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DNA篩查有助於早期發現鼻咽癌?答案值得肯定!

2021-02-23 病毒學界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Dennis Lo)教授團隊,基於液態活檢技術,通過檢測Epstein-Barr病毒的DNA,在鼻咽癌篩查中進行嘗試,結果可提高該疾病的早期檢測和生存率。表明此方法至少對於這種在當地普遍存在的癌症是有效的。該項研究於8月10日在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總共有20174名40~62歲的受試者接受了EBV DNA篩查,1112人(5.5%)在血漿樣本中檢測到EBV DNA。

309人(佔所有受試人群的1.5%,最初檢測為陽性人群的27.8%)重複檢測的結果持續為陽性。在這309名受試者中,有300人進一步接受內鏡檢查,275人接受了內鏡檢查和MRI檢查;其中34人(11%)診斷為鼻咽癌。在篩查出的鼻咽癌患者中,I期或II期鼻咽癌的患者比例明顯高於歷史對照組(71% vs. 20%,P < 0.001),大約半數(n=16 [47%])為I期,顯著高於既往文獻報導的5%~7%。篩查後診斷為鼻咽癌的患者,其3年無進展生存率優於歷史對照組(97% vs. 70%;P<0.001)。

9名受試者拒絕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其中1人在入組32個月後發生鼻咽癌晚期。在篩查後1年內,僅1名血漿樣本EBV DNA檢測陰性的受試者出現鼻咽癌。血漿中EBV DNA在鼻咽癌篩查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7.1%和98.6%。

圖:鼻咽癌階段的分布和生存率的變化

研究結論:血漿樣本EBV DNA分析有助於早期無症狀鼻咽癌的篩查。EBV DNA篩查使鼻咽癌更早被發現,患者結局明顯優於歷史對照組。

(本研究由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資助)

附文獻信息:(全文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獲得)

K.C. Allen Cha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377:513-522.

BACKGROUND:Circulating cell-free Epstein-Barr virus (EBV) DNA is a biomarker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study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BV DNA in plasma samples would be useful to screen for earl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asymptomatic persons.METHODS:We analyzed EBV DNA in plasma specimens to screen participants who did not have symptom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rticipants with initially positive results were retested approximately 4 weeks later, and those with persistently positive EBV DNA in plasma underwent nasal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RESULTS:A total of 20,174 participants underwent screening. EBV DNA was detectable in plasma samples obtained from 1112 participants (5.5%), and 309 (1.5% of all participants and 27.8% of those who initially tested positive) had persistently positive results on the repeated sample. Among these 309 participants, 300 underwent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275 underwent both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MRI; of these participants, 34 ha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participa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hat was identified by screening had stage I or II disease than in a historical cohort (71% vs. 20%, P<0.001 by the chi-square test) and had superior 3-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97% vs. 70%; hazard ratio, 0.1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5 to 0.18). Nine participants declined to undergo further testing, and 1 of them presented with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32 months after enrollm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eveloped in only 1 participant with negative EBV DNA in plasma samples within 1 year after testing.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BV DNA in plasma samples in screening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97.1% and 98.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Analysis of EBV DNA in plasma samples was useful in screening for early asymptom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as detected significantly earlier and outcomes were better in participants who were identified by screening than in those in a historical cohort. (Funded by the Kadoorie Charitable Foundation and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02063399 .).

本文來源: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網站及文獻信息綜合編輯而成

本期編輯:bioclock

相關焦點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可能要住院治療,我寶寶住院十天就出院了。
  • 90%的人都感染過的EB病毒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然,EB病毒感染不等同於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患者EB病毒抗體90%以上呈陽性而已。  一、EB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有兩種去向  1、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當EB病毒由唾液進入口腔後,直接奔著離它最近的免疫器官去了:扁桃體的B淋巴細胞→頸部淋巴結(淋巴結腫大)→入血。
  • 鼻咽癌可防——檢測血液EBV DNA可給予警示!
    最後有34人得了鼻咽癌。引人注意的是,通過檢測I / II期鼻咽癌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歷史數據(71% VS. 20%,P<0.001),說明通過EBV DNA的監測,輔助鼻鏡檢查或MRI,鼻咽癌可以更多的在早期確診。不僅如此,在3年無進展生存期(PFS)的監測中EBV 檢查患者具有更好的結局(97% VS. 70%,風險比0.10;95%置信區間(0.05,0.18))。
  • 香港中文大學率先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中新社發 張勤 攝     中新社香港3月7日電 (記者 殷田靜子)香港中文大學(中大)7日公布,其醫學院研究人員率先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這是在全球已公布的研究中,首個有系統地進行鼻咽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研究。
  • 認識一下EB病毒
    感染EB病毒很危險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慢性 EB 病毒感染,在遺傳因、不良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會引起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等腫瘤的發生。
  • 無創dna幾周做最好無創DNA檢測與唐氏篩查的區別在哪裡?
    我相信經歷過產檢的孕媽都知道無創DNA檢測、羊水穿刺及唐氏篩查吧,但還有一些新手孕媽卻不知道什麼是無創dna檢測,更別說它們之間的區別了,下面香港裕力健康就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區別。 無創NIPS產前檢測和傳統唐氏篩查的區別 1、無創dna檢測主要針對的孕媽
  • 無創dna篩查的是什麼無創dna篩查最佳時期
    很多懷孕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想必遇到過這樣的選擇困難症:在內地做無創dna產前檢測好還是到香港做無創dna產前檢測比較好。今天裕力健康給大家分享下內地和香港無創dna產前檢測有什麼區別。
  • 鼻咽癌晚期能活多久
    鼻咽癌晚期能活多久?這是很多鼻咽癌晚期患者極為關注的問題。鼻咽癌晚期能活多久,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是目前在我國的臨床上還沒有人能夠給這個問題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會涉及到很多的因素。
  • 小朋友容易「中招」的EB病毒究竟是什麼?
    來源 | 知乎最早於1964年,由Epstein和Bar等人,利用改良組織培養技術,從來自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細胞培養物中發現的。來源 | 知乎>>>>鼻咽癌主要發生在東南亞、北非和北美洲北部地區,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和臺灣等地區高發。
  • 科學家們在EB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作為首個發現的腫瘤病毒,EBV是一種最重要的人類皰疹病毒,其能感染全球超過90%的人群,而且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K/T細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等;相比EBV的醫學重要性,對其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樣本製備困難的阻礙,這遠遠落後於其它人類皰疹病毒的研究,比如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
  • 人工智慧,有助進行自閉症早期篩查
    2017年2月,《Nature》上就曾刊登一項關於人工智慧在自閉症早期篩查上的重要科研成果,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家Heather Hazlett帶領團隊基於自閉症早期大腦的變化,開發了一種深度學習算法,預測2歲前的自閉症高危兒童(有個自閉症哥哥或者姐姐)是否會在2歲之後被診斷為自閉症,以88%的準確度遠超準確度只有50%的傳統行為問卷調查法
  • 熱休克蛋白與防癌早期篩查
    這也是人Hsp90α被發現24年來,全球首個將其用於臨床的產品,對於提高腫瘤患者的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水平、實現腫瘤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據介紹,Hsp90α腫瘤標誌物還具有廣譜的特性,僅通過對人體「一滴血」的檢驗,就能一次性篩查出15類常見癌症。
  • 20%的癌症都是由細菌、病毒引起的!警惕這5類病毒,別讓它們成為...
    癌症的高發率和高死亡率,讓我們在生活中談「癌」色變,很大部分的恐懼來源於我們對癌症的不了解,科學認識後,你會發現癌症並沒那麼可怕,能防也能治……據國際抗癌聯盟數據顯示:全球每年被確診罹癌病例達1200萬人,而這其中約20%的病例歸因於病毒或細菌感染!
  • 由維京時代古屍攜帶的病毒DNA追溯天花的起源
    翻譯:Issakios原文:https://www.sciencealert.com/ancient-viral-dna-from-viking-age-corpses-just-got-us-closer-to-the-origin-of-smallpox當一批科學家們正在爭先恐後地試圖尋找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源地時
  • 世界首例,唾液篩查檢出早期癌症!
    其思路是,從受試者的唾液樣本中,識別人類乳頭瘤病毒(HPV)-16 DNA。若它能在更大範圍的健康人群中進行研究,並得到驗證,那我們或距離推廣口咽癌常規篩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評論。「我們的研究發現,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脫落到唾液中,或可作為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通訊作者Chamindie Punyadeera,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與生物醫藥創新研究所副教授,如是說。
  • 眼睛復視竟是鼻咽癌作祟? 五官彼此"唇亡齒寒"
    眼睛復視竟是鼻咽癌作祟?五官竟也彼此「唇亡齒寒」大洋網訊(記者程程 通訊員張晨曦)眼睛痛,自然而然會到眼科就診,但是,事實並非「眼病到眼科就診」那麼簡單的!35歲的周先生就是一個例證,周先生因眼睛不舒服到眼科就醫。經過眼科大夫檢查,診斷後「沒有發現眼睛有什麼問題,但不知道是否是周圍器官有什麼問題引發,建議其到耳鼻咽喉科做進一步檢查。」
  • 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損害並不少見
    EB病毒全稱為Epstein-Barr病毒,英文簡稱EBV,是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 Epstein和倫敦大學的Barr兩位醫學教授最早於1964年在非洲兒童Burkitts淋巴瘤細胞中共同發現的,由世界衛生組織命名。
  • 鼻咽癌:有這些異常早去做檢查,以免鼻咽癌「在路上」
    鼻咽癌主要發生在鼻咽頂壁、側壁以及咽隱窩等處,跟EB病毒感染、個體、環境、飲食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這種疾病在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中是發病率最高的,而且還有家族聚集的傾向。
  • 許多癌症由細菌、病毒引起 這5種更要當心
    (2)一般人可以每年做一次體檢,包括肝功能、B肝五項等,這些項目有助於及早發現肝臟是否被病毒感染。 (2)定期篩查:宮頸癌的篩查方式主要有HPV檢查、TCT檢查、陰道鏡檢查。 建議21~29歲的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TCT檢查;30~65歲的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TCT檢查,或每5年進行一次TCT及HPV檢查;定期檢查結果正常的65歲以上的女性,可不必再進行篩查。
  • AI成放大鏡可精準識別自閉症亞型,有助於自閉症早期篩查
    自閉症的早期篩查治療非常重要。但目前醫生通常只能根據患者自閉症症狀進行臨床診斷,而這時往往已經錯過了兒童關鍵的大腦發育期,無法進行及時幹預。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研究員一起合作,發表了一項利用人工智慧精準識別以血脂異常為特徵的自閉症亞型,並發現有家族血脂異常史的孩子患自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