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趕超美日引領世界中國發現首例人體太赫茲波

2021-01-20 六根藤

太赫茲波在生物醫學、農業、環境、信息、材料、國防、航天和安全檢查等方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因此,目前世界已掀起一股太赫茲波的熱潮。

2004年,美國政府將太赫茲波技術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2005年1月8日,日本更將太赫茲波技術列為「國家支柱十大重點戰略目標」之首,舉全國之力進行研發。

近日,一份《關於鮑玉珍人體太赫茲波在臨床醫學領域的發現探索及其活體標本重要價值的研究報告》已經完成,據報告的主要研究者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物理學教授費倫透露,他與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章文春共同利用從德國Bruker公司進口的VERTEX80V型遠紅外光譜儀,對多名保健師、氣功師進行多次測試發現:北京保健師鮑玉珍人體內蘊藏著非常豐富的人體太赫茲波。測試顯示,她身上的太赫茲波與普通人(包括氣功師)完全不一樣,主要位於太赫茲波低頻段和微波高頻波段,為她體內所獨有。

太赫茲波(THz)波段(頻率在0.1-10THz,波長3mm-30um)。位於微波與紅外波之間,具有很多優點:具有較低的光子能量,較高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衣服、紙張、紙板、塑料、陶瓷、牆壁、複合材料等,該波沒有電離特性,不會對材料和人體造成傷害。

中國目前尚處於多頭、多方研究階段,雖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未沒有突破性進展。

鮑玉珍女士二十年前在一次突發事件中,偶然發現她具有可以徒手為患者消炎止痛,調理一些普通疾病的本領。後來又發現在給患者調理疾病的過程中,她的調理功力在隨之不斷增長,最後竟然能調理並治癒一些世界性的疑難雜症。但是她本人一直也不明白自己能徒手調理疑難雜症的奧秘,更不知其中的機理。

更為神奇的是鮑玉珍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病情,用她的意念控制其體內的太赫茲波在不同的頻率、波長和波段上向患者體內發射,已起到治病療傷的調理作用。

據世界自然醫學組織名譽主席、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著名戰略家章琦介紹:我與鮑玉珍女士相識五年,五年來我一直跟蹤研究她的實踐與進展,並多次進行了體驗。我是個癌症患者,體弱多病,每次經她調理後感到就像充了電一樣,精力頓時充沛,生化指標也得以改善,故我相信鮑玉珍人體確實有放射出某種光波的功力。經過五年的研究,我們完成了一份題為「鮑玉珍現象值得引起關注與重視,她是中華能量醫學復興的希望之光"的研究報告,並給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寫了一封信,建議中科院有關研究院所對鮑玉珍女士的生命現象進行測試研究,以揭開其中的奧秘。但檢測之事一直沒有提到日程。

直到去年11月費倫和章文春教授通過高端儀器的檢測,終於揭開了鮑玉珍人體能產生大量太赫茲波的秘密,太赫茲波能夠修復缺陷基因、活化細胞、讓人消除疲勞、康復疾病等功效也一併浮出水面。

美國、日本、沙特、泰國、聯合國等有關機構和人士,對鮑玉珍人體能產生大量太赫茲波產生濃厚興趣,有關進一步研究與證實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雙特太赫茲波是什麼? 太赫茲理療問答
    答:太赫茲波是介於紅外線和微波之間的一種電磁波,所以具有二者的一些性質。如直線傳播,以及能穿透大範圍的非導電材料。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從溫度高於10攝氏度的任何物體上都能發射太赫茲波,也就是說,幾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和物質都在放射著太赫茲波。
  • [趣味物理]電磁波的發現者-赫茲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赫茲是電磁波的發現者.   1887年,當時赫茲正在用兩套放電電極,一套產生振蕩,發出電磁波;另一套充當接收機構。放電產是隙可隨意調節,用以指示接收到的信號強弱。為了便於觀察,赫有一次偶然把次迴路整個放在暗箱中,他注意到,次迴路的最大火花長度明顯變小了。於是他挪動暗箱的位置,弄清了這是由於箱體擋住了原迴路和次迴路之間的通道所致。
  • 中國這次又發現了什麼?引起全球關注?美日:太羨慕中國了
    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不管是軍事、科技、經濟還是基建,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俗話說落後就要挨打,因此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軍事和科技方面的研究,雖然現在的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其實力一點也不遜於發達國家。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這次又發現了什麼?引起全球關注?美日:太羨慕中國了!
  • 國內首套真空太赫茲波段近場光學顯微系統在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
    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中心自成立以來,為太赫茲科學研究搭建了更高的合作發展平臺,也標誌著我國以「國際前沿、世界一流」為目標的太赫茲科學研究邁入了嶄新階段。2018年6月,應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中心對真空環境下進行太赫茲近場光學研究的需求,QD中國工程師配合德國neaspec公司立即展開積極響應並為客戶量身定製了首套真空太赫茲波段近場光學顯微系統(HV-THz-neaSNOM),並已成功安裝。
  • 聲音頻率改變生命——432赫茲&440赫茲.
    人腦腦波的頻率可以分為四大種類,依最高到最低排列為:β (Beta)波,大約在13赫茲以上;α (Alpha)波,大約在8~12 赫茲;θ (Theta)波,大約在4~7赫茲;δ (Delta)波,大約在0.5~3赫茲。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來青島訪問(圖)
    前不久,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日前,著名人體低溫保存專家、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之一的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教授來到青島,訪問了齊魯醫院青島院區。  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  據介紹,阿倫·德雷克是2015年為中國首位人體冷凍志願者執行冷凍大腦手術執行人之一。
  • 量子力學2:赫茲無意中發現了光電效應
    赫茲就開始觀察,他把所有的門窗和電燈關掉,因為需要在黑暗情況下才好觀察,果然赫茲發現了電火花,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於是他就找了一個塑料罩把金屬圓環罩上了,之後發現產生的電火花不僅沒變亮反而更弱了,赫茲憑著物理學家的直覺,就覺著肯定是發射器那邊射出什麼東西來了,對接收器有影響,現在被罩子遮擋屏蔽了,所以才會造成火花減弱現象。這個罩子不是金屬的,因為金屬會屏蔽電磁波。
  •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2008年08月22日 14:11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美國科學家近日在學術性期刊《血液》中發表研究報告,宣布成功利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人體無核紅細胞。通過該技術有望滿足全世界的用血需求,意味著有朝一日也許不再需要依靠熱心人士捐獻血液和血製品。   紅細胞是運輸氧、二氧化碳、電解質、葡萄糖、胺基酸等人體新陳代謝品所必須的物質。美國科學家培養出的成熟紅細胞解決了此前人造紅細胞無法傳遞營養物質、無法形成代謝的問題。
  • 光學簡史之十:赫茲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可是感到了一絲寒意
    赫茲夫婦伊莉莎白.多爾是他同事的女兒,老嶽父多爾教授一開始就喜歡這個小夥子,於是就把女兒介紹給了赫茲,赫茲也一見鍾情姑娘雖然不懂電磁學,但是她懂赫茲。她覺得「赫茲在星光下有一種近乎驕傲的自信。他自認是全世界唯一了解星光是什麼的人,在他看來滿天的星光是不同的光體,規律地發出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來到地上…… 在他的說明中,星夜不只是美麗的,而且是規則準確的。」很快兩人就在大學裡建好了愛巢。
  • 家庭CEO|432赫茲音樂: 宇宙高頻最和諧治癒振動, 提升能量淨化身心! 當今音樂主流440赫茲失去了神聖振動?
    據不同的研究結果,432赫茲調諧對水分子會產生正面的影響,由此有益於人體,因為我們人體絕大部分是水做的。英國聲學工程師約翰.斯圖亞特.雷德(John Stuart Reid)發明了一種叫做CymaScope的儀器,用於音流學(Cymatics,又稱聲動學)領域的研究。其官網將音流學研究形容為「可見的聲音科學」。
  • 以赫茲之名命名現在的文明
    &34;我們始終在使用這個詞,卻不知道命名信號頻段的詞為什麼叫赫茲。原因是,信號是一種電磁波,而發現電磁波的人,叫赫茲。1857年2月22日,亨利希.赫茲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律師。小時候赫茲就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材質以及實驗才能,並且由於各科成績突出,老師建議他去學東放學!
  • 人造黑洞誕生在中國為何嚇壞美日
    9.3閱兵剛過突然緊接著來說中國製造的世界首個人造黑洞似乎有點敏感,因為這幾天守在各大論壇看到已經是眾說紛紜,甚至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首先小編想說雖然中國造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黑洞,這讓美日頗為畏懼。
  • 能量音樂 | 與宇宙最協調的432赫茲的音樂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先來一首溫柔舒緩的432赫茲音樂,讓我們一起調頻跳轉。
  •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 手術分三步 或造出科學怪人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將進行?近日,媒體報導一名俄羅斯殘疾男子將進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驚呆的全世界的網友。據悉,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學會外科醫生塞爾焦•卡納韋羅,近年提出全身移植手術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即把病人的頭移植至新身體上,使其「重獲新身」。全球首例人類換身手術最快明年開始,主角是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裡·多諾夫。
  • 5G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大?張朝陽:個人觀點別太看重
    針對"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很大"的報導,張朝陽表示,他本人不是生物醫學方面的專家,只是看到了一些國外的報導。目前其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做深入的研究,所以大家不要把這個觀點太看重。張朝陽透露,目前在生活中,一般會保持與手機30釐米以上的距離。
  • 回顧: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
    把 《回顧: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 貼到Blog或BBS
  • MORNING MUSIC-432Hz/432赫茲才是與宇宙最協調的頻率-SEB
    據不同的研究結果,432赫茲調諧對水分子會產生正面的影響,由此有益於人體,因為我們人體絕大部分是水做的。英國聲學工程師約翰.斯圖亞特.雷德(John Stuart Reid)發明了一種叫做CymaScope的儀器,用於音流學(Cymatics,又稱聲動學)領域的研究。其官網將音流學研究形容為「可見的聲音科學」。
  • 張朝陽擔憂:5G高頻電磁波會否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集微網消息(文/Kelven),5月17日在搜狐科技5G峰會的時候,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談到自身對5G時代的理解,其感覺到最大擔憂的是5G的高頻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會有多大。張朝陽表示:5G基站密度極其高,因為是毫米波,這麼微波的、高頻率的、幾千兆的赫茲,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其實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3G、4G的話,它可能是低頻,波長長一點,在這種高頻電磁波下,會對水分子和氧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有業內人士表示。
  • 搜狐CEO張朝陽質疑5G:高頻電磁波對人體危害很大
    張朝陽在搜狐科技5G峰會上,張朝陽認為5G基站密度極其高,因為是毫米波,這麼微波、高頻率、幾千兆的赫茲,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判斷,其實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在這種電磁波下,會對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張朝陽表示,在5G到來後,我們在享受5G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要關注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介紹,在成長到六個月之後,「中中」和「華華」就會被送到猴群之中,觀察其在群體生活中的狀況。「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