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境內天山呈東西走向,綿延1700多公裡,將新疆一分為二,天山從來不只是一條山脈,它在新疆中央虎踞龍盤,堪稱西域軸心。它以天為名,它早已超越了自然界,成為了中國人心目的神山。
天山為何地位如此重要?
千萬年來天山水汽匯聚、生態繁盛、文明交融,如同一條巨大的走廊,橫亙東西、連通一切。
新疆天山山脈由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中三大山鏈組成,其中以南天山最為高聳,主峰託木爾峰海拔7443米,為天山山脈的最高點,與之遙相呼應的第二高峰汗騰格里峰,海拔也達到了6995米。北天山主峰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一直便被視為神山受周邊各民族祭拜。南、北天山高聳挺拔,相較之下中天山就沒那麼巍峨了這裡平均海拔僅3000米。南、北、中三列山脈依次排列,構成了天山的主體。
天山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太平洋水汽鞭長莫及導致吐魯番盆地乾燥而炎熱,而在南側印度洋北上的暖溼空氣被攔截,從而催生了塔克拉瑪幹沙漠。
這樣看來天山基本算是」與水無緣「了,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當大西洋氣流途經一馬平川的中亞草原到達天山附近時仍保有大量水汽,水的到來讓這裡形成了大量冰川,而冰川又孕育了超過370條河流。其中西部的伊犁河流域支流眾多、河網密布,形成了氣候溫溼潤的伊犁河谷,天山在這乾旱之地架起了一條水的走廊,而有水的地方就有文明。北麓和山中盆地內分布著大片的草原養育了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南麓則在沙漠星星點點的綠洲中誕生了眾多以農耕為生的城邦小國。
而當華夏民族的到來又使這兩種文明相遇、融合,最後連為一體
隨著西方帝國的崛起,海洋貿易時代來臨絲綢之路逐漸走向了衰落。然而天山經歷了百年的沉寂後,「一帶一路」的建設使天山重煥光彩。科技、財富、文明再次交流融通,未來的天山依舊如其天山雪蓮般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