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家長是望子成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卻並未重視,這就導致了很多悲劇產生,
比如,有的孩子因為父母批評離家出走,有些孩子因為成績不理想甚至輕生。
就在所有人都為此扼腕嘆息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明白,不是所有孩子都無憂無慮,作為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況。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表現,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一、易怒。
這類的孩子,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發脾氣,摔打東西,甚至動手推搡家長。之前網上有一個5歲的男孩因為媽媽不給他買玩具,就在大街上對母親又打又罵,甚至母親下跪道歉。行為偏激,唯我獨尊。在孩子還沒建立價值觀的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待這類孩子,家長不要蠻橫的拒絕,也不要無節制地滿足,不合理的需求一定要跟孩子講清楚,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脾氣暴躁的孩子要注意疏導,而不是一味滿足或者圍堵。
二、孤僻,不合群。
這類孩子通常是在與人交流方面有障礙,特立獨行,與周圍的人不合群,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願與人交往,時間長了,甚至有些自閉。小孩子都是比較活潑的,剛上小學的時候總是又蹦又跳異常活潑,但是班裡就有個孩子就是不愛說話,不愛活動,喜歡一個人獨坐,也不與同學交往,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上課看著很乖巧,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卻不出聲,家長跟老師也是愁壞了。那麼如何糾正孩子孤僻不合群的行為呢?
首先,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家長不要一到周末就呆在家裡玩手機,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封閉的環境待久了總是讓人憋悶,戶外空間空曠,藍天白雲綠樹,都能讓孩子情緒得到舒緩,釋放孩子的天性。
其次,父母要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
活動中總會跟家長、小朋友進行互動,通過互動活動增加孩子的交往能力。
第三、父母要鼓勵孩子學會探索。
小孩子天性都好奇,愛探索,多帶孩子去探索科學奧秘,有了興趣就會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慢慢也可以改善孩子的不合群。
三、自殘。
樓下住戶的小孩子學習一直很好,就有一次考試發揮不理想,情緒非常低落,自己在房間竟然用自己的頭撞牆,撞得頭破血流,家長嚇壞了,趕緊送去醫院。後來才知道,孩子有自殘傾向。這類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自己沒有完成目標,就會認為自己失敗,從產生自虐自殘的行為。
對待這類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失敗並不可怕,凡事不要過於苛求自己,一定要學會客觀看待問題,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閱讀一些勵志故事,觀看勵志影片。根據自身失敗經驗,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還可以去爬山,在山頂大聲吶喊,把心中的鬱結之氣喊出去,心胸開闊了,自然就想開了。
四、焦慮
現在網上一直在叛賣中年焦慮,其實孩子也有焦慮症。朋友的孩子,很文靜的一個小女孩,平時看不出來什麼,但是一旦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或者面臨考試前,就坐立不安,氣短,盜汗,甚至尿頻。這都是焦慮的表現。焦慮源於不自信,害怕面對未知或者已知的問題。在解決孩子焦慮的問題時,
1、學習方面,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幫孩子 鞏固學到的知識,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做好知識的查漏補缺。同時教給孩子一套深呼吸要正確引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每天帶孩子跑步,培養孩子堅韌的心性。運動後身體會產生內啡肽,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情緒。一般跑步時,人的大腦基本處於放空狀況,焦慮的問題也基本拋到腦後。運動還可以鍛鍊人的心性,運動是痛苦的,痛苦過後往往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
五、有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又分語言攻擊跟身體攻擊。語言攻擊表現在對待任何問題都帶有懷疑心態,不相信人。尖酸刻薄、諷刺人。身體攻擊表現在遇到問題就拳頭相向。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家庭問題。比如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互相指責;家長對孩子教育簡單粗暴。孩子有樣學樣,也學會了指責,解決問題也學會了簡單粗暴。如果孩子出現了這類問題,
1、 家長一定要先審視自身,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孩子的行為都是家庭的縮影,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
2、 陪孩子復盤。
家長一定不要說教,自己都做不到,孩子更不會聽。家長可以陪孩子復盤整個事件,然後將正確的解決辦法與錯誤的解決辦法滲透到事件中,用事實告訴孩子,兩種方法帶來的結果有哪些不同,從而引導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走。
對於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問題,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