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羸弱,祖先靠種植農作物存活,為什麼沒進化成食草動物?

2020-12-04 糧罐生活

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早在萬年前,人類和所有動物一樣,每天奔波於打獵和掠奪,掙扎在飢餓的邊緣。不知道你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現在以水稻、小麥為主食的我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食草動物,反而對肉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尤其是西方國度甚至崇尚尚未煮熟的牛排,為什麼我國少有人能適應?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來講,讓我們一起來看。

農作物起源

早在1.2萬年至1.4萬年前,人類祖先就開始了群居生活,這時候的人類剛剛脫離了萬年前的「冰期」,步入「石器時代」後的他們思想產生了蛻變,人類決定儲備糧食並尋找可儲備糧食,以保障寒冬來臨時能熬過漫長的冬季。

什麼算可儲備食物呢?石器時代的人類嘗試過將豬仔留在部落當中,一直圈養到冬天再宰殺補充營養,距今8500年以前,現在的山東就已經有了養豬的習慣,但那時候養豬可是個稀罕事——人類本身擁有食物不足,再加上野豬戰鬥力強大,對於小型部落來說這條路並不好走。

這時寬闊大地上那些繁多的植株就被人類放在眼裡,憑藉著本能人類分辨出了一部分可食用的根莖葉,也就誕生出了農業的最初形態——馴服並圈養植株。

小麥、水稻等作物被選中的原因

這時候的穀物還不是人類必需品,或者說人類也沒有意識到穀物與人類的契合點,按照歷史專家所發表的資料來看,當時的農業生產儲備只有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區別,能的留下撒在部落周圍,什麼時候長出來什麼時候吃。

小麥、水稻等作物在當時為熬過惡劣寒冬和其他農作物的競爭,它們進化出一條非常有利於人們生存的道路——把營養集中在果實當中,增加種子產量,提高生存率。大量的產出自然而然的吸引到了人類注意,中小型部落開始初具規模,在一定程度上終於可以避免挨餓。

時間飛逝,「冰川時期」一過,天氣回暖,萬物復甦。各類動物的數量呈幾何倍增長,人類進化為食草類的可能性直接降低為0,通過捕獵和馴服技術,千年來有了馬、豬、牛、羊等多樣化家禽,而且還收穫了人類當年的最強戰力和「雷達」——中華田園狗。

這時雜食性的優勢變得更加明顯,不需要擔憂食物的獲取,人類祖先進化方向就始終保持在了「雜食性」,這時候無論是人還是狗亦或是其他生物都是在遵從本能生存,也就是說祖先單靠本能就抑制住了向「食草」方向的進化,並且克服了自身不適合撕扯肉的嘴巴(雖然我們的咬合力驚人,但不適合用嘴戰鬥)。

足夠的營養令人類在進化的道路上越發強壯,牙齒的增長也不再需要以「多而尖銳」為主,犬齒和門牙逐漸退化,這時人類的胃已經完全失去了食草動物的胃所能分泌出的特殊菌子,「菜單」上多以肉居多,徹底成為近代人。

有意思的是,這一步的進化只用了將近2萬年,而在350萬年前,可能進化為人類的猿人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吃草、昆蟲甚至是木頭為生。腦子只「開竅」了短短幾萬年,就發展出如今的現代化農業,並且讓人類爬上了生物鏈頂端,想一想是否有些神奇呢?

關於以上觀點,您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人類的遠古祖先也是食草生物,為什麼眼睛卻跟食肉動物一樣?
    雖然食草型動物是食肉動物的獵物,但是它們能夠在漫長的生命歲月裡繁榮,反而比食肉動物活得更好,必然有其特別之處。大家都知道,食草型的警覺性是非常高的,當我們不斷靠近它們的時候,在離它們比較遠的地方就能夠發現我們,並立即逃跑離開。而肉食動物則不同,如果你從背面靠近,很容易就能夠到達它們的身邊。為什麼食草型動物的警覺性如此之高,能夠快速發現四周的動靜?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有人說:「食草動物的祖先是食肉動物,食肉動物的祖先卻不是食草動物」。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也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所有的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就是羊膜動物的演化支之一-合弓綱動物。之後合弓綱有演化出了盤龍目,其中的盤龍目下的真盤龍亞目再次演化才有了獸孔目。獸孔目再次演化形成了哺乳綱。那麼,按照這個演化關係,哺乳綱的直系祖先是獸孔目。
  • 如果人類進化成食草動物,地球上的植物可能會滅絕
    地球上的動物,如果按照進食的習性來劃分的話,可劃分為三種動物:食草性動物、食肉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是指可食肉或是食草的動物)。而我們人類就屬於雜食性動物之一,並且我們每天都會吃上一些肉。人類的祖先想要吃上一頓肉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才有可能獲得少量的肉,這些代價甚至有可能會讓他們付出寶貴的生命。既然吃肉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何人類的祖先不進化為食草動物呢?而且地球上的植物有那麼多,吃草應該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了吧。其實不是人類不想吃草,而是光是吃草根本就不足以讓人類獲得足夠的能量。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食草類動物自身性格比較溫順,攻擊力較弱,易於被人類馴服。漸漸地在人類整個進化的歷程中,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通過基因延續下來,形成當今我們所看到的進食方式:多以食草類動物為主。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類是地球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
  • 為什麼自然界沒有進化出進攻性的食草動物?
    食草動物,顧名思義是以草為食物,因此它的進攻性主要體現在吃草。因為草是靜態的,所以談不上防禦,只能乖乖被食草動物吃掉。之所以講這個問題,其實簡單地就想說明,食草動物基本上在捕食方面沒有花什麼力氣。,而食肉先主一開始或後期進化性選擇了食草動物,並進化可消化肉食的腸胃,當然以有兩種都吃的動物,以適者生存的方式進化而來,加上它們吃草草不會反抗,而食肉必須有進攻性方試才能生存,故進攻性強
  • 連猩猩都打不過,這種身體條件,人類祖先是怎麼在非洲存活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身體素質在大部分的動物中是不算好的,自然界中有許多猛獸都能夠很輕鬆的殺死人類。不過人類能夠依靠工具,陷阱之類的東西對抗猛獸,到了現代化更是有許多高科技產品能夠輕易制服猛獸。那麼人類這麼差的身體條件,人類的祖先也沒有現代化的科技,是怎麼在非洲存活的?其實這裡面有一個一直被大家誤解的原因。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
  • 你發現了沒,人類為何都只吃食草動物,卻少吃食肉動物?
    文/濤聲依舊你發現了沒,人類為何都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眾所周知的一件事,人類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很多人喜歡吃蔬菜也喜歡吃肉,從生物本能上來說就是如此,當然人類本身對於肉類以及素菜所含有的營養也是十分需要的,不過在自然界當中,存在著很多的純粹性的食草性動物以及食肉性動物,他們有的只吃素菜,有的只吃肉,但是它們的身體其實根本不會因為自己的飲食習慣,因為它們本身的身體能夠產生一些人類所不能產生的營養元素,所以它們可以如此的純粹
  • 為什麼人類會進化成必須用衣物來禦寒?科學家:人類的祖先太難了
    現代進化論認為,現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是由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一步一步地進化而來,我們人類也不例外。令人奇怪的是,雖然在幾千萬年以前,我們人類與地球現存的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是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卻只有人類褪去了覆蓋全身的體毛,以至於在寒冷的冬天,人類必須用衣物來禦寒。
  • 為什麼人類會進化成必須用衣物來禦寒?科學家:人類的祖先太難了
    現代進化論認為,現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是由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一步一步地進化而來,我們人類也不例外。令人奇怪的是,雖然在幾千萬年以前,我們人類與地球現存的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是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卻只有人類褪去了覆蓋全身的體毛,以至於在寒冷的冬天,人類必須用衣物來禦寒。
  • 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肉食動物,為什麼?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每天都會吃肉,畢竟有些獨特的營養物質只有它們擁有。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人類都是只吃食草動物,幾乎沒有是肉食動物,這究竟是為何?在大自然中品種多樣,水量多的動物被分成兩大類:食草動物與肉食動物,食草動物也是人類每天必須攝入的食物。
  • 你想過沒有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為什麼食肉動物或雜食動物的肉在現代人類飲食中沒有佔據很大比重?我腦海中浮現出狗和蛇,還有鱷魚,但即使它們真的經常被人類吃,我也認為它們往往是特色菜而不是主食。是因為人類進化到專門吃不咬人的東西嗎?畢竟經常吃的牛羊豬和家禽對人類的威脅要小於獅虎狼豹。這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留文化嗎?飼養食草動物肯定比飼養容易互相吃掉或需要不斷供應活物的食肉動物容易。食草動物產肉率遠遠大於食肉動物,飼養成本更低,人類經濟帳算的很明白。或者是汙染物累積放大作用?像汞這種重金屬元素會在食肉動物體內富集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現代人關心的嗎?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吃草的只吃草,一口肉不吃,譬如牛羊。
  • 百科|你是否想過,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卻幾乎不吃肉食動物?
    肉類是我們最常接觸的食物之一,但你是否發現,我們主要吃的幾種肉都是食草動物,沒有一種是肉食性動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小夥伴們了解一下:人類為什麼幾乎不吃肉食性動物的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止人類如此,在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的,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界就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在這條食物鏈中,最底層的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來源是太陽。
  • 動物祖先都食肉?人類雜食反成稀有物種,網友:我們是高貴的人類
    人類起源一直是科研人員追求的熱點,關於動物祖先一直存在爭議。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所有動物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肉動物,人類和其它雜食動物屬於一種珍稀品種,這個發現打破了科學家認為早期動物可能是食草動物的發現。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敵的動物就是人類,所以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什麼都吃的人類,因何不碰食肉動物?難道是口感不好?當然不是!
  • 食草動物天生被吃?他們為何不進化出反抗能力?原因令人深思
    進化是一件非常神奇,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我們的進化思維中,往往會有一個誤區:既然是進化,那當然就是越來越強大了,比如,巨大的力量、鋒利的牙齒、強大的咬合力、銳利的爪子……就算是食草的動物,也應該具備這些功能以反抗捕食者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