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
健帆生物2020年收尾得頗不平靜。
這家血液灌流的龍頭公司,在2020年12月28日突遭自媒體市值風雲狙擊。市值風雲發表《〈自然〉雜誌用一篇「打臉專用文」暴擊了健帆生物用「誤導性陳述」編造的600億市值謊言》一文。文中對血液灌流的市場空間與適應症、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結合血液灌流療法的臨床有效性、血液灌流治療危重新冠患者的臨床有效性提出質疑。
對此,健帆生物在12月29日緊急回應,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不存在市值風雲文章中所提及的誤導性陳述行為,「市值風雲該篇報導以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的手法惡意攻擊公司,企圖誤導投資者,用心險惡、手法卑劣。」並列出了公司產品在救治新冠危重患者及治療尿毒症領域的有效性證明及臨床研究結果。
不過,這並不能阻擋健帆生物的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一路下挫。12月30日和12月31日,健帆生物分別下跌1.90%、1.88%。截至2021年1月6日收盤,健帆生物市值為592.78億元。
遭到質疑的血液灌流器是健帆生物的核心產品。2020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健帆生物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產品的銷售收入為7.8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0.75%,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且,該產品毛利率極高,可以媲美醫美行業的玻尿酸,2020年上半年達到88.46%,比上年同期增長0.57%。
一位北方三級醫院臨床醫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血液灌流並不是新興技術,其優勢是可以清除部分大分子物質,臨床上應用較多的領域是搶救中毒患者以及與血液透析聯合用於尿毒症患者治療。中信證券研報顯示,在尿毒症治療中,血液灌流的滲透率約為20%左右(按1支/月灌流頻次)。
就血液灌流的市場前景、能否讓尿毒症患者充分獲益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健帆生物董秘張明淵,並應其要求將採訪函發至公司郵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明星產品血液灌流器前景幾何?
血液灌流是血液淨化的一種手段。血液淨化即把患者血液引出體外,通過淨化裝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質、淨化血液,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目的,常用於尿毒症、危重症、急性中毒等患者的治療。
除了血液灌流,血液淨化的手段還包括血液透析、血液吸附、血液濾過、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以及由以上多種技術的聯合應用。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主流治療手段是血液透析,普通透析器可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以及部分中分子物質。在此基礎上,高通量透析器還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質,不過蛋白結合毒素清除率很低。
目前,健帆生物尚未披露血液灌流在血液淨化中的市場佔有率。健帆生物稱,血液灌流屬於新興醫療技術,之前在臨床治療上並未得到廣泛的運用。但就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該技術並不算「新」:早在1948年,國外學者即首次使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血液灌流來清除尿毒症毒素,而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對血液灌流用的吸附劑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不過,這麼多年來,血液灌流一直未被臨床醫生廣泛接受。
「血液灌流早些年就有。」上述臨床醫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比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優點是能清除部分大分子物質,比如有些毒性物質,所以解毒效果很好。
而對於尿毒症患者來說,常用的治療手段則是血液透析,是患者維持生命的剛性需求。相比之下,作為彈性需求,緩解透析併發症的血液灌流的滲透率並不高。中信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其滲透率僅為20%左右(按1支/月灌流頻次)。
不過,血液灌流的滲透率正在悄然上升。一位腎內科專家指出,如今,對於尿毒症患者的治療,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聯合使用已經很常見。根據《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上2010年底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在納入45例受試者的前瞻性研究中,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能更好地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減輕皮膚瘙癢症狀,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關於血液透析結合血液灌流的臨床有效性,健帆生物公告中亦有提及,其已發布了兩個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結果。一是由國家腎臟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解放軍總醫院陳香美院士發起並組織的「HA130 血液灌流器聯合血液透析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前瞻、隨機、對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這是全球首次血液灌流多中心RCT研究,納入440例受試者。
二是由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蔣更如教授發起並組織上海30家臨床中心開展的「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對維持性血透患者生存率影響的多中心、開放、隨機、平行對照研究」,納入1407例受試者。
健帆生物稱,上述兩項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健帆HA130血液灌流器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也可以防治透析併發症,低通量血液透析聯合健帆HA130血液灌流療效優於高通量血液透析等。但臨床研究的數據並未公開。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這種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的方法,與單純做血液透析相比較,在治療時間、經濟成本、耗材使用上究竟有沒有優勢,綜合來看,尿毒症患者能否從中充分獲益,仍需進一步研究。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患者單次血液灌流的價格約800-1000元,單次血液透析的費用約400-500元,價格相差一倍。
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5.5倍
目前,健帆生物在腎病灌流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0%。其競爭對手並不多,本土企業包括廊坊愛爾、康貝醫療、天津陽權,跨國企業包括瑞典金寶、日本旭化成、美國BD、德國貝朗。
中國血液灌流領域主要公司,頭豹研究院整理
在2020年半年報中,健帆生物對血液灌流器產品的未來的定位是:依託領先的科技優勢,發揮強大的營銷能力,研發生產系列化的血液淨化產品,專攻疑難危重疾病,不斷滿足臨床醫療需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所謂「領先的科技優勢」如何還未可知,不過健帆生物的營銷能力確實十分強大。目前,健帆生物的血液灌流器產品,已經覆蓋超5000家全國二級以上醫院,其中包括900餘家三甲級醫院,銷售隊伍達到1100餘人。
健帆生物採取的是經銷商買斷式的銷售模式。由經銷商向其採購產品,再銷售至醫院。這種模式在醫療器械領域較為常規,但往往會存在「帶金銷售」等灰色地帶,在高值耗材集採的衝擊之下,存在的空間將會愈來愈小。
而1100人的銷售隊伍,則主要進行學術推廣,以培育市場需求並指導用戶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術。學術推廣的方式包括:針對較大區域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省級學術交流會、區域專家講座、學術沙龍等大型推廣活動;針對區域的醫院會、科室會、操作培訓班等小型推廣活動;針對患者的科普教育活動等。
2020年上半年,健帆生物的銷售費用達到1.71億元,同比增長7.02%,佔營收的19.66%。其中,工資及福利費用為0.74億元,市場宣傳推廣費為0.58億元,差旅費為0.23億元,這三項佔了銷售支出的大頭。
對比高昂的銷售費用,健帆生物的研發開支則少得可憐。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研發投入僅為 3089.44 萬元,佔公司營業總收入的 3.55%,同比增長3.39%。對比同期銷售費用,研發開支無論是數額還是增速都遠遠落後,相差約5.5倍,研發人員也僅有200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健帆生物僅有13項專利獲授權,主要是含金量低的實用新型專利(8項)與外觀設計專利(5項)。國家知識產權局某專利審查員告訴本報記者,與發明專利相比,此類專利實用範圍小,創造水平低,對技術要求不高,又稱「小發明」或「小專利」。目前,國家對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僅實行初步審查登記制,以簡便的程序、較短的期限及較少的費用快速授予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
截至2020年6月,健帆生物共擁有授權專利203項,其中發明專利41項,實用新型 135專利項,外觀設計專利27項。
總結來看,主營業務滲透率不高,產品單一,研發投入薄弱,但健帆生物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十分耀眼。
自2016年8月登陸科創板至今,健帆生物股價已經漲逾10倍,市值達到579億元。數據顯示,2013-2019年,公司營收的複合年平均增長率高達近30%,2019年更是達到41%。今年前三季度,健帆生物營收13.15億元,同比增長35.42%,扣非歸母淨利潤5.99億元,同比增長57.37%,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有29.59%的增幅。
曾有資深投行人士研究後,對健帆生物的營收與淨利潤的穩定增長感到困惑。血液灌流的市場就這麼大,健帆生物研發投入不多,產品也基本上沒有快速的更新換代,為什麼能保持這麼高的增長率?如今,這個疑問仍待解答。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