自於A.奧地利B.英國C.德國D.法國5.在社會學傳入中國之時,翻譯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學社會學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的是A.譚嗣同B.康有為C.嚴復
  • 齊美爾逝世百年︱鄭作彧:齊美爾的社會學與計算機仿真技術
    不過,齊美爾所謂社會學不探討社會形式的零散內容,並不意味他認為社會學不該論及人類個體,毋寧說,社會學對於個體,需要有另一種想像方式:所謂「人類個體」也是相互作用下的一種形式。言下之意有二。首先,將整體形式拆分成基本元素,是一種可以無窮盡的過程。社會可以拆分成人,但人也可以拆分成細胞,細胞還可以再繼續拆分成分子、原子。如此一來社會的基本元素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人類個體。
  • 努力編寫面向中國社會實際的社會學教材
    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指導下,在中宣部、教育部等主管單位的精心組織下,在哲學社會科學界許多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下,各教材編寫課題組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嘔心瀝血,精雕細琢,經過6年的艱苦努力,首批9種重點骨幹教材已經全部編寫完成,經中央審定出版並陸續在全國高校投入使用。
  • 2020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練習題
    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交往行動理論》一書的作者是(      )A.哈貝馬斯 B.庫利C.米爾斯 D.帕森斯16.馬爾庫塞指出,當代美國社會是「富裕社會」,這個「富裕社會」是(      )A.超工業社會 B.病態社會C.
  • 班杜拉觀察學習的五種效應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社會認知論認為,觀察學習是人們形成思想和行動的一種途徑,但也沒有否認通過直接經驗得到的學習。班杜拉將通過反應結果獲得的學習稱為親歷學習。所以,親歷學習也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可以被看成是觀察學習的一個特例,只是觀察對象從他人的行為轉化成自己的行為結構和環境事件的信息。而且,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個體學會的是有關行為的抽象規則,而不是具體的反應方式。反應結果對反應主體還具有動機的功能。個體在行動之前,會預期行為的未來結果,這種預期通過符號形式表徵於個體當前的認知表象中,就可以轉化為當前行為的動機。
  • 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學的成就與挑戰
    中國經濟社會學在進步的同時也潛藏著深刻的學科地位危機和嚴峻挑戰,具體表現為:面向時代提出大問題、回答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欠缺;對業已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社會各領域的若干重要經濟制度、經濟現象和經濟群體研究不夠;在研究路徑上結構分析和實證主義居於主流,缺乏綜合視野特別是文化、意義視角的觀照,且較少關注經濟影響和建構社會的反向過程。
  • 2020年10月自考社會學概論00034真題及答案
    A.自然科學法則同樣適用研究社會現象B.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目的在於理解C.社會學研究應立足於宏觀層面D.提倡經驗研究和社會調查8.深入研究對象內部,以參與觀察和非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這些資料進行定性分析,解釋社會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是( C )。
  • 社會學有所謂的「入門書」嗎?
    這時候很多人會推薦吉登斯、瑞澤爾、特納等學者編著的社會學理論教材,這些理論教材或以議題類形式、或以人物分類形式對社會學理論進行介紹。除此之外,經常列入社會學「入門」推薦書單的還有鮑曼的《社會學之思》、彼得·伯格的《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柯林斯的《發現社會》、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貝克爾的《社會學家的竅門》等著作。
  • 人民日報:中國社會學四十年回顧與展望
    在戰火紛飛中,他們雖歷經磨難,但學術追求與人文關懷始終不改,樹立起中國社會學的獨特風格,其研究成果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社會與中華民族的一個窗口。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的大幕。次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學等學科「需要趕快補課」,凸顯國家建設與發展對社會學的呼喚,使中國社會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也推動了社會變革。
  • 全國2011年7月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
    >5.表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以勞動者數量和質量表示的資源,被稱為( )A.人口資源  B.人力資源C.人際資源  D.勞動資源6.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組文化特質,它們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一項功能,以滿足人的某種需要,這些文化特質就組成一個( )A.文化特性  B.文化功能C.文化集叢  D.文化模式7.一種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種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叢
  • 程金華:法律社會學閱讀書單(2020年版)
    10.季衛東:《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法與社會——參加法社會學國際協會第31屆學術大會之後的思考》,載《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第104-113頁。1.蘇力:《也許正在發生——當代中國法學發展的一個概覽》,載《比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社會學正是在第二種思路產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在與形上學的抗爭中,社會學借鑑自然科學的理路逐漸形成一種以邏輯實證主義為代表的學科傳統。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經驗的情境視作可為社會學研究源源不斷地提供素材的源頭活水。然而長期以來,情境一直被作為人們獲取經驗材料的產地和背景因素,作為發現社會本質和規律的橋梁和跳板,但對情境本身的理論意蘊,人們卻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
  • 網絡社會學 |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全文字數:5773字閱讀時間:15分鐘一主要內容與整體框架全書結構明晰,共分為兩個部分、五個章節。二本書方法論分析提及韋伯對當代學術界的貢獻,除了經典的宗教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理論貢獻外,必然繞不開其開創的一套研究方法。韋伯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就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