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八百年後,四言詩第一人:曹操的詩歌有什麼特點?

2020-12-05 詩詞曲精品齋

曹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詩人。曹操流傳至今的詩有22首,有四言詩、五言詩、雜言詩三大類,數量大約各佔三分之一,但是,曹操成就最大的,還是四言詩,所以我便以曹操的四言詩為例,介紹一下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

四言詩是我國古代最早一種詩歌體式,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以四言詩為主,風、雅、頌中,四言詩是基本體式。而在先秦兩漢的其他著作中,四言詩也是詩歌的主體,由此可見,四言詩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一直都是詩歌的「主流」。

而春秋戰國以後,四言詩開始漸漸衰落,其他詩體逐漸興起,包括楚辭、五言、七言等,而四言詩,雖然創作者甚多,可是均逃脫不了《詩經》的窠臼,甚至很多都是毫無特色的人云亦云,直到——建安時期的曹操登上文壇。

在《詩經》八百年後,是曹操重新將四言詩的創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曹操四言詩的成就,超越了秦漢時期,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沈德潛曾評價說:「曹公四言,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這一評價是非常中肯的。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其許多著名的四言詩,如《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

第一,沉鬱起伏,感情非常豐富。曹操的詩歌,大多跌宕起伏,情感充沛,比如《龜雖壽》這首詩,全詩十二句,三換其韻,每一韻都轉出了新的內涵,整篇布局清晰明了,節奏感很強,非常有感情。再比如,《短歌行》整篇均鏗鏘有力,韻律和諧,隨著換韻的變化,將感情充分表現了出來,激情澎湃,非常具有感染力。

第二,意境雄渾開闊,語言沉雄質樸。曹操的詩,意境和語言均佳,比如《觀滄海》這一首,寫詩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事,採用質樸的語言,寫最開闊、雄渾的意境,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將一幅蒼茫的海景圖表現的淋漓盡致,好像日月星辰全在大海之中,體現了曹操那種俯仰天地的廣闊胸襟。

第三,對於《詩經》的繼承和創新。曹操的詩歌,有很多句子,都是直接「抄」自《詩經》,但是詩人卻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與自己的詩歌感情融為一體,不僅新穎別致,而且很能表現自己的感情,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等,均是來自《詩經》,可是卻非常恰當地表現了曹操那種虛懷若谷、求賢若渴的感情基調,極有韻味。

最後,摘錄一首曹操非常著名的《短歌行》,如下,以便讓大家和我所說的這三種特點相對照,詩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相關焦點

  • 詩詞那些事:詩歌《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先秦時還不叫《詩經》,而是稱《詩》或《詩三百》。據傳此書為孔子所編訂,在西漢時,被奉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 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
    文丨曹鏡明題丨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鼠年說鼠:《碩鼠》不如《官倉鼠》,興亡都是百姓苦!《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不光被孔子評價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即便是外國藝術家比奧也推崇道:「(《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的最出色的風俗畫之一,也是一部真實性無可爭辯的文獻。」可見《詩經》能夠從古代流傳下來,首先還是要得益於自身作品的質量,由此博得文人墨客的喜愛。
  •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現在很多人,不明白古體詩和近體詩是什麼,多數人有個錯誤的認識,誤以為民國以後的詩叫近體詩,清末以前的詩是古體詩。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談起「山水田園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寄情於山水的詩歌描寫方法,是由東晉時期的「隱士」陶淵明首創。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這個詩歌派別中除了陶淵明之外,還有被譽為「二謝」的謝靈運和謝朓。
  • 詩歌是什麼呢?(詩論)
    百度上有精準的定義文學是形象的,要用形象來回答真的很難詩歌的內核,究竟是什麼?*「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以四言為要我猜想,應是2/4拍有一句話叫做「一詠三嘆」一個曲調反覆詠嘆(這個「三」,是多次的意思)詩三百,有很多雙聲疊韻的詞語音樂性很強,反覆歌唱詩歌的押韻,已經形成現在的歌曲,也有韻腳每一句歌唱,都落回這個韻腳
  • 純美可愛的小鹿,為何頻繁出現在古代詩歌中?
    以古代詩歌為例,無論是上古先民的真情詠唱《詩經》,還是蓬勃發展的盛唐詩歌,小鹿意象都極為獨特而又豐富。因此探究鹿意象在古代詩歌中的多重內蘊,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詩經》以及盛唐詩歌背後的文化內涵。意象,即創作者通過自己獨特的情感活動,根據某一客觀事物創作出來的,帶有某種特殊含義或文學意味的藝術形象。
  • 《詩經》裡最美的一十二句,字字生香,百讀不厭!
    《詩經》也名《詩三百》,成書在春秋中葉,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高深難懂,它充滿生活氣息,它質樸地將人間的喜怒哀樂都融進了詩歌裡。《詩經》中最美的句子·第三句「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出處:詩經·王風·採葛賞析:那個去採蕭的姑娘啊,我只要一天看不見她,就好像隔了三個季度那麼久。
  • 莊姜:《詩經》中驚豔了千年的美女,她的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
    一部《詩經》,是那個時代社會人文風情的寫照,描繪的是詩經時代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詩經》多領域、多維度的描寫中,當然少不了對女性的描寫,女性自古以來就是詩歌中被讚美的對象,對女性的美的描寫也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詩經》也不會例外。從《詩經》中描寫的女性,我們可以看到詩經時代人們的審美觀。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短歌行》裡竟然還藏有一篇詩歌?
    前面文章說到,短歌行中的這句是引用了詩經中《子衿》的句子,我們已經對原文進行了鑑賞,那麼短歌行下面這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同樣是出自於《詩經》,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首《鹿鳴》。詩歌大意: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蘋。我有高貴的賓客,相邀彈瑟又吹笙。吹笙鼓簧悅賓客,禮品成筐送上來。眾位賓客關愛我,為我指路多廣闊。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我有高貴的賓客,品德高尚聲名好。
  • 《詩經》:236個成語,漢語中最美的歌詞,文學大家的高評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產生於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共計詩歌305首,又叫「詩三百」。現在我們看到的「詩歌」,嚴格的說,是「歌詞」。在古代,這些「歌詞」是用來傳唱的,配有音樂和舞蹈。一般用在詩歌開頭,可以與詩的內容有關,也可以無關。《詩經》的一些特點1、《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也稱為四言詩。讀起來郎郎上口,很多成語也出自於此。比如: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如履薄冰、天作之合、高山仰止、信誓旦旦、膚如凝脂、衣冠楚楚等。
  • 詩歌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它究竟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其它所有文學體裁的特點,都能在詩歌中找到影子。許多經典戲劇的唱詞非常凝練,具有濃烈的詩情畫意,元代戲劇大師關漢卿(1234年——1300年)和王實甫(1260年——1336年)兩位,他們許多劇本的唱詞本身就是詩歌,如,王實甫在《長亭送別》中有這樣一句唱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句唱詞中的「緊」和「醉」兩字用得很靈活,簡直是神來之筆。
  • 全國2018年4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考試真題
    《詩經》7、劉向奏疏文的共同特點是A.自然清麗,悠然自適 B.反覆詰難,富於激情C.結構嚴整,邏輯清晰 D.氣度宏偉,韻律諧和8、仲長統《昌言》的創作特點是A.訐直深刻 B.通俗淺切C.引經據典 D.形象生動9、《吳越春秋》產生的年代是A.春秋時期 B.戰國時期C.東漢時期
  • 全國2003年4月自學考試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真題
    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尚書》中關於原始初民模仿動物而歌唱的記載是( )A.賁如,皤如,白馬翰如 B.士刲羊,無血C.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閥2.《詩經·七月》是( )A.愛情詩 B.戰爭詩 C.農事詩 D.怨刺詩3.
  • 《詩經》與《奧德賽》中的自然和自然意象
    可以這樣說,所有這些「道」「氣」「有機體」的概念,甚至我們之前提及的創造神話,唯有在晚於《詩經》的中國文獻中才能見到,因此這些思想很可能與眼下所討論的儒家和道家產生之前的時代沒有什麼關聯。當然,《詩經》確實沒有包含任何與創造有關的故事。正如中國的第一部通史《史記》那樣,《詩經》描繪了一個以傳說的文化中的英雄為開端的世界,而不是一個從宇宙誕生開始的世界。
  • 3000年前中國就有流行歌曲,皇帝靠它了解民情,部分作品傳承至今
    詩經裡的詩歌是誰所作?這個問題是所有人接觸詩經後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到現在是有了準確答案。詩經並不是單個人的作品集,而是一本集大家的合集。所以如果去追溯某一首詩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了。這些詩歌的來源,有可能是民謠,有可能是當地的故事改編,有可能是一件真實事件改編等。在周代有一種官,名叫:採詩官。
  • 曹操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原因在於兒子們的這些特點
    但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徵戰張秀,張秀因不能敵而投降,但曹操偏愛張濟的妻子,並且有意秘密殺掉張秀,張濟與張秀是兄弟,張秀因不堪受辱再次突然反叛,曹軍猝不及防,曹操被大軍圍困,危在旦夕,此時曹操長子曹昂,與曹操的愛將典韋,一起衝入敵陣,奮力廝殺,曹操乘機殺出重圍,然而曹昂和典韋都不幸戰死,曹操痛心疾首,親自悼念典韋,並將曹昂下葬。這樣曹操就失去了長子,立世子的事情只能日後再議。
  • 上完網課返校後,學生背不出書來怎麼辦?
    極少數學校有在網課期間設立早讀課,即便設立了也難以監管,可謂形同虛設。朗讀在語文學習中,尤其在詩歌學習中,發揮的作用遠超我們想像。在校學習時,一個星期至少有兩節語文早讀課。有的時候未發現其重要性,沒有時才覺悟其至關重要。朗讀不僅有助於背誦詩文,還是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有效途徑。
  • 《詩經》中最浪漫唯美的10大名句,句句讓人心動不已!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相傳最早有3000多首詩,後經孔子刪減和編纂,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305篇。孔子不但刪詩、編詩,他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之說,也是相當經典。
  • 《詩經》4大藝術特色: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語言形式上的美
    長期以來,《詩經》一直受到很高的評價,除了它具有很珍貴的史料價值,是重要的研究古音韻的資料以外,還與它藝術上的特點有關。這些藝術特色,對我國兩千多年的文學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詩經》有哪些藝術特色呢?第一,它具有很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