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遼寧省建昌縣近日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標本---罕見的含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這個發現豐富了矢部龍的捕食目標群體,對人們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重要意義。

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蘇珊·E·埃文斯(Susan E. Evans)等學者組成的中外研究團隊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發表了此次研究論文。

胃容物是非常罕見且重要的化石紀錄,是了解古生物的食譜構成和習慣等食性的直接證據。

矢部龍(Yabeinosaurus)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有一億年歷史,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布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

此次研究標本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內。通過體長和骨骼形態分析,新標本應歸入未成年的強壯矢部龍,其鼻臀長為22釐米。

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含未消化的甲殼類動物的矢部龍化石,屬首次發現。

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徵集到這件標本的時候是蒙板未清修狀態,胃容物是在該館旗下的化石礦晶清修復原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精湛的清修技藝下逐漸暴露出來,首先暴露出來的是巨大的螯足。

該大型甲殼類動物保存了背面被細小顆粒覆蓋的螯足,一段細長的胸足碎片,口器和破碎的觸角,所有的特徵都與桑氏古蝲蛄(Palaeocambarus licenti)相符。桑氏古蝲蛄形如餐桌上常見的小龍蝦,與其有密切的親緣關係。

「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動物吃『麻小』的紀錄」,邢立達說。

研究者根據發現的螯蝦碎片的長度和比例,推算被捕食的古蝲蛄大約有12至13釐米,認為這對於這隻矢部龍來說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有趣的是,矢部龍胃腔中缺乏甲殼碎片,邢立達說,「這隻小蜥蜴很有可能是捕食了河岸上正在蛻皮的古蝲蛄。」綜合所有胃容物記錄,儘管矢部龍缺乏明顯的遊泳形態學特徵,研究者仍然認為矢部龍有河岸捕食的習慣。

我們常吃的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起源在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所以也有人稱它「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後來被引入中國,因其食用價值成就了風靡一時的「麻小」。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過大量的淡水螯蝦化石,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沈炎彬研究員曾經研究過這批標本,推測小龍蝦是由東亞起源再傳往中亞、歐洲和北美。

本次有趣的科學發現不僅讓世人了解一億年前地球就已經存在「麻小「愛好者的事實,更多的是為白堊紀中小型古生物研究做出了貢獻。

邢立達表示,本次研究發現對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食譜構成及爬行習慣有很大的幫助。此次甲殼類胃容物的發現豐富了矢部龍的捕食目標,更加明確了矢部龍的古生態位。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麻小」
    「這可能是一例蜥蜴吃麻小被撐死的悲劇。」邢立達表示。  人們常吃的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起源在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後來被引入中國,因其食用價值成就了風靡一時的「麻小」。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過大量的淡水螯蝦化石,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前。
  • 一億年前的蜥蜴喜歡吃「麻小」
    圖表 2矢部龍標本的胃容物矢部龍(Yabeinosaurus)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有一億年歷史,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布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此次研究標本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一億年前蜥蜴喜歡吃「麻小」?蝲蛄又被稱為東北小龍蝦,原產中國東北等地,是風靡大江南北麻辣小龍蝦主角的近親。清修過程的矢部龍標本,其胃容物尚未暴露。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11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一個矢部龍蜥蜴化石中發現了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古蝲蛄,一億年前的「小龍蝦」,長約12釐米。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大型甲殼類動物則是首次發現。「對於鼻臀長約22釐米的矢部龍來說,這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邢立達說。
  • 鰉魚進化了1億年,橫行霸道沒有天敵,如今卻敗給「中國吃貨」
    也因此產生了很多資深的吃貨。我國的國土是很遼闊的,所以生長出了各類的植物和動物,只要是可以食用的,對人體沒有傷害的,大多都沒能逃過吃貨們的嘴巴,陸續被端上了餐桌。而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種生物,在地球上已經有一億年的歷史了,堪稱活化石。因為體態較大,比較兇猛,所以沒什麼天敵。這也是它可以生存這麼久的原因之一。但是沒想到就是這樣的一種生物,遇到的不可抗拒的天敵居然是中國的吃貨們。
  • 中國吃貨太強大,連被稱為「水中活化石」的它都敢下口,你吃過嗎
    最近幾年中國出現了新一代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是可以解決一些棘手問題的,比如說某某地小龍蝦太多了,那麼我們中國的吃貨們就會幫忙解決這個事情了,麻辣小龍蝦,爆炒小龍蝦……分分鐘消滅掉!這個部隊就是中國吃貨!在中國作為一個吃貨是很幸福的,天南海北,各種美食,應有盡有!
  •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提到小龍蝦,吃貨們肯定都已經開始流口水啦!無論是麻辣的,十三香的,還是蒜蓉的,只要端上一盆小龍蝦,我分分鐘就能把它們消滅乾淨!喜歡吃小龍蝦可不只有我們智人,最近古生物學家發現的一具化石表明,距今1.2億年前的蜥蜴就已經在吃小龍蝦啦!
  • 它被稱為魚中「活化石」,逃過了大滅絕,卻沒逃過中國吃貨的嘴!
    中國人特別會吃,不管什麼樣的食材,到了我們中國人的手中,都可以讓他變成餐桌上的美味。可以說中國的廚子堪比天上的食神呀。就像之前,日本泛濫的小龍蝦,德國長瘋了的生蠔,還有非洲的大蝸牛,這些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到了我們中國廚師的手裡都變成了人間美味。
  • 它本來是竹林害蟲,卻被「吃貨」發掘成為美食,味道還很鮮美肥嫩
    它本來是竹林害蟲,卻被「吃貨」發掘成為美食,味道還很鮮美肥嫩說到美食,中華美食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大到飛禽走獸,小到雞鴨魚肉,可以說是都被中國的資深吃貨給吃遍了,而現在,連生活當中不起眼的蟲子都被吃貨們給盯上了,說到蟲子,經過多年的磨練,我已經能夠接受像蠶蛹、蠶蛹、蝗蟲這樣的蟲子進入我們的餐桌了
  • 它被中國人吃了千年依舊存活,頂替了小龍蝦地位,深受吃貨喜愛
    導讀:它被中國人吃了千年依舊存活,頂替了小龍蝦地位,深受吃貨喜愛!我們的國家地域遼遠廣闊,物種豐富多樣,在我們吃貨眼裡只要是沒有毒又能吃的物種,我們都能研究出無數適合它的吃法。像之前國外的小龍蝦泛濫,也是被中國的吃貨給解決掉了,我們研究出的吃法讓小龍蝦變得美味誘人,不再是讓人害怕的物種入侵了,我們中國的吃貨能吃,又會吃也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了。
  • 一億年前蜥蜴骨折!古生學家揭示白堊紀蜥蜴的艱辛生活
    其中出產了大量的蜥蜴化石,矢部龍就是其中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最初化石由日本學者發現並命名,模式標本在抗日戰爭時期丟失,矢部龍與狼鰭魚、滿洲龜及多種昆蟲化石共生,包含三個種:強壯矢部龍(Yabeinosaurus robustus),楊氏矢部龍(Y. youngi)和二尖牙矢部龍(Y. bicuspidens)。通過牙齒和齒骨形態分析,將新標本歸入強壯矢部龍(Y. robustus)。
  • 美"吃貨"主持人爆紅 從獅子口中搶吃生斑馬肉(圖)
    也許因為這是一個「吃貨橫行」的年代,最近凡是跟「吃」搭邊兒的都很火,比如央視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它帶觀眾們「吃」遍的祖國大江南北,各色美食著實讓廣大「吃貨」歡呼雀躍。地球另一端也有一位「吃貨」——美國Discovery頻道《荒野求生秘籍》的主持人——蜥蜴、蛇、蠍子、蟲子,各種原生態產物無需經過加工就可以成為他的美餐,憑藉自己強大的胃口和口味,他正成為「吃貨」們供奉的「祖師爺」,這個人就是貝爾·格裡爾斯,中國網友尊稱之為「貝爺」,國外媒體稱之為「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我國不僅是個美食帝國,更是個吃貨帝國。無論是什麼物種入侵我國,只要是能吃的、好吃的,一律按照清蒸、爆炒、紅燒、麻辣處理。一說到這個,外國人對我國也是非常佩服,在他們看來入侵物種都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及時找專業部門來處理的話就會在當地泛濫成災,而在我國吃貨眼中,像小龍蝦、清道夫這種入侵物種有多少來多少,來得少了還可能被我國吃到滅種呢。曾經清道夫剛剛泛濫的時候,大家對它也是毫無辦法,這種魚吃起來口感差、肉又少,只能找人來河道裡打撈它,然後做統一處理。
  • 橫行1億年的「活化石魚」,差點被中國吃貨給吃「滅絕」,尷尬了
    橫行1億年的「活化石魚」,差點被中國吃貨給吃「滅絕」,尷尬了!我們都知道,中國吃貨的名聲是非常響亮的,只要被中國吃貨盯上的品種,都非常危險了,有很多地方的物種泛濫,他們用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都沒有消滅掉,但是中國的物種泛濫,只需要告訴中國吃貨這種東西的吃法就可以了,中國吃貨都能把它們吃成瀕危物種,其中有一種魚,這種魚是沒有什麼天敵的,在地球上橫行了1億年,都可以被稱作是「活化石」了,但是這種魚碰到了中國吃貨,差點被中國吃貨給吃滅絕了,實在是太尷尬了
  • 天涯海角只為它,沒吃過這幾種美味的算不上資深吃貨,食材有三
    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主要包括冰雪覆蓋的北冰洋和它周圍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和亞洲的沿海地區。除了沿海各國的經濟專屬區之外,北極海域還有大片浩瀚的公海。但是,這裡人煙稀少,只有因紐特人適應了那嚴寒冷酷的氣候,千百年來在這裡世代繁衍。不過,作為吃貨兼旅遊愛好者的你,可能會問:北極地區當地海鮮都有哪些???鮮甜彈牙的北極蝦、爽脆鮮美的北極貝、威武霸氣的帝王蟹,等等等等。實在不少!
  • 陸地上最大的螃蟹,以水果為食,重達12斤,卻難逃吃貨一張嘴
    陸地上最大的螃蟹,能爬上18米高的大樹,壽命長達60年相信每一個愛吃海鮮的吃貨對螃蟹都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熱愛,尤其是個頭大、肉質鮮美的螃蟹。如果給吃貨一隻長達1米,重達12斤的螃蟹,估計吃貨會感動到鼻涕一把淚一把。
  • 蜥蜴敢吃嗎?我請你~
    在尼加拉瓜當地,除了玉米是人們的最愛之外,還有另一種野味也是十分受歡迎,在市場上更是能常常見到它們的身影,而攤主們也是極力推薦。這種野味便是蜥蜴,市場上幾乎每個攤位都有蜥蜴售賣,一般都是捆好的一隻,蜥蜴的品種都是鬣鱗蜥,又因這種蜥蜴主要的食物都是植物,果實和鳥蛋,所以它們不僅能吃還很綠色健康。
  • 創造與魔法變色蜥蜴吃什麼 蜥蜴食物大全介紹
    創造與魔法變色蜥蜴吃什麼?變色蜥蜴怎麼抓?變色蜥蜴在哪?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是變色蜥蜴食物大全!
  • 這魚自認沒天敵,來自白堊紀生存上億年,遇上中國吃貨差點被吃光
    其中,有一種曾經自認沒有天敵,在地球已經生活上億年的生物,如今已經可憐兮兮,被列為瀕危物種。鱘鰉魚鱘鰉魚是一億三千萬年,白堊紀時期就留存下來的古老生物,是體型巨大的淡水魚,長得恐怖,體型巨大,目前人們發現的最大個體大約有
  • 去吃火鍋時,專調這3種蘸料的人,老闆一看:不是吃貨就是同行!
    去吃火鍋時,專調這3種蘸料的人,老闆一看:不是吃貨就是同行!首先第1種蘸料就是非常經典的芝麻醬,吃火鍋的時候,如果是不知道該怎麼去選擇,那麼大家也都會把芝麻醬拿來當蘸料,這樣的話味道吃起來就會更加香,尤其是那個蘸料比較稠的時候,用它來蘸著食物吃就會更加的美味了,像這種蘸料在北方也是非常常見的,在吃火鍋的時候幾乎是人人都離不開芝麻醬,其實很多的人他們並沒有嘗試過這樣的吃法,在吃過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芝麻醬的口感也都是非常醇香細膩的
  • 中國人吃了幾千年也沒消失的物種,比小龍蝦還受歡迎,吃貨們必吃
    前言:中國人吃了幾千年也沒消失的物種,比小龍蝦還受歡迎,吃貨們必吃!這個新物種如今跟小龍蝦不相上下,深受吃貨們的喜歡,這個物種就是蝗蟲。可能廣東廣西地區的朋友們最是最喜歡吃這個物種的,最好吃的吃法肯定是油炸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