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自然》:真沒想到,分子伴侶還能用來治療帕金森病?

2020-11-29 騰訊網

▎學術經緯/報導

帕金森病是一類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這些患者的神經細胞裡,往往能看到一類叫做路易小體(Lewy bodies)的結構,裡頭是α突觸核蛋白的積聚。如何針對這類蛋白,避免路易小體的產生,也是帕金森病治療領域的一個熱門方向。

今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歐洲的論文。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 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的科學家們發現,人體裡有一類蛋白可以為我們保駕護航。一旦這類蛋白的「保鏢能力」出了問題,就會促進α突觸核蛋白的積聚,以及路易小體的誕生。

說到這類蛋白,我們都不陌生。它就是在蛋白質摺疊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子伴侶蛋白(chaperone proteins)。在健康的人類細胞裡,α突觸核蛋白周圍總能找到分子伴侶蛋白,後者能協助前者維持自己的功能。為了研究兩者之間的結合會如何影響到α突觸核蛋白的積聚,研究人員們做了系統的分析。

缺乏分子伴侶,會讓蛋白出現錯誤摺疊和積聚(圖片來源:Medievalpacman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利用頂級的核磁共振技術,我們發現了分子伴侶蛋白與α突觸核蛋白結合的特定模式,」本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Sebastian Hiller教授說道:「這不是一種固定的結合,而是一種動態的結合,一直會發生變化。

具體來看,研究人員們發現6種高度多樣化的分子伴侶,能夠識別α突觸核蛋白上的一個經典區域,其中包括該蛋白的N端,以及Tyr39周圍的序列。兩者之間的結合能夠阻礙α突觸核蛋白進行積聚。

相反,如果阻礙α突觸核蛋白與其中幾類分子伴侶(比如HSC70,以及HSP90的家族成員)的結合,會導致前者出現瞬時的膜結合。這種變化會讓α突觸核蛋白發生重定位,移動到細胞內的線粒體中。而線粒體正是細胞內的「發電廠」。這些不速之客會破壞線粒體的功能,讓細胞發生損傷。事實上,過去科學家們在路易小體裡,也的確找到了來自線粒體的膜片段。

這個發現有望讓我們找到減少α突觸核蛋白積聚的方法(圖片來源:Suraj Rajan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研究人員們也確信,α突觸核蛋白的Tyr39位點是與分子伴侶結合的關鍵。因為如果該酪氨酸出現磷酸化,就會直接影響兩者之間的結合,進而促進路易小體的誕生。這也能夠解釋,為何一些蛋白激酶看似與帕金森病有關。

「我們的工作對分子伴侶的功能提出了疑問。以前我們以為它只是幫助蛋白摺疊成應有的形狀,」Hiller教授說道:「分子伴侶的作用不僅僅是協助蛋白摺疊。它們就像影子一樣,還會通過與多種蛋白的靈活結合,控制細胞內的進程。」

在論文的摘要中,研究人員們指出,他們的研究揭示了α突觸核蛋白的一個重要調控機制,有望為帕金森病的治療與預防帶來新的思路。

本文題圖來自Pixabay。

參考資料:

[2] Molecular bodyguards against Parkinson's disease, Retrieved December 4,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2/uob-mba120319.php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能改善運動功能的分子 為治療帕金森病帶來新希望
    帕金森病的進展與大腦中多巴胺的生產受到影響有關,因此,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可以增加這種關鍵神經遞質的供應的技術上。哈佛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種分子,在這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它們能促進帕金森病小鼠體內多巴胺的產生,並因此大大改善了它們的運動功能。
  • 分子伴侶調節α-突觸核蛋白
    分子伴侶調節α-突觸核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1:16:14 瑞士巴塞爾大學Sebastian Hiller、Björn M.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我母親最近幾年動作越來越慢,嗅覺還失靈了,沒想到她這是得了帕金森病。」11月4日,李女士將母親趙阿姨送到醫院治療。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帕金森病的突出表現為抖、慢、僵,患者的運動速度和幅度下降,行為動作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的早期就診率較低,誤診率較高。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提升疾病認知 提倡早診早治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展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起病隱匿,初期症狀往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相比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常見慢性病管理的日趨成熟,有著中老年人健康「第三殺手」之稱的帕金森病卻沒這麼「幸運」,公眾對帕金森病了解有限,就診率和確診率仍普遍偏低。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通過基因改造西紅柿來產生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
    通過基因改造西紅柿來產生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2020-12-10 21: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科學家對西紅柿進行了基因改造,以產生L-DOPA,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日本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 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1/3084
  • 中藥能治療帕金森病嗎?
    患者問,我媽媽今年68歲,得帕金森病已經有五年多了,四年前開始吃森福羅和美多芭,生活能夠自理。最近聽說中藥有效果就想試下中藥治療,已經開始喝中藥和針灸。同時帕金森藥量減量,由原來的每日森福羅一片半、美多芭三片總量分三次服用,減少為每日早晨一次性服用美多芭一片,森福羅半片。
  •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但如果患者沒能得到及時和合理的治療,很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殘,最後出現如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可能會威脅到生命的併發症。」前不久,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帕金森及運動功能障礙學組聯合美敦力發起「擁抱鬱金香」項目啟動儀式上,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老年神經科主任王振福如是說。
  • PNAS:天然化合物角鯊胺有望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
    2017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據科學家報導一種天然化合物能夠通過阻斷導致帕金森病的分子途徑從而抑制毒性物質的產生。這些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叫做角鯊胺的化合物有望得到多種途徑開發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角鯊胺發現於20世紀90年代,是一種存在於角鯊科動物體內的類固醇物質。科學家通過合成更安全的類似物,曾將這種化合物用於癌症和眼部疾病的臨床試驗,目前一項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試驗正在計劃當中。
  •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2020-07-03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醫可以治療帕金森病嗎?看了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為什說中醫藥可治療帕金森?首先,中醫對帕金森的認識理論正確。中醫認為,帕金森脾腎造成,是氣滯血淤造成。 中醫對帕金森病的認識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特徵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及姿勢步態異常,以及認知和精神障礙及睡眠障礙、抑鬱、便秘等,是一種多發於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 我國人群患病率為190/100000,男性 高於女性,好發年齡在60~80歲。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據悉,這是世界首批基於配型開展的多能幹細胞分化細胞臨床移植研究項目,其中的帕金森病項目是全球首個基於配型使用的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簡而言之,這兩個項目是分別用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出的神經前體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來治療帕金森病和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 科學運動有益帕金森病的治療
    目前,這方面研究很多,像Daniel Corcos、Christopher Hass和David Vaillancourt的阻力訓練對帕金森病影響的研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介紹的太極可作為治療平衡問題手段的研究。
  • 腦病科專家談中醫如何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作為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相對控制症狀,即藥物治療為對症、終身服藥,作為中醫臨床醫師,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對長期西藥治療缺乏耐心、信心而尋求中醫藥治療的帕金森病的患友。下面我們就請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副主任王信海副主任醫師來談談帕金森病的中醫藥治療。
  • 9個帕金森自測表現,儘早發現帕金森病症狀
    目前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並且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帕金森病不再是個陌生詞彙。但是很多患者都不能在發病初期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主要是很多老人在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的情況下首先歸咎於是年紀大的因素,沒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下面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帕金森篩查問卷,9個小問題,可幫助儘早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 美國研究發現眼淚可用來診斷帕金森病:一蛋白質是常人5倍
    (觀察者網註: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我國6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約是1.7%。即使帕金森病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徵,但仍是一種相當難鑑別的疾病,特別是在其早期階段。)
  • 中醫治療帕金森究竟怎麼樣
    帕金森病越早發現,越早幹預和治療,效果越好。但醫療難點就在於早期難以發現和確診。事實上,第二階段的臨床前期和第三階段的前期人群都已屬於高危人群。目前尚無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採用正確治療方法確實可大幅度緩解症狀,使患者能夠獨立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 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西紅柿來產生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重要藥物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對西紅柿進行了基因改造,以產生L-DOPA,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研究人員認為,在獲得合成藥物受到限制的地區,這種創新可能是一種更容易和更便宜的生產基本藥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