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思考之18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常見革蘭氏陽性需氧或兼性厭氧桿菌

2021-01-21 真知檢驗

患兒,男,3歲。腦膜刺激徵陽性,腰穿腦脊液呈雲霧狀,擬診斷為細菌性腦膜炎,腦脊液培養陽性,細菌鑑定:衛星試驗(+)。

1、請問最有可能的病原體是( ),診斷依據是什麼?

A.流血嗜血桿菌

B.腦膜炎奈瑟菌

C.金黃色葡萄球菌

D.B型鏈球菌

E.肺炎鏈球菌 

2、關於衛星試驗描述正確的是( ),什麼是衛星現象?圖文並茂地表達出來。

A.主要用於鑑定肺炎鏈球菌

B.主要用於鑑定金黃色葡萄球菌

C.葡萄球菌合成X因子釋放於培養基中,促進待檢菌生長

D.葡萄球菌合成V因子釋放於培養基中,促進待檢菌生長

E.越靠近葡萄球菌菌落越小 

患者,女,27歲。手臂上有一淺藍色潰瘍,查體發現傷口周圍有許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軟組織出現膿腫、水腫,並有發熱和全身中毒症狀。問及近期活動時,患者說剛從墨西哥和美國中部旅遊回來,她買了許多紀念品,包括一些皮革製品和一件羊皮夾克衫。

1、該患者最有可能感染了哪種病原體(),診斷依據是什麼?

A.產氣莢膜梭菌

B.布魯菌

C.炭疽芽胞桿菌

D.鼠疫耶氏菌

E.單純皰疹病毒

2、該患者是通過哪種途徑感染的病原體 

A.接觸動物皮毛

B.消化道

C.吸入含病菌的塵埃

D.皮膚接觸

E.鼠蚤叮咬 

3、為進一步確診應做的檢查是

A.直接塗片鏡檢查找革蘭陽性大桿菌,是否伴有雜菌感染

B.乳膠凝集試驗檢測

C.直接塗片鏡檢查找有芽胞呈竹節狀排列的革蘭陽性大桿菌

D.噬菌體裂解試驗

E.用組織培養法分離培養病毒,並觀察特徵性細胞病變


相關焦點

  • 知識點111、微生物學檢驗——需氧或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桿菌及檢驗
    需氧,營養要求較高。  引起人類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狀桿菌,其他大多數為條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狀桿菌  1.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  菌體細長微彎,一端或兩端膨大的革蘭陽性桿菌。細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規則柵欄狀。無莢膜、無芽胞、無鞭毛、無菌毛。異染顆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 今兒個講講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
    俠股柔情 免費訂閱本刊養狐之旅,從這裡開始關注俠股柔情,品讀養狐人生(2) 選擇藥物: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在細胞壁等結構上有很大差別,因而對抗菌素等藥物的敏感度不一。例如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都對青黴素敏感;而革蘭氏陰性菌則對青黴素不敏感,而對鏈黴素、氯黴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區分病原菌是革蘭氏陽性菌還是陰性菌,在選擇抗生素方面意義重大。
  • 2018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醫學檢驗學:需氧、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桿菌及檢驗
    2018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醫學檢驗學:需氧、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桿菌及檢驗 需氧/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桿菌及檢驗是事業單位考試中很重要的考點。而且知識點比較雜,所以老師對進行了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進行複習。
  • 革蘭氏陽性菌的詳細分類及治療
    如果你去醫院就醫,醫生懷疑你有感染,可能會要求進行革蘭氏染色檢查。該測試還可以幫助您的醫生了解細菌是革蘭氏陰性還是革蘭氏陽性,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然而你可能對於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這些概念並不熟悉,今天為大家講解下,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的區別,革蘭氏染色法,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類型以及相應的治療。首先,我們了解下,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各自的特徵。
  • 什麼是革蘭氏陰性菌?
    在革蘭氏染色實驗中,首先添加了龍膽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種復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紅(safranin)或品紅(fuchsine)),從而將所有的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或粉色。通過這種測試我們可以區分兩種細胞壁結構不同的細菌。革蘭氏陽性菌在反應後的除色溶液中將呈現龍膽紫的顏色。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含量高。
  • 常見革蘭陽性需氧或兼性厭氧桿菌
    第一節革蘭陽性無芽胞桿菌一、選擇題1.觀察白喉棒狀桿菌異染顆粒
  • 食品中常見的致病菌有哪些?
    那麼食品中常見的致病菌都有哪些呢?1、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是腸桿菌科的重要菌屬,為革蘭陰性桿菌,需氧或兼性厭氧,無芽孢,在常溫下即可生長,適宜繁衍溫度為35-37℃。經常在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和農產品等食物出現。2、副溶血性弧菌。
  • 【推薦】革蘭陽性需氧和兼性厭氧桿菌抗菌藥物選擇
    筆者整理革蘭氏陽性桿菌的抗菌藥物選擇以供大家參考,由於資料來源有限,可能會有些不完善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 Nature:革蘭氏陰性菌別猖狂,新策略大殺器來幫忙
    在人類與致病菌的抗爭中,抗生素是人類的重要武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細菌抗性的出現,抗生素也面臨著失靈的窘境,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例如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這種難對付的病菌。革蘭氏陰性菌有兩層細胞膜,最外層覆蓋的脂多糖對大多數小分子來說都難以跨越。
  • 研究發現抗多藥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候選藥物
    細菌耐藥性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的耐藥性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目前臨床上極度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多藥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藥物,全球範圍內處於臨床研究的候選藥物更是寥寥無幾。列為極為重要的包括耐碳青黴烯類藥物的鮑曼不動桿菌(CRA)、綠膿桿菌和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S)腸桿菌科(CRE)三種細菌,均為多藥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因此研發廣譜、強效抗多藥耐藥革蘭氏陰性菌藥物是臨床上十分迫切的巨大需求。研發高效抗多藥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藥物是世界難題,因為陰性菌耐藥機制遠比陽性菌複雜多變。
  • Nature: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突破
    全世界範圍內,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則一直困難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學家們面對這一難題做出了突破。
  • 革蘭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革蘭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直到現今,革蘭氏染色法仍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鑑別染色法。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紫染色,而後經碘液進行媒染,之後用酒精脫色,在一定條件下有的細菌媒染後的顏色不被脫去,有的可被脫去,因此可把細菌分為兩大類,前者叫做革蘭氏陽性菌(G+),後者為革蘭氏陰性菌(G-)。
  • 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區別及染色原理
    視頻下載請點擊右下角的「每日必看」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鑑別染色法,1884年由丹麥醫師
  • 微生物鑑定基礎——革蘭氏染色
    革蘭氏染色的基礎是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不同。革蘭氏陽性菌通常具有厚的肽聚糖層,可以保持初染媒染的染料。而革蘭氏陰性菌肽聚糖層比較薄,初染媒染的染料在乙醇脫色時逸出。所以作為關鍵點來說,就是細胞壁,任何影響細胞壁的事件都有可能導致革蘭氏染色的錯誤結果。比如菌齡(細菌的培養時間)很重要,太嫩的細胞壁還沒有形成,太老的有可能又自融了。
  • 新方法戰勝革蘭氏陰性菌的防禦機制
    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化學教授Paul Hergenrother的領導下,這些研究人員通過修飾一種僅殺死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來測試了他們的方法。革蘭氏陽性菌缺乏堅固的外膜,但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大特徵就是含有這種堅固的外膜,這就使得很難抵抗它們。他們報導,這種修飾將這種藥物轉化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從而也能夠殺死革蘭氏陰性菌。
  • 革蘭氏染色和抗酸染色
    6)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20秒後水洗,吸去水分。7)蕃紅染色液(稀)染1分鐘後,自來水衝洗。乾燥,鏡檢。,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 仲胺通過與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的高選擇性結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
    仲胺通過與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的高選擇性結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37:35 美國哈佛大學Daniel Kahne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Cell:超級抗生素誕生,雙靶向革蘭氏陰性菌且不產生耐藥性!
    與之相比,近 20 年來發現的新抗生素種類減少,且沒有一種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抑制活性,同時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導致多重耐藥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的產生,部分耐藥性可在基因水平進行轉移,使得抗生素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 革蘭氏染色技術——染色機制
    染色流程及結果一般來說,革蘭氏染色的基本流程包括:①細菌塗片,微火乾燥;②草酸銨結晶紫染色1-2min,水洗;③碘液媒染1-2min,水洗;④95%乙醇脫色;⑤沙黃復染1-2min,水洗,擦乾後顯微鏡鏡檢。革蘭氏陽性菌顯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顯紅色。
  • Cell裡程碑|打破百年研究瓶頸,發現新的革蘭氏陰性菌抗生素
    然而,科學和經濟因素的結合減慢了這些救生分子的發現和發展,以致在過去20年中僅批准了六種新的抗生素類別,其中沒有一種對革蘭氏陰性細菌有活性。新抗生素類別發現的下降,加上耐多藥細菌的進化和耐藥機制的水平轉移,造成了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預計只會在未來幾年內升級。抗生素耐藥性的上升和新抗生素的發現數量下降,造成了全球性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