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探討:經絡的共振效應

2021-01-10 胡羽泰

共振是宇宙間最為普通的物理現象,它指的是:固有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其中的物體在某條件下,產生某種振動,那麼其它的物體也隨之而振動起來。

固有頻率是由物體系統本身特性所決定的,一般說來,物體的質量越小,其固有頻率就越高。在共振現象中,先動的物體被叫作共振母體,隨之而動的物體被叫作共振子體。共振效應的結果,共振子體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自發地得到了能量。

共振可分為兩種:同種類物質間的共振和不同種類物質間的共振。

電磁波與分子、原子等高頻物質所發生的共振效應,就屬後種。電磁波的固有頻率,就是其振蕩頻率,可以說任何高頻物質(如分子、原子,以及基本粒子)的共振母體。這種共振的結果,在高頻物質的表面的各個方面生成高頻環形電流。原子、分子就是在這種環形電流的作用下,相互吸附而組成宏觀物體的。

現代醫學,得不到經絡的存在實體,只是因為經絡與神經一體化,神經的機能顯而易見,而經絡的整體機能,卻被神經所掩蓋。

有人通過實驗:發現了經絡的存在實體,證明了神經與經絡的關係。

實驗是這樣的,在手厥陰心包經(國際代號為P)上的內關穴,扎入代號為1的針灸針,至有麻木感出現;然後,在穴位的兩側的手厥陰心包經上也扎入代號為2、3的兩針,至有麻木感出現。

把2、3兩針用導線連接起來,再行1針,此時內關穴無麻木感出現。把2、3兩針連接電流表,指針發生了偏轉,接入示波器,結果表明,這是一種高頻電流,當再向下行1針,刺入手少陽三焦經TE上的外關穴時,又產生了麻木感,把連於2、3兩針的導線同1針輕觸時有麻木感,當把1針同導線連於一起時,穴位處有持久的麻木感出現,接入示波器證明,這也是高頻電流。

由此可知,這是由於電勢的不同,產生了電流,作用於神經,而產生了麻木感。

經測試,全身經絡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從動物屍體的經絡中也導出了高頻電流。因此,可以定論,經絡的重要機能就是通過共振效應,產生高頻電流。

同時還測定,在兩相鄰穴位所夾的一段經絡中,電勢與其長度成正比。這也說明經絡是被穴位分割開來的。通過對動物的解剖實驗證實:神經的主幹就是經絡,神經纖維節所在的部位,就是穴位。

經絡的管狀結構及高頻電流效應,都能證明:經絡(神經主幹)是由原始的管絡進化而來的,具有感覺能力的神經側枝,是從原始的管絡中分化出來的,其分化點——穴位,阻塞了經絡,使其整體機能消失。

古人稱經絡為身體之靈樞。據說,經絡是由一位具有某種透視功能的奇人所發現的,在他看來,經絡呈現為一段一段的不連續的亮帶,其不連續處發暗,因此起名為穴,並總結記錄下了十四經穴,及一些小的經穴。因為經絡中有高頻電能的存在,它在某精密儀器下,呈現為亮帶,也不足為奇。

一般人的經絡是被穴位阻塞著的而不能利用其中的電能。初學氣功者,大都要經歷一段很長的鍛鍊時期,使某穴位處的神經側枝鬆軟到使相鄰的兩段經絡導通。此時的自我感覺是,這個部位異常發熱。

在此基礎上,逐步打通其它穴位,當達到使經絡隨意導通的程度時,便能行氣運氣,這裡的氣指的就是高頻電能。

有些練功者導通了全身所有的經絡時,便自然出現辟穀(非人為少食、絕食),數日不進食,喝水少許等功能現象。在此條件下,之所以仍得以生存,是因為他能充分利用其經絡中的電能供生命需要。因此可以說,氣功是人體的一種潛功能。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關于振動頻率與人體經絡關係的猜想
    在過去11年弘揚中國隕石文化的過程中,作為中國隕石文化的奠基人,倍感隕石振動頻率的意義與作用,故傾注全部精力研究和實踐。通俗的講人體經絡依然保持四維空間或者五維空間能力的功能,來自宇宙隕石的振動頻率可以與人類的經絡保持連接,進而實現人類振動頻率與宇宙振動頻率共振。
  • 科學網—量子尺寸效應操縱的近藤共振現象研究
    量子尺寸效應操縱的近藤共振現象研究
  • 量子醫學共振波治病的機理
    ,促進血液循環)量子晶片與生物電共振的原理量子晶片是發射無線電頻率直接和患者身體上的生物電流共振作用。疏通經絡,使患者身體達到電位平衡的一種保健方法。在共振生物電流的作用下,人體各個部位產生極其細微的振動,人體組織器官的不平衡得到充分調整,人體內的各個細胞產生與電流周期相適應的配向運動,細胞間的凝聚力趨向緩和,細胞內外液體,主要是體液中的礦物質離子(鉀、鈉、磷、鎂、鈣離子等),按照正常值重新分配(離子效應)。
  •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的關係探討
    現在我們通過電腦測量經絡的穴位,可以得到「運氣」在人體經絡裡的象和數,它為我們發現和了解古代中醫理論的科學體系提供了客觀證據,也為體質學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請看以下是四個小女孩兒的經絡測量數據圖。她們均出生於1998(戊寅)年,三個出生於6~7月間,自幼均有容易感冒、咳嗽,大便乾燥,多動,急躁,怕熱,過敏等相同病史及症狀特徵。
  • 通過鐵磁共振研究核-殼多鐵納米纖維的逆磁電效應
    本文旨在通過鐵磁共振(FMR)研究電場作用下鎳鐵氧體(NFO)-鋯鈦酸鉛(PZT)同軸納米纖維中的磁電(ME)耦合性質。採用靜電紡絲法製備了以鐵氧體為核,以PZT為殼的同軸纖維。通過電子顯微鏡和掃描探針顯微鏡確認了退火纖維的核-殼結構。
  • 通過量子尺寸效應操控單分子的近藤共振
    近藤效應來源於局域磁性雜質與金屬中傳導電子的交換作用,是凝聚態物理中一個被廣泛研究的重要問題。在一定溫度(近藤溫度)之下,交換作用產生的自旋翻轉散射使得傳導電子與局域磁矩形成自旋單態,進而對局域磁矩產生屏蔽效應,導致了費米能級附近的所謂近藤共振。
  • 顫振效應帶來的危害比共振大?
    而僅僅過了四個月,在適當的風力下,橋梁在共振頻率的驅動下產生了不可控的振蕩和扭轉。在一個小時後,橋梁中部倒塌,橋被摧毀。這是共振威力的證明,這件事也從此被作為物理和工程類課程的經典例子。不幸的是,這個故事是個完完全全的迷思。每個物理系統或物體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頻率。
  • 物理所發現金屬-有機骨架中的共振量子磁電耦合效應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陽領導的M06組開展了MOF材料的磁電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例如,首次發現了MOF中磁化強度共振量子隧穿效應【Phys. Rev. Lett. 112, 017202 (2014)】;率先報導了MOF中在順磁態和多鐵態的磁電耦合效應【Sci. Rep.
  • 什麼是遠紅外線的「共振效應」?
    而後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F.W.赫歇耳在用水銀溫度計研究太陽光譜的熱效應時,發現熱效應最顯著的部位竟不在這七彩光帶中,而在紅光之外,於是他大膽的猜想,紅光之外還有一種不可見的光。經過後續很多科學家的努力,證明了確實存在這樣的不可見光,被稱為紅外線。
  • 經絡,中醫的謊言?一個治三叉神經痛的辦法,證實經絡存在
    最近這些年,總有讀者朋友和我探討一個問題——中醫裡頭的經絡,倒是存不存在?對此,我想說,中醫現代研究到目前為止,對經絡到底是什麼,沒有形成確切的共識。在這方面,一直都是有進展,無突破。但是,這不等於經絡不存在。
  • 經絡養生與能量醫學
    提起經絡養生我們不陌生,這是中醫的一大特色。但把經絡養生與能量醫學結合來探究就有些新穎。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能量醫學-能量醫學是研究「能」量化的活動能力的一種驗證科學,能加以量化的能力(能量)包括電場能,磁場能,腦波,神經激發以至細胞及原子輻射等。
  • npj:應變生新花—共振增強動態二次磁電效應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磁電效應是材料磁和電性能的耦合效應。
  • npj: 應變生新花—共振增強動態二次磁電效應
    磁電效應是材料磁和電性能的耦合效應基於磁電效應可以實現材料中的磁電互相調控,一方面可以用電場來調控磁矩,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磁場來調控電偶極矩,因此在存儲和傳感器件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磁電效應最早發現於上世紀60年代,但在過去幾年裡,又掀起了新一波的研究熱潮。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關注靜態磁電效應,對於動態效應的研究目前尚處於空白。這方面研究對於快速計算等應用十分重要。
  • 經絡起源說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學說產生的時間還不得而知,只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可以看到對十一經脈的簡短描述。之後,在《黃帝內經》中,經絡學說發展成熟。經絡是氣和血液循環的渠道,則是其最基本的性質。
  •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嗎?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嗎?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
  • 精心營造「共振效應」
    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黨委在使用高學歷人才過程中,就是遵循了「西鄰用人」這一原則才營造出強大的人才「共振效應」。  採訪中,記者常思考這樣的問題:有的單位招收的高學歷科研人員不少,為什麼有的來了不久就想「跳槽」?有些頗有才幹的人,為什麼在一個單位幹了一陣後就變得平庸起來?究其根源,一個重要原因與用人上的「平均主義」傾向有關。
  • 物理所提出研究光晶格中原子共振散射的新方法
    如何調節這些參數,研究物理性質對它們的依賴關係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最著名的例子是所謂Feshbach共振,就是通過改變外磁場可以調節s-波散射長度,直至發散。通常二體散射的討論假定自由空間,而冷原子體系處於束縛勢阱中,還形成周期晶格。這些條件下,二體散射性質會有哪些變化,能否產生類似Feshbach 共振的有趣現象呢?1998年,Busch等人[Found.
  • 東北證券:科創板落地對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大於資金虹吸效應
    東北證券發文稱,科創板的落地對於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會明顯大於資金的虹吸效應,2009年創業板落地後,對中小板不論是股價還是成交額
  • 探討不同部位的頭痛與經絡循行的關係!
    對於不同部位對應的經絡頭痛該如何選穴治療呢?對於經絡辨證頭痛的選擇穴位治療,總的原則為遠近取穴相配合,選擇頭部局部穴位可以調和氣血,通絡止痛。上肢與下肢同名經選擇穴位,可以起到疏導相應的經脈氣血的作用。
  • 合肥研究院在共振磁擾動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所EAST大科學工程團隊研究員孫有文課題組的博士何開洋在共振磁擾動(RMP)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自主開發全軌道模擬程序結果以Full-orbit simulation of fast ion loss under reson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