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12」,魏亮和團隊研發的「嗨米」筷在網絡購物平臺上市了。而這距離魏亮創辦的成都嗨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還不到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史丹福大學海歸醫學博士,魏亮的「本職」工作,其實是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的醫學科研人員。醫學博士,為什麼會做起筷子生意?
一個醫學博士
研究筷子傳遞健康理念
魏亮是西安人,今年36歲,本科和碩士就讀於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別學習生物技術和微生物相關專業。在川大華西臨床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他跨專業研究器官移植免疫學。博士畢業後,魏亮先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工作,2014年回國,任職於四川省一家三甲醫院的器官移植研究所。
魏亮所在的醫院科研團隊,主要參與研究的方向是目前國際最前沿的技術之一——異種器官移植和誘導特異性免疫耐受。魏亮說,如今,器官移植面臨的最大困境,一是供器官不足,二是無法避免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帶來的副作用。
儘管並非臨床醫生,但魏亮一直在思考,器官移植也好,癌症治療也罷,通過先進的醫療技術,確實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患者仍要經歷很大痛苦,而巨大的醫療費用,對普通家庭來說更是一種沉重負擔。
目光能不能往前移?在病人生病之前。這就是為什麼,魏亮和合作夥伴研發的第一個作品就是筷子。
魏亮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別小看這兩根「棍子」,通過測算,人的一生中,嘴巴與筷子的「親密接觸」大約500萬次。筷子的原材料最常用的是竹子木頭,它們有著天然的孔隙,水分和使用後殘留的食物殘渣易附著在空隙中,容易滋生黃麴黴和寄生麴黴,而這兩種黴菌的次生代謝產物就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之一——黃麴黴素。
而塑料材質的筷子會添加色素,遇到高溫存在釋放有毒物質的風險。不鏽鋼、合金類的筷子,重量大,且溫度傳導快,體驗感不好。
一群專家
用航空類材料做筷子
那應該用什麼材料來做筷子?魏亮和合作夥伴的創意碰撞,緣於四川省一群專業高端人才的相識。「嗨米」的核心研發人員,由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蓉漂計劃專家,高新區金熊貓人才、教授、學者等組成。
魏亮還是四川省千人計劃青年委員會主任,嗨米的首席技術官姜希猛是一位材料學博士,也是四川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魏亮說,合作夥伴所在的高新材料行業,熟知PAS類(PPS、PPSS、PASK等)特種材料,這是一種具有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高電性能、自阻燃等諸多優異性能的特種材料,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汽車、醫療等領域。同時,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使用這種材料製作安全的餐具。這種材料做出的筷子,耐高溫、耐酸鹼、不生黴、不釋放有害物質,「耐高溫280℃,在微波爐裡都不會變形。」
在展示臺,記者體驗了「嗨米」筷,筷子呈米白色,重量較輕,手感與普通木筷差不多。在網絡購物平臺,「嗨米」筷兩雙裝、三雙裝的定價為38元、49元,而一盒六雙的定價為98元。魏亮介紹,剛上線產品就賣光了,還有禮品版的都在排隊等,客戶多是節前送禮。
為什麼要給公司和筷子起名「嗨米」?魏亮解釋說,一方面,「HIME」就像是每天和自己快樂地打招呼;同時,「HIME」來自「健康智慧化管理理念」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就是希望傳遞一種健康意識的理念。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