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實地探訪再生塑料行業現狀:限塑令致需求大增,價格倒掛之...

2020-11-2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實地探訪再生塑料行業現狀:限塑令致需求大增,價格倒掛之下有企業為節省成本偷用原生塑料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0 18:32:33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814日,浙江省安吉縣的最高氣溫升至38攝氏度,午後一波一波的熱浪暑氣逼人。

在安吉臨港經濟區臨港產業園內的威立雅華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立雅華菲)的工廠裡,暑天的高溫下依然機器轟鳴。這裡正在緊張有序地將回收的塑料瓶等廢塑料加工成塑料顆粒或切片。

威立雅華菲總經理曹衛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再生瓶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熱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種切片產能是每年3萬噸,非PET業務的造粒產能每年2萬噸。廠裡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二期項目,在明年春節之前,PET切片產能有望增加到每年10萬噸,非PET造粒的產能將增加到5萬噸。

20201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印發。文件要求,積極採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降低應用成本,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

有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儘管當前每個回收塑料瓶的價格僅0.02元左右,只有高點時期價格的1/10,但再生塑料市場卻隨著史上最嚴「限塑令」的頒布實施而走牛,價格基本達到原生塑料的兩倍。為此,有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雖然對外宣稱自己使用的是再生塑料,實際上卻在偷偷使用原生塑料進行代替。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企業為什麼還要加大對再生塑料回收利用的投入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實地調查中了解到,很顯然,企業加快布局的根源,還是看好「限塑令」下再生塑料市場的前景。

再生塑料需求大增 企業春節加班趕訂單

走進威立雅華菲,最引人注目的是廠房外堆積成山的塑料瓶。這些塑料瓶被擠壓打包好之後運送過來,並將在這裡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最終變成塑料顆粒或切片,再包裝對外銷售,應用於滌綸長絲、包裝塑料等。

威立雅華菲廠房外堆積的回收塑料瓶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廠房內看到,一道道加工生產線旁邊,工人們正忙碌著將加工好的塑料顆粒或切片裝在一個個白色大袋子裡,再由叉車運至倉庫中。在倉庫外面,一輛輛貨車正在排隊等候上貨。

曹衛東介紹,企業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二期項目,在明年春節之前,PET切片產能有望增加到每年10萬噸,非PET的造粒產能增加到5萬噸。

10萬噸的可樂瓶是40億個,這個很恐怖。」曹衛東說。

但現實情況是,每年全球廢塑料正在快速增加,回收利用率卻一直處於低位。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新塑料經濟》中的調查,如今塑料的使用數量是50多年前的20倍,但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約有6300萬噸廢塑料需要處置,其中回收再利用的廢塑料有1890萬噸,佔比30%,2018年廢塑料27%的總體回收利用率有所提升。

20201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印發,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其中一項基本要求是,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為導向,研發推廣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製品及替代產品,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汙染的新業態新模式。

曹衛東介紹,此前使用再生塑料作為產品包裝的企業,主要位於歐美、日本等「限塑令」實施較早的地區,例如聯合利華的相關產品中,有20%100%不等添加了再生塑料產品。

隨著國內「限塑令」的推進,很多大型企業也開始嘗試使用再生塑料材料。今年初以來,再生塑料材料的市場需求明顯增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從另一家再生塑料生產企業那裡得到了印證。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趕訂單,今年春節期間工廠仍然在加班生產,大年三十都沒有休息,即時是國內疫情較嚴重的那段時間,工廠也在加緊生產。

廢棄塑料瓶經加工之後成為塑料切片或顆粒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價格現倒掛 再生塑料價格達原生塑料2

一個廢棄塑料瓶進行回收後可以加工成塑料切片或顆粒,然後可用作原材料加工成塑料瓶。從理論上講,塑料能實現100%的回收再利用,對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這麼多年以來,再生塑料的推廣並不順利。

曹衛東介紹,經過測算,再生的PET碳排放量是原生塑料的三分之一,企業通過使用再生資源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在碳減排限制和企業社會責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有碳減排指標要求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使用再生資源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因為通過使用再生資源,可以實現碳減排,為企業發展騰出更大的空間。

但和原生塑料相比,再生塑料在品質上較差,為此各大企業也在不斷尋求突破。事實上,近年來部分企業生產出來的再生塑料品質已經較為接近原生塑料。不過更重要的掣肘是:再生塑料的價格遠高於原生塑料。

據了解,近年來,塑料瓶回收的價格持續走低,幾年前最高的時候回收一個塑料瓶能賣到0.2元,2018年回收價格已跌至0.1元/個,2019年再下跌一半,至0.05元/個,而到目前,每個回收塑料瓶的價格僅為0.02元左右。

奇怪的是,不斷走低的回收價格並沒有拉低再生塑料價格。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盈創一直在做飲料瓶回收,材質主要是PET。不過雖然塑料回收的價格持續走低,但再生塑料的價格並未相應下降,而是更多受到市場供需關係的影響。

常濤介紹,當前PET原生塑料的價格是每噸6000元左右,而再生塑料顆粒每噸要達到1萬多元,形成了明顯的價格倒掛現象。

對此,曹衛東解釋,原生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現在國際原油價格仍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約在40美元/桶左右,因此原生塑料的價格也相對便宜,只有6000元/噸左右。而當國際油價處於常年均價水平時,原生塑料的價格至少是8000元左右一噸。

「原生塑料和再生塑料之間的差距一般是30%~40%,但現在幾乎達到100%,不是再生切片變貴了,而是原生切片比以前便宜了。」曹衛東解釋說,這也是影響了再生塑料市場使用的一個問題,因為再生塑料的價格雖然也會受到石油價格的影響,但總體上更為平穩,一般維持在1萬多元一噸的水平。

一位再生PET行業專家介紹,由於受到環保的壓力,再生資源的價格如果比原生資源上漲30%左右,終端產品生產企業一般還是能接受的,但假設達到100%的漲幅,很多企業可能就接收不了。這也導致目前使用再生塑料的企業仍是以大企業為主,一些小企業的積極性並不高。

「相信隨著再生材料的普及,再生塑料使用量不斷增加,價格自然會下來。」上述專家表示,但在「限塑令」推出後,市場對再生塑料的需求也出現快速增加,由於價格出現了顯著的倒掛,有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雖然對外宣稱自己使用的是再生塑料,實際上卻在偷偷使用原生塑料代替再生塑料。

但在全球限塑令趨嚴的背景之下,企業紛紛採用再生塑料原料生產產品的包裝,市場需求很大。

上述專家表示,雖然行業內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阻力,但這主要還是緣於當前的價格倒掛太過嚴重,導致一些企業開始猶豫、徘徊,甚至是作假。但到最後,市場終究還是會回歸到正常趨勢,當再生塑料的利用未來日益規模化之後,價格肯定會逐漸回落。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自然就會看好這個行業,並進行投資。

一家塑料回收加工企業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併購提速 更多企業將進入塑料回收行業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8年曾發布報告稱,全球每年超過3億噸塑料垃圾流入環境中,對旅遊和漁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各種損失約130億美元。

常濤介紹,限塑令的初衷是先禁止一批塑料產品,比如塑料吸管等,與此同時再限制一批、可循環一批,在克服塑料帶來的汙染方面,這是解決汙染很好的辦法。

除了中國以外,歐盟、美國、日本等也都在推進實施「限塑令」,這也在塑料回收行業印發一系列備受關注的收購案。

比如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公司近年收購塑料回收公司Synova,此舉將擴大道達爾公司的塑料回收業務,並有助於控制塑料廢料。泰國石化巨頭因多拉瑪風險投資公司宣布,將收購波蘭一家塑料瓶回收公司IMP Polowat的所有股份。

記者了解到,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近幾年加大了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投入,包括回收處理塑料、金屬、電氣電子設備等廢棄物。

在塑料回收方面,威立雅通過收購、新建等方式,在全球尤其是亞洲不斷新上項目。截至2019年底,威立雅在全球的塑料回收已經超過50萬噸,未來兩年準備把塑料回收的產能從50萬噸再翻一番,達到每年處理100萬噸的規模。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執行會長黃曉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白色汙染」(塑料汙染)是對全球生態環境破壞最嚴重、影響也最廣泛的汙染形式之一。國內出臺的「限塑令」將有助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對於推動行業發展、促進經濟向綠色低碳模式轉型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他同時表示,「限塑令」限制的是使用一次性塑料,並不是禁止所有塑料產品的使用。從目前來看,加強塑料循環再利用是解決「白色汙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環保企業受政策影響較大,要跟著國家政策的指揮棒走。『限塑令』的出臺對於很多環保行業來說是一種機會,塑料的回收利用行業是很有前景的。」黃曉軍說,相信各級政府將來還會出臺很多配套政策,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跟進。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彪攝

相關焦點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限塑令」升級,無疑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影響。那麼台州現狀如何?一紙文件,又會在台州這個「塑料製品王國」掀起怎樣的波瀾?日前,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歐尚超市東海大道店,消費者在使用超市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市場:可降解塑膠袋供應提上議程「白色汙染」的危害眾人皆知,塑料汙染治理也早已提上日程。
  • 「禁塑令」來了,記者探訪我國最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
    近日,湖北之聲記者走進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位於武漢江夏區的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地探訪。公司生產車間,正全力生產走進公司生產車間,吹膜、印刷、制袋、分揀...每天,將有40萬個可降解塑膠袋從這條生產線上產生。華麗環保銷售經理劉娜介紹,這段時間,公司正在趕製一批購物袋的訂單。「周末都是不停機地生產,加班加點。
  • 最嚴「限塑令」激活需求 紙價起飛造紙股擴產搶「風口」
    隆眾資訊白板紙、白卡紙分析師趙澤慧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白卡紙價格上漲有多種因素,如2020年白卡紙市場無新增產能,但行業龍頭整合使話語權提升,市場呈現白卡紙替代白板紙大趨勢,以及消費量正增長,限塑令也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於白卡紙消費預期。
  • 限塑令引發可降解塑料原料價格大漲
    黃易透露,從今年年初開始,PLA的價格就一直居高不下,「Nature Works的貨也一直比較緊張,它一年的產能有限,但它的全生物降解效果也是頂尖的。」作為生產可降解塑料產品的主流原材料,PLA在市面上的紅火與2020年以來越發嚴格的「限塑令」有關。
  • 限塑令禁止使用塑料微珠?化妝品行業誰先「中招」
    相較於2008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意見》被業界譽為「史上最嚴限塑令」。不管是原料廠家,還是化妝品企業,都面臨著時間壓力下的巨大挑戰。因為該文件第三類淘汰類中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這是全球「限塑令」升級的又一裡程碑,標誌著我國化妝品市場更加規範化、國際化。
  • 造紙行業深度報告:限塑令機遇來臨,造紙行業準備好了嗎
    1)2008 年限塑令實行至今已 達 12 年,報告對限塑令頒布後國家及各省市的配套支持政策進行梳理,理清 全國各省市在限塑工作方面的推進效果,把握國家對限塑工作的政策導向和執 行進度。2)報告對新版限塑令帶來的塑料缺口和替代需求進行詳細測算,對造 紙行業在限塑令下的新機遇進行量化。得到面對新版限塑令下多領域的替代需 求,我國可降解塑料 2020 年存在供給缺口 1200 億個。
  • 2020中國塑料製品行業發展現狀多地出臺「限塑令」可降解塑料成新寵
    塑料製品在生活中最多見的是塑膠袋,而我國從2008年6月1日施行限塑令,在商場、超市及集貿市場等商品的零售場合,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在全國範圍截止生產及銷售,使用厚度>0.025毫米塑料購物袋.
  • 新版限塑令下的機遇和陷阱:潛在市場需求被誇大
    限塑令發布後,新成立的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近2.5萬家  新版限塑令啟動以來,看似巨大的潛在市場一度激發了國內塑料市場的熱情。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初至今新成立的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近2.5萬家。
  • 限塑令升級,2020年塑料行業還值得投嗎?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在2020年1月19號發布,《意見》指出,實施新版限塑令的主要目標在於,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 再生塑料行業2020弱勢運行 2021能否迎難而上
    塑料新料和再生料價格差價越來越小,甚至出現倒掛的現象,廢塑料企業幾乎無利潤可言。原油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石化行業的成本因素,作為塑料製品也不例外。 但是塑料製品處於石化產業鏈的較末端,作為離終端消費者較近的產品,對經濟環境有較高的敏感性,其價格除  受到石油價格的影響之外,與下遊行業的景氣度也有十分重要的關係。
  • 「限塑令」升級,可降解塑料能成為最終的解決之道嗎?
    此外,在今年年初,我國也出臺了一部關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文書,預計在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的餐飲行業將不再出現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可見,塑料運用在全球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而相關的可降解塑料、再生塑料等新型環保型塑料產業也隨之迎來了春天。
  • 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最嚴「限塑令」出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芳)一直以來,塑料製品汙染一直是環境汙染治理中的大難題。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毫無疑問,隨著最嚴「限塑令」的出臺,應對塑料汙染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
  • 限塑令實施11年:塑料吸管消耗量仍舊十分驚人
    目前,全球的塑料吸管消耗量驚人。在美國,每天有近5億根塑料吸管被丟棄,接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半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應加大對「限塑令」的宣傳,引導企業和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生產和消費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治理難題。中國的「限塑令」已經走過11個年頭,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等多種固體廢物的「洋垃圾」禁令實行也早已超過一年。
  • 「限塑令」密集出臺 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
    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   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
  • 限塑令倒計時!記者實探商超餐飲動向,除了可降解塑料,這個板塊也受益
    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隨著限塑令的推進,可降解塑料概念大漲。由於紙袋、紙杯為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重要替代物,造紙板塊也受益。12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多家商場超市、餐飲門店,並採訪了限塑令涉及的重點行業企業,了解塑料使用大戶們的現狀和應對計劃。
  • 江蘇升級版「限塑令」出臺,可降解塑膠袋廠家迎來火爆詢價
    現代快報訊(記者江楠張瑜趙丹丹文/攝)近日,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升級版的「限塑令」出爐。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南京已有超市在售可降解塑膠袋,每隻5毛到1.7元不等。可降解塑膠袋生產企業表示,最近商場、超市來詢價的特別多,而「限塑令」也帶火了生物可降解塑膠袋的原材料——聚乳酸,價格比去年漲了一倍,而且貨源緊缺。
  • 最嚴「限塑令」落地 可降解塑料發展未來可期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導 最嚴「限塑令」來了。 「別說北京了,就是你們老家農村那邊,都得用這種可降解的塑膠袋。」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附近京客隆超市一名收銀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 限塑令實施11年 「塑戰速決」不能只靠可降解塑料
    儘管我國的大超市已對塑料購物袋收費,但菜市場、小商超裡的超薄塑膠袋依然是免費使用的。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興起後,外賣、網購等成為了塑料使用大戶,這使得我國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消耗量不降反增。據外媒報導,印度總理莫迪近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會議上表示,印度將在幾年內向一次性塑料「說再見」,並將致力於開發環保的替代品以及高效的塑料收集和處理方法。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我國執行11年之久的「限塑令」,以及某些行業至今難改的我行我「塑」。目前,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共有近90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不同措施限塑,包括我國在內的15個國家和地區已明令限塑。
  • ...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滿負荷...
    原標題:實探限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滿負荷生產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
  • 探訪上海「新限塑令」實施首日 消費者自備購物袋逛商超
    談到「限塑令」,到虹口區家樂福曲陽店購物的張女士表示,「挺支持這個政策的,拒絕白色汙染,人人都有責任。」&nbsp&nbsp&nbsp&nbsp蘇寧易購一位銷售人員劉紅告訴記者,基本上都是建議消費者自帶購物袋。「從今天的情況看,差別並不明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消費者就自備了,從前臺購買購物袋的消費者並不是很多。我們也會經常提醒,一定要使用環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