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分子「夾住」分子內單元實現核酸適配體功能獲得性活化

2020-11-29 科學網

通過小分子「夾住」分子內單元實現核酸適配體功能獲得性活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6:52:15

廈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楊朝勇課題組在小分子誘導的核酸適配體活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年11月18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了這一成果。

點擊反應是一種常用於實現富有挑戰性的生物相關模塊間偶合的途徑,其優點包括高反應活性、高生物正交性以及容易合成等,大大提高了產生功能明確的分子的速度。受點擊反應的啟發,該課題組提出了「夾住的適配體」的概念,即通過一個人工合成的、與DNA錯配結合的小分子(分子膠水,Z-NCTS)「夾住」核酸序列中預設的CGG/CGG序列,以調控核酸適配體的結合能力。

課題組還研究了由Z-NCTS分子介導的、面向表皮細胞粘附分子的「夾住的適配體」的從頭篩選。生成的「夾住的適配體」分子可以通過Z-NCTS「夾住」兩個CGG位點改變兩條鏈的雜交狀態,實現無結合活性和有結合活性兩種狀態間的高效切換。

實驗和仿真結果表明,「夾住的適配體」具有理想的結合熱力學和調節細胞粘附的能力。由於這種優越的活化機制和結構多樣性,「夾住的適配體」在生物傳感、成像、根據外部條件調控基因和細胞行為以及藥物傳遞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附:英文原文

Title: Activation of Aptamers with Gain‐of‐Function by Small‐Molecule‐Clipping of Intramolecular Motifs

Author: Mengjiao Huang, Tingyu Li, Yuanfeng Xu, Xinyu Wei, Jia Song, Bingqian Lin, Zhi Zhu, Yanling Song, Chaoyong James Yang

Issue&Volume: November 18, 2020

Abstract: Click reaction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hallenging task of biology‐oriented modular conjugation, have the advantages of high reactivity, excellent orthogonality, and synthetic accessibility, and they accelerate the generation of molecules possessing well‐defined functions. Inspired by click reactions, we propose the concept of 「clipped aptamers,」 whose binding affinity is regulated by the "clip"‐like 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a synthetic DNA‐mismatch‐binding small molecule (molecular glue, Z‐NCTS) and the preset CGG/CGG sequences in nucleic acid sequenc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a Z‐NCTS‐mediated de novo selection of 「clipped aptamers」 against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The generated 「clipped aptamers」 can achieve the efficient transition from a binding inactive state to an active state by clipping of Z‐NCTS with two CGG sites, which otherwise would not hybridize.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clipped aptamer」 had ideal binding thermodynamics and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cellular adhesion. Because of this superior activated mechanism and structural diversity, 「clipped aptamers」 hold great potential in biosensing, imaging, conditional gene‐ and cellular behavior‐regulation, and drug delivery.

DOI: 10.1002/anie.202013570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3570

相關焦點

  • 精誠所至——第四屆中國核酸適配體學術研討會驚喜連連
    在SELEX流程中,基於毛細管電泳技術應用,實現蛋白親和力快速評價,蛋白質和核酸高效一步快速反應及複合物分離,多輪篩選次級庫的親和力表徵。 利用所建立的毛細管電泳法,可通過1-3輪篩選獲得高親和力和特異性的蛋白質的核酸適配體,篩選周期在10-30天(含高通量測序)。
  • 【收藏】核酸適配體會議精彩回放出爐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團隊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了N蛋白與S蛋白的適配體。分析核酸適配體目前遇到的瓶頸,推薦大家在篩選的時候需要考慮應用的條件,儘可能在複雜體系中進行篩選,並具體以N蛋白和S蛋白適配體篩選為例,分析了遇到的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法。最後深入分析了目前適配體產業鏈發展遇到的問題。當下需要在獲得優質適配體的基礎上,開發出能真正走向實用的產品。
  • JACS:核酸適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研究的技術上,發展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獲得了核酸適配體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這對理解核酸適配體與靶分子作用的結構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並為核酸適配體的修飾和應用提供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
  • 【納米】基於DNA摺紙的核酸適配體納米陣列用於血液透析中的高效可逆抗凝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團隊設計製備了一種DNA摺紙納米結構,通過引導控制抗凝核酸適配體的排布,構建得到一種穩定、高效、安全、可快速解毒的納米抗凝劑。作者利用DNA摺紙技術構建長方形納米結構,通過位點控制,將凝血酶核酸適配體雜交組裝到納米結構表面,形成陣列排布,且適配體的種類、位點分布和密度均可調整。這種納米抗凝劑能有效識別結合凝血酶,穩定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產生抗凝血的效果。
  • 分子對接教程 | (5) 配體小分子的預處理
    | (1) 軟體安裝準備分子對接教程 | (2) 選擇合適的蛋白受體分子對接教程 | (3) 配體分子文件格式轉換分子對接教程 | (4) 蛋白受體文件的預處理前面介紹了蛋白受體文件的預處理,這裡處理小分子就簡單多了。
  • 研究發現環狀RNA適配體的高效表達方法
    RNA適配體是一種短RNA,可通過結合細胞內的分子或蛋白質調節細胞內進程。儘管RNA適配體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但它並沒有其他RNA技術廣泛應用,主要問題是它們不能高濃度表達,從而不能有效調節蛋白質功能,同時也阻礙了RNA裝置,例如RNA代謝物生物傳感器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應用。通常,基於RNA的生物傳感器是通過融合適配體來構建的,這些生物傳感器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無法檢測到螢光信號。基於以上現狀,Samie R.
  • 告別孤獨:新技術為蛋白尋找小分子配體
    這一期的《細胞》雜誌發表一篇化學生物學大牛Cravatt及合作者發表的一篇為蛋白尋找小分子配體的文章。這個研究使用兩個關鍵技術,只篩選了14個分子片段就為一千多個以前沒有已知小分子配體的蛋白找到配體。利用這兩個技術和只有450個片段的小化合物庫他們還找到一個控制脂肪合成的關鍵靶點。
  • 99個可溶性配體靶點及291款相關藥物梳理
    近5年來,獲得FDA批准的配體靶向藥物增加了一倍,達到34種。而經過臨床驗證的配體靶向藥物也增加了一倍,達到22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是主要可溶性靶點(70%),炎症,自免疾病,癌症和眼科疾病是已獲批配體靶向藥物的主要治療領域。
  • 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的小分子配體及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開發
    作者針對2020年世界流行的COVID-19,通過分析其基因組結構特徵,開發了可以通過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影響病毒移碼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時以此小分子為基礎發展了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通過細胞核糖核酸酶破壞病毒基因組,證明SARS-CoV-2 RNA基因組也是一類可成藥靶點。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細胞中的各種信號轉導過程決定了細胞的命運,也直接關係到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疾病的病理過程,針對「細胞是如何進行信號轉導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化學生物學研究有著巨大的空間,並由此確定了以化學小分子探針為工具,通過對信號轉導通路的探測、監控,以達到解析這一複雜生命網絡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目的。
  • 矽-羅丹明適配體用於活性菌中RNA的共聚焦超解析度成像
    雖然已經開發出了少量跨越可見光波長區域的發光適配體,但據報導,這些適配體都還不能與先進的超分辨技術兼容,這主要是由於其小分子螢光體的光物理特性較差。德國海德堡大學的Murat Sunbul團隊和Andres Jschke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結合了矽羅丹明(SiRs)的發光RNA適配體(SiRA),利用這種具有優異光物理性質的適配體可以在活細胞成像實驗中觀察到細菌RNA的表達,並可以實現基於適配體的、螢光標記的mRNA在活細胞中的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成像,相關的研究內容去年已在The Journal of American
  • 【創新前沿】Science Bulletin在線發表我校基於CRISPR技術與核酸...
    聚焦「綠色智能製造」這一目標,我校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利用CRISPR-Cas12a技術建立了針對小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快速、靈敏、高通量和低成本檢測平臺,簡稱CaT-Smelor貓嗅技術(Nat Commu, 2019, 10: 3672)。
  • 四川大學林雲鋒等《AFM》:「蜜蜂毒液」實現主動靶向治療
    憑藉核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器件結構精準性,DNA納米技術為物質遞送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平臺。在這些DNA結構中,框架核酸(FNA)結構具有製備簡單、產率高的特點,至今基於FNA結構的載體研究也已發展了多年。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結合靶蛋白的活性位點從而抑制靶蛋白的功能,100多年來小分子的研發思路成功對抗了很多疾病。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編碼Riboswitch RNA可通過同時感應SAM和tRNA配體精確調控基因...
    核糖開關(Riboswitches)是一類非編碼RNA元件,主要存在於細菌mRNA的5′非編碼區(5′UTR),通常由適配體(aptamer)和表達平臺(expression platform)兩個功能域組成。當特定分子(ligand,配體)結合適配體域時,會引起表達平臺域的局部構象發生變化,從而打開或關閉下遊基因的表達。
  • 中金:核酸藥物,時代已至|核酸藥物|醫藥-智通財經網
    在小分子藥物之後,以抗體藥物為主的生物藥逐漸出現,與小分子化藥相比,抗體藥物可作用的靶點蛋白種類更多,且可通過蛋白質工程技術提升其親和性降低毒性等。但是抗體類藥物擁有分子結構更加複雜、生產成本更高、通常需通過注射給藥等劣勢,並且抗體藥物通常只能與細胞膜表面或細胞外的蛋白質發揮作用,使得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相比之下,核酸類藥物擁有明顯的優勢。
  • 核酸納米材料近期頂刊發文匯總
    分子動力學模擬還可以顯示當DNA鍵長達到3納米時的DNA構象變化,並且發現陽離子能夠屏蔽DNA骨架上的負電荷,從而有效促進晶體收縮。總結來說,陽離子的介入代表著一種可以改變超晶格結構和穩定性的有力策略,能夠通過光、磁和力學性能的動態控制來實現多種應用。
  • 科學網—探尋核酸的奧秘
    作為遺傳物質,特殊的核酸二級結構及核酸的各種化學修飾均影響著其生物功能,並且藉由這些不同的結構或不同修飾之間的相互轉化,影響和決定著下遊的生命過程,這就是與核酸相關信號轉導。 在基金委資助的「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中,科學家從四鏈核酸的配體調控、基於修飾核酸和非規則核酸結構等方面深入探尋了核酸在信號轉導中發揮的作用。
  • 中金:核酸藥物,時代已至
    在小分子藥物之後,以抗體藥物為主的生物藥逐漸出現,與小分子化藥相比,抗體藥物可作用的靶點蛋白種類更多,且可通過蛋白質工程技術提升其親和性降低毒性等。但是抗體類藥物擁有分子結構更加複雜、生產成本更高、通常需通過注射給藥等劣勢,並且抗體藥物通常只能與細胞膜表面或細胞外的蛋白質發揮作用,使得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相比之下,核酸類藥物擁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