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萬源荔枝古道旁發現菊石化石 專家稱已上億年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四川萬源荔枝古道旁發現菊石化石 專家稱已上億年 (1/4)

"← →"翻頁

12月14日,記者從四川省萬源市委宣傳部獲悉:近日,一村民在萬源市鷹背鄉瓦子坪村荔枝古道旁發現了一堆長相奇怪的巖石,巖石上面長著一些菊花、貝殼和蛆蟲狀的圖形,十分堅硬,甚為美觀。據當地專家介紹,「怪石」為菊石化石,距今已有上億年,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 陳本強 攝

發布時間:2016-12-14 14:36:42 【編輯:富宇】

四川萬源荔枝古道旁發現菊石化石 專家稱已上億年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四川萬源荔枝古道旁發現菊石化石 專家稱已上億年(組圖)
    原標題:四川萬源荔枝古道旁發現菊石化石 專家稱已上億年   12月14日,記者從四川省萬源市委宣傳部獲悉:近日,一村民在萬源市鷹背鄉瓦子坪村荔枝古道旁發現了一堆長相奇怪的巖石,巖石上面長著一些菊花、貝殼和蛆蟲狀的圖形,十分堅硬,甚為美觀。
  • 貫穿達州南北的那條荔枝古道
    ,筆者驚奇地發現:荔枝古道(含米倉古道)是鑲嵌在達州的熠熠生輝的金線,傳統村落則是金線串起的一顆顆晶瑩透剔的珠寶。 達州的荔枝古道 荔枝古道,又稱「天寶荔枝道」,古稱「洋巴道」,系子午道的延伸,是四川古蜀道之一,是直接聯繫川東地區和關東地區的重要通道。著名歷史學家嚴耕望(1916—1996年)在其《唐代交通圖考》一書中記載,唐朝天寶年間所進貢的荔枝,存在嶺南與涪州兩說,唐朝人大多認為出自嶺南,北宋以後大多認為出自涪州。
  • 四川古藺現罕見怪石 專家:或是距今4億年的菊石化石
    ,王美權發現一塊特別的石頭,「一角鑲嵌著像盤蛇一樣的圖案」。王美權說,撿到蛇石的消息傳開後,不少村民來看熱鬧,同時也議論紛紛:「有人說這個石頭跟恐龍化石一樣寶貴,各種說法都有,越傳越神奇。」 王美權希望能聯繫到相關部門對石頭進行鑑定,解開疑惑。如果能確定這塊石頭具有研究價值,他願意無償捐獻給國家。 對此,記者諮詢了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地質專家。
  • 四川村民撿到便便一樣的化石,專家:或是菊石化石
    村民外出辦事撿到怪石3年前,村民王美權和朋友去貴州辦事,當他們行至貴州與四川交界處的一條石板路時,王美權發現一塊特別的石頭,「一角鑲嵌著像盤蛇一樣的圖案」。突如其來的一幕把倆人嚇了一大跳,手裡抬著的石頭也滑落到地上,原本鑲嵌在石板上、像蛇一樣的圖案的石頭蹦了下來。王美權俯下身撿起這塊石頭,左看右看都覺得像蜷縮成一團的蛇。遠遠看去好像是人工雕刻的,細看又覺得是自然生成。石頭整體呈圓形,直徑約9釐米,大約1公斤。用手細細觸摸,能感覺到這條「蛇」非常堅硬,和石頭的觸感一致。
  • 萬綠湖畔發現2億年前侏羅紀的菊石化石!
    據悉 此前河源已發現直徑達 40釐米的「菊石」 其殼徑目前在粵港澳地區 是最大的一種
  • 視頻|古藺村民家藏「怪石」 地質專家:或是距今4億年的菊石化石
    ,這塊石頭可能是一塊菊石——即已滅絕的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初期,中生代得到繁衍,到晚白堊世滅絕,因表面具有類似菊花的線紋而得名。這個石頭怎麼發現的?事情還要回到3年前的一天,瀘州市土城鎮風光村村民王美權和朋友去貴州辦事,當他們行至貴州與四川交界處的一條石板路時,王美權發現一塊特別的石頭,「一角鑲嵌著像盤蛇一樣的圖案」。
  • 萬綠湖畔發現菊石化石群
    河源市博物館技術人員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牟林博士針對增坑地區發現的菊石化石進行實地考察。牟林和河源市博物館工作人員黃華樂、溫豫粵、黃志青和河源恐龍化石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溫志軍等人在雙江鎮的萬綠湖畔先後發現了大量的菊石化石。據悉,此前河源已發現直徑達40釐米的「菊石」,其殼徑目前在粵港澳地區是最大的一種。
  • 萬綠湖畔發現大量菊石化石!年代在早侏羅紀時期
    萬綠湖畔發現大量菊石化石!據悉此前河源已發現直徑達40釐米的「菊石」其殼徑目前在粵港澳地區是最大的一種牟林博士稱,在2.8億年前的早二疊紀時,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個海橫貫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那時特提斯海的南北兩側是被它分裂開來的原始古陸。南邊的岡瓦納大陸,包括如今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北邊的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歐洲、亞洲、北美洲。二疊紀晚期,地球上南、北兩塊大陸開始分裂、漂移,形成板塊。
  • 四川發現罕見「冥界之花」?初步確定屬水晶蘭亞科
    頗為特殊的是,像水晶蘭這種寄生在腐生真菌上的植物,並不多見。  近日,四川東北部的萬源市,一所學校的師生在山中發現了一些頗似水晶蘭的植物,並拍下了照片。經成都市植物園和達州市林業局專家辨認,初步確定該植物屬水晶蘭亞科。  水晶蘭,真的在萬源現身了?
  • 四川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 地質專家:是結核石(圖)
    四川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 地質專家:是結核石(圖) 2015-01-28 09:54:20來源:四川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2015年01月28日 09:54 來源:四川新聞網 參與互動()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野三關杆石、菊石化石同時都有,對這個題目的調查研究意義重大。       鸚鵡螺化石外形(下圖,網上照片)和菊石化石非常像。野三關的螺形化石非常多,仔細分辨,可能有多種菊石化石。       2015年3月5日,瑞士曾經發行菊石郵票。調查證明,在野三關研究杆石與菊石起源,得天獨厚。隨著調查深入,野三關出現海洋化石種類非常多,真面目正在被揭開,保護和建設世界知名高山喀斯特海洋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呼之欲出。
  •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楊先生撿到的化石(圖由受訪者提供)  該化石為市民在路邊隨手撿回,專業人士稱已有幾億年歷史
  • 琥珀中罕見發現菊石: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
    原標題:一枚琥珀內包含40多個生物 琥珀中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在今年6月的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報的封面上,是一張菊石的圖片,而其所屬的論文作者,來自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博,論文題目是《緬甸琥珀中的菊石》。
  • 4億年前黃庭堅書法化石 單20個字就價值連城
    這塊4億多年前的化石上留有黃庭堅的真跡。 朱姝 攝    來自德國的「菊石」。  現在有不少人喜歡收藏化石,但是在眾多的化石收藏者「隊伍」裡,原來還有過一個特殊的「成員」,他就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昨天,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
  • 大學生在海邊發現一顆「黃金球」,切開後是1.8億年前的菊石化石
    據太陽報19日報導,英國一位醫學院學生在約克郡惠特比鎮的桑森德沙灘上發現了一些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期的化石。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一顆「黃金球」,這顆球裡有1.8億年前的克裡翁菊石。23歲的史密斯,雖然還是一名醫學院的學生,但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化石收藏家。他最近在海岸邊尋找化石的時候,就發現了這顆「金色飛賊」(該表達源於《哈利波特》,是魁地奇比賽當中最重要的球)。當然,它並不是真正的黃金。
  • 億年化石 留住生命的印記
    菊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至晚白堊紀(約4億年前到約6500萬年前)菊石是推算巖石年代最有用的化石。利用菊石,專家可以將地質年代劃分精確到50萬年。如果你認為地球的年齡為46億年,那麼50萬年就是非常短的時間段。
  • 四川萬源發現「外星娃」 長著鸚鵡頭青蛙眼
    四川萬源發現「外星娃」 長著鸚鵡頭青蛙眼 2010-12-22 13:34:26   來源: 武漢晚報   編輯: 申海娟(實習)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4億年前"書法化石"展出 黃庭堅曾刻下四行詩
    現在有不少人喜歡收藏化石,但是在眾多的化石收藏者「隊伍」裡,原來還有過一個特殊的「成員」,他就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昨天,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菊石琥珀
    供圖: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億年前,緬甸熱帶海濱的某一角落,40多個生物個體「抱團」而聚,凝結成一個瞬間場景,最後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距今1億年的化石集群,其中的「菊石」是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項研究成果5月14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恐龍滅絕至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年,在如此漫長時間長河裡,遺留到至今的也只有恐龍化石,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塊恐龍化石都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完整的恐龍化石,然後在近期,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