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詩人。曹操流傳至今的詩有22首,有四言詩、五言詩、雜言詩三大類,數量大約各佔三分之一,但是,曹操成就最大的,還是四言詩,所以我便以曹操的四言詩為例,介紹一下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
四言詩是我國古代最早一種詩歌體式,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以四言詩為主,風、雅、頌中,四言詩是基本體式。而在先秦兩漢的其他著作中,四言詩也是詩歌的主體,由此可見,四言詩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一直都是詩歌的「主流」。
而春秋戰國以後,四言詩開始漸漸衰落,其他詩體逐漸興起,包括楚辭、五言、七言等,而四言詩,雖然創作者甚多,可是均逃脫不了《詩經》的窠臼,甚至很多都是毫無特色的人云亦云,直到——建安時期的曹操登上文壇。
在《詩經》八百年後,是曹操重新將四言詩的創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曹操四言詩的成就,超越了秦漢時期,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沈德潛曾評價說:「曹公四言,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這一評價是非常中肯的。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其許多著名的四言詩,如《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
第一,沉鬱起伏,感情非常豐富。曹操的詩歌,大多跌宕起伏,情感充沛,比如《龜雖壽》這首詩,全詩十二句,三換其韻,每一韻都轉出了新的內涵,整篇布局清晰明了,節奏感很強,非常有感情。再比如,《短歌行》整篇均鏗鏘有力,韻律和諧,隨著換韻的變化,將感情充分表現了出來,激情澎湃,非常具有感染力。
第二,意境雄渾開闊,語言沉雄質樸。曹操的詩,意境和語言均佳,比如《觀滄海》這一首,寫詩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事,採用質樸的語言,寫最開闊、雄渾的意境,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將一幅蒼茫的海景圖表現的淋漓盡致,好像日月星辰全在大海之中,體現了曹操那種俯仰天地的廣闊胸襟。
第三,對於《詩經》的繼承和創新。曹操的詩歌,有很多句子,都是直接「抄」自《詩經》,但是詩人卻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與自己的詩歌感情融為一體,不僅新穎別致,而且很能表現自己的感情,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等,均是來自《詩經》,可是卻非常恰當地表現了曹操那種虛懷若谷、求賢若渴的感情基調,極有韻味。
最後,摘錄一首曹操非常著名的《短歌行》,如下,以便讓大家和我所說的這三種特點相對照,詩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