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暖風和煦,剛剛經歷了寒冬的萬木開始吐露點點春意。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而對於樓市,開發商更知冷暖。
土拍不僅影響著項目未來的售價,更代表著開發商對城市和板塊的信心。
經過2018年的土拍涼涼的疲軟期,土拍小木槌又返工了,敲得是利落乾脆,終於不差錢的開發商又開始揣著銀子到處買地了。
我們挑最近火熱的杭州廣州蘇州土拍來說一下。
1
杭州土拍
2019年2月27日,豬年第一拍——杭州郊區良渚街道儲運路東的勾莊地塊。
經過20多家開發商90輪的激烈爭奪,德信以總價222187萬元競得勾莊地塊,樓面價20327元/平方米,溢價率達到了30.55%。
這也是該板塊地價首破2萬/㎡,是一大突破。
2019年3月4日,主城區土拍,18家開發商激烈鏖戰,爭奪7宗地塊。
其中爭奪最激烈的是本輪土拍唯一的住宅地塊——艮北新城的牛田地塊。
該地塊要求容積率不大於2.3,配建10%公租房,容積率不大於2.3。相比杭州主城區住宅地塊的建築密度和綠地率的要求更高,但是阻擋不了開發商的拿地熱情。
經過104輪激戰,僵持3小時,中南以總價42億元斬獲該地塊,成交樓面價27531元/㎡,折算配建10%公租房配建成本後,實際地價約30923元/㎡。
杭州多盤突破限價,開發商已經不用被限價按在地上摩擦,補倉節奏加快,拿地預期顯著提高。
2
廣州土拍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公布後,2月28日,廣州首場土拍吸引了12家開發商爭奪,出讓位於南沙、天河黃埔金融城3宗地塊,總佔地面積29.4萬平,起拍總價超104億元。
南沙慶盛樞紐板塊商服+交通地塊,被新鴻基以底價11.90億元拿下,樓面價4530元/平米。
星河控股以總價66.78億元拿下南沙黃閣鎮東灣村的地塊,折合樓面價10291元/平方米,該地塊涉及東灣村舊村改造。
最受矚目的是金融城的一線江景住宅地塊——天河區黃埔大道646號地塊,這是4年來天河出讓的唯一住宅地塊。
經過90分鐘競價,在49輪舉牌後,合景泰富以總價37億元+55%自持奪下,溢價率超45%,折合樓面價3.75萬/㎡。
其實目前的廣州,和杭州一樣,已經突破了限價,去年廣州取消雙合同被誤解為」放開限價,而這回真是實錘了,而且廣州總算是學聰明了,悄悄進村,打槍的不要,沒有發文件昭告天下。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點名的國際大都市,顯然是開發商加快灣區囤地的首選。
深圳沒有住宅用地可出讓,而東莞佛山珠海等城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不如廣州高,廣州自然成了開發商布局灣區的最佳選擇。
廣州是大量供地,而南沙的地價和房價都算得上是窪地,預計接下來南沙的土拍競爭會更加激烈。
相比2018年廣州土拍,被圈內人稱之為「破罐破摔「,多個地塊以低價賣出,而對於滯銷地塊,乾脆就佛系流拍。
而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到2022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2019-2022年,灣區經濟框架搭建期的這3年,不僅是投資者布局灣區的最好3年,也是開發商加快在灣區囤地開發的最好3年,因為2022-2035年之後,屬於灣區紅利的兌現期,到時的門檻更高、預期更高。
可見今年廣州的土拍,時勢不一樣了,註定不會平靜。
3
蘇州土拍
蘇州不同於以上城市的是,在其他城市都在回調時,蘇州卻在逆勢上漲,房子好賣,自然更加拉高了房企的搶地熱情。
2019年2月22日,共計出讓6宗住宅地塊,總起拍價達80.32億,其中3宗在姑蘇區,另外吳中區、相城區、高新區各1宗。
根據蘇州樓市情報報導:
1.本次土拍未拍先火!3宗地塊自由報價累計9輪,數十家房企爭奪多幅地塊,房企拿地積極,競爭激烈;
2.獅山地塊近40家房企廝殺,競價39輪!被大華集團拿下;
3.44號地塊1分鐘超出網上中止價,定銷房也火熱;
4.新房企首進蘇州亮相,老房企拿地拓張版圖,信號積極,看好蘇州樓市;
5.園區土拍必火!一商服地塊遭競價133輪!溢價率189%!終被嘉德寶拿下;
相比2018年下半年土拍涼涼,拉低預期,拉低房價。而2019年的杭州、廣州、蘇州土拍都在回暖,還有南京無錫合肥也是,為什麼呢?
1. 最關鍵的原因是開發商預期穩了
2019年房價會穩,因城施策,限價突破,也給了開發商很大的信心。既然地價跌到開發商的心理預期,那麼補倉時機就到了。
2. 開發商有錢了。
2018年是「去槓桿」之年,開發商融資成本上升以及融資渠道收窄,缺錢買地,自然就土拍涼涼。
而隨著近期的多次放水,開發商還是有接到一點水的,而且現在限貸在逐步放鬆,購房者的房貸利率在降低,開發商的開發貸利率也同步在降低,開發商有錢了,當然得去買地了。
而2018年土地流拍多,開發商的拿地減少。
2014年是中國商品房歷史中很困難的一年,土地流拍率達到4%,總流拍宗數為345 宗,而2018年宗流拍宗數為1808宗,是2014年總數的5倍之多。
一線城市流拍土地21宗,二線城市流拍519宗,三四線城市流拍1268宗。
房地產畢竟是要高周轉,不加快拿地,新增貨值就會減少,影響規模擴大,畢竟不僅僅是碧桂園萬科恆大有千億房企的夢,這些小開發商也有想爭當千億房企。
雖然大開發商積極擴張的腳步沒有停歇,但值得注意的是——開發商開始挑食了。
主要專注於在一二線或一線城市周邊的都市圈拿地,萬科在三四線城市折騰了一年之後又回歸一二線城市,雖然碧桂園和恆大還是在三四線城市拿地,但還是相對謹慎。
3.供給端政府也非常缺錢,需要大量賣地。
2019年是大基建之年,地鐵就是城市的血管,各城市都借著地鐵在擴展城市骨架。
在城市競爭如此重要的這幾年,哪個城市能搞來更多錢,就能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把握更多的主動權,所以更要努力規劃,把地賣好。
所以我們看到最近的開年第一場土拍,拿出來的都是好地塊,先把熱度抬高,誠意滿滿。
我們常說開發商割購房者的韭菜,其實開發商何嘗又不是一顆會被收割的翠綠大韭菜?
2016年瘋狂舉債瘋搶地王;2017年遭遇史上最強調控;2018年瘋狂去槓桿資金緊張。
2019年,可喜的是,土地終於沒有再流拍了!
開年火熱的土拍會延續嗎?回暖還是又來一波倒春寒?
2月25日,萬科周刊曝光鬱亮的內部郵件。在這封「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的內部郵件中,經歷了多輪房地產開發商周期的鬱亮說:
不要再寄望於「觸底反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L』型走勢尚未探底,宏觀形勢不復以往,不是過了今年、明年就會好轉,我們需要做好長期準備。
所以萬科選擇——謹慎、樂觀。共勉。
期待這幾天的兩會釋放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