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論文涉嫌一稿多投?期刊:查重通過,撤稿需權威鑑定

2020-11-26 澎湃新聞

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作者署名單位為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張東、侯亞偉、張墨、孫恩慧、譚捷、彭琴等人,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斷塊油氣田》2018年第2期的論文《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涉嫌一稿多投。

這名網友表示,該文與上述作者張東、侯亞偉、張墨、孫恩慧、譚捷、彭琴等人發表於《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17年第5期的《基於Logistic模型的驅油效率與注入倍數關係定量表徵方法》 一文,「主體內容基本一致,只是更換標題和內容文字。」兩篇論文均屬於「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渤海油田加密調整及提高採收率油藏工程技術示範(2016ZX05058001)」項目。

澎湃新聞比對發現,兩篇論文中有大量公式、圖表以及表述內容一致。

11月19日,澎湃新聞聯繫《斷塊油氣田》期刊編輯部,一位徐姓負責人表示,此前曾接到關於《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一稿多投的相關投訴,因為這兩篇文章確實很不相同,投訴人說一稿多投,希望投訴人能提供權威證明,但一直沒給提供。

徐姓負責人表示,「通過查重系統,兩篇論文是沒有重複率的,兩篇論文感覺確實有些類似,但是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這是一篇很有爭議的文章。研究方向,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好多論文都會借鑑別人的方法,這種只要投訴人能提供權威證明,證明一稿多投就可以撤稿。」

這名徐姓負責人還表示,圍繞該論文的爭議主要是作者堅決不認可是一稿多投,以及投訴方認為是一稿多投。「這個稿子不是不想退,因為爭議很大。如果作者認為有問題可以申請撤稿,還有第三方認證確實重了,可以撤稿,還有我們查重,確實重了也可以撤稿。」

但這位徐姓負責人並未回答記者提出的,兩篇論文的主要不同之處是什麼的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試圖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上述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張東,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回覆。

兩篇論文對比來看,《基於Logistic模型的驅油效率與注入倍數關係定量表徵方法》一文的摘要為:在水驅開發油田中,驅油效率是影響油藏採收率的重要參數之一,而孔隙體積注入倍數是直接影響油藏波及區域內最終驅油效率的決定性因素。採用相滲指數表達式的滲流方程,結合B-L理論及Welge方程推導驅油效率與孔隙體積注入倍數的半定量關係,該關係曲線滿足生命旋迴理論。根據Logistic 增長規律推導了兩者的定量關係,並在數值模擬中進行了較好的驗證,利用此方法可求得一定波及體積範圍內理論採收率條件下的最大孔隙體積注入倍數。隨著油田陸續進入高含水階段,驅油效率定量表徵方法對於評價水驅油藏開發效果、認識油藏剩餘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而《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的摘要則寫道: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時,波及體積趨於定值,提高採收率主要方式為提高驅油效率,而孔隙體積注入倍數是影響波及區域內最終驅油效率的決定性因素。文中採用相滲指數表達式的滲流方程,推導出驅油效率與孔隙體積注入倍數的半定量關係,並根據 Logistic 增長規律推導了兩者的定量關係;同時依據水脊半徑和形態的指數關係,實現了特高含水期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形態的定量描述和水脊體積的定量計算。 依據此方法,通過擬合實際生產數據,可以確定特高含水期底水油藏理論採收率條件下的最大孔隙體積注入倍數。 隨著油田的深入開發,該方法可定量計算高含水階段老井的剩餘潛力,可有效指導生產井後續的措施挖潛方向。

上述兩段表述不同,但大體意思一致。

此外,《基於Logistic模型的驅油效率與注入倍數關係定量表徵方法》一文有1孔隙體積注入倍數與驅油效率理論關係推導,2基於Logistic模型的Qi與ED的定量關係表徵(根據論文內容,Qi為孔隙體積注入倍數,ED為驅油效率——編者注),3理論計算結果驗證,4方法應用,5結論。

《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分為0引言,1驅油效率與注入倍數的理論關係

Qi 與 ED關係表徵方法(根據論文內容,Qi為孔隙體積注入倍數,ED為驅油效率——編者注),3底水油藏水脊形態定量化表徵,4方法應用,5結論等部分。

此外,《基於Logistic模型的驅油效率與注入倍數關係定量表徵方法》一文的結論有三點:(1)隨著水驅油藏開發進入高含水期,後續油田可通過提高孔隙體積注入倍數來提高水驅驅油效率,從而得到提高採收率的目的。基於Logistic模型實現了孔隙體積注入倍數與驅油效率的定量關係表徵,以渤海某油田明下段某砂體為例,特高含水期孔隙體積注入倍數提高10倍,驅油效率可以提高至15%。(2)採用一維水驅油數值模擬實驗,研究不同孔隙體積注入倍數條件下的驅油效率,本方法與數值模擬計算結果一致。(3)通過擬合生產數據,可以得到符合實際生產規律的孔隙體積注入倍數與驅油效率理論曲線,結合相滲曲線可反求含水率98%條件下的理論注入倍數,可有效指導後續生產井挖潛方向。

而《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的結論有三點:(1)隨著油田的深入開發,底水油藏特進入高含水期後,可通過提高Qi(Qi為孔隙體積注入倍數——編者注)的方式提高ED(ED為驅油效率——編者注),從而達到增加採收率的目的。以渤海油田某砂體為例,由Logistic 模型實現了ED與Qi的定量關係表徵,在Qi提高10倍的條件下,驅油效率可以增加15百分點。(2)實現了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水平井的水脊形態定量描述,依據水脊三維形態,定量計算水脊體積。(3)通過擬合實際生產數據,可得到ED與Qi理論關係曲線,結合油田實際相滲曲線可計算出含水率98.0%時所對應的理論孔隙體積注入倍數。該參數可有效指導油田的進一步措施挖潛方向,為油田中後期開發對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仔細閱讀可以發現,上述兩段結論內容除第二點外,其餘一致。

兩篇論文公示、圖表對比。右為《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

兩篇論文公示、圖表對比。右為《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

兩篇論文公示、圖表對比。右為《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

兩篇論文對比。右為《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

兩篇論文對比。右為《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作為編輯,我們時常遇到作者收到退改意見後堅持要求撤稿的情況,不久前,一位博士生作者坦白自己是一稿四投,並且是奉「老闆」之意而為的,當我們與這位「老闆」溝通時,他竟然振振有詞地表示:為了學生能準時畢業,我們只有一稿多投,但我們最後只選擇一種能最先發表的期刊,這不能算作重複發表吧?
  • 既被撤稿又被定為學術不端!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
    一方面是頻繁出現的一稿多投、一稿多發造成的學術不端,給期刊社和作者單位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是漫長的投稿周期,快節奏高強度的科研論文考核壓力之下,學術論文投稿處於絕對劣勢的地位,那麼可以深入的分析一下,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01、現階段的投稿主要是哪些渠道?
  • 一稿多投但不發表_arxiv 不違背 一稿多投 - CSDN
    作為編輯,我們時常遇到作者收到退改意見後堅持要求撤稿的情況,不久前,一位博士生作者坦白自己是一稿四投,並且是奉「老闆」之意而為的,當我們與這位「老闆」溝通時,他竟然振振有詞地表示:為了學生能準時畢業,我們只有一稿多投,但我們最後只選擇一種能最先發表的期刊,這不能算作重複發表吧?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很多問題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比如這條:「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這個問題問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有疑惑或者是內心有不安。因為近年來爆出的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讓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中文論文已經在國內發表,可又想改為英文論文去投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期刊。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論文的修改情況來看。
  • 45家文學期刊抵制一稿多投 刊物與作者需互相尊重合理共生
    原標題:四十五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重申首發是立身之本   刊物與作者需互相尊重合理共生     ——《花城》雜誌編輯部副主任陳崇正說,這次發布聲明的45家文學期刊都是原創期刊  「禁止一稿多投」既有法律依據也是公認的傳統媒體時代的行業規則,這45家期刊緣何重新提起?作家如何看待這條規則?在一稿多投背後,隱藏著期刊與作者怎樣的矛盾?《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首發權」是原創期刊立身之本  「相對於抄襲,大家對於一稿多投似乎有更為複雜的想法。」
  • 一稿多投,都是作者惹的禍?
    該文已經於2005年在該刊第四期刊出,不想貴刊竟然在沒有用稿通知等相關程序的情況下又刊登了該文,而且既沒有通知本人,也沒有給本人寄來載有本人論文的貴刊雜誌,因而使一稿兩投的錯誤,長期未被本人發覺。造成這個錯誤,本人也有沒有通知貴刊退稿的責任,特此向貴刊表示歉意,並請貴刊用適當的方式,發一個撤稿聲明。」 這是記者近日在科技類網站上看到的一封撤稿信。
  • 45家文學期刊發聯合聲明 抵制一稿多投引爭議
    近日,包括《人民文學》、《收穫》、《十月》、《花城》等國內的45家文學期刊,發布一份《關於作品抄襲與一稿多投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具體是四點內容:1.再次重申文學期刊「原創、首發」的原則。2.我們承諾稿件一旦留用,及時通知作者本人,作者須確認稿件專投及原創性。請作者對自己負責,切勿一稿多投,更嚴禁抄襲。3.存在抄襲行為的作者,一經發現,將予以公布譴責,刊物將拒絕刊發其任何作品。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嚴禁「一稿多投」/「雙重提交」(no dual-submission rule)是各個頂會的硬性規定,但每年仍有許多投稿作者會犯同樣的錯誤。事實上,嚴禁「一稿多投」不僅是頂會的規定,也是絕大多數正式會議、期刊投稿的規定。據AI科技評論了解,各個出版期刊之間、頂會之間的資料庫都是共享的,類似於國內的知網查重(當然操作要高級很多~)。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現在期刊社的編輯期普遍很長,而且都是來稿不退,投稿人不知道稿件是否被錄取,什麼時候被錄取,導致投稿人很迷茫。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 一稿多投了解一下,有人把批評一稿多投的文章發表了四次
    筆者又上期刊網站搜了一下,一篇名為《我國刑法第204條第2款立法評說》的論文出現了,該文認為上述規定應該廢止,筆者不贊同這個觀點,但也無意在這裡反駁,畢竟本文的主題是「一稿多投」嘛。而後,又發現了一篇同名作者論文《繳納稅款後又騙取出口退稅行為的性質之辨》,心想這個作者太膩害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論題還能寫出兩篇論文,足見研究之深刻。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聲明抵制抄襲和一稿多投
    編者按:許多的文學期刊都遭遇過某些作者一稿多投,或將自己舊作、別人作品改頭換面之後,再轉投其他雜誌。由於編輯們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行為,再加上抄襲的概念難以界定,此種行為仍在繼續。近期,深受其擾的《花城》雜誌聯合其他四十四家文學期刊,草擬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聯合抵制聲明。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重申原創首發原則
    原標題: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45家文學期刊近日聯合發布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抵制聲明。   聲明提到,原創首發稿源是文學期刊品牌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石,稿件的原創性更事關作者信譽,抄襲和一稿多投的發生會極大破壞行業規則和創作生態。
  •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來源期刊研究生畢業發表,比較水的...
    稿件可通過電子郵件、傳真或郵局等方式發出。本刊編輯部按國家法定工作時間上班,為提高稿件的編審速度,和上千家雜誌社有合作關係,如果您遞交晉升正高的材料時間已經很接近,我們會給您推薦發表時間快的期刊。
  • 遭遇一稿多投,該不該告訴對方期刊主編
    前兩天,作為某期刊編委,協助處理了一篇稿件,不到半小時的功夫,被我痛快地拒稿。   首先,我收到了期刊編輯的邀請信,讓我評估一篇論文。那篇文章,一共有30多頁。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按:如果「3個月」的初審回復期限不變,那麼,禁止一稿多投,便不過是一種學術界/期刊界的霸權主義!《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作為行業標準,於2019年5月29日發布,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明確將「一稿多投」定性為學術不端。註:在上面的規定中,f條實際上是作者以一稿多發為目的進行的一稿多投。當在禁止之列。
  • 核心期刊論文查重率的要求標準是什麼?
    核心期刊的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完全不同。與一般學術論文相比,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時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重複率也是如此。因此,許多人關注核心期刊論文的重複率。 那麼,關於核心期刊論文的重複率需要在多少以內才能夠通過呢?
  • 乾貨:說說論文投稿的那些事,擁有核心期刊不是夢!
    有人可能認為一稿多投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依我個人而言,一稿多投不僅不能找到適宜的刊物,甚至可能對作者產生不良影響。其實,論文投稿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我結合個人經驗談一談論文的投稿與發表。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一紙聲明能遏制「一稿多投」嗎?
    「一稿多投」何至於如此泛濫?一紙聲明就能遏制「一稿多投」嗎?青年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青年報記者 酈亮  「一稿多投」僅僅是因為想多賺點稿費嗎?  這發布聲明的45家文學期刊,幾乎囊括了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文學雜誌,可見「一稿多投」已經到了何等泛濫的地步。
  • 河南大學教授3年發表273篇論文 一稿多投18次
    昨日,《南方日報》報導了河南大學副教授王浩斌3年發表273篇論文一事,眾多網絡媒體轉載,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昨日,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王浩斌不僅「論文高產」,同時還存在著大量的「一稿多投」、「重複發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