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承接管理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

2021-01-0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譚浩、白振)中國二戰被擄往日本信濃川勞工日前與日本西松建設公司達成和解,西松建設公司向受害者及已故受害者家屬謝罪並給予賠償,設立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目前,這一基金已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承接和管理。

    這是記者從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8日在北京召開的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了解的情況。會議審議通過了基金管理章程,明確基金將用於信濃川183名勞工中已調查清身份的人員及遺屬的賠償和慰靈、追悼等,以及調查183名勞工中尚未查清人員的相關費用等。

    會議還推薦通過了基金管理委員會組成人員和監事委員會組成人員,討論並確定了該和平基金的管理辦法。據了解,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將把依法應得的和平基金6%的管理費用於日本律師團繼續為信濃川勞工向日本有關企業索賠而開展的相關事宜,幫助其他中國受害者在日本進行索賠事宜,以及推動中日兩國人民和平、友好發展的有關活動。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楊正泉指出,做好西松建設公司賠償的有關工作,有利於維護受害勞工的切身利益,有利於推動解決其他戰爭遺留問題,有利於促進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管理委員會要務實,穩妥地開展工作,管理好、使用好這一基金,讓信濃川的勞工及逝者的家屬早日領取到賠償金。

    據悉,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管理委員會及監事會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受害勞工代表、中國律師代表、日本律師代表、西松建設公司代表組成。 

相關焦點

  • 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擬在日本建受害中國勞工紀念碑
    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擬在日本建受害中國勞工紀念碑     圖為與會中日委員舉手表決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新社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日本西松建設公司對二戰時期被強擄赴日在信濃川服苦役的183名受害中國勞工謝罪賠償而設立的專項基金——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21日在北京舉行該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五次工作會議稱,將在信濃川故地建立受害中國勞工紀念碑,以緬懷和告慰183名受害中國勞工,並致力於推動日軍侵華戰爭期間被擄往日本中國勞工問題的全面解決
  • 西松信濃川受害中國勞工公祭儀式在日本新瀉舉行
    西松信濃川受害中國勞工公祭儀式在日本新瀉舉行 2018-05-28 19:15: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標註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寫在首屆「南南人權論壇...
    首屆「南南人權論壇」8日在京閉幕。這一發展中國家交流人權發展經驗、探討人權發展路徑的盛會及其通過的《北京宣言》,傳遞著發展中國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心聲與信念,更標註下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  中國模式:人權發展的新樣本  「中國社會全面發展,人的權利正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護。」
  • 各界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多維度勾勒人權發展圖譜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黃鈺欽)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簡稱「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10日在北京舉行,多位政界學界人士在會上回顧宣言發表歷史,總結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成就,探討在新時代為世界人權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多維度勾勒人權發展圖譜。
  •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發起「和平探索太空」倡議
    8月6日,由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華使館和火星學會中國分會聯合主辦的《和平利用火星、拓展人類文明》國際科技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和苑博物館順利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對話交流,加強國際合作關係,促進「一帶一路」太空科技和平公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美洲、非洲地區等12個國家的駐華使節、科研組織、企業家、科技文化界代表和青少年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
  • 4/23晚春賞櫻特典 日本新瀉信濃川花見深度6日遊
    ** 追趕櫻花前線,新瀉信濃川河畔散步賞櫻,彌補錯過的遺憾。之後乘坐【比阿特麗斯號】巡遊日本最長的河流信濃川,觀賞兩岸盛開的櫻花。【萬代橋】--流經新瀉市街中央的信濃川上架設這座美麗的六連拱橋,是"水都"新瀉的特徵。晚餐時特別安排:始於江戶時代的,日本三大藝妓之一的【新瀉古町藝妓表演】
  • 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在京啟動
    由北京國際和平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ZHHZ文創藝術影視機構聯盟、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於2020年1月15日在北京和苑博物館正式啟動。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旨在促進我國影視文學發展、重點助力新生代影視劇本和鼓勵影視創作評論的多元化。有關領導、編劇、導演、影視劇演員及企業和社會組織代表,百餘人出席了啟動儀式,並見證了機構揭牌。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主席、北京國際和平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李若弘先生為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監事長、首席監事、秘書長、副秘書長以及海外影視合作創投中心主任、常務副主任頒發了聘書。
  • 劉思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
    公益創投基金專家成員、SIP China 社會創新俱樂部(Social Innovation Park)會員、「記憶健康360工程」記憶健康大使、中澳青年聯合會中國導師、社會企業研究與發展中心會員、全球華人祖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員、世界自然醫學組織健康組織促進會註冊會員。
  • 歷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事跡/獲獎原因簡介(至2015年)
    1901-2015年諾貝爾和平獲獎人員/機構及其獲獎原因  1901年 杜 南(瑞士) 紅十字會創辦人  帕 西(法國) 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的創始人  1902年迪科門(瑞士) 國際和平局局長  戈巴特(瑞士) 國際議會和平局局長  1903年克裡默
  • ...發文: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推開,原國有創投有關...
    關於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財資〔2019〕4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中央管理企業,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為全面推開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於2019
  • 歷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名單(1901—2015)
    1924年 未頒獎  1925年 奧斯丁·張伯倫(英國)英國外交大臣、《洛迦諾公約》的倡導者  查爾斯·蓋茨·道威斯(美國) 「道威斯計劃」計劃的制定者  1926年 阿里斯蒂德·白裡安(法國)因在《洛迦諾公約》中發揮的作用而獲獎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德國) 因在《洛迦諾公約》中發揮的作用而獲獎  1927年 費迪南·愛德華·比松(
  • "世界人權日"中國與世界人權體系銜接充分和緊密
    安平說,這種現象在他的同事和朋友中非常普遍,在他們眼中,休假也是人權的一項內容。根據中國法律,工薪階層依法享有周末雙休日和「五一」、「國慶」、春節3個長假,總計114天休息日。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雲虎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理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人權其實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層面上,中國正在與世界接軌,並將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世界一同前行。」
  • 人權的普遍性與人權的特殊文化背景
    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馮卓然  [內容提要]  人權與文化傳統的關係是人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的特殊性和差異性,不僅同他們各自的特殊經歷相聯繫,也同他們所處的特殊環境相聯繫,還同他們在特殊經歷、特殊環境中的歷史創造活動相聯繫。
  • 首屆中國松乳菇節在貴州舉行
    2020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與系統分類學專業委員會、貴州省生物研究所、貴州省果蔬行業協會食用菌分會、貴陽農產品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貴州省品牌建設促進會等單位主辦的首屆中國松乳菇(貴州紫花菌)節暨野生菌與健康高端論壇在貴州省貴陽農產品物流園開幕。
  • 我國這條大運河是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的五倍多,而且航行價值巨大
    今天我們說說運河,我國這條大運河是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的五倍多,而且航行價值巨大——那就是京杭大運河。十幾年前走過一次京杭大運河到達杭州時,已經被大運河的魅力所徵服,這豈止是一條河,這是一條文化帶,是遺產長廊是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的顯示長廊。
  • 法治、發展和人權——中國道路的三個基本維度
    法治中國的建設,正在並將繼續立足國情,促進中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推動人權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人民享受不到人權。特殊的歷史經驗使中國人深切地體會到,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人權首先是民族獨立和生存的權利,沒有獨立權和生存權,其他一切人權都無從談起。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平天使藝術團在摩洛哥演出
    新華社拉巴特11月13日電(記者陳斌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平天使藝術團13日在摩洛哥拉巴特文化中心奉獻了一場主題為「同在藍天下」的文藝演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副主席井頓泉、副秘書長唐九紅、中國駐摩洛哥大使李立和摩洛哥眾議院副議長哈亞特·布法拉什,以及來自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布雷格雷格文化學校的師生等100多名中摩嘉賓觀看了演出。
  • 諾貝爾基金會,百年傳奇「投資人」
    諾貝爾獎旨在表彰對科學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士,而其百年運營,本身也是一次「科學理財」的示範。資產縮水1896年去世後,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留下總值約32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折合相當於2019年年底的1.8億瑞典克朗。他在遺囑中要求,將遺產用於創立一項基金,通過安全的投資方式進行管理。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其中有兩場記者會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由無國界人權觀察團主辦的「體檢當權者」,另一個是由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告別中天!訣別新聞自由」。這兩場記者會要對話的對象都是民進黨當局。然而,如今的他們卻被迫要揪心的問:今天的當權者究竟是人權的推手,還是殺手?這令人痛心的人權民主大倒退,孰令致之?
  • 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已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圖為蔡英文與陳菊為「人權委員會」揭牌。臺監察機構的「人權委員會」也在12月10日舉辦「人權阿普貴(Upgrade)」的活動,不僅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監察機構負責人兼「人權會主委」的陳菊一起出席致詞,還由她們為「人權會」LOGO舉行啟用儀式。然而,頗為諷刺的是,開播超過26年的臺灣中天新聞臺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不準換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申請,將於12日零時停播,形同被民進黨當局暴力關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