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陳冠合)為切實「加強法院文化建設,凝聚法治精神力量」,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法院秉持「以文化為引領帶隊建」的理念,通過實施修「內功」、建「矩陣」、樹「品牌」硬核「三招」,實現「文化建設」再深入、再強化、再提升。
修「內功」,打通文化建設「奇經八脈」
一是專注「四化」築根基,建立人才「蓄水池」。全面推進幹警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充分整合在編幹警中的30名碩士研究生、53名本科生,組建12支「文化建設」團隊,為推動「文化興院」再上新臺階注入新活力。
二是深化「調研」強舉措,善把司法「服務關」。全院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與西南醫科大學開展「互聘協作」工程,形成調研課題30餘項,其中,「管轄權異議誠信訴訟機制」獲省自貿辦確定為自貿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最高人民法院回復將適時出臺司法解釋予以規制;全院先後入選「全省法院學術徵文」優秀論文3篇;「西部法治論壇」三等獎論文1篇。通過深化實務調研,為人民法院提高司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築牢根基。
三是培育「典型」強引領,打好履職「強心劑」。堅持聚焦司法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做好「立足審判、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三大文章」,培育先進典型,樹立先鋒榜樣,獲得市級以上「先進個人」表彰5人、「先進集體」表彰10項,獲得省級以上「先進個人」表彰5人,「先進集體」表彰5項,獲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先進集體」的表彰1項,獲選全省法院「十佳裁判文書」1篇,獲選全省法院「十佳裁判文書」1篇;除此之外,自貿區法庭榮獲「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切實建立以「先進」聚信念、凝合力的「隊伍生態」。
建「矩陣」,營造創新驅動「文化生態」
一是注重教育培訓,強化引導拓展時代技能。邀請行業領域專門人員授課,組織全院40周歲以下幹警集中開展「策劃編輯、雙微製作、攝影攝像」技能培訓3場,拓寬幹警視野,熟練掌握全媒體時代基礎新聞傳播技能,激發乾事創業熱情。
二是堅持創新為本,實現融媒整合全面發展。以「雲臺融媒」為矩陣,創新建立新媒體運維管理機制,持續優化官方「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公眾號運維模式,打造集「司法公開、便民服務、輿論引導、普法宣傳、司法監督」五維一體的司法平臺,堅持以傳統媒體為支撐,以新媒體為新載體,順應新聞傳播規律,實現線上與線下並舉,新舊媒體結合,合力推進融媒體全面發展。
三是遵循內容為王,立足自貿回應司法關切。以民生焦點為導向,通過「雙微一抖一頭條」常態化發布「執行懸賞」、「打擊拒執罪」、「敦促自首」公告,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報)轉發5條,四川高院微博轉14條。今年以來,通過「雲臺融媒」助力懸賞查獲、主動投案的被執行人34人,助力執行到位874.72萬元。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環境資源保護」等主題宣傳活動,「可視錨魚」案、鄭某某「非法狩獵案」在中央電視臺(CCTV-2 、CCTV-4、CCTV-13)刊播;同時,鄭某某「非法狩獵罪」一案登上「抖音熱搜」,人民日報、人民法院報等主流媒體刊播,單部抖音閱讀量突破200萬人次,微博熱搜閱讀量突破2100萬人次。
樹「品牌」,提升法院文化「綜合實力」
一是深挖地域文化底蘊,樹立五大法治品牌。堅持以文化為引領,打造「玉帶包拯、龍馬戰狼、雲臺晨星、學士丹心、龍馬法警」五大法治文化品牌,全年發布微信722期,微博3103條,抖音624部,頭條文章648篇。官方微信五度入圍「全省政法系統微信影響力天平榜」前十強;官方微博六度入圍「四川縣級政務融媒帳號績效評估微博平臺」前十強,獲選「2019年度全國法院百優新媒體帳號」,「五大法治文化品牌」綜合閱讀量突破1000萬人次;官方抖音在「抖音法院榜」中最高排位全國第12位;「今日頭條」公眾號在「頭條號政法榜」中,最高排位以端政指數607.42的總分名列總榜第10名,「全省法院榜」第1名。
二是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打造十三首法治金曲。以全面推動「法院文化建設實質化」為抓手,深入開展「原創之夏·龍馬之變」法治文化活動,全院幹警集思廣益,主創《玉帶包拯》、《學士丹心》等13首原創法治金曲,改編創作《無處可逃》等2首普法歌曲;其中,原創歌曲《龍馬戰狼之歌》獲全國法院「切實解決執行難」網刊發」;《被執行「老賴」,可聽著》、《木蘭姐妹》為四川長安網、四川高院、內蒙古高院官方微博轉發;《自貿,在川南起航》獲瀘州市委政法委官方微信公眾號轉發,法治文化「品牌提升」駛入「快車道」。
三是激發藝術創造潛力,提升文化綜合實力。開展「長江奇石」彩繪、「剪紙藝術」活動,精心打造排舞《火浴》,用極具藝術張力的表現形式賦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築牢幹警的「理想信念、法治信仰、作風品行」,切實提升法院文化建設「軟實力」,為培育「三高六質」法官隊伍、「三實五能」幹警隊伍及實現「六個實質化」目標提供內生動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