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2015年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標準的精彩之處
2015-12-05 來源:醫脈通
作者:北京醫院神經內科 李凱醫生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轉載請務必於文首註明作者和來源「醫脈通」。
最近靜下心來好好研讀了2015年Neurology雜誌發表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的診斷標準,覺得寫的真是精彩。1. 從一百多年前開始,娓娓道來,跟讀故事書一樣。2. 生動翔實,不藏著不掖著,潛臺詞都放了出來。3. 圖文並茂,有圖有真相。真想詳細點再來個第二彈,可惜每次第二彈閱讀量都下降的厲害,我被第二彈第三彈傷透了心,還是努力畢其功於一彈吧。
一百多年前Devic老人家報告這個病的時代,大家認為這個病是齊發的雙側視神經炎和脊髓炎,且為單相病程。然後,慢慢的,有人覺得怎麼這個病人來了又來,老是復發,覺得沒那麼簡單,是不是多發性硬化(MS)的一個亞型呢,似乎也滿足時間多發和空間多發?到了MRI的時代,大家發現這個脊髓病損好有特點啊,總是辣麼長,似乎和MS不一樣。進入21世紀,Mayo clinic的Lennon教授團隊在Lancet上發了一篇裡程碑地位的文章,宣示了水通道蛋白4抗體的價值(AQP4-IgG)(當時還被叫作NMO-IgG)。繼之,還是Mayo clinic的這個團隊,在Neurology雜誌發布了這個膾炙人口的2006版診斷標準: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一共就五條,多麼容易背過。可惜,好日子過完了。自從得到了AQP4-IgG這個得力武器,NMO系列疾病迅速壯大,2007年提出了NMO譜系疾病(NMOSD)的概念,並且大力開疆拓土。曾經認為NMO腦不應該有病灶,現在不但有,還可以很大。而且NMO系列還可以伴其他的自身免疫疾病如乾燥症候群。甚至只有一次視神經炎或脊髓炎也有可能被划進來,一時間,大家覺得好亂啊,有些摸不著頭腦。於是Mayo Clinic的神經免疫學大師們又出來了(這次可是帶了一大票國際團隊的),新的標準就此出爐:
表1
AQP4-IgG陽性時 |
1.至少一個核心臨床特徵 |
2. AQP4-IgG陽性(強烈推薦基於AQP4轉染細胞的檢測方法) |
3. 除外其他診斷 |
AQP4-IgG陰性(確實沒檢測到)或無檢測條件時(比如基層,比如患者因經濟原因,不願測) |
1. 至少兩個核心臨床特徵(可以一次齊發,也可以先後發作)並且符合下列所有 |
a. 至少一個核心臨床特徵為視神經炎、長節段橫貫性急性脊髓炎或極後區症候群 |
b. 空間播散(至少兩個核心臨床特徵) |
c. 符合MRI的相應要求(就是臨床特徵要配得上相應的病灶,比如脊髓炎就要有MRI病灶) |
2. AQP4-IgG陰性或沒法測 |
3. 除外其他診斷 |
核心臨床特徵 |
1. 視神經炎 |
2. 急性脊髓炎(前面這兩個是老面孔了) |
3. 極後區症候群:呃逆、噁心和嘔吐,除外其他原因。(以後還能不能讓人安心的打呃了?) |
4. 急性腦幹症候群 |
5. 發作性睡病或其他急性間腦症候群,且伴NMOSD典型間腦病灶(稍後有圖) |
6. 一些大腦受損的表現(感覺這句話就是個配(fei)角(hua),其實關鍵還是要配合病灶),一定要與NMOSD特徵性病灶相符(要是不相符就是小紅旗了)。 |
MRI的要求(AQP4-IgG陰性或沒條件測時的必備條件) |
1. 急性視神經炎: a. 腦MRI正常或僅有非特異性病變(我認為至少部分是為了除外MS,MS也有視神經炎,但腦病灶相對常見一些).或者 b. T2或T1增強可見到視神經病變長度超過1/2視神經全長,或者累及視交叉(這條則是支持NMOSD)。 |
2. 急性脊髓炎,≥3個椎體節段的長度(另外,要是後遺症期,可看到這麼長的萎縮,總之長就一個字) |
3. 急性極後區症候群:背側延髓/極後區病損 |
4. 急性腦幹症候群,有室管膜附近的腦幹病灶 |
有沒有陽性的AQP4-IgG支持,需要的條件差別還是很大的。沒有AQP4-IgG的支援,診斷標準立刻繁瑣了許多,此時MRI部分頂替了AQP4-IgG的地位。
當然,按照老外的習慣,診斷沒那麼簡單,還是要警惕一些陷阱,常被稱為小紅旗,雖然不是絕對排除標準,但小紅旗越多,診斷就越謹慎。
表2
小紅旗們 |
一. 臨床/實驗室指標 |
1. 臨床細節或實驗室指標 |
a. 病程逐漸進展(比如像原發進展性多發性硬化那樣慢慢加重的) |
b. 發作達尖峰時間不典型:太快了<4小時(很可能是脊髓缺血/梗死),太慢了>4星期(說 不定是結節病或腫瘤呢) |
c. 部分橫貫性脊髓炎(脊髓損害不夠殘酷,比如癱瘓限於單側,尤其是MRI也非長段橫貫!!!) |
d. CSF 寡克隆區帶(<20%的NMO陽性,而MS則>80%陽性) |
2. 伴一些可以引起NMOSD類似症狀的其他疾病 |
a. 結節病:如有縱隔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血ACE或IL-2受體升高 |
b. 腫瘤:警惕淋巴瘤,副腫瘤症候群(特別是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5相關視神經病、脊髓病,抗Ma相關間腦症候群) |
c. 慢性感染,如HIV, 神經梅毒 |
二. 影像指標 |
1. 腦 |
a. 符合MS特徵(其實有16%的NMOSD符合MS核磁診斷標準,所以叫小紅旗而非絕對排除標準) |
①病灶垂直側腦室表面 |
②病灶在顳葉下部近側腦室前角處 |
③近皮層,累及皮層下U狀纖維 |
④皮層病灶 |
b. 看起來既不像MS,也不像NMO |
比如但不限於:病灶持續(>3個月)在MRI上強化 |
2. 脊髓 |
看起來更像MS |
a. T2矢狀位病灶小於三個椎體節段長度 |
b. T2軸位病灶主要(>70%)位於脊髓周邊(說那麼繞其實就是白質傳導束們) |
c. 病灶在T2彌散而模糊,像原發進展多發性硬化或多發性硬化多次發作病灶融合而來 |
專門配個顳葉下部近側腦室前角的圖(紅點是MS常見)吧,這個鑑別點我以前也沒太聽說過
這個診斷標準真貼心啊,既考慮高級醫院,又照顧基層,不查高大上的AQP4-IgG也是可以診斷的,怎麼那麼為第三世界國家著想呢。下面這個表格總結了一下這些年大家一起追的NMOSD各類病灶形態特點,伴多圖來襲:
表3
急性期脊髓MRI |
1. 符合急性脊髓炎的長節段橫貫性病灶 |
a. T2矢狀位>3個椎體節段(老生常談) |
b. 脊髓主要為中央受累(>70%在灰質) |
c. T1增強掃描可見強化 |
2. 其他特徵性病灶 |
a. 頸髓的話向上侵入腦幹 |
b. 脊髓腫脹 |
c. T2高信號的病灶在T1上呈低信號 |
慢性期脊髓MRI |
長節段脊髓萎縮(說明破壞的比較徹底,邊界清晰,>3椎體節段),T2可亮可不亮 |
視神經MRI |
單側或雙側視神經在T2平掃或T1增強有信號改變(長(如>1/2長度),病灶偏後,可累及視交叉) |
腦MRI,T2可見: |
1. 累及背側延髓(特別是極後區),既可以小而孤立(常雙側),也可以從上頸段病灶連綿而來 |
2. 腦幹/小腦,四腦室室管膜附近病灶 |
3. 下丘腦、丘腦、三腦室室管膜附近病損 |
4. 單側或雙側,大而融合的皮質下或深部白質病灶 |
5. 胼胝體受累,病灶長(>一半長度),瀰漫,混雜信號,可伴水腫 |
6. 長的皮質脊髓束病灶,可單側可雙側,從內囊一直延續到大腦腳 |
7.廣泛的室管膜附近病灶,可伴增強 |
我覺得有兩點需要總結:
1. 就是長,脊髓病灶長,視神經病灶也長,胼胝體病灶長,皮質脊髓束病灶還長!!!乾脆叫四長病好了。
2. 囉嗦那麼多,其實顱內病灶絕大多數都是圍著室管膜轉。這也難怪,水通道蛋白,水通道,水通道,沒有水哪來得水通道,自然是和腦脊液接觸的地方是前線了。
下面是上圖時間:
1. 先複習下傳統,都是視神經和脊髓
(點擊可查看大圖)
2. 這個是重點看腦幹的,基本上都是接觸水的地方,水通道名不虛傳
(點擊可查看大圖)
3. 下面幾張圖是間腦和大腦半球的,建議可以對著圖自己標下應該怎麼描述,然後與表3對應一下。都是Mayo clinic大牛召集專家們萬裡挑一找的典型影像學表現,很珍貴的。
(點擊可查看大圖)
讀後感:這篇文獻充滿了臨床思辨的智慧,滿滿的都是鑑別診斷的藝術。比前兩天MDS的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要更暖心一些,不用猜了,直接把小紅旗背後的潛臺詞都說出來了。對結節病這樣的少見病,還怕讀者不了解,更是把其診斷要點都順便科普了一下。
加個小菜
雖然說存在抗體陰性的NMOSD,但也要區別對待,有以下幾種可能:1. 確實就不是AQP4-IgG抗體導致的,自然真陰性,有時可以檢測到別的抗體。2. 其實是有的,但是應用免疫抑制劑或血漿置換後抗體滴度下降到測不出;如果下次一復發治療前就查,就陽性了。3. 首次發作,趕上滴度低的時候,沒測出來,復發時再查滴度高了就陽性了。4. 個別情況,血清陰性,但腦脊液陽性,此時查腦脊液有助於提高敏感性。
名詞解釋:極後區,這幾年隨著NMOSD的崛起,這個詞也越來越熱門,或許成為哪裡的考博題也說不定。最近時間緊,就不翻譯了吧,大家可以上網搜下,這是維基百科詞條的連結,有圖有真相: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ea_postrema
另外註:本文重點關注成人,兒童有少許不同,大家可查閱原文。
參考文獻:
1. Wingerchuk D M, Banwell B, Bennett J L, etal. Internationalconsensu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J]. Neurology,2015, 85(2): 177-189. 今天的主打文獻,建議閱讀全文。
2. MatthewsL, Marasco R, Jenkinson M, et al. Distinction of seropositive NMO spectrumdisorder and MS brain lesion distribution[J]. Neurology,2013, 80(14): 1330-1337. 仔細比較了NMOSD和MS腦部病灶的不同。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