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燈效應」:這種慢性毒害,多少女生能察覺到?

2020-12-05 爆漫畫

置身親密關係中的你,是否遇到過這些情況?

·和ta在一起後,你的朋友圈漸漸狹窄,久而久之找不到朋友傾訴?

·ta告訴你,你是錯的,只有ta說的才是真實的。

·如果你質疑ta的論點,ta會發脾氣、冷戰,直到你認同ta為止。

·ta說愛你,卻常常貶低你,讓你喪失自信,懷疑人生。

如果以上四條全中,那你可能遇到了「煤氣燈效應」。

什麼是「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來源於電影《Gaslight(煤氣燈下)》

影片中男主安東為了得到妻子寶拉的財產,使出各種手段,比如:

·安東對家中傭人說寶拉生病了,而且暗示寶拉「精神」有問題,阻隔大家和寶拉溝通。

·安東故意給寶拉一些東西,讓她「收好」,又悄悄藏起來,再質疑寶拉「沒腦子」。

·把家中煤氣燈弄的忽明忽暗,讓寶拉以為自己出現幻覺。

當寶拉提出質疑,安東卻堅持寶拉產生了幻覺,久而久之寶拉開始懷疑自己,一步步被旁人認為自己患上了精神病。

「煤氣燈效應」又叫認知否認,通過一種緩慢而持續的操控和洗腦,操控者給受害者傳遞出「你不行」「你有問題」的認知,最後讓受害者認同,從而達到操控者的目的。

「煤氣燈人」即操控者的主要表現:

1、以自我為中心;

2、利用你的弱點或短板嘲諷、攻擊、批評,貶低你的自身價值;

3、樹立權威,假裝自己很了解你,告訴你ta是對的,你的認知都是錯的;

4、阻隔你的社交圈,除了ta,別人都是虛情假意,都會害你;

5、當你反抗,他們會以「柔」的方式扭轉你的想法,讓你完全認同ta;

6、最後,ta剝離了你所有的自我意志,讓你不得不只能依賴ta。

受害者的主要感受:

1、總覺得ta說的不對,但又無法表達哪裡不對,或者表達了也被反駁;

2、慢慢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3、感覺對方在固執地扭曲你的想法,一定要和ta高度一致才行;

4、經常等事情結束後,才發現ta的不對勁,可為時已晚;

5、Ta說ta愛你,可你再也高興不起來,你明顯覺得自己的狀態不如從前,卻逃離不掉。

其實臭名昭著的「不良PUA」和「北大女生包麗」的案例中,

那些操控者所用的就是「煤氣燈效應」,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煤氣燈效應」其實離我們不遠

如何逃脫「煤氣燈人」?

1、留心三類人群:

·自戀的人:非常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勸,認為自己非常完美和特殊,ta的觀點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施虐、家暴的人;

·童年或情史中有極大創傷,並把自己描述的極為悲慘:這類情況,很可能故事是ta們捏造、誇張的,這種人很會操控過去,來控制你的同情心。

2、認清自己,相信第一直覺

「北大女生」在被男友嫌棄「不是處女」的時候,其實是有反抗的,只是後面被步步洗腦後,認同了「自己是垃圾」。所以在和別人剛接觸的時候,自我認知系統是清晰的,第一直覺也是準確的。要把握住這點,畢竟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3、建立自己的社交系統,不要依賴他人

當你和他人接觸,需要通過自己的伴侶審批的時候,你和犯人有什麼區別?所以自己的社交圈一定要自己去拓展,當你封閉自己,就是給別人控制你的機會!人只有接受各方面的信息,才能開拓思維,不會鑽牛角尖。

4、擁有犯錯的勇氣,並學會自我原諒

長期被「煤氣燈人」操控的受害者,已經變得極度自卑,害怕缺點暴露於他人面前,不願意自己做決定,怕犯錯,怕被罵,怕被指責。此時受害者應該學會自我原諒:人人都會犯錯,沒什麼可怕的。從小事開始,為自己做決定。

5、愛上當下的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

「愛自己」老生常談的一句話,但是能做的人很少。我們從下就被教育「凡事以他人的需求為先」,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特別是「煤氣燈效應」下的人,別說愛自己了,善待自己都很難。所以我們要主動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不妨和自己做個小遊戲:每天睡前記錄下自己的一個優點,或者今天覺得做的不錯的小事,對自己進行表揚。

最後,你會發現

原來我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人

我有資格被更好的人愛著!

相關焦點

  • 這種慢性毒害,多少女生能察覺到?
    ·ta告訴你,你是錯的,只有ta說的才是真實的。 ·如果你質疑ta的論點,ta會發脾氣、冷戰,直到你認同ta為止。 ·ta說愛你,卻常常貶低你,讓你喪失自信,懷疑人生。 如果以上四條全中,那你可能遇到了「煤氣燈效應」。
  • 《煤氣燈效應》:如何認清並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形控制
    比如說我自己就曾經處在這種隱形控制中,毫無察覺。記得,前幾年,我想去學開車,老公說:你那麼笨,你學不會的,如果你很多次都考不過,別人會笑話你的;朋友聚會,我想喝酒,老公又說:你不會喝的,喝醉了指不定出什麼洋相。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去學開車,也不會喝酒。完全被老公的話嚇到了。
  • 警惕比Pua更厲害的煤氣燈效應,了解精神控制套路,別被洗腦了!
    從北大女生包麗、泰國墜崖孕婦,蔣勁夫的女友、Yamy,再到「上海第一美女」,被老公和小三逼到走投無路,留下一雙兒女跳樓自殺的沈麗君,她們全都是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精神打壓和心理折磨。前幾天,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裡也提到過一種精神暴力——【煤氣燈效應(Gaslight)】,所以,想更詳細地跟大家探討一下這些非常害人的心靈暴力。
  • 《煤氣燈效應》女藝人Yamy遭遇老闆職場PUA,學會5招擺脫毒性關係
    真的夠了,傷害到此為止吧!Yamy遭遇的職場關係,是明顯的「煤氣燈操縱」,心理治療師羅賓·斯特恩在《煤氣燈效應》裡講,煤氣燈操縱是一種情感控制,操縱者試圖讓你相信你記錯、誤會或曲解了自己的行為和動機,從而在你的意識裡播下懷疑的種子,讓你變得脆弱並且困惑。
  • 煤氣燈效應:讓你不斷懷疑自己的情感操縱可自行解鎖
    但是十年前我寫《煤氣燈效應》這本書的時候,這個詞幾乎沒人知道,儘管這種現象已經流傳甚廣。我是這麼寫的:煤氣燈操縱是一種情感控制,操縱者試圖讓你相信你記錯、誤會或曲解了自己的行為和動機,從而在你的意識裡播下懷疑的種子,讓你變得脆弱並且困惑。煤氣燈操縱者可以是男性或女性、伴侶或戀人、老闆或同事、父母或兄弟姐妹,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讓你懷疑自己對現實的認知。
  • 《煤氣燈效應》教你認清並擺脫職場和情場的PUA操縱者
    作者:Ansel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最近「煤氣燈效應」重新有了熱度是因為PUA(撩妹達人/炮學的出現)。其實這個概念來源於《煤氣燈下》這部電影,電影中,查爾斯·博耶扮演的男主角為了獲取由英格麗·褒曼扮演的女主角的巨額財產,不斷地用小技巧來說服女主角已經精神失常,從而對女主進行精神控制和虐待。其中有一個細節就是,男主將煤氣燈偷偷開小,卻又宣稱煤氣燈沒有變化,從而迫使女主角自己承認自己存在精神問題。
  • 煤氣燈效應:為什麼再優秀的人也會自卑?別讓洗腦式自卑毀了你
    我們時常會陷入深深地挫敗感中,但其實想想年少時的我們都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任何事情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會拼一把,努力一次,但是後來我們卻沒有任何的闖勁,我們安於現狀,甚至在別人努力的時候還會說一句「別費勁了,你不可能成功的」,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繼發性自卑多數與一種稱為「煤氣燈效應」的心理學效應息息相關。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男友被批捕:感情裡的精神控制,到底有多可怕?
    像包麗和牟林翰這樣的關係,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特定的稱呼——它被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精神分析師羅賓·斯特恩稱為煤氣燈效應。「煤氣燈」這個詞來源於1944年美國上映的電影《煤氣燈下》。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精神控制,不管是刻意還是無意,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常見,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對這種特殊精神虐待的模式描述,煤氣燈效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精神控制的系統解釋。無論是電影《煤氣燈下》中,男主對女主的引導,還是現實中牟林翰對包麗的控制,都屬於煤氣燈操縱。
  • 煤氣燈效應pk投射性認同,相似又不同的兩個人格深淵
    1945年,英格麗褒曼憑藉《煤氣燈下》一舉拿下奧斯卡+金球雙影后。作為影史流傳至今的大美人,她的演技毋庸置疑。影片中她飾演一個剛繼承姑媽遺產的單純少女寶拉。這引來痴迷珠寶的安東覬覦,最終被其俘獲芳心。在寶拉滿心以為幸福生活就此開始的時候,卻被安東極其殘忍地扭曲個人認知。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難以定罪的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到後來,這個幌子也成了馴化調教包麗的那根鞭子。等包麗意識到一切是欲加之罪時,她已耗盡全部力氣。只能任由自己沉淪下去。正如包麗的朋友所言,「這件事情的重點,不是獵奇的字眼、也不是扭曲的關係本身,而是男生對女生進行的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
  • 我們經常用到的燈的發展,從陶土燈到煤氣燈再到我們現在用的燈
    我們經常用到的燈的發展,從陶土燈到煤氣燈再到我們現在用的燈原創|新煙帶你學歷史第一盞燈是在公元前70,000年左右發明的。空心的巖石,貝殼或其他天然物體充滿了苔蘚或類似的材料,用動物脂肪浸泡並點燃。大約在同一時間,將小玻璃煙囪添加到燈中以保護火焰並控制空氣流向火焰。瑞士化學家阿米·阿甘德(Ami Argand)在1783年首次開發出使用帶有玻璃煙囪的空心圓形燈芯的油燈的原則。照明燃料早期的照明燃料包括橄欖油,蜂蠟,魚油,鯨油,芝麻油,堅果油和類似物質。直到18世紀末,這些是最常用的燃料。
  • 北大女生包麗受虐去世:PUA的鼻祖是誰?如何拯救下一個包麗
    2019年10月9日,北大女生包麗(化名)在服藥自殺前,在微博上發了上面這句話。送醫搶救後,她一直昏迷。2020年4月11日,醫生向家屬宣布包麗腦死亡。2019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微信公號發布《「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的報導稱,包麗自殺前,其男友牟林翰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等要求。包麗媽媽稱,兩人戀愛期間,牟林翰嫌棄包麗有過戀愛經歷,不是處女,但又不想分手,卻以此折磨包麗。
  • 火箭少女Yamy被當眾辱罵「醜」:比PUA更可怕的,是這種精神控制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更為貼切的詞語形容Yamy事件中出現的操縱、控制和貶低他人的行為——「煤氣燈效應」(Gaslight Effect)。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從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
  • 心理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煤氣燈效應煤氣燈效應這個效應的名稱來源於1944年美國的一部驚悚片《煤氣燈下》,這個電影講述了女主角因為繼承了大筆遺產而引來渣男蓄意進行心理迫害欲奪財產的經歷。心理學家根據這部電影,將「煤氣燈效應」定義為:「慢性心理中毒的狀態下認知被摧毀的過程」。其實自卑也源於這種心理效應。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效應,你就多了一雙洞察人心的眼睛,減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煤氣燈效應煤氣燈效應這個效應的名稱來源於1944年美國的一部驚悚片《煤氣燈下》,這個電影講述了女主角因為繼承了大筆遺產而引來渣男蓄意進行心理迫害欲奪財產的經歷。
  • 你見過哪些經常出現而不易被察覺的「洗腦」方式?
    很多都是我們平常不容易注意到的細節甚至有一些還是我們不易察覺的「甜蜜陷阱」尤其是在消費購物時常常感到不知不覺就被「套路」了今天就把它們理一理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幫助到小夥伴們對,就是這麼簡單,沒想到吧,捧殺就是最高效的洗腦方式。
  • 心理學:想讓喜歡的女生愛上你,就要學會「吊橋效應」
    從第一次見面到現在,男讀者已經追求了這個女生2個月的時間,但還是沒有大的進展,感覺女生對他還是保持著一些距離;每次兩個人一起出去,女生都會刻意與他保持1米的距離,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他想要兩個人的感情更進一步,但接下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 有些女生明明挺好看的,為什麼總是「見光死」?|聚光燈效應
    我相信很多女生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和喜歡的人在微信上聊天時很自如,但一見面就緊張得說不好話;明明在見面前想好了很多想說的話,但是當對方和自己眼神對視的那一刻就緊張得不敢看對方的眼睛。為什麼在喜歡的人面前總沒辦法很好地做自己,這成了很多女生最頭疼的問題。怎麼辦?真的需要在喜歡的人面前費盡心思嗎?
  • 上海漫展CP26女生擺露骨姿勢 當事人解釋:我穿了打底褲!來看看女生...
    好奇君覺得,這個女生的姿勢和穿著確實有不妥的地方,但是那些躲在後面專門拍女生走光照,還把這些照片發到網上的所謂「攝影師」,更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相比較於漫展,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專注於偷拍的「攝影師」也不少,夏天到了,穿短裙的女生越來越多,到底怎樣才能防止被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