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土豆,一棵既結番茄又長土豆的植物!

2021-01-14 果殼網

要說番土豆,那麼不得不談談土豆和番茄這兩種植物。去過英國的小夥伴們應該對土豆有著深刻的認識——英國菜中,土豆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蒸煮炸煎、片塊條泥,可以說土豆是英國菜,甚至整個歐洲菜中當仁不讓的主力軍。這也難怪,當16世紀西班牙探險家從南美安第斯山脈將這個號稱「結出魔鬼蘋果」的神奇植物帶回歐洲後,土豆以其優良的特性成功扭轉了曾經的惡名,贏得了歐洲人民的一致喜愛。土豆的高產性是它得到人們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當時每英畝土地上只能收穫一噸左右的小麥和燕麥的水平下,土豆可以達到6噸,並且營養成分不相上下。而在緯度較高的西歐、北歐以及俄羅斯等寒冷及土地貧瘠的地區,土豆由於耐寒和耐貧瘠,更是成為了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作物。隨著土豆種植的進一步擴張,它已經成為了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前三者是水稻、小麥和玉米)。

土豆屬於茄科植物大家族中茄屬植物的一員,土豆在開花後,也會結出一個個深紫色的果實,看上去像極了變了色的小番茄——事實上,番茄的確是土豆的近親:它也是茄科植物,屬於關係十分接近的番茄屬。這關係近到什麼程度呢?最新的分子證據甚至表明番茄屬可以做為茄屬下的一個亞屬處理。親上加親的是,二者的老家也離得不遠——番茄也起源於中南美洲地區。在一些傳說之中,番茄是因為一位畫家冒死品嘗後才得以洗清它「有毒」的冤屈的。事實上,番茄只是在英國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受人待見,而在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等地區,番茄從16世紀初來到歐洲不久就開始被用來烹製菜餚了。從番茄的遭遇就能看出一個好的吃貨對於食材的命運是多麼重要了。番茄以它酸甜多汁的口味贏得了大眾的喜愛,現在,每年有1.5億噸的番茄以鮮果、果醬或其他形式被人類消費。

土豆的果實。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面對如此美味的兩種食材,人們自然會在它們身上打點小心思。各自新品種的選育就不用多說,人們還想來點新花樣。

1983年初,英國著名科學雜誌《新科學家》上發布了一篇令人興奮的報導:德國漢堡大學兩位科學家將番茄和牛的細胞融合,研製成功了一個「動植物雜交的新品種」——「牛番茄」。報導稱這個新品種番茄「表面好似牛皮,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並且蛋白質比普通西紅柿高數十倍。」消息一出,多家媒體紛紛轉載,很快傳遍世界。然而吃貨們在興奮之餘卻忽略了一點——報導刊發的日子是四月一日。原來,這只是一個愚人節玩笑而已。

不過,這個玩笑並非無釐頭。事實上,一批嚴肅的科學家們在多年之前就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由於動物和植物細胞差異太大,融合形成的細胞只能存活很短時間,於是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親緣關係很近的兩種植物——沒錯,就是番茄和土豆。1978年,德國科學家Georg Melchers等人,就利用番茄和土豆的細胞進行了細胞融合的實驗,最終獲得了4株被鑑定為是土豆-番茄雜合的植株。儘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不同種植物的細胞融合後能夠再生出新植株,但是人們還是對這一新奇的實驗能否產生「地上結番茄,地下結土豆」的新植物抱有很大熱情。不過最終人們的希望還是落空了——這些植株的育性都不是很高。

植物細胞融合。圖中紅色的細胞就是由一個含有葉綠體的綠色細胞和一個含有紅色液泡的花瓣細胞融合而來。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然而,人們把番茄和土豆合為一體的夢想仍沒有破滅,而實現它的,則是一項很古老的農業技術——嫁接。

相關焦點

  • 番茄土豆墜愛河,誰是丘比特?
    有新聞報導「英國人保羅·漢索經過15年反覆試驗,終於成功培育出一種"一藤雙生"植物——番土豆(TomTato)。上面出番茄,地下長土豆。保羅表示,他的發明可以「一次性解決薯條和番茄醬的問題。」【1】一棵植物上既能長出番茄又能長出土豆!這對於吃貨來說真是一個天降的福音啊!要是在自家園子種上一棵那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小夥伴們紛紛好奇的表示,這麼神奇的植物,它是怎麼來的呢?
  • 為啥土豆只長秧,卻不結果?了解這三點,馬鈴薯一棵能收一大堆
    土豆的收穫季節已經過去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覺得土豆的收成今年不好。慄子在土豆剛下來的時候買過幾次,個頭都挺大的,而且切開之后土豆裡面也沒有啥發黑的現象,我覺得還不錯但是我有一個大學同學他們家今年種植了很多的土豆,可是收成並不可觀,他和我說在收穫的時候枝葉倒是茂盛,但是沒有多少果實。他還吐槽說,想分享給你們,我都覺得土豆太小拿不出手了我說你有諮詢過有關人士嗎?
  • 土豆根結線蟲處理方法,土豆根結線蟲打什麼藥比較好?
    很多農戶也會種植土豆,但在土豆種植中有一種嚴重的病蟲害會危害土豆的產量和品質,那就是土豆根結線蟲,需要農戶及時防治。微生物菌肥線翹翹富含淡紫紫孢菌,預防/防治根結線蟲、大棚根結線蟲、抗重茬、生根、抗病菌、預防病害,解決農作物問題。
  • 番茄土豆燉牛腩,掌握這4個竅門,燉出來的牛腩又軟又爛!
    牛腩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牛腩提供高質量的蛋白質,含有全部種類的胺基酸,各種胺基酸的比例與人體蛋白質中各種胺基酸的比例基本一致,其中所含的肌氨酸比任何食物都高,還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既好吃又營養,酥爛的牛腩,酸酸甜甜的湯汁,再配上白米飯,想想都食慾大開。
  • 番茄土豆燉牛腩好吃有訣竅,掌握這些小技巧,肉爛湯鮮味道香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暖冬美食——番茄土豆燉牛腩,喜歡的點個關注。天氣越來越冷,冬補趕緊行動起來吧!想要好吃又不長肉,食材選擇也很關鍵哦!天冷了,給孩子做一些溫熱滋補又營養的食物,這樣才能讓孩子的體質和抵抗力增強,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怕冷少生病。冬天,我就冬補食材之一就是牛肉,幾乎包攬了整個冬天。
  • 西紅柿與土豆一起吃,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你知道嗎?
    西紅柿與土豆一起吃,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你知道嗎?西紅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土豆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蔬菜,為什麼兩者就不能一起吃呢,西紅柿又叫番茄,(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 家常版番茄土豆燉牛腩,牛肉軟爛無腥味,全靠這個小妙招
    今天來教大家做一道開胃暖身的營養菜—番茄土豆燉牛腩。有幾個小竅門,大家一定要記好了吆,按照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牛腩軟爛入味,一大盆都不夠吃。番茄土豆燉牛腩食材:牛腩500g,土豆2個,洋蔥半個,西紅柿2個,大蔥,生薑,香葉,生抽,蠔油,料酒,山楂4個,食用鹽步驟一:選用新鮮的牛腩肉,記住不要買成牛腱子,牛腱子是很難煮熟的。牛腩肉洗淨血水,順著紋路切成小塊備用。
  • 土豆變綠了還能吃嗎?
    土豆燒雞、幹煸土豆絲、酸辣土豆絲,都是人們的最愛。不過,買回家的土豆放不了多久就會變綠,甚至發芽,很多人就會說,土豆變綠了、發芽了就不能吃,因為會產生一種叫做龍葵素的毒素,應該扔掉。但也不少人覺得直接扔掉太可惜,特別是那些只有一點點綠色的土豆。那麼,變綠、發芽了的土豆到底能不能吃?是只要變綠一點或者發了一點點芽就不能吃嗎?吃了會不會有危險?
  • 我們都是土豆,但土豆和土豆還是有區別的,不會了,一起炒~
    --我們都是土豆,但土豆和土豆還是有區別的!不會了,一起炒~--說到土豆絲,沒有人奇怪嗎?如果你想吃快餐,如果你想在餐館點菜,如果你有酸辣土豆絲,那麼就沒有這樣的菜了,如果,我點這道菜一定會。即使我在京十年後完成了京和回京的新年,我也帶來了一壺父親親手做的剁椒。因為量少又不像油辣椒,可以長期存放,所以我把剁碎的辣椒放在冰箱的一角,每勺都非常珍貴。很多菜我選擇用其他辣椒代替。炸土豆絲的時候,必須放些剁椒。
  • 【科普】土豆是怎麼來到德國的?
    在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把土豆帶到了歐洲,但是,歐洲人起初並沒有把它當作一種食物,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珍品栽種在植物學家和侯爵的花園裡,至於原因嘛,就是土豆植株能開出一種白紫相間的美麗花花。(埋在地下的土豆果實表示很憋屈,可能因為它長得比較憨
  • 歐洲第一吃土豆的國家:愛爾蘭,在此之前土豆一直被視為觀賞植物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或山藥蛋,是非常重要的糧食、蔬菜、飼料多用途型作物。在美洲已有幾千年的栽培食用史。哥倫布首航美洲時,他手下的一名製圖員在一個印第安小村落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塊菌」。這種塊菌便是土豆。最初土豆的美味沒有被人們認識,它只是作為一種廉價的食物裝上航船以備返航所需。就這樣,土豆漂洋過海到了歐洲。也許是由於外觀欠佳,土豆曾被誤認為含有大量毒素。1619年,法國勃艮第地區還正式宣布,該區內禁食土豆。對土豆的偏見在歐洲持續了兩個世紀才逐漸改變。在此以前,土豆主要是種在花園裡觀賞或為植物學家收藏研究。
  • 去火星種土豆,有譜
    在眾多的糧食作物中,土豆有幸成了科學家首選品種之一。美國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將與利馬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合作,在南美洲阿塔卡馬沙漠進行太空種植模擬實驗,嘗試在模擬的火星環境中種植土豆。阿塔卡馬沙漠的土壤環境可謂是地球上最像火星土壤的地帶,科學家還將模擬出火星大氣,將種出的土豆暴露在極高的紫外線輻射下。被選中的土豆也非「等閒之輩」,均是可在類似火星的酸性少水環境下存活的「強壯」品種。
  • 土豆發芽變綠不能再吃了,放它一起貯存可預防。
    土豆又名馬鈴薯,土豆是塊莖繁殖,是一種非常百搭的食材,作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長,一定要低溫、乾燥、密閉保存。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土豆出現發芽和變綠是不再吃用的了,否則會中毒。首先當土豆發芽或者腐爛時,龍葵素的含量會大量增加。吃極少量的龍葵素對人體不一定有明顯的危害,但如果一次吃進0.2-0.4克的龍葵素就可能引起中毒。其二土豆變綠了也不能吃用,因為一樣會產生一種叫做龍葵素的毒素。
  • 18世紀時的歐洲人從不吃土豆,他們是怎樣愛上土豆的?
    俄羅斯人說:「一個土豆我有一千種做法!」德國人說:「我每年能吃一千個土豆!」在俄羅斯,毫不誇張的說,是「民以土豆為天」;在德國,土豆則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國菜」,每年的8月19日是他們為紀念土豆而設立的「土豆日」。
  • 土豆長了一點點小芽可以吃嗎
    土豆也叫馬鈴薯,是一種非常好的食品,特別適合腸胃不好的人食用,澱粉可以修復胃黏膜。但是土豆放久沒吃就會長芽,那麼土豆長了一點點小芽可以吃嗎?下面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 不僅要警惕動物病毒,植物病毒會帶來更大災難,愛爾蘭土豆大饑荒
    但一場咖啡葉銹病席捲整個錫蘭,一棵樹倒下了意味著所有咖啡樹死亡。咖啡葉銹病(Hemileia vastatrix),也常被稱作羅亞,是一種疾病,可以摧毀種植園和咖啡樹,不幸的是咖啡葉銹病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下面我們以歷史中愛爾蘭土豆大饑荒舉例分析。
  • 吃番荔枝像吃土豆
    番荔枝今年首次進滬  此次展會上,臺灣水果也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臺灣水果商吉谷此次除了為上海市民帶來了已經漸被熟悉的芭樂、木瓜、楊桃、菠蘿等品種外,時令水果釋迦也首次亮相展會。釋迦又名番荔枝,每年秋季至次年開春都有出產。  將釋迦剝開,果肉呈現乳白色。「吃起來像土豆。」品嘗後的市民告訴記者。
  • 土豆,這麼吃能防病,各種版本學起來
    但其實並非只有奶油、牛奶、糖之類的才能做冰淇淋,土豆是做冰淇淋的好材料,自己動手做,不僅安全放心,還能預防肥胖。將土豆洗淨、煮熟,用濾網壓泥,將打發的淡奶油、土豆泥以及適量白砂糖和檸檬汁攪拌,冷凍一晚,食用時取出挖成小球,淋上果醬,就可以吃了,美味不長肉!
  • 土豆——世界上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人類文明
    「坐標原點」土豆學名馬鈴薯,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土豆被歐洲人視為「魔鬼」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土豆,特別是有長了芽的土豆含有毒素為了紀念帕蒙蒂埃為推廣土豆所做的貢獻,法式菜餚中仍然有「帕蒙蒂埃」一詞。歐洲國家高層啟動了馬鈴薯發展戰略,俄羅斯彼得大帝大力推廣土豆種植,使土豆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馬鈴薯的大規模種植為解決饑荒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當時許多歐洲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橡膠、土豆、棉花…… 那些影響中國的洋作物
    1876年,英國人亨利·威克姆把7萬枚橡膠樹種子從巴西運回英國,在英國皇家植物園的溫室裡,7萬枚種子長出了200多棵樹苗。彼時的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其中位於亞洲的馬來西亞和斯裡蘭卡地處熱帶,適合橡膠生長。於是,這些樹苗被帶到了東南亞,並在那裡落地生根。幾十年後,其產量竟超過了原產地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