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技術還是資本騙局?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能否撐起592億元市值?

2021-01-08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

健帆生物2020年收尾得頗不平靜。

這家血液灌流的龍頭公司,在2020年12月28日突遭自媒體市值風雲狙擊。市值風雲發表《〈自然〉雜誌用一篇「打臉專用文」暴擊了健帆生物用「誤導性陳述」編造的600億市值謊言》一文。文中對血液灌流的市場空間與適應症、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結合血液灌流療法的臨床有效性、血液灌流治療危重新冠患者的臨床有效性提出質疑。

對此,健帆生物在12月29日緊急回應,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不存在市值風雲文章中所提及的誤導性陳述行為,「市值風雲該篇報導以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的手法惡意攻擊公司,企圖誤導投資者,用心險惡、手法卑劣。」並列出了公司產品在救治新冠危重患者及治療尿毒症領域的有效性證明及臨床研究結果。

不過,這並不能阻擋健帆生物的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一路下挫。12月30日和12月31日,健帆生物分別下跌1.90%、1.88%。截至2021年1月6日收盤,健帆生物市值為592.78億元。

遭到質疑的血液灌流器是健帆生物的核心產品。2020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健帆生物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產品的銷售收入為7.8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0.75%,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且,該產品毛利率極高,可以媲美醫美行業的玻尿酸,2020年上半年達到88.46%,比上年同期增長0.57%。

一位北方三級醫院臨床醫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血液灌流並不是新興技術,其優勢是可以清除部分大分子物質,臨床上應用較多的領域是搶救中毒患者以及與血液透析聯合用於尿毒症患者治療。中信證券研報顯示,在尿毒症治療中,血液灌流的滲透率約為20%左右(按1支/月灌流頻次)。

就血液灌流的市場前景、能否讓尿毒症患者充分獲益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健帆生物董秘張明淵,並應其要求將採訪函發至公司郵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明星產品血液灌流器前景幾何?

血液灌流是血液淨化的一種手段。血液淨化即把患者血液引出體外,通過淨化裝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質、淨化血液,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目的,常用於尿毒症、危重症、急性中毒等患者的治療。

除了血液灌流,血液淨化的手段還包括血液透析、血液吸附、血液濾過、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以及由以上多種技術的聯合應用。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主流治療手段是血液透析,普通透析器可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以及部分中分子物質。在此基礎上,高通量透析器還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質,不過蛋白結合毒素清除率很低。

目前,健帆生物尚未披露血液灌流在血液淨化中的市場佔有率。健帆生物稱,血液灌流屬於新興醫療技術,之前在臨床治療上並未得到廣泛的運用。但就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該技術並不算「新」:早在1948年,國外學者即首次使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血液灌流來清除尿毒症毒素,而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對血液灌流用的吸附劑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不過,這麼多年來,血液灌流一直未被臨床醫生廣泛接受。

「血液灌流早些年就有。」上述臨床醫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比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優點是能清除部分大分子物質,比如有些毒性物質,所以解毒效果很好。

而對於尿毒症患者來說,常用的治療手段則是血液透析,是患者維持生命的剛性需求。相比之下,作為彈性需求,緩解透析併發症的血液灌流的滲透率並不高。中信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其滲透率僅為20%左右(按1支/月灌流頻次)。

不過,血液灌流的滲透率正在悄然上升。一位腎內科專家指出,如今,對於尿毒症患者的治療,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聯合使用已經很常見。根據《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上2010年底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在納入45例受試者的前瞻性研究中,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能更好地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減輕皮膚瘙癢症狀,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關於血液透析結合血液灌流的臨床有效性,健帆生物公告中亦有提及,其已發布了兩個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結果。一是由國家腎臟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解放軍總醫院陳香美院士發起並組織的「HA130 血液灌流器聯合血液透析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前瞻、隨機、對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這是全球首次血液灌流多中心RCT研究,納入440例受試者。

二是由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蔣更如教授發起並組織上海30家臨床中心開展的「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對維持性血透患者生存率影響的多中心、開放、隨機、平行對照研究」,納入1407例受試者。

健帆生物稱,上述兩項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健帆HA130血液灌流器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也可以防治透析併發症,低通量血液透析聯合健帆HA130血液灌流療效優於高通量血液透析等。但臨床研究的數據並未公開。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這種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的方法,與單純做血液透析相比較,在治療時間、經濟成本、耗材使用上究竟有沒有優勢,綜合來看,尿毒症患者能否從中充分獲益,仍需進一步研究。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患者單次血液灌流的價格約800-1000元,單次血液透析的費用約400-500元,價格相差一倍。

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5.5倍

目前,健帆生物在腎病灌流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0%。其競爭對手並不多,本土企業包括廊坊愛爾、康貝醫療、天津陽權,跨國企業包括瑞典金寶、日本旭化成、美國BD、德國貝朗。

中國血液灌流領域主要公司,頭豹研究院整理

在2020年半年報中,健帆生物對血液灌流器產品的未來的定位是:依託領先的科技優勢,發揮強大的營銷能力,研發生產系列化的血液淨化產品,專攻疑難危重疾病,不斷滿足臨床醫療需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所謂「領先的科技優勢」如何還未可知,不過健帆生物的營銷能力確實十分強大。目前,健帆生物的血液灌流器產品,已經覆蓋超5000家全國二級以上醫院,其中包括900餘家三甲級醫院,銷售隊伍達到1100餘人。

健帆生物採取的是經銷商買斷式的銷售模式。由經銷商向其採購產品,再銷售至醫院。這種模式在醫療器械領域較為常規,但往往會存在「帶金銷售」等灰色地帶,在高值耗材集採的衝擊之下,存在的空間將會愈來愈小。

而1100人的銷售隊伍,則主要進行學術推廣,以培育市場需求並指導用戶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術。學術推廣的方式包括:針對較大區域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省級學術交流會、區域專家講座、學術沙龍等大型推廣活動;針對區域的醫院會、科室會、操作培訓班等小型推廣活動;針對患者的科普教育活動等。

2020年上半年,健帆生物的銷售費用達到1.71億元,同比增長7.02%,佔營收的19.66%。其中,工資及福利費用為0.74億元,市場宣傳推廣費為0.58億元,差旅費為0.23億元,這三項佔了銷售支出的大頭。

對比高昂的銷售費用,健帆生物的研發開支則少得可憐。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研發投入僅為 3089.44 萬元,佔公司營業總收入的 3.55%,同比增長3.39%。對比同期銷售費用,研發開支無論是數額還是增速都遠遠落後,相差約5.5倍,研發人員也僅有200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健帆生物僅有13項專利獲授權,主要是含金量低的實用新型專利(8項)與外觀設計專利(5項)。國家知識產權局某專利審查員告訴本報記者,與發明專利相比,此類專利實用範圍小,創造水平低,對技術要求不高,又稱「小發明」或「小專利」。目前,國家對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僅實行初步審查登記制,以簡便的程序、較短的期限及較少的費用快速授予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

截至2020年6月,健帆生物共擁有授權專利203項,其中發明專利41項,實用新型 135專利項,外觀設計專利27項。

總結來看,主營業務滲透率不高,產品單一,研發投入薄弱,但健帆生物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十分耀眼。

自2016年8月登陸科創板至今,健帆生物股價已經漲逾10倍,市值達到579億元。數據顯示,2013-2019年,公司營收的複合年平均增長率高達近30%,2019年更是達到41%。今年前三季度,健帆生物營收13.15億元,同比增長35.42%,扣非歸母淨利潤5.99億元,同比增長57.37%,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有29.59%的增幅。

曾有資深投行人士研究後,對健帆生物的營收與淨利潤的穩定增長感到困惑。血液灌流的市場就這麼大,健帆生物研發投入不多,產品也基本上沒有快速的更新換代,為什麼能保持這麼高的增長率?如今,這個疑問仍待解答。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健帆生物:媒體報導相關內容與事實不符,保留追究相關當事人法律...
    每經AI快訊,健帆生物(SZ 300529,收盤價:71.06元)12月29日早間發布公告稱,健帆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注到市值風雲發布了《<自然>雜誌用一篇「打臉專用文」,暴擊了健帆生物用「誤導性陳述」編造的600億市值謊言》為標題的文章,質疑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產品及血液灌流技術在新冠肺炎重危患者救治中的有效性等。
  • 健帆生物2020年預計盈利超7.99億 加速滲透國內市場產品覆蓋5400家...
    經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健帆生物的經營業績預計實現7.64億元-8.78億元,同比預計增長46.39%-68.26%,與淨利潤增幅一致,說明公司的業績增長來自主營業務。  健帆生物表示,2020年,公司大力拓展市場,公司淨利潤增長源自產品銷量增長。  資料顯示,健帆生物是國內領先的血液淨化產品供應商,2016年完成上市。
  • 國內血液灌流的領軍企業,四季度扣非淨利大增57%,市場空間廣闊
    健帆生物:血液淨化龍頭Q4扣非淨利大增57%,超預期,腎病權威臨床數據剛剛發布,3大指標效果顯著健帆生物發布年報預告,預計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7.99億元-9.13億元,同比增長40%-60%;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46%-68%。健帆生物是國內血液灌流的領軍企業,其技術及產品逐漸獲得學界認可。
  • 佛山市博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抽檢不...
    【每日科技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9月16日,貴州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通告稱,為加強醫療器械質量監督管理,規範市場秩序,保障醫療器械產品使用安全、有效,貴州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佛山市博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4個批次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檢。
  • 盲盒撐起泡泡瑪特千億市值 潮玩行業「漲潮」
    原標題:盲盒撐起泡泡瑪特千億市值 潮玩行業「漲潮」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並一度突破千億港元市值
  • 連年虧損生物醫藥「獨角獸」,復宏漢霖能否撐起267億港元市值?
    身為國內生物醫藥「獨角獸」,復宏漢霖一直以來在生物類似藥、創新藥以及聯合療法上研究、開發與商業化進度都保持業內領先。今年以來,核心產品研發與商業化進程快速推進,賦予了復宏漢霖更高的價值。上市前的發行配售也實現了超額認購,最終定為49.6港元的IPO發行價。在全球發售完成後,市值達到267.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3億元。
  • 華東醫藥、健帆生物的投資邏輯,還有哪些好公司值得關注?
    上面四家公司其中有三家都是我寫過的,華東醫藥第一次寫是在今年的三月份,當時受到集採事件(阿卡波糖意外失標)的影響,當時市場反應過度,股價跌到了最低16元左右(精確復權後),並且市值在300億元左右徘徊了很久,所以我就連續寫了幾篇文章說華東醫藥被低估了,市場反應過度了。
  • 回購13.21億元股票 上汽集團能否回歸「車企市值第一」?
    新能源車企市值飆漲成風 上汽集團空有高盈利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企業格外受資本市場青睞。成立六周年的蔚來汽車,數次在今年迎來高光時刻,今年以來,蔚來市值先是超越寶馬、上汽等,之後又趕超戴姆勒,風光一時無兩。而號稱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比亞迪也在今年頻頻發力,繼2020年7月以2516.79億元總市值超過上汽集團的2232億元後,比亞迪成國內市值最高的車企,並且市值一路飆升,截至11月25日早間,比亞迪總市值突破5000億元將上汽集團甩在身後。
  • 5天蒸發2000億:造車"三劍客"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
    (原標題:5天市值蒸發2000億:新勢力「三劍客」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神話」?)
  • 5天蒸發2000億:造車新勢力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神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5天市值蒸發2000億:新勢力「三劍客」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神話」?自11月24日以來,蔚來、小鵬和理想股價分別累計下跌16.12%、24.82%和27.15%。近日,造車新勢力陸續公布了11月的銷售數據。
  • 市值衝破1600億港元!翰森製藥領跑港股醫藥股,高市值背後有何難題...
    截至9月6日,其最新股價為27.75港元/股,最新市值為1606億港元,已超過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市值,成為港股最大市值醫藥股。這隻與「醫藥一哥」恆瑞醫藥(600276-SH)有著「藥界夫妻店」稱號的新個股,能否被市場長期看好?
  • 安文琪主導抗體藥,690億市值華蘭生物何時交棒「女二代」?
    來源:一波說近幾年,藥界夫妻首富孫飄揚、鍾惠娟風頭太盛,以至於華蘭生物這家市值690億元左右的上市生物製藥公司常處於「默默無聞」狀態。也正因安康、安文琪父女過於低調,以至於提起豫企中堅,常掛嘴邊的已是「養豬狀元」牧原股份的秦英林、錢瑛夫婦。
  • 【熵周刊】醫健領域現「聯姻」熱潮 洗牌後行業將迎資本大戰
    以下為健康界本期(9月5日—9月11日)整理收錄的投融資資訊:1.貴州百靈5000萬受讓魏於全基因藥物技術9月5日晚公告,貴州百靈以5000萬元,受讓了成都恩多施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擁有的一種「重組人內皮抑素腺病毒注射劑(EDS01)技術」。
  • ...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狂歡不再,但泡沫仍存。(21世紀經濟報導...
    【蔚來小鵬理想5天市值蒸發2000億:新勢力「三劍客」拿什麼撐起萬億市值「神話」?】近日,造車新勢力陸續公布了11月的銷售數據。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持續創造新的月銷記錄,中概股造車新勢力「三劍客」繼續穩居第一陣營。不過,在12月1日公布銷量數據之後,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股價下滑幅度卻均超過了10%。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選擇難題待解:技術、資本、成本
    那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究竟能否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實現全面自主化的突破口?行業內存在哪些難題與瓶頸?所謂的「彎道超車」是拼命還是「取巧」? 理論基礎:功率半導體激活增長空間 要回答以上問題,首先要對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碳化矽、氮化鎵、金剛石等,又被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 全球生物醫藥最大股權投資即將誕生,高瓴資本再次創造歷史
    截止7月13日收盤,健康元股價為18.37元/股,市值為357.76億元。連續八次投資百濟神州,全球生物醫藥最大股權投資即將誕生高瓴資本在一級市場的生物醫藥布局肇始於百濟神州。高瓴很早就成立了專業的生物醫療行業投資團隊,對醫療行業中的細分領域進行持續研究,重點關注生物技術、創新藥研發、海外創新藥和醫療服務的引進,挖掘處於快速成長中的優秀生物醫療企業,同時大力支持擁有一流技術的頂尖華人科學家回國創業。
  • 2020中國公司市值500強榜單新鮮出爐,59家醫藥公司上榜(附榜單)
    按照企業類型來看,中國公司市值500強公司依然集中在醫藥生物、金融、信息技術、電子等行業。其中就醫藥生物行業來看,根據筆者粗略統計,共有59家醫藥公司上榜,包括恆瑞醫藥、邁瑞醫療、阿里健康、藥明康德、瀚森製藥、長春高新、愛爾眼科、藥明生物等。
  • 兩座中部名城資本新動能較量:武漢電子、通信優勢仍處上行周期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發現,無論是從城市GDP,還是從已上市企業數量來說,武漢都表現出明顯優勢,2019年,鄭州市GDP為11589.7億元,武漢則是16223.21億元,同時,武漢上市公司數量是鄭州的兩倍有餘。有著九省通衡之稱的武漢,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也讓武漢成為中部城市的佼佼者。
  • 華蘭生物市值蒸發超500億 擬將疫苗板塊分拆上市便宜了誰?
    這是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蘭生物」,002007.SZ)董事長安康在今年「兩會」期間說的話。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襲擊」,讓整個社會都對新冠疫苗充滿期待。3月份,華蘭生物就對外宣布研發新冠疫苗的好消息,並且還是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技術路徑同步進行。
  • 螞蟻能否撐得起超萬億市值?
    此外,安信證券在2018年4月的一份研報中,採用上市公司的平均用戶市值和P/E倍數分析螞蟻集團的估值,若按平均用戶市值法計算,截至2018年4月12日,Paypal和騰訊每用戶市值分別約為391美元和487美元,考慮到螞蟻的發展水平相對更早期,採用二者每用戶市值平均值的70%得到每用戶市值約307美元,最終螞蟻集團的估值為159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