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一直在移動,到一億年後,地球的板塊或將融為一個地球村

2020-12-05 奇點先驅

除了海洋之外,對人類來說,地球中的板塊是很重要的。地球的地圖告訴我們中國居住在亞歐板塊,每一個國家都會居住在一個特定的板塊構造中。

如果不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每一個板塊中居住的人類或許就不知道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人類居住,這種隔著板塊和海洋,讓人類不僅在生活方式、外貌特徵、甚至是許多思想都不一致的人最終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只是一種相識的過程,也就是說,中國人知道美國人的存在,而並沒有在地理位置上實現融合。

幾億年前,地球的板塊一直都在移動,才移動到現在地圖中的樣式,直到現在,我們看著地球的六大板塊似乎沒有在移動和改變地圖,其實,地球的六大板塊一直都在動蕩。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由板塊與板塊之間碰撞形成的地震。那麼就是說,板塊一直在以一個緩慢的速度在移動。

既然這樣,不少的科學家就預測在未來的一億年後,地球的板塊有沒有可能融合成一個地球村?其實,任何的預測都是一種概率事件。首先,從板塊運動的規律中,研究人員發現其實板塊運動多半是地球內核的一些物質驅使其中在動,那也就是說,未來板塊也有可能走向變得更散,也可能走的更加集中。

總而言之,板塊會一直在移動,亞歐板塊會不會與臨近的板塊進行貼合?這也是一種概率事件,有一半的可能會像現在這樣分離,也有一半概率會融合在一起。

相關焦點

  • 歷經30億年,一直在移動,至今不停歇!地球板塊是怎麼形成的?
    大陸漂移說是板塊構造說的理論基礎,後者被稱為當代三大科學的進步之一。在大陸漂移理論提出之前,「收縮理論」(theory of contraction)是學術界的主流,人們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溫度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冷卻收縮,形成了山脈、海盆和大陸。但在20世紀初,收縮理論就受到了質疑,人們開始尋找其他促使地殼移動的驅動力。
  • 「躁動的地球」地球板塊移動似乎幾十億年以來就沒有停止過!
    海溝是板塊鑽入地球深部而形成的。例如太平洋的情形,南美海面過來的太平洋板塊與載著歐亞大陸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後潛入其下面。這個潛入的板塊被稱為板片,很多情形是它會積存在上地幔與下地幔的交界處而變成「巨石」(意指停滯的「不流動板塊」)。
  • 一億年後所有大陸都將合併?形成超級大陸
    &nbsp&nbsp&nbsp&nbsp地球上的七大版塊一直是在不停的運動的,由於長時間的地質運動,這些板塊分成了現在的7個大陸。&nbsp&nbsp&nbsp&nbsp現在地質學家做出預測稱那些同樣的構造力將重新組合這些大陸板塊組成一個新的超級大陸。這個名為美亞大陸的未來大陸大概將在1億年後形成。
  • 印度洋下的巨型構造板塊正在斷裂,千萬年後將一分為二
    在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印度洋下面的巨型構造板塊正在經歷一次自身的巖石破裂。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地質學的角度講),這個板塊將一分為二。然而,對人類來說,這種分裂將是永恆的。這個被稱為印度-澳大利亞-摩羯座的構造板塊,正以蝸牛般的速度分裂——每年大約1.7毫米。
  • 14億年後,地球板塊運動將停止,科學家:那將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根據已知的科學常識,地球大約還能活蹦亂跳地圍繞太陽轉45億年,然後,當太陽變成一個紅巨星之後,一切就結束了。而作為地球生命,則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就已經全部消失了,但是這個時間實在是太過長遠,甚至連科學家都無需擔心。不過,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卻可能改變人類對於地球以及地球生命未來的認識:隨著地球板塊運動的停止,地球將會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就成為一顆死寂的星球,而無需等待40億年。
  • 量子小課堂||地球的板塊運動
    據說很早的時候,地球的表層是完整的一塊哦。但是板塊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為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據地質學家估計,大板塊每年可以移動1-6釐米距離。
  • 10張圖看盡地球6億年板塊「漂流史」,未來,我們何去何從?
    此時,很難看出地球現在的樣子,不過,筆俠還是根據其變化過程,將最早的亞歐大陸雛形畫了出來。看到了吧?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對於古老闆塊的名稱有很多種,為了大家易於理解,我就按現在的板塊名稱來描述吧。
  • 再過一億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稱有可能會披上科技外衣
    如果我們對比現在的地球跟50年前的地球照片,你會發現,現在的地球明顯比過去的地球要暗淡了許多。這都是工業汙染造成的後果。除了人類的活動會不斷改變地球之外,地球本身的地質活動,環境變化也會不斷改變著地球。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再過一億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科學認為一億年後,地球有可能會披上科技外衣。
  • 14.5億年後,地球板塊運動將停止!科學家:那將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根據已知的科學常識,地球大約還能活蹦亂跳地圍繞太陽轉45億年,然後,當太陽變成一個紅巨星之後,一切就結束了。而作為地球生命,則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就已經全部消失了,但是這個時間實在是太過長遠,甚至連科學家都無需擔心。不過,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卻可能改變人類對於地球以及地球生命未來的認識:隨著地球板塊運動的停止,地球將會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就成為一顆死寂的星球,而無需等待40億年。
  • 地球深部巖漿促進了構造板塊的運動
    地球中心的白色球體代表地核。裡昂:地球、計劃和環境實驗室的科學家報告說,位於構造板塊下面的少量熔巖推動他們移動。他們的新模型不僅考慮了地震波的速度,還考慮了地震波被其通過的介質衰減的方式。因此,地表附近構造板塊的速度與存在的巖漿數量直接相關。這項研究發表在2020年10月21日的「自然」雜誌上。
  • 隕石撞擊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嗎?
    該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 Craig O』Neil 對隕石撞擊開展了研究,並將成果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他解釋了地球形成的前 5 億年裡發生了什麼——這一時期被稱為「冥古代」,更詩意的比喻是「地質黑暗時代」。圖丨藝術家對隕石撞擊地球的想像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否具有移動的板塊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主要是因為早期的地殼幾乎沒有保留下來。
  • 地球的板塊及其邊界
    板塊構造說認為地球表層是由為數不多的大小不等的巖石圈板塊拼合起來的。板塊的塊體很厚,既有大陸地殼,也有大洋地殼,只有個別板塊沒有大陸地殼。
  • 沒有板塊構造,地球可能就無法維持生命
    當地球地幔的更多內部層變熱時,它們變得不那麼稠密,並且變得更靠近地球表面。在這裡,它們可以冷卻,然後以對流的方式再次向下移動。(這與烤箱中的空氣對流相同。)但是巖石圈不是固體-它有裂縫,將其分解成板塊。因此,地幔中的所有運動都圍繞著構成地球巖石圈的板塊移動,從而將各大洲拉到一起。平板以每年約2英寸的速度移動,實際上比指甲的生長速度快(每年約1.6英寸或41毫米)。平板以每年約2英寸的速度移動, 實際上比指甲的生長速度快(每年約1.6英寸或41毫米)。
  • 億萬年後,我們的地球會成什麼樣?
    兩億五千萬年以後我們的地球會怎麼樣呢?有的人會說是新的冰河世紀,地球會變的異常寒冷,也有人會說地球會變成一個大火球,變的異常炎熱,還有人會說到時候人類都已經遷移到其他星球上去了,把這個藍色的星球留給別的生物。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看的?
  • 二、地球運行的方式-3(板塊構造)
    3現代板塊構造理論海底擴張的提出引發了地質學思想的一場革命。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多數地質學家開始意識到,我們所生活的地殼,一定是可移動的。到1968年,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地球模型:板塊構造理論。在這個模型中,地球的外殼由可相對移動的獨立碎片或板塊組成。地質學家意識到,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很多地質現象如地震、火山和造山。
  • 地球上的大陸變遷——板塊漂移學說
    吐瓦魯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它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敗,該國將舉國搬遷至紐西蘭。海平面上升而面臨被淹沒的房屋然而研究人員從地球的板塊運動方面來分析,發現事實並不像他們說的那樣6.14億年前,中國的華北、塔裡木還在海洋上飄著,到了5.3億年前已經變化了位置6.14年前
  • 地貌的形成、氣流、板塊移動,源自於地球的地軸轉移
    有科學家還聲稱,地球的地球的地軸是會轉移,但需要上千萬年時間。· 挪威有一則被稱為神話的記載,提到地球的天氣曾經變動,在遠古時代,太陽是從南方升起的,但在變動發生後,東邊的地方突然變得非常寒冷。這個神話讓我們知道,地軸曾轉動了 90 度。古時東邊是現在的北極,而當時的南方才是現在的東方。從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冰封的地方也證明,地軸是旋轉了 90 度,使以往是屬於赤道的地方移到了今天北極的位置。
  • 美國科學家稱地球板塊構造可能會再次停止移動
    地質學的一項新發現近日對板塊構造學說提出挑戰,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聲稱,在地球的歷史上,板塊漂移曾至少停頓過一次,而且這種停頓在今後可能會再次發生,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
  • 地球體積一直在變大嗎?大陸板塊居然是罪魁禍首!
    關於地球的環境的形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板塊構造學說最為科學家們所接受。1910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經過觀察世界地圖,發現各大陸之間似乎可以拼合到一起,由此提出了板塊漂移假說,後來經由許多科學家取證並完善,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板塊構造學說!
  • 板塊運動:創造地球生命所需的必要條件
    而現在,地球是我們人類所知的唯一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圖示為地球表面出現時的面貌(圖片來源:Richard Bizley/SPL)從微生物到有袋類動物,地球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生命體。但即使你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除去,地球也還是"有生命的"。其溶化的內核在騷動,釋放出包裹著整個地球的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