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營造「共振效應」

2021-01-10 搜狐網

  在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採訪,談到如何盤活、用足人才資源這一話題時,該院政委張振江先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古代有一名叫西鄰的人有5個兒子,老大老實,老二機靈,老三失明,老四駝背,老五跛足。西鄰讓老實者務農,機靈者經商,失明者按摩,駝背者搓繩,跛足者紡線。

結果,全家人衣食無憂,富足安樂。

  「西鄰五子不患於食焉」的故事寓意深刻:用人要善於培養特長、使用特長、發揮特長。只有揚長避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效能。

  高學歷人才不是通才、全才,而是某一方面的專門人才。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黨委在使用高學歷人才過程中,就是遵循了「西鄰用人」這一原則才營造出強大的人才「共振效應」。

  採訪中,記者常思考這樣的問題:有的單位招收的高學歷科研人員不少,為什麼有的來了不久就想「跳槽」?有些頗有才幹的人,為什麼在一個單位幹了一陣後就變得平庸起來?究其根源,一個重要原因與用人上的「平均主義」傾向有關。習慣於按部就班、論資排輩用人,看似「公平」,實則不利於人才群體的成長。在這個問題上,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黨委採取「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臺」的辦法,走活了人才使用這盤棋。

  去年,院黨委出臺了《科研創新人才工程實施辦法》,嚴格按照考評標準,把科研人才區分為名專家、專家、院級專家、青年創新人才四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特點,分別搭建創新平臺。博士陳曉峰在國外做過3年訪問學者,主持完成國家「863」重大科研項目,多次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被國家評為「百名優秀歸國留學人員」。在對他的使用上,研究院黨委打破常規,在他留學期間就虛位以待,並任命他為研究所副所長。

  對一些有發展潛力但還沒有「冒尖」的人才,該研究院黨委在用人上也有獨到之處。他們根據人才不同特長、不同特點培養使用,使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能夠「顯山露水」的位置。

  某研究所研究員蔣紅柳從事軍事理論研究。院黨委經過考察發現,她不僅擅長應用性研究,而且具備一定的管理才能。於是,院黨委把她調整到某研究室副主任位置上,使她如魚得水,成果頗豐。去年,她被第二炮兵評為學習成才先進個人,成為屈指可數的女飛彈專家。和蔣紅柳一樣,某室副主任趙國宏原來從事應用性研究,但他的理論研究和科研管理協調能力更強。於是,院黨委破格提拔他為另一個研究所總工程師,在新的崗位上,趙國宏很快就顯露出才幹來。截至目前,該院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先後精心對50多位科研人員進行了崗位調整。他們的探索與實踐表明,吸納和保留優秀人才不是什麼難事,最關鍵就是用人所長,用足所長。把現有的人力資源盤活,切實形成了人才團隊,就不難創造出「人才興、事業旺」的工作局面。(本報北京4月20日電)

相關焦點

  • 研究與探討:經絡的共振效應
    共振是宇宙間最為普通的物理現象,它指的是:固有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其中的物體在某條件下,產生某種振動,那麼其它的物體也隨之而振動起來。固有頻率是由物體系統本身特性所決定的,一般說來,物體的質量越小,其固有頻率就越高。
  • 顫振效應帶來的危害比共振大?
    而僅僅過了四個月,在適當的風力下,橋梁在共振頻率的驅動下產生了不可控的振蕩和扭轉。在一個小時後,橋梁中部倒塌,橋被摧毀。這是共振威力的證明,這件事也從此被作為物理和工程類課程的經典例子。不幸的是,這個故事是個完完全全的迷思。每個物理系統或物體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頻率。
  • 什麼是遠紅外線的「共振效應」?
    生命光線對我們身體的好處有哪些人本身也是一個遠紅外輻射源,發射5.6um-15um遠紅外線,當相近波長遠紅外線照射人體時,與身體中的細胞分子、原子間的水分子運動頻率相一致時,可以引起共振效應。生物細胞產生共振效應時,可以將遠紅外熱能深入皮下,使水分子活化,加速人體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時活化蛋白質等生物分子,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和生物細胞的組織再生能力,加速供給養分和酵素,起到醫療保健的作用。常見的可以發射遠紅外的材料主要有石墨烯、碳纖維、生物炭(高溫竹炭/備長炭)、電氣石、遠紅外陶瓷及其製品等等。
  •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嗎?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嗎?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
  • 通過量子尺寸效應操控單分子的近藤共振
    近藤效應來源於局域磁性雜質與金屬中傳導電子的交換作用,是凝聚態物理中一個被廣泛研究的重要問題。在一定溫度(近藤溫度)之下,交換作用產生的自旋翻轉散射使得傳導電子與局域磁矩形成自旋單態,進而對局域磁矩產生屏蔽效應,導致了費米能級附近的所謂近藤共振。
  • 物理所發現金屬-有機骨架中的共振量子磁電耦合效應
    Rep. 4, 6062 (2014)】;實現了MOF中接近室溫的磁電耦合效應【Phys. Status Solidi RRL 9, 62 (2015)】等。近期,孫陽研究組在MOF領域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理效應——共振量子磁電耦合效應。
  • 東北證券:科創板落地對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大於資金虹吸效應
    東北證券發文稱,科創板的落地對於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會明顯大於資金的虹吸效應,2009年創業板落地後,對中小板不論是股價還是成交額
  • 科學網—量子尺寸效應操縱的近藤共振現象研究
    量子尺寸效應操縱的近藤共振現象研究
  • 營造制度治黨的「熱爐效應」
    原標題:營造制度治黨的「熱爐效應」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要在堅持思想建黨的同時抓好制度治黨,堅持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讓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
  • 特色發展演繹「共振效應」
    6個主打專業全部通過全國高校專業教育評估;招生錄取分數線逐年提升;連續3年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6%,且90%以上從事本專業工作……在普通高校面臨擴招後巨大發展壓力的情況下,安徽建工學院圍繞社會需求建設地方特色院校,成功演繹出了社會需求旺盛、自身發展加速的「共振效應」。
  • 運用同頻共振效應,可以幫助你追求心上人!
    什麼是同頻共振原理?同頻共振原理指的是那些具有同樣頻率的東西會共振,也會產生共鳴或走到一起。這是有物理效應所引申而來的,一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下,往往會比其他頻率更大的振幅做振動!也被人們運用到個人的思想、意識等方面。
  • 湖南小學教學樓「樓震」 官方共振效應說引質疑
    公告中,給出的教學樓晃動的原因是:臨近教學樓的運動場正在進行建設施工,壓路機施工時引起的震動與教學樓場地產生共振效應所致。  對此,一位高級結構工程師表示,「共振效應」這個原因站不住腳。  工程師:說壓路機震動,但如果地基堅實的話,土沒有任何別的問題的話,不可能出現這麼大的震動。說共振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勘查時深度不夠啊,還是最近的地下水有什麼變化啊?
  • 湖南懷化錦溪小學新教學樓出現震感系共振效應所致
    湖南懷化錦溪小學新教學樓出現震感系共振效應所致   教學樓晃動,以為是地震  專家來鑑定,其實是共振  懷化錦溪小學緊急疏散學生
  • npj:應變生新花—共振增強動態二次磁電效應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磁電效應是材料磁和電性能的耦合效應。
  • 心理學:兩個人是不是靈魂伴侶,「同頻共振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其實兩個人是不是靈魂伴侶,"同頻共振效應"會告訴你答案,讓你明白真正的靈魂伴侶是如何感知如何相處的。什麼是同頻共振效應?同頻共振這個概念最先出現在物理學中,指的是物體達到相同頻率就會產生共振現象。而心理學家又賦予了同頻共振效應新的概念,往往指兩個人在思想、意識、言行、精神,觀念等方面的共鳴和協同狀態。
  • 被時間遺忘的孤島——馬達加斯加,這裡猶如精心營造的另一個星球
    這裡猶如上帝精心營造的另一個星球。猴麵包樹,這是地球上最古老而獨特的樹種,如今只有馬達加斯加島還保存有成片的猴麵包樹林。全球現存的8個猴麵包樹種,這裡足足佔據了其中7個。猴麵包樹看起來像個巨大的菠蘿。樹幹內部組織中貯水,高約20米左右。在貧瘠的荒原,猴麵包樹的果肉是營養豐富的飲料和調味品,樹葉是當地人最喜愛的蔬菜之一,人們甚至把樹幹掏空當房子居住。
  • npj: 應變生新花—共振增強動態二次磁電效應
    磁電效應是材料磁和電性能的耦合效應基於磁電效應可以實現材料中的磁電互相調控,一方面可以用電場來調控磁矩,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磁場來調控電偶極矩,因此在存儲和傳感器件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磁電效應最早發現於上世紀60年代,但在過去幾年裡,又掀起了新一波的研究熱潮。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關注靜態磁電效應,對於動態效應的研究目前尚處於空白。這方面研究對於快速計算等應用十分重要。
  • 證券時報評論:寒武紀代言科技板塊 能否發揮資本共振效應
    近日證券時報針對寒武紀申請科創板上市,提出「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寒武紀能否改變這一格局?證券時報評論,認為:寒武紀所在的人工智慧晶片行業,面臨著消費電子終端市場應用機遇,對人工智慧晶片有著持續需求,急需資本力量的助力,推動一批龍頭公司成長壯大。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
  • 湖南一小學教學樓莫名晃動 學校稱是「共振效應」
    原標題:教學樓莫名晃動學校稱「共振」 工程師質疑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8日早上,在湖南省懷化市錦溪小學一教學樓裡,正在上課的師生突然感覺到樓在搖晃。起初,老師們以為是地震了,學校也拉起了警報,老師和學生都緊急逃離了教室,全部人員安全疏散到了室外。
  • 北鬥衛星全球組網成正果 產業鏈共振效應將釋放
    隨著北鬥衛星全球組網修成正果,產業鏈共振效應也將釋放。 北鬥家族中的「智慧擔當」 2009年,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啟動。到2020年,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目前,北鬥的服務由北鬥二號系統和北鬥三號系統共同提供,未來將平穩過渡到以北鬥三號系統為主。