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是宇宙間最為普通的物理現象,它指的是:固有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其中的物體在某條件下,產生某種振動,那麼其它的物體也隨之而振動起來。
固有頻率是由物體系統本身特性所決定的,一般說來,物體的質量越小,其固有頻率就越高。在共振現象中,先動的物體被叫作共振母體,隨之而動的物體被叫作共振子體。共振效應的結果,共振子體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自發地得到了能量。
共振可分為兩種:同種類物質間的共振和不同種類物質間的共振。
電磁波與分子、原子等高頻物質所發生的共振效應,就屬後種。電磁波的固有頻率,就是其振蕩頻率,可以說任何高頻物質(如分子、原子,以及基本粒子)的共振母體。這種共振的結果,在高頻物質的表面的各個方面生成高頻環形電流。原子、分子就是在這種環形電流的作用下,相互吸附而組成宏觀物體的。
現代醫學,得不到經絡的存在實體,只是因為經絡與神經一體化,神經的機能顯而易見,而經絡的整體機能,卻被神經所掩蓋。
有人通過實驗:發現了經絡的存在實體,證明了神經與經絡的關係。
實驗是這樣的,在手厥陰心包經(國際代號為P)上的內關穴,扎入代號為1的針灸針,至有麻木感出現;然後,在穴位的兩側的手厥陰心包經上也扎入代號為2、3的兩針,至有麻木感出現。
把2、3兩針用導線連接起來,再行1針,此時內關穴無麻木感出現。把2、3兩針連接電流表,指針發生了偏轉,接入示波器,結果表明,這是一種高頻電流,當再向下行1針,刺入手少陽三焦經TE上的外關穴時,又產生了麻木感,把連於2、3兩針的導線同1針輕觸時有麻木感,當把1針同導線連於一起時,穴位處有持久的麻木感出現,接入示波器證明,這也是高頻電流。
由此可知,這是由於電勢的不同,產生了電流,作用於神經,而產生了麻木感。
經測試,全身經絡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從動物屍體的經絡中也導出了高頻電流。因此,可以定論,經絡的重要機能就是通過共振效應,產生高頻電流。
同時還測定,在兩相鄰穴位所夾的一段經絡中,電勢與其長度成正比。這也說明經絡是被穴位分割開來的。通過對動物的解剖實驗證實:神經的主幹就是經絡,神經纖維節所在的部位,就是穴位。
經絡的管狀結構及高頻電流效應,都能證明:經絡(神經主幹)是由原始的管絡進化而來的,具有感覺能力的神經側枝,是從原始的管絡中分化出來的,其分化點——穴位,阻塞了經絡,使其整體機能消失。
古人稱經絡為身體之靈樞。據說,經絡是由一位具有某種透視功能的奇人所發現的,在他看來,經絡呈現為一段一段的不連續的亮帶,其不連續處發暗,因此起名為穴,並總結記錄下了十四經穴,及一些小的經穴。因為經絡中有高頻電能的存在,它在某精密儀器下,呈現為亮帶,也不足為奇。
一般人的經絡是被穴位阻塞著的而不能利用其中的電能。初學氣功者,大都要經歷一段很長的鍛鍊時期,使某穴位處的神經側枝鬆軟到使相鄰的兩段經絡導通。此時的自我感覺是,這個部位異常發熱。
在此基礎上,逐步打通其它穴位,當達到使經絡隨意導通的程度時,便能行氣運氣,這裡的氣指的就是高頻電能。
有些練功者導通了全身所有的經絡時,便自然出現辟穀(非人為少食、絕食),數日不進食,喝水少許等功能現象。在此條件下,之所以仍得以生存,是因為他能充分利用其經絡中的電能供生命需要。因此可以說,氣功是人體的一種潛功能。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